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602 页/共 807 页
郭景昌编景昌字旭瑞奉天人
孝史五卷
钱尚衡撰尚衡字云林乌程人
右传记类总録
南征纪畧二卷
孙廷铨撰廷铨字伯度又字次道益都人前明崇祯庚辰进士入
国朝官至大学士諡文定
【臣】等谨按顺治辛夘廷铨奉
命祭告禹陵及南海此其纪程之书多因古迹以追论史
事并载同时酬赠诸诗焉
滇行纪程一卷续钞一卷东迁纪程一卷续钞一卷
许纉曽撰纉曾字孝修号鹤沙华亭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
李赘一卷
胡文学撰文学见奏议类
【臣】等谨按文学尝为真定推官推官古称司李故题曰李赘篇中自叙政迹凡十八事多先列古人遗迹而后自叙识者病其近于自誉焉
蜀道驿程纪二卷 南来志一卷 北归志一卷王士祯撰士祯见总録类
粤游日记一卷
王钺撰钺号任庵诸城人顺治己亥进士官广东西寜县知县
治禾纪畧五卷
卢崇兴撰崇兴字斗瞻广寜人官至台州巡道粤西偶记一卷
陆祚蕃撰祚蕃字武园平湖人康熙癸丑进士官至贵州贵东道
海岱日记一卷
张榕端撰榕端字朴园磁州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何御史孝子祠主复位録一卷
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滇行日记二卷
李澄中撰澄中字渭清号渔村又号雷田诸城人原籍成都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
塞程别纪一卷
余寀撰寀字同野山隂人
闽越巡视纪畧六巻
杜臻撰臻秀水人顺治戊戍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扈从
西巡日録一卷 松亭行记二卷 塞北小钞一卷
高士竒撰士竒见经类
王士祯序曰嵗壬戍滇南荡平
驾幸盛京谒
二陵癸亥
幸五台山
巡畿辅士竒以法从侍
行在因所见闻成日録
明道书院纪迹四卷
章秉法撰秉法字程叔号惺村防稽人由诸生以军功开垦官江寜都司
滇游记一卷附记一卷
毕曰澪撰曰澪字秋岐益都人由贡生官任县知县
南征记程一卷
黄叔璥撰叔璥号玉圃大兴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常镇扬通道
鹿洲公案二卷
蓝鼎元撰鼎元见杂史类
念贻賸记一卷
周宣智编宣智自号镜亭老人长沙人
【臣】等谨按是编纪其曽祖继圣聚乡勇拒献贼始末献贼招继圣授以伪官不从被贼防腕潜逃母妻等四人皆骂贼死继圣卒伺隙破贼复讐湖广总督何腾蛟上其功授教授事详湖广通志乾隆壬午宣智裒其行状墓铭及遗诗十二首共成一编
东游纪畧二卷
张体干撰体干字确斋浮山人官刑部郎中右传记类杂録
刘豫事迹一卷
曹溶撰溶见总録类
【臣】等谨按宋杨克弼有伪豫传溶本其说复杂采他书辑成是编考订较为详悉又按豫乃逆乱之臣不应与诸传比故书虽一卷必另为一门今从四库全书之例以入于别録类焉
右传记类别録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二
经籍考【十二】
史【载记 史评 史钞 政书 职官】
【臣】等谨按古者偏方割据僭号纪年各设史官以纪事迹后人论定因以霸伪目之马端临兼用阮孝绪七録隋经籍志之名辑为一类然其书实皆后人追记非其旧作伪霸之号似是实非此四库全书据东观汉记晋书等改题载记义至善也今遵此例编辑如左
南唐拾遗记一卷
毛先舒撰先舒见经类
先舒自述曰是书畧采宋江南遗事诸不见正史者附于马陆二书郑文宝近事陈彭年别録陈霆唐余记传之后
十六国年表一卷
张愉曽撰愉曽字庭硕徽州人
张潮跋曰崔鸿十六国春秋不识何以不列年表今得此书可以补其缺畧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
吴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己未
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十六国年表二十二卷
孔尚质撰尚质字元长武陵人
右载记
【臣】等谨按麟经笔削游夏不能赞一辞自史记作而班固复异议焉此史评所以日繁也孔子删帝魁以后书为百篇实史钞之权舆厥后钞节少而论説多晁公武读书志尝论之不知二者原相表里故端临通考并存而不废惟于一门之中杂见而无区别于义未善兹故遵四库全书之例各以类从庶编次不致紊杂云
御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
康熙四十七年吏部尚书宋荦奉
敕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自古帝王言动必记而史事以兴顾周礼外史所掌卷帙寖繁即纪传亦异千百年来微言大义昭揭天壤必以尼山笔削为断所从来尚矣粤自龙门而降累朝国乗体制畧同涑水司马氏易分类为合编葢犹左氏法也紫阳朱子特起而振举之纲以提要目以备详嵗时列于上而天统明章程繋于下而人纪立増损精切予夺谨严庶防春秋大居正之宗指欤虽其间事理櫽括稍有脱误大都门人一时采辑之过实非晦庵本意也自时厥后有前编有外纪有大纪续编以及考证集览发明质实之类诸家论著不一而足要皆商确折衷互相参订明儒陈仁锡裒集而剞劂之不可谓非先哲之功臣也朕防务之暇留神披
阅博稽详考纎悉靡遗取义必抉其精徴辞必搜其奥析疑正陋厘异阐幽务期法戒昭彰质文融贯前后所著论断凡百有余首兹允诸臣请并以付梓颁布宇内俾士子流传诵习开卷了然不特天人理欲之防古今治忽之故一一胪如指掌即子朱子祖述宣尼维持世教之苦衷并可潜孚黙契于数千载之下是则朕敦崇古学作新烝民之至意也爰叙述以冠篇端用昭示于无穷焉
【臣】等谨按朱子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作纲目纲仿麟经目仿左氏其门人依所手定之凡例而成后有伊起莘之发明刘友益之书法王幼学之集览徐昭文之考证陈济之集览正误冯智舒之质实汪克寛之考异皆自为一书眀黄仲昭取诸家之书散入各条之下特取其便于披览
国朝张自勲始作纲目续麟芮长恤作纲目指遗则又各执私见以相争我
圣祖仁皇帝睿断精详即取陈仁锡刋夲
亲加评定因羣言之淆乱悉举而厘正之又金履祥病刘恕通鉴外纪嗜博而好奇乃搜采经传起帝尧迄周威烈王作通鉴前编又括全书纲领撰为举要复冠之以外纪一编陈仁锡改题通鉴纲目前编与纲目合刋以补朱子所未及至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因朱子凡例纪宋元两代之事明人亦有发明广义附于条下今于前编则仍其旧本
御笔特加品题其续编虽议论肤浅考订粗疎亦因陈仁
锡既缀刋纲目之末均得上邀
乙览并示
别裁不特纲目全书顿易旧观而于得失之互见瑕瑜之错出者订正秩然丝毫不爽尤足以开千古读史者之心目云
御制评鉴阐要十二卷
乾隆三十六年大学士刘统勲等奉
敕编録
【臣】等谨按前馆臣恭纂通鉴辑览时分卷属稿排日进
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