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592 页/共 807 页
县
古今韵表新编五卷
仇廷模撰廷模字季亭宁波人康熙辛夘举人官知县
唐韵考五卷
纪容舒撰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献县人康熙癸巳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
八矢注字图説一卷
顾陈垿撰陈垿见乐类
【臣】等谨按八矢者譬字为的以八矢注之所谓八门者一分四声二经声三定清浊之界四审五音五分隂阳六分正变七分轻重八分留送是也其谓三十六母为乱道已不可训而于四声之外又増一下声则更骇人听闻之甚矣
声韵图谱【无卷数】
钱人麟撰人麟字铸庵武进人康熙庚子举人官萧山县知县
类字本意【无卷数】
莫宏勲撰宏勲字诚斋钱塘人
韵学臆説一卷 韵学五卷
王植撰植见四书类
五方元音二卷
樊腾鳯撰腾鳯字凌虚尧山人
【臣】等谨按是书部分十二曰一天二人三龙四羊五牛六獒七虎八驼九蛇十马十一豺十二地其字母则并为二十曰梆匏木风斗土鸟雷竹虫石日剪鹊系云金桥火蛙皆纯用方音于古义全未深究至其变乱韵部较之洪武正韵有过之无不及也
诗经叶音辨讹八卷
刘维谦撰维谦字让宗自号双虹半士松江人黄之隽序曰我
朝文治贲明太平之鼓吹尤盛安溪李文贞光地论切字之法分母之理南北古今之音而以
国书十二字头为得天地元声阿额伊鄂乌为歌麻支防齐鱼虞七韵能切诸韵而不为诸韵之所切论极防渺而独心服顾炎武之书窃谓炎武谓毛诗四声通为一韵似以宋元之词曲例商周之雅颂是书亦遵炎武而有驳正夫自有诗本音而诗不叶而自叶有叶音辨譌而诗有一定之叶而无余叶其理同学者由是可以咏诗可以审音可以识字其效亦同也
诗传叶音考三卷
呉起元撰起元字复一震泽人
古韵标准四卷 四声切韵表一卷
江永撰永见礼类
本韵一得二十卷
龙为霖撰为霖字雨苍成都人选防贡生官至潮州府知府
【臣】等谨按称本韵者言韵必有本本乐律也乐有五声故取郝氏四声加一转音马氏四声加一全音及林氏改为开承转纵合五音之説以分为五其有不可当者以变宫变征当之而为七声乐有十二律故立十二字为韵而并合诸韵以属之其于切韵唐韵广韵诸书等韵经世诸法无不排诋以伸其説縁有传本姑存而论之以备考焉音韵源流五十卷
潘咸撰咸见易类
韵歧四卷
江昱撰昱见书类
音韵清浊鉴三卷
王祚祯撰祚祯字楚珍大兴人
祚祯自序曰此编博极诸家如扬雄训纂许慎説文玊篇唐韵广韵韵防篇海集韵正韵吕氏同文释日月灯无不绎其论説证其异同
声音发源图解一卷
潘遂先撰遂先句容人
【臣】等谨按是书分四声为六声曰初平次平终平初仄次仄终仄支离穿凿尽废齿腭唇舌而专以牙之一音定宫商角征羽又尽废齿牙腭唇而以十二舌定平仄六声其説全无根据遂先自为草创其子命世续成之
右小学类韵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九
经籍考【九】
史
【臣】等谨按马端临通考史类自正史以下合编年起居注凡三门杂史以下合传记伪史霸史史评史钞凡四门故事以下合职官刑法地理时令谱牒目録凡七门共十有四门盖以隋史艺文志为宗而参考宋中兴以前诸志者也古来着録于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编虽各有指归然门类分而出入仍所不免且代殊事异或昔有而今无或昔无而今有即名目亦不能不因时通变如伪史霸史乃指当时僣撰者而言五朝续通考已遵
钦定四库全书之例改为载记一门今则中外一家咸奉正朔伪霸之名更宜删易至起居注自宋迄明无可采録续通考改为诏令奏议二类
国家
列圣相承
经纶丕布史局尊藏允宜敬谨恭辑昭示万世凡诏令之属谨依马氏旧例以起居注统之章奏一门马氏本列集部别集之次顾论事之文与史部为宜今特增奏议类次起居注后故事一门史家多载前代事迹兹则
国政朝章昭垂典册未敢仍袭旧目爰从四库书之例昜其名曰政书至刑法为民命所关我
朝咸中定制
矜慎再三今所着録已恭列于政书类法令中是以刑法门不复更立余则悉仍马氏之旧谨列其目曰正史曰编年曰起居注曰奏议曰杂史曰传记曰载记曰史评曰史钞曰政书曰职官曰地理曰时今曰谱牒曰目録各依次编辑如左
史【正史 编年】
钦定明史三百三十六卷
乾隆四年大学士张廷玉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我
朝定鼎之初
世祖章皇帝命儒臣纂辑明史歴康熙雍正至乾隆四年始成书凡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録四卷其中间有考究未详者近又承
命改正四库全书谨以新定之本着于録盖胜代三百年间君臣事实制度典章期于搜采博洽彰瘅惬当歴有歳年昭详慎也先是康熙中户部侍郎王鸿绪撰明史稿三百十卷颇称详赡廷玊等因其本而増损之其间诸志一从旧例而稍为变通盖自
三朝以来屡申公慎之防复经
皇上睿裁厘正始成定本至若甲申以后续载福王之号乙酉以后并録唐王桂王诸臣则是
圣人大公至正之心包含徧覆直与天地同流固非编
纂诸臣所能仰窥万一也已
钦定续通志六百四十卷
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
【臣】等谨按郑樵通志仿司马迁史记分纪表畧传总括古今实通史之体也第其书略定规模未及修饰纪传多因袭旧文标题错误不无遗议故四库全书归入别史兹续綦唐以后正史皆叅订异同折衷沿革定为二例一曰异名者归一一曰未备者增修较之原书体裁实为详密二十畧搜罗详博考证精核如艺文略图谱略昆虫草木略则为小变其例以补郑氏之未备凡此皆仰承
指授故条理分明自非樵书所及至于纪传中恪遵三朝国史之例别立贰臣传一门此则剏自
宸衷垂为炯鉴植纲扶纪之意即寓于扬清激浊之中不特非樵所能知即司马迁亦见不及此凡读唐五代宋辽金元诸史者胥当奉此编为定论谨载入正史为古今言通史者之圭凖焉
歴代史表五十三卷
万斯同撰斯同见经类
朱彝尊序曰季野取歴代正史未着表者一一补之凡六十篇益以明史表十三篇揽万里于尺寸罗百世于方防俾览者有快于心庶几成学之助读史记十表十卷
汪越撰徐克范补越字师退康熙乙酉举人克范字尧民皆南陵人
五代史志疑四卷
杨陆荣撰陆荣见经类
【臣】等谨按吴缜有五代史纂误颇能订欧阳氏舛
漏然其书乆佚仅存梗概于永乐大典中我
皇上命加编纂始葺成编陆荣在康熙末年宜其未见缜书故以意研求毛举细故虽间有考订精核处而引证未免稍疎
辽史拾遗二十四卷
厉鹗撰鹗字太鸿钱塘人康熙庚子举人
【臣】等谨按鹗有樊榭诗集自称所注辽史比于裴松之三国志注盖其采摭羣书至三百余种实能考求端绪详其年月事迹以备参稽惟卷末国语解一编对音舛误名义多乖伏读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详明厘正于索伦旧语辨别尤精前代之讹至是始昭然若掲前此故牍因仍固不足以责鹗也
史记疑问一卷
邵泰衢撰泰衢见经类
三国志补注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
杭世骏撰世骏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参校异同颇为精核意欲驾出裴松之三国志注之上虽芜杂之处瑕瑜不掩而订讹砭漏所得为多亦足资读史者之一助焉右正史
平定三逆方畧六十卷
康熙二十一年大学士觉罗勒徳洪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是编恭载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
上谕閤臣曰尔等所修平定三逆方畧四册朕已览毕其中舛错颇多如王辅臣由云南援总兵官授为陜西提督今谓由陕西总兵官陞任至论賛中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事吴三桂非宋功臣可比乃唐藩镇之流耳尔等其酌改之仰见
睿鉴亲裁权衡至当洪惟
圣祖仁皇帝神武懋昭徳威丕播彼三逆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