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 233 页/共 273 页
△《松菊堂集》二十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孙鏊撰。鏊字端峰,馀姚人。江西巡抚燧之孙,工部尚书升之子也,官上林苑丞。是集凡诗二十卷,杂文四卷,诗句清隽,不入前后七子之派。文则不免於平衍。鏊晚归烛湖,於宅东构漆园居之,作《漆园供事别传》。如《滕六司农》、《玉羽仙翁》、《食苹仙子》、《秦大夫》、《清修子》、《姑射仙诸传》,皆以文为戏之笔也。
△《郑京兆集》十二卷、《外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郑心材撰。心材字敬仲,号思泉,海盐人。刑部尚书晓之孙,光禄寺少卿履淳之子。以荫生官至应天府治中。是集为其婿项皋谟所校,凡诗文、杂著,十二卷,其外集二卷,则附录“墓碑”、“行实”之类也。考其子端允所作《行实》中,称所著文集以外,有《昭明文选钞》、《唐人列传》、《见闻纪钞》三书。
今本《唐人列传》乃编在第六卷。其外集别题曰《葬录》,与目录不相应。盖随意编次,故无体例也。心材老於场屋,必欲一第而卒不可得,年五十始就铨,平生精锐之气,已消磨於时文中,诗、古文特偶试为之耳。
△《冬谿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释方泽撰。方泽字云望,号冬谿,嘉善人,秀水精严寺僧也。《明诗选本》载方泽诗,俱作《冬谿内外集》。据此本实作《冬谿外内集》。上卷为外集,下卷为内集,以诗为外,以文为内,盖诗多涉文字,而文皆关禅义,故其下卷之诗,亦不谓之诗而谓之偈。则其外内之义,即程氏之外学、内学,作内外者,误也。
集中文笔觕率,不出方丈语录之格,诗稍近雅而亦不工。
△《徐花潭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嘉靖中朝鲜生员徐敬德撰。敬德贫居讲学,年五十六,其国提学金安国以遗逸荐,授奉参,力辞不就,居於花潭,因以为号。是集杂文、杂诗共二卷。其文《中原理气》一篇,末有附记,称曰“先生”。《鬼神生死论》一篇,末亦有附记,称以上四篇,皆先生病亟时作。诗中《次申企斋韵》一首,附录原作,称企斋赠先生诗。盖其门人所编也。敬德之学,一以宋儒为宗,而尤究心於《周子太极图说》、《邵子皇极经世》,集中杂著,皆发挥二书之旨。其《送沈教授序》,全然邵子之学也。其《论丧制疏》、《答朴枝华书》,亦颇究心礼制。盖东士之务正学者。诗则强为《击壤集》派,又多杂其国方音,如所谓“穷秋盛节换,木落天地瘦”,体近郊、岛者不多见也。他如《无弦琴铭》:不用其弦,用其弦弦,律外宫商,吾得其天;非乐之以音,乐其音音;非听之以耳,听之以心。彼哉子期,曷耳吾琴。稍得苏、黄意者,亦偶一遇之。然朝鲜文士,大抵以吟咏闻於上国,其卓然传濂、洛、关、闽之说,以教其乡者,自敬德始。亦可谓豪杰之士矣。
故诗文虽不入格,特存其目,以表其人焉。
卷一百七十九 集部三十二
○别集类存目六△《沧海披沙集》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泌水王朱珵堦撰。珵堦号玉源,沈简王模之七世孙,昭定王恬烆子,隆庆元年袭封,万历二十九年卒,谥康僖,见《明史诸王世表》。所著有《衡漳初稿》、《栖云洞集》、《云窦寤言》、《葵园纪言》、《公族论》等书,尝刻於逊学书院。继合为一编,於吴中重刊之,总名曰《沧海披沙集》。
穆文熙《诗话》谓,王诗丰神俊逸,思致雅澹,格调在大历以前。今观集中,若《夏日东园诗》,“月落棋声久,凉生酒兴多”。《潜龙寺访孟诚菴诗》:“借宿闲多咏,求名静觉非”。《春初过涵春阁诗》:“酒嫌芦笋少,春恨李花多”等句。其格调颇近四灵,殊未足追踪大历,至於文体聱牙,更不出王、李流派矣。
△《芝堂遗草》七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叶朝荣撰。朝荣有《诗经存固》,已著录。是集为其子大学士向高所刊。
凡诗一卷,杂文六卷。其名“芝堂”者,朝荣判江州时,有灵芝产於所作仕学轩前,改轩曰“瑞芝堂”,自为之记,因以名集。朝荣诗格、文格并明白坦易,大抵偶然涉笔,非刻意欲成一家者也。
△《四游稿》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赵志皋撰。志皋有《内阁奏疏稿》,已著录。是集,前二卷为初入翰林时作,第三卷为官南京时作,第四卷为使楚时作,第五卷为客粤时作,题曰《四游》,盖取於此。第六卷乃还山以后之作,亦并附焉。
△《朱秉器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朱孟震撰。孟震有《河上楮谈》,已著录。此集文四卷,诗四卷,为张九一所选录。文不出当时习尚,诗则音节谐畅,而意境不深。
△《谷城山馆文集》四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于慎行撰。慎行有《读史漫录》,已著录。此集乃所作杂文也。明中叶以后,文格日卑,学浅者蹈故守常,才高者破律坏度。慎行之文,虽不涉吊诡之习。
至於精心结构,灝气流行,终未能与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并据坛坫,故录其诗集,而文集则附存目焉。
△《庞眉生集》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于慎思撰。慎思字无妄,号航隐,东阿人,于慎行之弟也。是集诗七卷,杂文八卷,乐府一卷,皆有纵横排奡之气,而颇涉粗豪。
△《程幼博集》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程大约撰。大约字幼博,休宁人。是集为于慎行所选,凡杂文二卷,诗四卷,多畅所欲言,不拘格律,如泛驾之马,不可以羁勒范之。前有焦竑《序》,引孔子辞达之说,谓《巷伯》之讥刺,巧言之怨悱,何人斯之迫切,自后世论之,岂不伤温柔敦厚之体,而圣人乃录之於经,以为与辞达之旨有合。又称其肮脏之姿,不为世格所约结,持论侃侃,脂韦突梯之人多所不悦,而亦为慷慨好义者之所深与,则大约固赋性刚毅,直情而径行者,宜发於文章,亦肖其为人也。
△《云东拾草》十四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韩世能撰。世能字存良,长洲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召入兼翰林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黄凤翔传》。世能以鉴藏书画名一时,张丑所为辑《南阳书画表》也。史称其教习庶吉士,馆阁文字,是科为盛。考董其昌《洛神赋十三行跋》,称馆师韩宗伯,则当为万历己丑科。据《明史文苑传》所载焦竑、黄辉诸人,固较他科为稍胜。然世能诗文,则不出王、李门径。是集为所自编。殁后二十年,其子逢祐乃刊行,附以诰敕、谕祭葬文及碑铭、传状。
△《玉恩堂集》九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林景旸撰。景旸字绍熙,华亭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集为其子有麟所编。凡奏议二卷,参词二卷,诗二卷,文三卷,附录碑志、行状一卷。王锡爵、张以诚“二序”及张孟男所撰“碑”,申时行所撰“墓志”,皆不称其文章。惟杜士全“序”,及王圻所作“行状”,稍称之云。
△《醒后集》五卷、《续集》一卷、附《京省次》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卢维祯撰。维祯字瑞峰,号水竹居士,漳浦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是集为维祯致仕以后所自刊,题曰“醒后”,言如梦之醒也。其集以奏疏、公移、评驳与诗文、杂著共为一编。盖维祯留心吏事,故案牍亦一一录存。末附《京省次》一册,中分《地望次》,《府州县次》,《财赋次》,《会状次》,《甲科卿辅次》。盖亦手录成编,以备纪事,但刊入文集则滥矣。
△《朱文懿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赓撰。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万历二十九年,大学士赵志皋罢,神宗虑朝臣植党,乃起赓入阁;后沈一贯、沈鲤并罢,赓遂独相七年。史称其醇谨无过,然无所建白。惟是时东林声气,倾动一时,赓独借汉、唐、宋,朋党之害以立论:谓汉之党皆君子,而罹小人之害,其势在小人,故使卓、操之徒,得以假手而国移於强臣;唐之党,君子、小人互相攻击,其势两盛而卒两败,故使朱全忠得以窃入而国移於盗贼;宋之党,皆以德行、文章标表一时,其势在君子,而芟除太过,不能使其身安於朝廷之上,故使吕、蔡诸人得以藉口而国移於邻敌。党愈众则害愈深,变愈大。其言切中时病,厥后明社既屋,乃信赓言。其深识早见,有非顾、叶诸人所及者。其文则未能自成一家,其人盖本不以词章名也。
△《王文端集》十四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家屏撰。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明史艺文志》,其集凡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复宿山房集》,凡四十卷。今未见传本。是集奏疏四卷,诗二卷,尺牍八卷,凡三种。据尺牍卷首韩爌《序》,称家屏之子已裒汇全帙,次第授梓,则此其不完之本也。朱彝尊《明诗综》载,其《题长陵四骏图》古体诗四首,兹集亦未载入,知其散佚者多矣。
△《溪山堂草》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沈思孝撰。思孝有《秦录》,已著录。是编乃其晚年之作,思孝名入“琅琊四十子”之列。论者谓其晚交姚士粦,故间作聱牙之语,然其有韵之文,亦复流丽清脱,特杂著喜为涩体耳。
△《天远楼集》二十七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徐显卿撰。显卿字公望,号检菴,长洲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是集为其嗣子元淓所编,前有王穉登《序》曰:先生卜居阳羡,士大夫莫名先生文,先生亦不自名文也。余与先生虽同枌槚,迹若风马牛。然第闻人言,先生长者,遂亦长者先生。未几,先生来过余,每谈立言之业,不东向让三,即南向让再。余竟莫名先生,而仅识先生长者云云。是殆有微词矣。
△《华礼部集》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华叔阳撰。叔阳字起龙,无锡人。隆庆戊辰进士,官礼部主事,年二十九卒。叔阳为华察之子,王世贞之婿。故所作五言,颇有父风,七言则词调朗畅,兼涉太仓流派,其以诗部、文部分卷,亦仿世贞四部稿式也。
△《闲云馆集钞》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张位撰。位有《问奇集》,已著录。是集据于慎行原《序》,有内外二编,今本乃其从子希载所选录,故名《集钞》。每篇具缀评语,皆希载所为。《明史》称,位当神宗并封三王,遽请笃修交泰,早兆高禖,及疏荐杨镐,依违矿税诸事,其疏稿是集皆不载,盖希载讳而删之也。又史称位谥文庄,而此集皆称文端,则未喻其故矣。集刻於康熙九年,而首有黎元宽《序》,盖明末编订之时,元宽尚在云。
△《江岷岳文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江以东撰。以东字贞伯,全椒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是集为其门人谢廷谅、谢廷赞、舒曰敬、晏文辉同编。凡诗一卷,文三卷,皆不出当时风气。其第一卷目录惟载奏疏二篇,而集中并载诸记,又割二卷中《序》数篇附之,亦编校之疏也。
△《钟台集》十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田一俊撰。一俊字德万,大田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一俊禔身严苦,家无馀赀,为侍讲时,以劾张居正救吴中行有直声,其人自正,诗文则未能逮古也。
△《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李维桢撰。维桢有《史通评释》,已著录。是集诗六卷,杂文一百二十八卷;而一百二十八卷之中,世家、传志、碑表、行状、金石之文,独居六十卷,记载之富,无逾於是,然牵率之作过多,不特文格卑冗,并事实亦未可徵信。
《明史文苑传》称,维桢为人乐易阔达,宾客杂进。其文章宏肆有才气,海内请求者无虚日,能屈曲以副所望,碑版之文,照耀四裔。门下士招富人大贾受取金钱,代为请乞,亦应之无倦。然文多率意应酬,品格不能高也。朱彝尊《明诗综》亦谓:本宁著作,如官厨宿馔,粗鹿肥麋,虽腒<月肃>具陈,鲜薧杂进,无当於味。今核是集,知非故为诋毁矣。
△《刘聘君全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元卿师事耿定向及同邑刘阳,讲求心学,而其诗文乃多庆吊之篇,罕见阐发理道,类闽中所刊《林网山集》。考《江西通志》,元卿所著本有《山居草》、《还山续草》诸编。此本为其门人洪云蒸等所辑。观其体例舛杂,知其去取之失当,盖已非元卿之旧本矣。
△《不二斋文选》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元忭撰。元忭有《绍兴府志》,已著录。《明史儒林传》称,元忭少负气节,年十九,闻杨继盛死,为文遥祭之。又称其自未第时,即与邓以赞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然皆励志潜修,躬行实践。以赞品端志洁,元忭亦矩矱俨然,无蹈入禅寂之病,与畿之恣肆迥殊。是集凡文六卷,诗一卷,亦无语录粗鄙之习,但於是事非当行耳。
△《粤草》十卷、《蜀草》七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录。其平生所作之文,皆每官一地即为一集,此《粤草》,其官广东潮州知府时作;《蜀草》,其官四川提学佥事时作也。前有万历庚寅周应鼇《序》,称子章没於庐山,《粤草》先出;越若干年,《蜀草》乃出。盖作於诸草之前,而刻则在子章身后;其标题皆曰《自学编》,则子章诸草之总名云。
△《晋草》九卷、《楚草》十二卷、《家草》七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郭子章撰。是集以《晋草》、《楚草》、《家草》合为一编。《晋草》,乃其由浙江参政迁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在万历二十一年;《楚草》乃其由山西迁湖广布政使时所作,在二十二年;《家草》则由福建布政使入觐,归而乞休时作。
在二十六年也。此后即接《黔草》矣。是集钞本,讹脱甚多,并佚其《家草》之第六卷。考其总目所阙,凡尺牍十八首。故原目八卷,今以七卷著录焉。
△《黔草》二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郭子章撰。是集自为一编,乃其巡抚贵州时作,总目虽题二十一卷,而第八卷分九子卷,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七卷,皆分二子卷;卷十四分三子卷,实三十四卷,不明其例。至卷十四后,既曰卷又十四,又曰卷又又十四,尤创见也。案《千顷堂书目》,子章所著尚有《闽草》十六卷,《留草》十卷,《浙草》十六卷,《闽藩草》九卷,《养草》一卷,《苫草》六卷,《传草》二十四卷,今皆未见。而《粤草》十卷,黄虞稷乃不著录,盖当时随作随刻,又随意并数种为一帙。多寡分合,初无一定,故所见参差不一耳。
△《李中丞文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李氵来撰。氵来字源甫,号养愚,雩都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是集为国朝康熙十年其里人易学实所刻,大抵皆应俗之作。盖氵来本以清介著,学实之刻其遗文,特重其为人耳。
△《文洁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邓以赞撰。以赞字定宇,新建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文洁。
事迹具《明史儒林传》。以赞早以孝行闻,晚退居西山三十年,以清介为世所重,而无所著述。此本乃吉水邹元标蒐辑於断简散帙之中,宜兴吴达可为之付梓。
其讲学语仅存数则,馀不过奏疏三首与书序、记传诸应酬之文耳。中附诗数十首,尤非所长也。
△《方初菴集》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方扬撰。扬字思善,号初菴,歙县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杭州府知府。
是集第一卷为语录,二卷为箴论,三、四卷为诗,五卷至十六卷为杂文。其语录箴论,尚皆切实,惟诗文多应酬之作,末附莅官时诸告条,尤为冗杂。扬本有《山中》、《燕中》、《中州》、《南署》等稿,此集乃其门人贺灿然所合编也。
△《陈如冈文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陈大科撰。大科字思进,号如冈,南通州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两广。大科官给事中时,因岁旱上弭灾六事,迁太常卿时,又疏救李献可等,又劾太监冯保,有直声;及总督两广,有定安南功。是集上一卷,具录当时奏疏,下一卷,则杂文数篇而已。
△《赐馀堂集》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吴中行撰。中行字子道,号复菴,武进人。隆庆辛未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於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编。中行以鲠直称,词章不甚著於世。集中《植纲常》、《正朝廷》二疏,气节凛然,又不以词章论矣。
△《邹聚所文集》六卷、《外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邹德涵撰。德涵字汝海,安福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
《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守益传末。是集凡诗一卷,文五卷;其外集一卷,则皆历官诰敕及往来书牍也。诗文多涉禅机,持论亦往往偏驳,史称守益子善,服习父训,践履无怠,称其家学。而德涵从耿定理游,定理不答,发愤湛思,自觉有得,於是专以悟为宗,於祖父所传,始一变云。
△《研山山人漫集》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方盱撰。盱字文明,后弃举子业,将游五岳,取庄子《逍遥游》语,改名大年,苏州人,居洞庭东山。是集为湖州沈庭诏所编,前有隆庆二年姜元《序》、茅翁积《方山人传》。又列《翁积诗评》数条,逐体分论,多大言无实,至诋束晳《补亡》,秽不可读,其分五言律、五言排律为二格,而云“排律本赋体”。
又谓:绝句裁自近体,皆漫无依据。其推重旴诗,以四言、六言比嵇康,五言比陶潜,五言律比张九龄,五言绝句比王维。然皆所谓形骸之外,去之愈远。七言古诗尤为浅薄。《翁积总评》谓:侈万言於毫末,恣百态於缃缥,虽有歉於豪士,实无损於专门。则亦知其才地之弱矣。
△《苍耳斋诗集》十七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方问孝撰。问孝字胥成,歙县人,仕履未详。《歙县志》亦无其名姓。集中有与汪道昆诗,当是隆、万间人。其诗风华有馀,深厚不足,盖亦沿七子之派,多浮声而少切响也。
△《交翠馆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万道光撰。道光字日章,临川人。是集诗文皆未入格,其学以金谿为宗,《说经》诸篇,皆疏於考证。如或谓纲目不出朱子手,道光以为无的考,是不知有赵师渊也。伊尹放之于桐,“放”字为“教”字之误,乃沈括《梦溪笔谈》之说,道光亦未能引据。
△《汪禹乂诗集》八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汪淮撰。淮字禹乂,休宁人,隆庆间山人也。是集皆古今体诗,前有陈履、王世贞、刘凤、汪道昆、吴子玉诸人《序》。子玉《序》称,令其伯子懋孝手录成卷,谂於余,盖淮所自编。其诗皆依托七子之门户,故世贞等颇奖借焉。
△《巢云轩诗集》六卷、《续集》五卷、《诗馀》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吴宗儒撰。宗儒字次鲁,号黄麓,晚号止耕,休宁人。其诗工於声律,然运意不深,风骨亦未成就。
△《卓光禄集》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卓明卿撰。明卿有《卓氏藻林》,已著录。所著有《卓澂甫诗集》、《续集》、《北游稿》、《文集》、《三山游稿》诸编。其子尔康请曹子念裒合删定,编为此集,其诗颇囿於风气,未能自出新裁。
△《卓澂甫诗续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卓明卿撰。是集为明卿所自编,刻於万历甲申。李维桢《序》,称元美兄弟左提右挈,足使澂甫不朽,深有不满之词焉。
△《广宴堂集》二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樊山王朱翊钅氏撰。翊钅氏字匡鼎,自号隐真子,荆王瞻堈六世孙,万历庚子袭封。其父载岑以文行称,翊钅氏世其家学,与弟翊、翊{朔金}皆好为诗,兄弟尝共处一楼,号“花萼社”。楚藩多强横,樊山一派其最文雅者也。
是集,赋及三言四言诗共一卷,五七言古今体诗共二十二卷,长短句一卷,大抵多近香山之派。末有《道德经说奥》二卷,题曰朱孟尝撰。盖亦楚宗,是以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