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628 页/共 807 页
【臣】等谨按李卫公问对三卷本宋阮逸伪撰防乃据以定此书为太公之文多见其考古之疏耳孙子彚徴四卷
郑端撰端见儒家类
武经体注大全防解七卷
夏振翼撰振翼字遯闇芜湖人
兵镜十一卷
邓廷罗撰廷罗字叔竒号偶樵江宁人顺治中防贡生官至湖广荆南道
武偹志畧五卷
傅禹撰禹字服水义乌人
厯代车战叙畧一卷
张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阳城人康熙壬戍进士官至浙江巡抚
练阅火器阵记一卷
薛熙撰熙字孝穆苏州人
右兵家
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
乾隆四年大学士伯鄂尔泰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医虽小道而学必深于古用必酌乎时岐伯秦越人后精其业者不少槩见虽以宋代重医而官撰局方或未能实禆于疗治我
皇上仁育万民同登夀宇特为厘定此编凡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畧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脉要诀运气要诀各一卷诸科心法要诀共五十一卷正骨心法要防四巻斟酌适中权衡允当洵乎拯济生民之要术也已
尚论篇八卷 医门法律六卷附寓意草一卷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选贡生
【臣】等谨按是书有三百九十七法凡太阳经篇一百五十五法阳明经篇七十三法少阳经篇二十一法附合病九法并病五法壊病二法痰病三法太阳经全篇九法少阴经前篇后篇四十四法厥阴经全篇五十五法附过经不解病四法差后劳复病六法隂阳易病一法有自序以为引伸触类究不敢于仲景论外溢一辞至医门法律者治则着以法误则罪以律也
金匮要畧论注二十四卷
徐彬撰彬字忠可嘉兴人
圣济总録纂要二十六卷
程林删定宋政和中原本林字云来休宁人【臣】等谨按宋徽宗御制圣济经十卷又诏海内名医纂辑二百卷林撮其大要汰其荒诞别择具有条理足为岐黄家资考证焉
证治大还四十巻
陈治撰治字三农华亭人
治自述曰余家五世业医所著书有璜溪医学解外台秘典脉学骊珠各种皆斟酌尽善择其近要者付之梨枣
马师津梁八卷
马元仪撰元仪苏州人
石室秘箓六卷
陈士铎撰士铎字逺公山隂人
李氏医鉴十巻续补二卷
李文来编文来字昌期婺源人
【臣】等谨按此编全据休宁汪桓医方集解本草偹要二书排纂而成末附桓所作三焦命门辨一篇颇称简要
张氏医通十六巻 伤寒缵论二卷绪论二卷本经逢原四卷 诊宗三昩一卷
张璐撰璐字路玉号石顽吴江人
璐自序医通曰是书初名医归未及刋行佚其目科痘疹二册晩年命子以倬重辑目科治例以柔重辑痘疹心传补成完帙改题此名
又自序本经逢源曰濒湖博洽今古尚尔舍本逐末仅以本经主治冠列于首以为存羊之意缪氏仲淳开凿经义迥出诸家之上而于委曲难明之处则旁引别録等説疏作经言未免朱紫之混医学彚纂指南八卷
端木缙撰缙字仪标当涂人
伤寒舌鉴一卷
张登撰登字诞先吴江人
【臣】等谨按以舌观病之法始于汉张机伤寒论此编分胎色八种为图一百二十视金镜録观舌心法等书繁简尤为得中也
伤寒兼证柝义一卷
张倬撰倬字飞畴吴江人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巻附得宜本草一卷
王子接撰子接字晋三长洲人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
魏之琇撰之琇字玉横钱塘人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
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
济阴纲目十四卷
武之望撰汪淇笺释之望字叔卿自署闗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钱塘人
保生碎事一卷
汪淇撰
释骨一卷
沈彤撰彤见经类
彤自序曰此编为吴文球讲明经穴而作
医学求真録总论五卷
黄宫绣撰宫绣宜黄人
素问悬解十三卷 灵枢悬解九巻 难经悬解二卷 伤寒悬解十五卷 伤寒説意十一卷金匮悬解二十二卷 长沙药解四卷 四圣心源十卷 四圣悬枢四卷 素灵微蕴四卷 玉楸药解四巻
黄元御撰元御见经类
神农夲草经百种録一卷 兰台轨范八卷 伤寒类方一卷 医学源流论二卷 难经经释二卷 医贯砭二卷
徐大椿撰大椿字灵胎号洄溪吴江人
【臣】等谨按大椿説医犹毛竒龄説经论病如秦越人论方如孙思邈辈无不遭其诋排然其辨论实有切中肯綮之处固非庸医所能知也
成方切用十四卷 伤寒分经十卷
吴仪洛撰仪洛字遵程海盐人
得心録一卷
李文渊撰文渊见经类
文渊自述曰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得尽泥古人之法故名曰得心録
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
郑重光撰重光字在辛歙县人
医津筏一卷
汪之兰撰之兰字含微歙县人
右医家
皇朝文献通考巻二百二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
经籍考【二十】
子【类书 艺术 道家 释氏 神仙】
钦定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
康熈四十九年大学士张英等奉
勅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几务余暇博涉艺林毎览一书必尽其全帙沉潜往复既得其始终条理精义之所存而文句英华亦常读之矣尝谓古人政事文章虽出于二然文章以言理政事则理之发迩而见逺者也岂仅以其区区文句之间而可以自命为学术乎自六朝乃有类书而尤盛于唐此岂非求之文句之间者哉虽然理之所寓于斯萃焉弗可废也昔者孔子之系易也曰方以类聚又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于诸卦则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盖以天
下古今事物之理毕具于易而易之为书因理象物因物征辞以断天下之疑而成天下之务者各从其类以明之然则类书之作其亦不违于圣人立言之意欤书之最著者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帖杜氏通典宋明以来撰者寖广若博而不繁简而能覈者抑亦鲜矣独俞安期唐类函颇称详括大抵祖述欧阳询之类聚稍删存书钞初学记白帖通典而附益之安期明人也而曰唐类函者以其皆唐辑也既缺宋以来书而唐以前亦有脱漏者爰命儒臣逖稽旁搜泝洄往籍网罗近代増其所无详其所畧参伍错综以摛其异探赜索隠以约其同要之不离乎以类相从而类始备焉书成计四百五十卷夫自有类书迄于今千有余年而集其大成可不谓斯文之少补乎学者或未能尽读天下之书观于此而得其大凡因以求尽其始终条理精义之所存其于格物致知之功修辞立诚之事为益匪浅尠矣【臣】等谨按明俞安期撰集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孔六帖诸书以其为唐人所述题曰唐类函六朝以前遗文旧事颇存梗概至武徳贞观以后词章仅见数篇盖当时七子倡复古之説相戒勿读唐以后书安期在明之季号称积学犹持七子之绪论然唐人搜辑旧闻不遗隋魏即宋时太平御览亦着三唐况类书之作要使古籍散亡借以存什一于千百非徒为诗文事而设则何必更限以时代转令千余年文献无征乎我
圣祖仁皇帝乙夜观书广为防绎因命词臣博采元明之文章事迹并安期所编防成巨制百川归海九金就镕自有类书以来未有若兹之宏博富丽者也
御定佩文韵府一百六卷
康熈五十年大学士张玉书等奉
勅撰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万几在御日昃宵分未遑自逸时当燕闲不辍问学羣经子史诵其文而晰其义矣以至百家之书凡可以禆世教励民风者修明补正罔使阙遗尝谓韵府羣玉五车韵瑞诸书事系于字字统于韵稽古者近而取之约而能博是书之作诚不为无所见也然其为书简而不详畧而不备且引据多误朕每致意焉欲博稽众籍着为全书爰于康熈四十三年夏六月朕与内直翰林诸臣亲加考订证其讹舛増其脱漏或有某经某史所载某字某事未备者朕复时时面谕一一増録渐次成帙犹以故实或未极博于十月复命阁部大臣更加搜采以裒益之既有原本増本又有内増外增将付剞劂矣名曰佩文韵府随于十二月开局武英殿集翰林诸臣合并详勘逐日进览旋授梓人于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余页囊括古今网罗巨细韵学之盛未有过于此书者也书成诸臣请序朕念自初至今经八年矣厯寒暑之乆积嵗月之勤朕于此书政事之暇未尝惜一日之劳也朕又尝谕诸臣从来着一大书非数十年之功不能成今数年以来所成大部书凡十有余种若非合众人之力岂能刻期告竣故念先后预事诸臣皆命列名其中兹序佩文韵府因备记编撰之始末遂及修集诸书之大指以见成书之不易如此
【臣】等谨按类书之分韵隶事昉于唐顔真卿之韵海镜原二百卷惜其书不传今惟韵府羣玉五车韵瑞等书盛行于世而舛讹疏漏之处或不免焉我
圣祖仁皇帝特诏儒臣重加纂辑延阁广内之储搜罗遍焉前列韵藻凡皆阴氏凌氏之书所已録者也后则别标増字则两家所未録者也分之字由少而多又各依经史子集序次秩如或一语而诸书互见者则先引最初之书而其余以次注于下又别以事对摘句附缀于末
御定韵府拾遗一百十二卷
康熈五十五年刑部侍郎张廷玉等奉
勅撰
【臣】等谨按佩文韵府既成
特命搜竒抉秘复辑是书其分韵事悉凖前编而所补之例则有四焉一曰前编所有之字则惟増韵书之音切一曰前编未收之字从他韵増入者则兼注音义一曰文句典故前编未及载者谓之补藻一曰前编已载而复加注谓之补注清词丽句搜采靡余无只字之憾信乎学海朝宗不遗涓滴也已
御定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