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624 页/共 807 页
陈宏谋撰宏谋见儒家类
学统存二十四卷
宋士宗撰士宗见史类
士宗自序曰周有老庄宋有象山明有文成兼之宗杲大鉴辈日与吾党争理即濓洛闗闽复生不能骤起而胜也
权衡一书四十一卷
王植撰植见经类
植自序曰王充有论衡苏洵有权书衡论皆为一家之私言而此一书则合古今之嘉言而为之权衡也
多识类编二卷
曹昌言撰昌言字禹拜新建人
昌言兄茂先序曰余弟闻名山胜迹异卉竒葩必周游歴览考究本末间从野老农夫询动植情形得其实归即笔之于书所着有舆图辑畧多识类编诸书
养知録八卷
纪昭撰昭见经类
昭自序畧曰人为利欲所昏习俗所染于是尽失其本心之明岂人本无知哉葢所以丧其良心者有由然耳特为指其大义以养其良心良能故曰养知
闲家类纂二卷
彭绍谦撰绍谦字济光长洲人乾隆丁邜举人官至桃源同知
课业余谈三卷
陶炜撰炜字賔玉秀水人
福夀阳秋【无卷数】
魏博撰博字约之江宁人
言行彚纂十卷
王之鈇撰之鈇号朗川湘隂人
诸儒检身録一卷
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峯猗氏人官缙云县知县心镜编十卷
谭文光撰文光里籍未详
子苑一百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按此书系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其中杂摭诸子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五门虽用意深至而名实多乖如水经注檀弓等总以子苑名之殊为未协
右杂家类杂纂
学海类编【无卷数】
曹溶撰溶见史类
庄屈合诂【无卷数】
钱澄之撰澄之见经类
澄之自序曰着易学诗学成思所以翊二经者而得庄子屈原以庄继易以屈继诗足以转相发明杨园全书三十四卷 张考夫遗书五卷
张履祥撰履祥字考夫桐乡人
【臣】等谨按履祥初讲蕺山慎独之学晚乃専意于程朱立身端直乡党称之其书凡十二种类多儒家之言然如近古録见闻録等采前明以来嘉言懿行则近于传记农书详桐乡物土又农家之流体例杂糅无可専属故附于杂家类焉
竹裕园笔语十二卷
李曰涤撰曰涤字亦白临川人前明嵗贡生
昭代丛书一百五十卷
张潮编潮字山来徽州人
【臣】等谨按是编皆
国初人杂著或从文集中摘録或从全书中割取并非著述强以书名中亦时有改窜凡甲乙丙三集各五十卷
丹麓杂著十种十卷
王晫撰晫见杂纂类
檀几丛书五十卷
张潮王晫同编
政学合一集【无卷数】
许三礼撰三礼见经类
钝吟杂録十卷
冯班撰班字定逺号钝吟居士常熟人
检心集十四卷
闵则哲撰则哲字睿先应山人
右杂家类杂编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
经籍考【十八】
子【小説家 农家 谱録】
【臣】等谨按汉班固曰小説家流出于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説之也张衡西京赋曰小説九百本自虞初然则稗野传竒厥来已久马端临权舆班志别辑是门四库全书复析为三目凡叙述旧闻者曰襍事记録神怪者曰异闻缀缉琐屑者曰琐语体例益周于马考今从而辑之其妖妄荧听之属则从汰焉
读史随笔六卷
陈忱撰忱字遐心秀水人
【臣】等谨按是书采掇琐屑间附论断立名虽似史评实则传记之属故列于此
玉堂荟记一卷
杨士聪撰士聪字朝彻号鳬岫济宁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
国朝官至谕徳
士聪自序曰古来正史所阙或得之襍録漫记以补其所不足亦识其小者之意也自余叨史局不废记存且积有年嵗壬午再入春明感兴时事乃取旧所编辑更加撰次不拘年月惟有慨于中则书之彚为一帙凡十余年来世局朝政物态人情约略粗载于此而戏笑不经之事亦往往而在庭闻州世説【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题曰桃都漫士宫紫阳述
客途偶记一卷
郑与侨撰与侨字惠人济宁人前明崇祯丙子举人
玉劒尊闻十卷
梁维枢撰维枢字慎可真定人前明举人官工部主事
明语林十四卷
吴肃公撰肃公见经类
明逸编十卷
江有溶撰邹统鲁补编有溶字谷尚长沙人统鲁字大系衡阳人
闻见集三卷
蔡宪陞撰宪陞字江云南昌人
笻竹杖七卷
施男撰男字伟长吉水人顺治初随征广西以军功授广西按察司副使
今世説八卷
王晫撰晫见襍家类
秋谷襍编三卷
金维宁撰维宁见史类
陇蜀余闻一卷 皇华纪闻四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史类
惠栋精华録训纂曰陇蜀旧游之地具详驿程记中此又纪其所未备者也
砚北丛録【无卷数】
黄叔琳撰叔琳见经类
魏兆龙序曰是书为叔琳巡抚浙江时罢官后所偶録襍采唐宋元明及近时説部亦益以耳目所闻见
汉世説十四卷
章抚功编抚功字仁艳钱塘人
凡例曰书以语名始论语也国语记言不防以事陆贾新语马上翁每奏称善临川世説一书诸名士所共撰述始自竹林迄于江左风流简逺少许胜多最为可贵兹编独尊两汉意専叙事故不以新语名篇
【臣】等谨按是书纪汉人言行大抵以史记汉书为主而襍以他书附益之葢仿刘义庆世説新语之体然义庆所述溯自东汉并非始于竹林且本名世説新书后人乃改为新语见黄伯思东观余论凡例所云误矣
过庭纪余三卷
陶越撰越字艾村秀水人
右小説家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