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74 页/共 334 页
高密侯震子乾 成 褒子某嗣爵。 昌(某弟)袭母爵为舞阴侯。 昌安侯袭子藩。 夷安侯珍子良无後。 康(珍子)绍封。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南阳棘阳人。世祖讨河北,从征伐,以击斩李宪功,建武七年封平舒侯。二十七年,定功全椒侯。三十二年卒。子卫 香徙封棘陵侯。 丰元 邑 鬼,桓帝时以罪失国。 昌,延熹二年以成元孙复封为益阳亭侯。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南阳宛人。世祖讨王郎,汉说渔阳太守彭宠以郡归,帝赐号建策侯。击群贼,先登陷阵,帝即位,拜大司马,更封舞阳侯。建武二年,封广平侯,食四县。十一年,讨公孙述,灭之。二十年薨,谥忠侯。子哀侯成嗣,为奴所杀。二十八年,分汉封为三国:成子旦为灌阳侯,奉汉嗣;旦弟盱为筑阳侯;成弟国为新蔡侯。汉兄尉为将军,从征战死,封尉子彤为安阳侯。帝以汉功大,後封弟翕为褒亲侯。吴氏侯者凡五国。 旦无子,国除。 盱子胜。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渔阳安阳人。为郡吏,与太守彭宠以渔阳归光武。从平河北,与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帝即位,拜大司空,封武强侯。十三年,增邑,定封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子禹嗣。 禹卒,子坚石嗣。 坚石坐父弟与楚王英谋反诛。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南阳冠军人。为县掾,下江兵起,复亦聚众数百人归汉。後北渡河,从光武击青犊、五校群盗,破之。帝即位,为执金吾,封冠军侯。渡河攻朱鲔,降之。建武二年,益封穰、朝阳二县。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挺胡观杨,凡六县。三十一年卒,谥刚侯,子忠嗣。 忠卒,子敏嗣。 敏坐诬告母杀人,国除。 高宗更立复少子邯为胶东侯,邯弟宗为即墨侯,各一县。 育(邯子)长参(宗子)建
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南阳西鄂人。少为郡吏,光武徇河北,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五校,破之。建武二年,封新处侯,破张步、董宪。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二十三年卒,子浮嗣。 专诸 笃
建威大将军、好侯耿,扶风茂陵人。父况,王莽时为朔调连率(莽改上谷郡曰朔调,太守曰连率)。莽败,更始立,奉奏诣长安,至宋子,会王郎起兵,乃驰谒光武,说帝发渔阳、上谷兵攻拔邯郸,诛王郎。为大将军,从击铜马、赤眉、青犊、尤来、大枪诸盗,破之。光武即位,拜建威大将军,封好侯,食好、美阳二县。定彭宠,取张丰、张步。十三年,增户邑。永平元年卒,谥愍侯。子忠嗣。 冯 良 协
俞麋侯霸,弟,况少子。况以上谷郡归光武,後封俞麋侯卒。 子霸嗣。 文
金 喜 显 援
牟平侯舒,弟,亦况子。况初封牟平,舒袭封。 袭 宝坐罪自杀,国除。箕复封牟平侯 恒别封阳亭侯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南阳冠军人。归光武於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帝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建武二年,封苦陉侯。击五校,平之,拜骠骑大将军,十三年,增邑,封侯。十五年,坐罪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十九年卒。子元嗣,坐罪,国除。 奉(茂孙)复封安乐亭侯。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上谷昌平人。王郎起,恂说上谷太守耿况以郡归光武,拜偏将军,号承义侯。从破群贼,拜河内太守,转输军粮。建武二年,拜颍川太守,封雍奴侯,邑万户。从讨隗嚣,拜执金吾。十二年卒,谥威侯。子损嗣。袭 恂同产弟及兄子、妹以军功封列侯者八人终其身,不传於後。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颍川襄城人。世祖徇襄城,以县亭长迎军,从破王寻等。世祖讨河北,从军。建武二年,封昆阳侯。三年,破秦丰。七年卒,谥威侯。子昌嗣,坐罪贬关内侯。 铁(昌子)复封高置亭侯。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南阳棘阳人。王莽时,守本县长。汉兵起,彭守宛,攻之数月,食尽乃降。大司徒伯升义之,封为归德侯。光武徇河内,彭与太守韩歆迎降,拜刺奸大将军,从平河北。帝即位,围洛阳,令彭说降朱鲔。建武二年,迁征南大将军,讨邓奉,击秦丰,破之,封舞阳侯。九年,讨公孙述,大破之。为述遣刺客所杀,谥壮侯。子遵嗣。 伉 杞 熙 福 世祖思彭功,复封遵弟淮为阳侯。
左曹、合肥侯坚钅覃,颍川襄城人。世祖讨江北,署主簿。从平河北,击破大枪。帝即位,拜杨化将军,封氵隐强侯。与诸将攻洛阳,降朱鲔。六年,定封合肥侯。二十六年卒,子鸿嗣。浮 雅。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颍川父城人。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城守拒汉,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光武署为主簿,从渡河北,从破王郎,封应侯。与寇恂合势拒朱鲔,击鲔,破之。建武二年,封夏阳侯。入关,代邓禹,讨赤眉,大破之,定关中。击隗嚣,拜征虏将军。十年薨,谥节侯。子彰嗣。 普有罪,国除。 晨,安帝时复封。 世祖思异功,复封彰弟为祈乡侯。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颍川颍阳人。汉兵起,霸率宾客从光武,从击破寻、邑。从渡河北,讨王郎,斩之,得其玺绶,封都乡侯。建武二年,封富波侯。讨周建,击卢芳,破之。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上谷太守。三十年,定封淮阳侯。永平二年卒,子符嗣。 度 歆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南阳宛人。汉兵起,伯升拜大司徒,以为护军。从世祖讨河北,常力战陷阵,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建义大将军,更封堵阳侯。击邓奉、秦丰,降之。十三年,增邑,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二十四年卒,子商嗣。 演 冲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南阳宛人。汉兵起,率众从军,与世祖破寻、邑。更始至洛阳,以光为信都太守。王郎起,郡国皆降之,光独以郡迎世祖,拜左大将军,封武成侯,共击郎,灭之。建武元年,更封阿陵侯。五年卒,子隗嗣。屯胜 世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颍川颍阳人。光武破王寻等,署为门下史。从征河北,以为刺奸将军。建武二年,拜征虏将军,封颍阳侯。击张满、邓奉、张丰等,破之。六年,与诸将讨陇、蜀。九年卒,谥成侯。无子,国除。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东莱黄人。王莽时,为新博属长(莽改信都国曰新博,都尉曰属长)。更始立,忠与任光同,奉世祖,以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建武二年,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户。从平庞萌、董宪等。十四年,迁豫章太守。十九年卒,子威嗣。纯 广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冯翊栎阳人。为上谷属令,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世祖引见丹,拜偏将军,号奉义侯。从击王郎,破之,从征河北。帝即位,拜骠骑大将军,封栎阳侯。二年薨,子尚嗣。 苞 临无子,国除。遽,苞弟,封监亭侯。
右将军、槐里侯万,扶风茂陵人。更始时,为信都令,与太守任光等迎世祖,拜偏将军,封造义侯,从平河北。建武二年,更封槐里侯。病卒,子普嗣,徙封泫氏侯。亲徙封扶柳侯,无子,国除。 丰(曾孙)复封曲平亭侯。 炽恭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渔阳要阳人。为彭宠护军,王郎起,与吴汉等同归光武,从平河北。帝即位,以延为虎牙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安平侯。讨刘永、董宪、庞萌等,皆平之。十三年,增封,定食万户。十五年薨,子扶嗣。 侧坐谋反,国除。恢(延曾孙)复封卢亭侯。 遂
太常、灵寿侯邳彤,信都人。初为王莽和成卒正(莽分钜鹿为和成郡),世祖徇河北,彤举城降。王郎起,彤与信都独不附郎,以二郡迎世祖军,拜後大将军。拔邯郸,封武义侯。建武元年,更封灵寿侯,行大司空事。帝入洛阳,拜太常。六年卒,子汤嗣。 某无子国除。 音(彤孙)复封平亭侯。 柴
卫尉、安成侯钅兆期,颍川陕人。光武略地至颍川,召署贼曹掾,从徇蓟,拜偏将军。从击王郎,破之,拜虎牙大将军,击破铜马、赤眉、青犊等。帝即位,封安成侯,食邑五千户。五年,拜卫尉。十年卒,谥忠侯。子丹嗣。 舒 羽蔡帝复封丹弟统为建平侯。
骁骑将军、昌城侯刘植,钜鹿昌城人。王郎起,植与宗族聚兵数十人据昌城,迎世祖,以为骁骑将军。说降真定王刘扬,从平河北。建武二年,更封植为昌城侯。讨密县贼,战殁,子向嗣。 述坐与楚王英谋反,国除。 喜(植弟)与植同谋迎帝,以功封观津侯。 歆(植兄)亦同谋,封浮阳侯。二人皆传国於後。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钜鹿骑都尉。世祖渡河,纯迎谒。王郎反,纯自邯郸率宗族从帝,封耿乡侯,从平王郎,破铜马。帝即位,封高阳侯,拜东郡太守。六年,定封东光侯。十三年卒,谥成侯。子阜嗣,坐罪,国除。 盱复封高亭侯。 腾 忠 绪植(纯从弟)为辅威将军,封武邑侯。 宿(纯从弟)至代郡太守,封遂乡侯。 (纯弟)为赤眉将军,封著武侯。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事迹已见更始所立诸王下)。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颍川陕人。少为亭长、游徼,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从光武征战,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阵敌。建武二年,封成安侯,与岑彭、吴汉共灭公孙述。十三年,增邑,更封ガ侯。十五年,定封朗陵侯。永平元年卒,谥愍侯。子信嗣。 震 松坐罪,国除。 由(松弟)绍侯。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事迹见更始所立诸王下)。
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南阳湖阳人。王莽末,入绿林中,遂与汉兵合。世祖破王寻,拜振威将军,与谢射等攻王郎,从击群贼,常为军锋。帝即位,以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讨刘永,击隗嚣。十三年,定封扬虚侯。永平四年卒,子檀嗣。坐兄与楚王英谋反,国除。 震(武孙)绍封亭侯。 侧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扶风平陵人。王莽末,从王邑军败於昆阳,莽亡,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荐融为钜鹿太守。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以累世在河西,乃辞钜鹿。萌为言,得为张掖属国都尉。更始败,武威、张掖、酒泉、金城、敦煌共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建武五年,遣使奉书献马於洛阳,与五郡太守会兵讨隗嚣。八年,帝西征,融朝见高平第一,诏以安丰、阳泉、蓼、安安风四县封融为安丰侯。陇、蜀平,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莽大司空。永平二年卒,谥戴侯 穆坐罪死。 嘉 万全 会宗 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南阳宗室。更始拜为骑都尉,从世祖於河内,与诸将共拒朱鲔等。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讨平李宪。十三年,增邑,封竟陵侯。坐罪免,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击交趾功,更封长平侯。三十年,定封靖侯。中元二年卒,谥靖侯。子安嗣。
太傅、褒德侯卓茂,南阳宛人。初辟为丞相孔光府史,後迁密令王莽居摄,以病免。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以年老乞骸骨。世祖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拜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建武四年卒,子崇嗣,徙封乡侯。 隆无子,国除。
建武二年正月,悉封诸功臣为列侯,梁侯邓禹、广平侯吴汉皆食四县,馀各有差。下诏曰:“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於无穷。其显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阴乡侯阴识,贵人之兄也,以军功当增封,识叩头曰:“天下初定,将帅有功者众,臣托属掖庭,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此为亲戚受赏,国人计功也。”帝从之。帝令诸将各言所乐,皆占美县。河南太守丁独求封木乡,或问其故,曰:“能薄功微,得乡亭厚矣。”帝从其志,封新安乡侯。帝使郎中冯勤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
致堂胡氏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帝言是也。未闻以地多而亡者,则有中否焉。先王分土三等,自百里而杀,柄制轻重,足以有邦。小则财赋甲兵,亦能自守,大则礼乐征伐,不得僭行。自唐虞迄三代,袭为成法。汉初既不能复,光武再造,宜稽古以有为,因丁恭之言,详立善制,而又率意所欲,苟简建置。且是时以功勋锡茅土,岂皆有道之人邪?土宇既广,所人既厚,满而不溢,谁克臻兹?故圣王之法,必关盛衰焉。”
十三年,大飨将士,颁爵册勋,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
范晔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然咸能感会风,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勋,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运,皆武人崛起。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势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於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有抱关之怨。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何者?直绳则亏恩丧旧,挠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蔽未远。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建武之世,侯者百馀,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馀并优以宽科,全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於後。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而郭亦讥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钧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於南宫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廷尉、西华侯邓晨,南阳新野人,娶光武姊元。汉兵起,晨将宾客从。更始立,以为偏将军。从击破寻、邑。王郎反,与光武会钜鹿下,从击邯郸。帝即位,封房子侯,拜中山、汝南太守,徵为廷尉,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谥会侯。子棠嗣 固 国福无子,国除。 光武复封晨长子为吴房侯,奉公主之祀。
中郎将、征羌侯来歙,南阳新野人,光武祖姑之子。更始即位,以歙为吏,以病去。更始败,东诣洛阳,拜大中大夫。奉诏说隗嚣,遣子入质,嚣叛,与祭遵等征之。十一年,攻公孙述,破其兵,述遣刺客害之,赠中郎将、征羌侯。帝以歙有平羌、陇之功,故改汝南之当乡县为征羌国,谥节侯,子裒嗣。 历 定虎 帝嘉歙忠节,复封歙弟由为宜西侯。
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扶风茂陵人。王莽时,为新成大尹。莽末,避地凉州,依隗嚣,说嚣归光武,嚣使援奉书洛阳,遣子入质。後嚣发兵拒汉,援谏不从。从帝西征嚣,平之,拜陇西太守。击羌,破之,交趾反,讨平之,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後征武溪蛮病卒,为梁松所谮,收侯印绶。肃宗时,谥忠成侯。 子廖等见《外戚侯》门。
按:史言伏波辅佐中兴之功,不减台诸将,独以椒房之戚,不得预焉。然邓晨光武姊婿也,来歙光武祖姑之子也,晨之扌舍宗从义,歙之捐躯徇国,其功烈虽劣於寇、邓、冯、耿,而贤於臧宫、马武、邳彤、钅兆期之流远矣。盖三公者俱非泛泛之外戚,而徒以依乘取恩泽侯之比也,故叙其事於台功臣侯者之次。
庆吾,刘永将,建武三年,以斩永首来降,封列侯。
韩湛,为吴汉校尉,以击斩董宪封列侯。
安邱侯张步,王莽末,起兵据琅琊,既而受刘永命,後斩永将苏茂来降,封安邱侯。八年,坐谋反诛。
渔浦侯帛意,李宪军士。宪败走,帛斩其首来降封。
建忠侯彭宠,为渔阳太守。王郎之起,独以郡归光武,封建忠侯。後反诛。
不义侯子密,彭宠苍头。宠反,子密斩其首来降封。
镌羌侯隗恂,隗嚣长子。嚣遣入侍,拜胡骑校尉、甘侯。後嚣叛帝,数遣书谕之,不从,乃诛恂而讨之。
向义侯王遵,隗嚣将。数劝嚣归汉,嚣叛,谏辞甚切,不从,乃与家属东诣京师,拜大中大夫,封上洛侯。
阳部侯伏湛,琅琊东武人。建武三年,拜大司徒封,後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十三年卒,子歙嗣。 光 晨 无忌 质 完为曹操所杀,国除。
则乡哀侯侯霸,河南密人。建武四年,拜大司徒。十三年薨,追封则乡侯,食二千六百户,子昱嗣。 建 昌
袁氏曰:“汉初,丞相选用列侯,至武帝用公孙弘,起自疏远,未有爵邑,於是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此始。光武中兴,尚仍前制,伏湛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湛免,以侯霸代之,止封关内侯,凡历九年而薨,帝始下诏曰:‘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列侯。朕以军师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义,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因追封霸为则乡侯。其比西京之制,虽未镌削,亦淹缓矣。自是之後,位三公者,皆不复有茅土之封。惟灵帝初,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窦太后优诏,封为高乡侯,蕃固辞不受,自是宰相封侯之制遂废。”
扶阳侯韩歆,南阳人。以大司徒封,坐直言免,自杀。
恂邑侯宋弘,京兆长安人。建武二年,为大司空封,後徙封宣平侯。卒,无子国除。
节乡正侯赵熹,南阳宛人。建武二十七年,拜太尉。帝崩,受遗诏,典丧礼封。肃宗即位,进为太傅录尚书事。建初五年薨,子代嗣。 直 淑无子,国除。
阳舞侯朱浮,沛国萧人。以从光武定北边,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後徙封父城侯。二十年,为大司徒,徙封新息侯。永平中,坐单辞所告,赐死。
成义侯梁统,安定乌氏人。以武威太守与河西大将军窦融等同归汉封,後更封高山侯,後定封陵乡侯。子松嗣,坐诽谤下狱死,国除。
富平侯张纯,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安世为大司马,封富平侯。纯少袭爵土,遭王莽篡,封者多废,纯以敦谨保全前封。建武初,先来诣阙,得复国。二十三年,为大司空。中元元年薨,谥节侯,子奋嗣。 甫 吉无子,国除。
阳平侯桓焉,沛郡龙亢人,荣之孙。顺帝为皇太子被废,焉力争不能。顺帝既立,拜太傅,以前廷议守正封,後为太尉。 顺 典赐爵关内侯。
陵阳侯丁鸿,颍川定陵人。父,王莽末,世祖略地颍阳,说其宰降,後征伐有功,封定陵新安乡侯,後徙封陵阳,食邑五千户。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和帝时,为司徒。六年薨,子湛嗣。浮 夏
平乡侯谢安,下邳人。顺帝末,群盗起,安率众斩盗首徐凤封邑三千户。
右乡侯度尚,山阳湖陆人。桓帝时,为荆州刺史,坐破平群盗封。
乌程东乡侯徐抗。丹阳人。为长沙太守,与度尚俱坐平盗封。
黾阝侯邓邯,南阳新野人。中兴初,以功封,仕至渤海太守。子凤嗣。
安乡侯张禹,赵国襄国人。安帝即位,以定策功封。食邑千二百户。後拜太尉。子盛嗣。
龙乡侯徐防,沛国钅至人。安帝即位,以定策封千一百户,拜太尉。卒,子衡嗣。
育阳安乐乡侯胡广,南郡华容人。以定策立桓帝封。梁冀诛,坐夺爵土。
安国亭侯袁汤,汝南南阳人,袁安子。以豫定策立桓帝封,後迁太尉。 逢基
定颍侯郭镇,颍川阳翟人,郭躬子。为尚书,坐与孙程等诛江京阎景、立顺帝功封,食邑二千户,拜廷尉。卒,子贺嗣。
福亭侯尹勤,南阳人。为司空,以定策立安帝封。无子,国除。
定远侯班超,扶风平陵人。坐使西域为都护安集诸国纳质内属功封邑千户。卒,子雄嗣。 始坐罪诛。
临晋侯杨赐,弘农华阴人,杨震孙。灵帝时,为太傅、司徒,以师傅恩封千五百户。薨,子彪嗣。建安十一年,夺封。
{艹务}亭侯杨众,震曾孙。献帝时,拜侍中,以步从帝东还封。
宜阳乡侯尹勋,河南人。为尚书令,坐预诛梁冀功,与仆射霍、尚书张敬、欧阳参、李伟、虞放、周永并封亭侯。
高阳乡侯蔡邕,陈留圉人。献帝时,以左中郎将从迁都长安封。後董卓诛,为王允所杀。
亢阝乡侯黄琼,江夏安陆人。桓帝时,为太尉。以师傅恩,不阿梁氏封邑千户。固辞,许之。後为司空。 孙琬,献帝初,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
寿成亭侯皇甫规,安定朝那人。为度辽将军,坐平贼讨羌功封邑二百户。
新丰县侯段,武威姑臧人。为并州刺史,坐讨羌胡功封邑万户,後为太尉。王甫诛,下狱死。
逯乡侯刘宽,弘农华阴人。代段为太尉,以先策黄巾逆谋封六百户。子松嗣。
高阳乡侯陈蕃,汝南平舆人。灵帝即位,以太傅辅政封。与窦武谋诛宦官,为曹节等所杀。
温侯王允,太原祁人。献帝初,迁都长安,为司徒,以从迁功封二千户。後诛董卓,为卓部曲李亻等所杀。
槐里侯皇甫嵩,安定朝那人。以左中郎将讨平贼张角封食槐里、美阳两县八千户。徒拜太尉薨。
西乡侯朱隽,会稽上虞人。以右中郎将讨平贼张角功封,後更封钱塘侯。
乡侯董卓,陇西临洮人。灵帝中平元年,为破虏将军,坐讨羌功封邑千户。灵帝崩,大将军何进召卓将兵胁太后,诛宦官。卓既入,废少主,立献帝,迁太尉,更封侯,改拜太师,封弟为侯。劫帝西迁,王允与士孙瑞等讨而诛之。
容邱侯刘虞,东海剡人。为幽州牧,以讨平反者张纯等功封。後拜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公孙瓒袭而杀之。
蓟侯公孙瓒,辽西令支人。为奋武将军,以讨黄巾有功封。後杀刘虞,取幽州,袁绍攻而杀之。
溧阳侯陶谦,为徐州刺史,以击破黄巾功封,迁徐州牧。後为曹操所击,败死。
亢阝乡侯袁绍,汝南汝阳人。为司隶校尉,与何进谋召董卓,以兵诛宦官。以事忤卓,出奔,卓拜绍渤海太守,封侯。绍以渤海起兵讨卓,领冀州牧。献帝都许,以绍为太尉,封邺侯。後拜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引兵攻许,为曹操所败,死。
武成侯刘表,山阳高平人。为荆州刺史,讨平宗贼。李亻入长安,表遣使入贡,拜荆州牧,封武成侯。建安十三年卒,曹操取其地。
温侯吕布,五原九原人。为董卓骑都尉,封都亭侯。司徒王允与布密谋讨卓,卓既诛,拜奋威将军,封温侯。後据衮州,曹操取其地而杀之。
被阳侯欧阳歙,乐安千乘人。王莽时,为长社宰。世祖即位,为河南尹,封被阳侯。九年,更封夜侯徵为大司徒。後坐赃下岳死。子复嗣,无子,国除。
褒成侯孔志,鲁人,父均。平帝时,以孔子後封。王莽败,失国。建武十三年,以志袭封。卒,子损嗣。 曜 完
◎外戚侯
寿张恭侯樊宏,南阳湖阳人,世祖舅。帝即位,拜光禄大夫,封长罗侯。十五年,更封寿张。二十七年卒,子嗣,徙封燕侯。 时 建 盼 尚
射阳侯,丹宏。弟建武十三年封。
元乡侯寻,宏兄子。建武十三年封。
更父侯忠,宏族兄。建武十三年封。
平望侯茂,宏少子。建武二十七年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