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 第 71 页/共 398 页

后至元元年十二月,芝草生于荆门州当阳县覆船山,一本五干,高尺有二寸,一本二干,高五寸有半,干皆两歧;二本相依附,扶疏瑰奇,如珊瑚枝,其高者结为华盖庆云之状。五年十二月,芝草生于中书工部之屋梁,一本七干。   至正六年夏,西湖书院生瑞草。   至元十一年十月,衢州东北雨米如黍。十一月,建宁浦城县雨黑子如稗实。邵武大雨震电,雨黑黍如芦穄。信州雨黑黍。鄱阳县雨菽豆,郡邑多有饥民,皆取而食之。十六年六月,彰德路苇叶顺次倚叠而生,自编成若旗帜,上尖叶聚粘如枪。民谣云:“苇生成旗,民皆流离。苇生成枪,杀伐遭殃。”又有百黍自生成文,红秸黑字,其上节云:天下太平”,其下节云“天下刀兵”。十八年,处州山谷中,小竹结实如小麦,饥民采食之。二十一年,明州象山县竹穗生实,如小米,可食。   至正十一年,广西庆远府有异鸟飞见于述昆乡,飞鸟千百随之,盖凤凰云。其一飞去,其一留止者为獞人射死,首长尺许,毛羽五色,有藏之以献于帅府者,久而其色鲜明如生云。五月,兴国有大鸟百余,飞至郡西白朗山颠,状如人立,去而复至者数次。十九年,京师鸱号鸟夜鸣达旦,连月乃止。有杜鹃啼于城中,居庸关亦如之。二十三年,野鸽巢兴圣宫,数年蕃息数千,驱之不去。二十七年三月丁丑朔,莱州招远县大社里黑风大起,有大鸟自南飞至,其色苍白,展翅如席,状类鹤,俄顷飞去,遗下粟黍稻麦黄黑豆荞麦于张家屋上,约数升许。是岁大稔。至元十五年四月,济南无棣县献白雉。   中统二年正月辛未,御帐殿受朝贺,是夜东北有赤气照人,大如席。   元统二年正月庚寅朔,河南省雨血。众官晨集,忽闻燔柴烟气,既而黑雾四塞,咫尺不辨,腥秽逼人,逾时方息。及行礼毕,日过午,骤雨随至,沾洒垩墙及裳衣皆赤。   至元四年四月辛未,京师雨红沙,昼晦。   至正五年四月,镇江丹阳县雨红雾,草木叶及行人裳衣皆濡成红色。十三年三月丙戌,彰德路西南,有火自天而下,如在城外,觅之无有。十二月庚戌,京城有火见于东南。潞州襄垣县有火坠于东南。十四年,卫辉路有天光见于西方。十二月辛卯,绛州有红气起自北方,蔽天几半,移时方散。十五年春,蓟州雨血。十八年三月辛丑夜,大同路有黑气蔽于西方,声如雷然。俄顷,有云如火,交射中天,遍地俱见火光,以物触地,辄以火起。至夜半,空中如有兵戈相击之声。二十一年七月己巳,冀宁路忻州西北,有赤气蔽空如血,逾时方散。八月壬午,棣州夜半有赤风亘天,起西北至于东北。癸未,彰德西北,夜有红气亘天,起西北至于东北。癸未,彰德西北,夜有红气亘天,至明方息。乙酉,大同路北方,夜有赤气蔽天,直过天庭,自东而西,移时方散,如是者三。十月癸巳昧爽,绛州有红气见于北方,如火。二十三年三月壬戊,大同路夜有赤气亘天,中侵北斗。六月丁巳,绛州日暮有红光见于北方,如火,中有黑气相杂,又有白虹二,直冲北斗,逾时方散。庚申,晋宁路北方,日暮天赤,中有白气如虹者三,一贯北斗,一贯北极,一贯天横,至夜分方灭。八月丙辰,忻州东北,夜有赤气亘天,中有白色如蛇形,徐徐而行,逾时方散。十月丙申朔,大名路向青、齐一方,有赤气照耀千里。二十四年九月癸酉,冀宁平晋县西北方,至夜天红半壁,有顷,从东而散。二十八年六月壬寅,彰德路天宁寺塔忽变红色,自顶至踵,表里透彻,如煅铁初出于炉,顶上有光焰迸发,自二更至五更乃止。癸卯、甲辰亦如之。先是,河北有童谣云:“塔见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七月癸酉,京师赤气满天,如火照人,自寅至辰,气焰方息。《洪范》曰:“木曰曲直。”失曲直之性,时则有木冰、木妖、狂人鼠孽,时则有鸡祸。其征恒雨,其色青,是为青眚青祥。   至元三十年正月,雨木冰三日。   大德七年十一月辛酉,木冰。   至顺二年十一月丁巳,雨木冰。十二月癸亥,雨木冰。   后至元五年十一月癸酉,瑞州路新昌州雨木冰,至明年二月壬寅,冰始解。   至正四年正月,汴梁路郑州尉氏、洧川、河阴三县及龙兴靖安县雨木冰。十一月,东平雨木冰。十二年九月壬午,冀宁保德州雨木冰。十四年冬,龙兴雨木冰。二十五年二月辛亥,汴梁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花卉,百态具备,羽幢珠葆,弥望不绝,凡五日始解。   至元十九年,处州丽水县樟树生梨,可食。   元贞元年,太平路鞠湖县进榆木,有文曰“天下太平年”。   后至元三年夏,上都、大都桑果叶皆有黄色龙文。   九年秋,奉元桃杏实。十一年夏,松江普照寺敝帚开花。嘉兴儒学阍人陶氏,磨上木肘发青条,开白花。又吴江分湖里,柳树枯桩生长条如苇。进贤县瑞竹生。十二年五月,汴梁祥符县椿树结实如木瓜。十六年七月,彰德李树结实如小黄瓜。民谣云:“李生黄瓜,民皆无家。”二十一年,明州松树结实,其大有盈尺者。八月,汴梁祥符县邑中树木,一夕皆有湿泥涂之。   宪宗七年九月,霖雨连月。九年夏四月,大雷雨,凡二十日。   至元七年八月,保定路霖雨害稼。九年六月丁亥,京师大雨。十年,霖雨害稼。十二月,河间霖雨。二十三年九月乙丑朔,雨坏太庙。二十四年六月,霸州益津县霖雨伤稼。九月,太原、河间、河南等路霖雨害稼。二十五年五月,汴梁大霖雨。六月,睢阳霖雨。七月,保定路霸、漷二州淫雨害稼。八月,嘉祥、鱼台、金乡三县淫雨。九月,莫、献二州淫雨。保定路淫雨。二十六年六月,济宁、东平、汴梁、济南、顺德、真定路,滨、棣州霖雨害稼。七月辛己,雨坏都城。八月,大都路霖雨。九月,昌国亦如之。二十七年二月,晋陵、无锡二县霖雨。四月,芍陂屯田霖雨。七月,终南屯田霖雨,江西淫雨。二十八年八月,大名、清河、南乐诸县霖雨为灾。九月,河间淫雨。   元贞二年八月,宁海州霖雨。   大德二年七月,大雨。五年八月平滦路霖雨。是年,峡州、随州、安陵、荆门、泰州、光州、扬州、滁州、高邮、安丰霖雨。六年五月,归德、徐州、邳州、睢宁县雨五十日。十月,济南、滨、棣、泰安、高唐州霖雨害稼。七年,浙西淫雨。八年五月,大名、滑、浚、德州、齐河霖雨。六月丁酉,汴梁祥符、开封、陈州霖雨。九年六月,潼川霖雨。十年六月,景州霖雨。十一年九月,襄阳霖雨。   至大二年德州霖雨害稼。四年七月,河间、顺德、大名、彰德、广平等路,德、濮、恩、通等州及冀宁祁县霖雨害稼。   皇庆元年,龙兴路新建县雨害稼。   延祐元年五月,武陵县霖雨。二年七月,潭州、金州、永州、茶陵霖雨。四年四月,辽阳盖州雨水害稼。六年七月,霸州文成县雨害稼。七年五月,汝宁府霖雨。   至治元年,江州、赣州淫雨。二年闰五月,安丰路雨伤稼。三年五月,大名魏县淫雨。保定定兴县,济南无棣、厌次县,济宁砀山县,河间齐东县霖雨害稼。   泰定元年七月,真定、广平、庐州十一路雨伤稼。德州、曹州淫雨。八月,汴梁考城、仪封,济南沾化、利津等县霖雨,损禾稼。二年五月,浙西诸路霖雨。六月,奉元、卫辉路及永平屯田雨伤稼。九月,汉中道文州霖雨。三年十一月,广宁路霖雨伤稼。四年十月,大都路霖雨。是年,开封霖雨。   至顺二年九月,湖州安吉县霖雨。三年六月,京师霖雨。   元统二年三月,山东霖雨。   至元元年六月,大霖雨。二年五月乙卯,南阳邓州大霖雨,自是日至于六月甲申乃止。八月,大都至通州霖雨。三年六月辛巳,卫辉路淫雨。四年六月邵武路大雨。   至正二年秋,彰德路霖雨。三年四月至七月,汴梁路荧泽县,钧州新郑、密县霖雨害稼。四年夏,汴梁蔺阳县,许州长葛、郾城、襄城,睢州,归德府亳州之鹿邑,济宁之虞城淫雨害蚕麦,禾皆不登。八月,益都霖雨,饥民有相食者。五年夏秋,汴梁祥符、尉氏、洧川,郑州、钧州、亳州久雨害稼,二麦禾豆俱不登。河间路淫雨,妨害盐课。八年五月,京师大霖雨,都城崩圯。钧州新郑县淫雨害麦。九年七月,高唐州大霖雨,坏官署民居。归德府淫雨浃十旬。十年二月,彰德路大雨害麦。二十年七月,益都高苑县、陕州黾池县大雨害稼。二十三年七月,怀庆路河内、修武、武陟三县及孟州淫雨害稼。二十四年秋,密州安丘县大雨。二十五年秋,密州安丘县,丘潞,汴梁许州及钧州之密县淫雨害稼。二十七年秋,彰德路淫雨。   至正六年八月,龙兴进贤县甘露降。二十年十月,国子学大成殿松柏树有甘露降其上。   至正十年春,丽正门楼斗壝内,有人伏其中不知何自而至,远近聚观之。门尉以白留守,达于都堂,上闻,有旨令取付法司鞠问。但云蓟州人。问其姓名,诘其所从来,皆惘若无知,唯妄言祸福而已。乃以不应之罪笞之,忽不知所在。   至元二十二年六月。马湖田鼠食稼。大德二年二月,沙州鼠伤稼。至正二十年八月,庆阳,延安,宁、安等州野鼠食稼,初由鹑卵化生,既成牝牡,生育日滋,百亩之田,一夕俱尽。二十六年,泗州濒淮两岸,有灰黑色鼠,暮夜出穴,成群覆地食禾。   至正十七年三月,上海李胜家伏鸡七雏,一雏作牝鸡鼓翼长鸣。十八年正月,钱塘卢子明伏鸡一雏,有四足。二十二年,龙泉县一鸡二形,能鸣能伏。二十五年,瑞安县郑氏家有雄鸡生子。   《洪范》曰:“金日从革”。失从革之性,时则有金石之妖、诗妖、毛虫之孽。其征恒旸,其色白,是为白眚白祥。   大德二年六月,抚州崇仁县辛陂村有星陨于地,为绿色员石,邑人张椿以状闻。   泰定四年八月,天全道山崩,飞石击人,中者辄死。   至正十年正月甲戌,棣州白昼空中有声,自西北而来,距州二十里陨于地,化为石,其色黑。微有金星散布其上。有司以进,遂藏之司天监。十一月冬至夜,陕西耀州有星坠于西原,光耀烛地,声如雷呜者三,化为石,形如斧,一面如铁,一面如锡,削之有屑,击之有声。十六年冬十一月,大名路大名县有星如火,自东南流,尾如曳,彗,坠入于地,化为石,青黑光莹,状如狗头,其断处类新割者。有司以进,太史验视云:“天狗也。”命藏于库。十九年四月己丑,建宁路瓯宁县有星坠于营山前,其声如雷,化为石。二十三年六月庚戌,益都临朐县龙山有星坠入于地,掘之深五尺,得石如砖,褐色,上有星如银,破碎不完。   至元元年,龙兴靖安县山石迸裂,涌水,人多死者。十年三月。庆元奉化州南山石裂,其碎而大者,有山川、人物、禽鸟、草木之文。二十七年六月丁卯,沂州东苍山有巨百,大如屋,崩裂坠地,声震如雷。七月丙戌,广西灵川县临江石崖崩。   庶征之恒肠,刘向以为春秋大旱也。   太宗十年八月,旱。   定宗三年,大旱。   中统元年八月,泽州、潞州旱。三年五月,滨、棣二州旱。四年八月,真定路及洺、磁等州,彰德旱。十一月,东平、大名等路旱。   至元元年二月,东平、太原、平阳旱,分命西僧祷雨。二年,西京、北京、益都、真定、东平、顺德、河间、徐、邳、宿旱。三年夏,黄州京北鹰朔旱。四年,顺天束鹿旱。五年,京兆大旱。六月,真定等路旱。七年三月,益都、登、莱旱。七月,山东、南京旱。八年四月。蔚州灵仙、广灵二县旱。九年六月,高丽旱。十二年,太原等路旱。十三年十二月,平阳路旱。十五年,奉圣州及彰德等路旱。十六年七月,赵州旱。十八年二月,辽阳、广宁、北京大定县旱。十九年八月,真定以南旱。二十二年五月,广平、汴粱、钧州、郑州、怀孟、濮州、东昌、广平、平阳、彰德、卫辉旱。二十三年五月汴粱旱。京畿旱。二十四年春,平阳旱,二麦枯死。二十五年,东平路须城等六县,安西路商、耀、乾、华等十六州旱。二十六年,绛州大旱。二十七年,真定、平山、枣强三县旱,二十八年二月,山东棣州旱。   元贞元年六月,环州、葭州及咸宁、伏羌、通渭等县旱。七月,太原、安丰及河间肃宁、乐寿二县旱。九月,泗州、贺州旱。二年七月,大名开州、怀州武陟县、河间肃,宁县旱。九,莫、献州旱。十月化州旱。十二月,辽东、开元二路及河南芍陂旱。   大德元年六月,汴梁、南阳大旱。七月,怀州武陟县旱。八月扬州、淮安、宁海州、真定、顺德、河间旱。九月,镇江丹阳、金坛二县旱。十一月,常州路宜兴州旱。十二月,平阳曲沃县旱。二年二月,浙西嘉兴、江阴,江东池州、建康、溧阳旱。五月,卫辉、顺德、平滦等路旱,三年五月,荆湖诸路及桂阳、宝庆、兴国三路旱。九月,大都、扬州、淮安旱。十月,扬、庐、随、黄等州旱。四年三月,宁国、太平旱。五月,扬州、南阳、顺德、东昌、归德、汝宁、徐、濠等州旱。平棘、白马二县旱。五年六月,汴粱、南阳、卫辉、大名等路旱。九月,江陵旱。六年正月,陕西旱。七年,台州诸路旱。八年六月,风翔扶风、歧山、宝鸡三县旱。九年五月,道州旱。七月,晋州饶阳县,汉阳汉川县旱。八月,象州、融州、柳州肛县旱。十年五月,京畿旱。安西春夏大旱,二麦枯死。十一年,台州自夏不雨,至秋九月。   至大元年二月,汝宁、归德旱。五月,渭源县旱。三年夏,广平亢旱。四年六月,河间、陕西诸路旱。   皇庆元年六月,滨、棣、德三州及蒲台等县旱。二年九月,京畿大旱。   延祐二年春,檀、蓟、濠三州旱。夏,巩昌兰州旱。济宁、益都旱。四年四月,德安府旱。五年六月,荆州旱。七月,真定,河间、广平、中山大旱。七年六月,黄、蕲二路及荆门州旱。九月,沈阳旱。   至治元年四月,袁州、建昌及广德路旱。五月,高邮州旱。六月,大同路、临江路旱。二年二月,扬州、淮安路旱。十一月,岷州旱。三年夏,土番岷州、顺德、真定、冀宁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