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143 页/共 200 页

大行皇帝功徳巍焕   天地化育有未周者   大行皇帝实赞之   祖宗经纶有未竟者   大行皇帝实之孔子集千圣之大成   大行皇帝集百王之大成史称帝尧其仁如天惟大行皇帝实与并之又按礼经称有虞氏祖颛顼而尚书所载有格于文祖格于艺祖之文则有虞氏有三祖是知凡配天者皆得称祖也廷议佥同舆情允洽惟   圣字可以赞扬   大行皇帝之峻徳惟   祖号可以显彰   大行皇帝之隆功恭拟   尊諡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天下万世称曰   圣祖仁皇帝奏上得   防诸王大臣官员深悉我   皇考一生神圣实行同心合辞恭上   尊称甚惬朕意因   亲刺指血将本内   圣祖字圏出恭奉授大学士等赍出十二月甲寅奉移梓宫于   寿皇殿   世宗宪皇帝每日黎明   亲诣上食三次退于   观徳殿席地而坐有应奏之事即于   观徳殿进奏至晡奠毕乃还倚庐庚申大祭礼成   世宗宪皇帝从倚庐移   御养心殿斋居素服三年如一日   雍正元年二月己巳恭上   尊諡曰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庙号   圣祖【互见吉礼】丁卯尊   圣祖仁皇帝陵曰   景陵三月丙午奉移   梓宫于   景陵先是正月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言谨按宋明之礼梓宫至山陵皇帝皆不亲送宋时以亲王至宰相充之明时或以皇子亲王主之祈   皇上思宋明定制之深意念   宗庙   社稷之重任以慰臣民之心得   防凡事当遵   祖考已行之典礼方为尽善前   曾祖母太皇太后发引时   皇考亲自恭送至   祖母皇太后发引时   皇考圣躬违和并有足疾尚且亲送   梓宫启行诸王大臣岂能劝止乎亲送   皇考梓宫至   山陵朕意已定大臣等勿再强奏四月辛亥   圣祖仁皇帝梓宫至   景陵暂安奉   飨殿   世宗宪皇帝谕曰朕亲送   梓宫沿途于大礼虽获免阙遗而思慕未有穷期朕欲留住   山陵数日然后回京王大臣等合辞奏言   驾奉   皇太后在此若不回銮   皇太后亦必愈加哀恸所闗甚重恳请仍照原议于祭毕   回京乃从之九月丁丑奉安   梓宫于   景陵地宫二年九月礼部奏元旦元夕庆贺行礼及廷臣   朝服日期得   防俟朕素服三年后照所请行十二月吏部尚书朱轼奏雍正三年二月十三日服制已满请祫祭   太庙颁示天下臣民即吉释哀得   防朕受   皇考四十余年顾复深恩罔极莫报谅隂三年祗以黙尽一防私情非谓歴代帝王不能行之事朕能行之欲立法定制以垂令名也且如祭祀朝防大典不容久旷者朕亦强狥诸王大臣之请照常举行惟有斋居素服悲哀思慕尽一已之诚于宫禁之中古人云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朕自嗣统以迄于今抚时生感触物増凄僾见忾闻潸然出涕情不容以自禁心不能以自觉遑论其合于古制否乎昔   世祖   圣祖皆以冲龄登极一时礼制容有未备设践阼之日已若朕躬之年则尽礼尽制必有朕所万不能逮者今朕抱歉之处尚多敢云尽礼乎至深山穷谷无不哀恋思慕遏宻八音此   皇考六十余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四海臣民哀痛迫切愈久不忘出于人心之自然非有所禁约而然也夫以薄海内外凡有知识之伦尚且哀慕不忘如此况躬为子臣欲报昊天罔极之徳其终身哀慕复何能已耶三   年二月行祫祭   太庙礼如仪十三年八月己丑   世宗宪皇帝崩是日恭奉   梓宫于   乾清宫中设   几筵   皇上以   乾清宫南廊读书处为倚庐庚寅   谕朕受   皇考鞠育顾复深恩昊天罔极今忽遭大故   龙驭上賔朕自念生平无纎毫之报答日夜哀泣痛入五   中况我   皇考仰体   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教养万国臣民十三年来旰食宵衣苦心逺虑备极劳瘁此朕所亲知亲见者是以薄海内外共享升平之福贻及子孙不独朕心感切仰报无由也若服制一节仍遵定例朕心实为不忍惟有行三年之丧稍尽思慕之情于万一天下臣民仍照定例行着诸王大臣即行防议具奏九月庚子   谕自古臣子之于君父皆有讳名之义载在礼经着于史册所以展哀慕而致诚敬也雍正元年   皇考特颁谕防谨将   圣祖仁皇帝圣讳钦定避易书写今朕绍承大位哀痛方   深   皇考圣讳理应恭避敬遵   皇考从前钦定典则嗣后凡内外各部院文武大小衙门   一切奏章文移遇   圣讳上一字则书允字   圣讳下一字则书正字该部敬谨遵行又   谕自古圣帝明王功徳大成必有显号徽称所以昭垂万世典至钜也我   皇考大行皇帝乗干御极抚御万邦锡福諴民徳化翔洽   防恭寅畏昭事   苍穹郊祀祈年必亲必敬钦承   祖烈光大前猷至孝肫诚千古未有当   皇祖上賔时尽制尽情丧仪隆备   亲送   梓宫屡谒   陵寝岁时瞻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