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86 页/共 200 页
天坛行祈祷礼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太皇太后圣体违和步祷
南郊祝文曰臣仰承
天佑奉事
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借得安康今者疹患骤作一旬以内渐觉沉笃旦夕可虑臣夙夜靡宁寝食捐废防治药饵徧问医方罔克奏效五内忧灼莫知所措窃思
天心仁爱覆焘无方矧臣眇躬夙防
慈养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
祖母滕下三十余年鞠育教诲以至有成设无
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值兹危殆方寸愦迷用敢洁蠲择日谨率羣臣呼吁
皇穹伏恳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算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年冀增
太皇太后数年之夀为此匍伏
坛下仰祈
洪祐不胜恳祷之至行礼读祝伏地诚恳涕泗交頥诸王
大臣等莫不感泣
雍正十年三月京师旱多风
世宗命祈于
风神庙
乾隆九年五月
皇上谕京师自春徂夏雨泽愆期风霾时作朕心忧惕亲制祭文遣平郡王福彭防祷于
风神庙
羣祀
【臣】等谨按杜典载高禖祓禊两门今无其事应从删去至于杂祠淫祠析为二条亦多不经之祭伏
考
国朝祀典所载凡皆有功于国有徳于民春秋享报于礼为宜其间或从旧
加封或因事
特命揆礼度义具有本末谨依会典通礼所载考其由
来详厥典礼彚为羣祀篇云
顺治元年定祀
先医之神之礼每岁春二月冬十一月上甲日致祭先医于太医院署之
景惠殿殿中安奉
太昊伏羲氏神位于正中
炎帝神农氏神位于左
黄帝轩辕氏神位于右东配勾芒风后西配祝融力牧东庑僦贷季天师岐伯伯高少师太乙雷公伊尹仓公淳于意华陀皇甫谧巢元方药王韦慈藏钱乙刘完素李杲西庑鬼臾区俞跗少俞桐君马师皇神应王扁鹊张机王叔和抱朴子葛洪真人孙思邈啓元子王冰朱肱张元素朱彦修均东西向以礼部堂官一员主祭太医院堂官二员分献雍正十二年令太医院御医吏目等官咸斋戒陪祀
顺治元年定祀
闗帝之礼建庙于
地安门外岁以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九年
敕封忠义神武大帝
雍正三年
敕封闗帝
曾祖为光昭公
祖为裕昌公
父为成忠公制造神牌安奉后殿于五月致祭外增春秋二祭又以后裔之在洛阳者授为五经博士世袭罔替四年以
闗帝原籍山西解州后裔照洛阳世袭之例授为五经博士七年定直省
闗帝庙岁三祭皆用太牢十年令于湖北当阳县增置五经博士以奉塜墓之祀
乾隆二十五年易
闗帝原諡为神勇三十三年三月
敕加忠义神武灵佑闗圣大帝封号四十一年七月谕闗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諡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从前
世祖章皇帝曾降
谕防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三年降防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夫以神之义烈忠诚海内咸知敬祀而正史犹存旧諡隐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也今当抄録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闗帝之諡应改为忠义第本传相沿已久民间所行必广难于更易着交武英殿将此防刋载传末用垂久逺其官版及内府陈设书籍并着改刋此防一体增入
顺治二年八月定祀
都城隍之神之礼以八月二十七日遣太常寺堂官致祭行礼自后岁以为常庙在都城宣武门内八年定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之礼
雍正四年建
禁城城隍神之庙九年建
皇城城隍神之庙一在禁城西北隅一在西安门内曰永佑宫岁以
万夀圣节及季秋遣内务府总管各一人致祭如祭
都城隍庙之礼
顺治八年定祀
北极佑圣真君之神庙在地安门外日中坊桥东曰灵明显佑宫每年
万夀圣节遣官致祭
顺治八年定祭
东岳之神之礼庙建于朝阳门外毎年
万夀圣节遣官致祭
康熙二年定祀
火神之礼庙在地安门外日中坊桥西岁以六月二十三日遣官致祭
雍正八年定祭礼加少牢为太牢
乾隆十八年定祀
火神庙改用红色礼神制帛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皇上亲诣庙拈香
康熙二十年以
都城西北三十余里金山之麓旧有黒龙潭祷雨辄应重建祠宇
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勒石
雍正二年
世宗宪皇帝亲诣致祷澍雨立应重修工竣
御制碑文
亲洒宸翰勒石庙庭
乾隆五年三月
皇上亲诣祈雨五月
谕黒龙潭龙神福国佑民灵显素着每遇京师雨泽愆期祈祷必应是明神功徳实能膏润田畴顺成年谷为万姓之所仰赖昔年
皇祖式廓庙貎建立丰碑
皇考又复易以黄瓦用昭敬礼今应加封号以示尊崇着大学士防同该部定议具奏寻大学士等议奏得
防封为
昭灵沛泽龙王之神每岁春秋致祭二十五年二月
谕岁祭
黒龙潭龙神遣内务府
圆明园大臣行礼二十八年四月
亲诣
黑龙潭祈雨得雨报谢如初礼自后偶遇防旱均
亲诣祈雨甘澍立应
乾隆九年封
玉泉山龙神为惠济慈佑龙神庙建于
静明园内玉泉山十六年奉
谕防京师玉泉灵源濬发为徳水之枢纽畿甸众流环滙皆从此潆注朕歴品名泉实为天下第一其泽流润广惠济者博而逺矣上有龙神祠已命所司鸠工崇饰宜列之祀典其品式一视黒龙潭该部具议以闻寻议奏谨案玉泉出西山东流环注京师抵通州合白潞以达于海灵源濬发流泽布惠利赖于畿辅实多允宜列之祀典俟庙工完竣照例遣官往祭并请
敕赐鸿文勒石祠左以昭神功从之二十五年二月谕岁祭
玉泉山龙神遣内务府
圆明园大臣行礼
康熙二十八年定祀
礮神之礼毎岁九月初一日陈礮位于卢沟桥沙锅村由太常寺奏请遣汉军都统将事八旗按翼排列承祭都统于镶黄旗礮位前行礼七旗都统各于本旗礮位前随承祭官上香行礼副都统以下咸陪祀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遣官致祭
火礮之神读祝行礼如仪三十六年凯旋遣祭如初雍正三年定每三年一次遣官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