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 第 75 页/共 398 页
桓州。上。金故州,属西京路。元初省。至元二年,复置。
云州。下。金望云县,属德兴府。中统四年,升为云州,仍存县,改属宣德府。至元二年,省县入州。二十八年,复析宣德之龙门镇置望云县,隶本州。领县一:
望云。下。金龙门县。属德兴府。至元二年,废为镇。二十八年,置县。
兴和路。上。金抚州,属西京路。元初省,宪宗四年复置。中统三年以州为内辅,升为隆兴府,建行宫。至元四年析隆兴府自为一路,行总管府事。至大元年降隆兴路为源州,隶中都留守司。四年,罢留守司,复置隆兴路总管府。皇庆元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户八千九百七十三,口三万九千四百九十五。旧领柔远、集宁、丰利、威宁四县。集宁县升为路,丰利县并入高原。中统三年,析大同府之怀安、天成二县来属。领县四:
高原,下。倚郭。金柔远县。中统二年改今名,隶宣德府,三年来属。怀安,下。金属大同府。中统三年来属,后废。至元中复置怀安县于阳门站。天成,下。金属大同府,中统三年来属。威宁。下。金威宁县。旧志作咸宁,误。元初属宣德府,中统三年来属。
州一:
宝昌州。下。金昌州,领宝山县,属西京路。元初隶宣德府。中统三年,改隶本路,置盐使司。后省州,存县。延祐六年,改宝山县为宝昌州。
永平路。下。金平州,属中都路。太祖十年,改为兴平府。后又改兴平路。中统元年,又改平滦路,置总管府。大德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旧领卢龙、迁安、抚宁、昌黎、海山五县。至元四年,省海山县入昌黎。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九,口三万五千三百。领司一:
录事司。中统元年置。
县四:
卢龙,下。倚郭。迁安,下。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县,后复置。抚宁,下。至元二年与海山县俱省入昌黎。三年复置。四年,又与海山县俱省。七年复置,仍省昌黎县入之。昌黎。下。至元十一年复置。十二年以海山县故地来属,改隶滦州。后复隶本路。
州一:
滦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元初属永平路。旧领义丰、马城、石城、乐亭四县。至元二年省石城县入乐亭,三年改入义丰。四年又省马城县入义丰。延祐七年并永平滦邑县于石城,是石城至元后复置,本路又有滦邑县,均不可考。领县二:
义丰,下。倚郭。至元二年省入本州。三年复置。乐亭。下。元初尝置漠州,寻废,复为乐亭县。
德宁路。下。大德九年以黑水新城为静安路,延祐五年改为德宁路。领县一:
德宁。下。大德九年置静安县,延祐五年改今名,赵王不鲁纳食邑沙、静、德宁等处。
净州路。下。金故州。太宗八年置,属西京路。后升为净州路。延祐七年丰州修路碑有德宁天山分司宣慰使。是旧无净州路,置路在仁宗以后。领县一:
天山。下。本榷场。金大定十八年置县。元因之。
泰宁路。下。金泰州,属北京路。元初隶辽阳行省。延祐二年改为泰宁府,四年升泰宁府为泰宁路。是年四月仍以泰宁路隶辽阳省。后改隶中书省。领县一:
泰宁。下。延佑四年置。按金泰州属县一,为长春。其省并年分阙。
集宁路。下。金集宁具,属抚州。元初升为路。领县一:
集宁。下。本市场。金明昌三年置县。元因之。
应昌路。下。至元七年,斡罗陈万户及其妃囊加真公主清于上都东北三百里答儿海子本藩驻夏之地,建城邑以居,遂名其城为应昌府。二十二年,改为应昌路。至正初罢之,拨属鲁王马某沙王傅府。十四年复置,领县一:
应昌。下。
全宁路。下。元贞元年。囊家真公主请以应昌路东北七里驻冬之地,建城邑,名曰全州。大德元年,升全州为全宁府。七年,又升为全宁路。至正初罢之。十四年复置。领县一:
全宁。下。
宁昌路。下。延祐五年,置宁昌府。至治二年,升宁昌府为下路。增置一县。领县一:
宁昌。下。至治二年置。
沙井总管府。领县一:
沙井。丰州西北有沙井故城,驸马赵王分地。
保定路。下。金保州,又改顺天军,属中都路。太宗十一年,升顺天路总管府。至元十二年,改保定路。旧领清苑、满城二县。太宗十一年,析中山府之庆都来属。后又以行唐、唐县、曲阳、新安、傅野隶之。户七万五千一百八十二,口十三万九百四十。领司一:
录事司。至元十二年置。
县八:清苑,中。附郭。满城,中。唐县。下。金隶中山府,后来属。庆都,下。金隶中山府。后来属。行唐,下。金隶真定府。后来属。曲阳,下。金隶中山府。元初改恒州,置元帅府。以阜平、灵寿、行唐、庸县隶之。元帅府罢,仍为典阳县,改属保定路。新安,下。金新安州附郭置渥城县。至元二年,州、县俱废,改为新安镇,入归信县。四年,割入容城。九年,复置新安县,来属。博野,下。金隶蠡州。至元三年,省入蒲阴县。十一年,复置,改属本路。
州七:
易州。中。金故州,属中都路。太宗十一年,改隶顺天府。至元十年,隶大都路。二十三年,还隶保定。旧领易、涞水二县。元初析涿州之定兴县来属。领县三:
易县,中。倚郭。元初存州废县。至元三年复置。涞水,下。定兴,下。金析范阳县黄村,一名皇甫镇,置定兴县。本属涿州。后来属。
祁州。中。金故州,属河北西路。元初隶真定路。后改隶保定路。旧领蒲阴、鼓城、深泽三县。太宗十年,升鼓城为军民万户所。至元三年,以深州之束鹿县来属。领县三:
浦阴,中。倚郭。金旧县。旧志至元三年置,误也。深泽,下。至元二年并入束鹿县,三年复置。束鹿。中。
雄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旧领归信、容城、保定三县。太宗十一年,析雄州三县隶顺天路。至元二年,省保定入霸州益津县,归信、容城二县与涿州之新城县俱改隶大都路。十年,改本州隶大都路。十二年,改隶保定路。二十三年,以本州隶保定路,复以归信、容城、新城三县来属。领县三:
归信,下。容城,下。金已隶本州。旧志金隶安肃州,误也。新城。下。金属涿州。太宗二年,升新泰州。七年,复为县,隶大都路。十一年。改隶顺天路。至元二年。隶雄州。十年,改隶大都。二十三年,复来属。
安州。下。金故州,治高阳县,后徙治渥城县,属中都路。旧领渥城、葛城、高阳三县。至元二年,省州与渥城入归信县。寻复置安州,治葛城县。领县二:
葛城。下。依郭。金升高阳之葛城乡为县。高阳。下。元初改属河间路,后隶本州。
遂州。下。金故州,领遂城一县,属中都路。至元二年省州与遂城入安肃州为镇。后复置州,隶本路。
安肃州。下。金故州。属中都路。元初改隶保定路。旧领安肃一县,元初省。
完州。下。金永平县展中山府,又改完州。至元二年,降永平县。后复为完州。初隶真定路,改隶本路。
燕京河北道肃政廉访司。
真定路。上。金真定府,后河北西路。元初,升真定路总臂府。旧领中山府,赵、邢、洺、磁、滑、浚、卫、辉、祁、威、完十一州。后割磁、威隶广平,浚、滑隶大名,祁、完隶保定,邢录顺德,洺隶广平,卫辉自为一路。又以冀、深、晋、冀四州来属。旧领真定、藁城、平山,栾城、获鹿、行唐、阜平、灵寿、元氏九县。至元中,析行唐县隶保定路,以潞州之涉县来属。户十三万四千九百八十六,口二十四万六百七十。领司一:
录事司。
县九:
真定,中。倚郭。玉华宫在衙城之北,为睿宗神御殿,奉安御容。有新城镇。藁城,中。金故县。太祖十七年,升永安州,以无极、宁晋、新乐、平棘四县隶之。太宗七年,复为藁城县。栾城,下。元氏,中。获鹿,中。金故县,后升镇宁州。太宗七年,复为获麂县。平山,下。灵寿,下。阜平,下。涉县。下。金隶潞州。元初升崇州,改隶真定。后废州,仍为涉县。至元二年,省入磁州。后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