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 第 272 页/共 334 页
平恩戴侯许广汉,以皇太子外祖父昌成君侯,五千六百户。亡後。 嘉(以广汉弟嗣)况 旦 敬(王莽败,绝)
高平宪侯魏相,以丞相侯,八百一十三户。 弘,坐不敬,削为关内侯。
乐昌共侯王武,以帝舅关内侯,六千户。 商 安(为王莽所杀)
平昌节侯王无故,以帝舅关内侯侯,六百户。 接 临 获(建武五年,复爵)
阳城缪侯刘德,以宗正关内侯行谨重为宗室率侯,子安民以户五百赎弟更生罪,定户六百四十户。 安民 庆忌 飒(王莽败,绝)
乐陵安侯史高,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与发霍氏奸侯,二千三百户。 术 崇(亡後)岑(以高曾孙绍,王莽败,绝)
武阳顷侯史丹,以帝为太子时辅导有旧恩侯,一千三百户。 邯 获(更始时,为兵所杀)
邛成共侯王奉光,以皇后父关内侯侯,二千七百五十户。 敞 勋(坐罪免)坚固(以曾孙绍封,王莽败,绝)
安平夷侯王舜,以皇太后元侍中郎将封千四百户。 章 渊 买(王莽败,绝)
将陵哀侯史曾,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将关内侯旧恩侯,二千二百户。亡後。
平台康侯史元,以悼皇考舅子侍中中郎将关内侯有旧恩侯,千九百户。 恁习
博望顷侯许舜,以皇太子外祖父同产弟长乐卫尉有旧恩侯,千五百户。 敞党 并(亡後)报子(并弟绍封,王莽败,绝)
乐成敬侯许延寿,以皇太子外祖父同产弟侍中关内侯有旧恩侯,千五百户。汤 常 恭(以弟绍封)去疾(王莽败,绝)
博阳定侯丙吉,以御史大夫关内侯有旧恩侯,千三百三十户。 显坐罪夺爵为关内侯。 昌(吉孙绍封)并 胜客(王莽败,绝)
建成定侯黄霸,以丞相侯,六百户。後益封一千二百户。 赏 辅
西平安侯于定国,以丞相侯,六百六十户。 永 恬(王莽败,绝)
右,孝宣二十一人一人。阳都侯随父,凡二十二人。
阳平顷侯王禁,以皇后父侯,二千六百户。以子凤大将军益封八千户。 凤襄 岑 莫(更始时,为兵所杀)
安成共侯王崇,以皇太后母弟关内侯封,凡万户。 奉世 持弓(王莽败,绝)
平阿侯王谭,以皇太后弟关内侯封,二千一百户。 仁,为莽所杀。 述(建武初,绝)
成都景成侯王商,以皇太后弟关内侯。後益封,共三千户。 况(坐罪免)邑(以况弟绍,王莽篡,为阴信公,莽败,死)
红阳荒侯王立,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二千一百户。 柱(王莽败,绝)
曲阳炀侯王根,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凡再益封,共万二千四百户。 涉,王莽时为直道公,为莽所杀。
高平侯王逢时,以皇太后弟关内侯侯,三千户。 置(王莽败,绝)
新都侯王莽,以帝舅曼子侯,千五百户。後篡位诛。
褒新侯王安,以莽功侯,二千户。莽篡位,为信迁公。病死,无後。
赏都侯王临,以莽功侯,二千户。篡位後,为统义阳王。自杀。
乐安侯匡衡,以丞相侯,六百四十七户。後坐罪免。
右,孝元二人。一人安平侯随父,凡三人(二人:王禁、匡衡。崇、谭以下皆附禁)。
安昌节侯张禹,以丞相侯,後增封,共四百户。 宏(更始时,为兵所杀)
高阳侯薛宣,以丞相侯,千九十户。後坐罪免。
安阳敬侯王音,以皇太后从弟大司马侯,千六百户。舜,莽篡位为安新公。摄(莽败,死)
成阳节侯赵临,以皇后父侯,二千户。 (後坐罪徙)钦(以后弟封,後坐罪徙)
高陵共侯翟方进,以丞相侯,并益封,共千五百户。 宣(坐弟义举兵诛王莽,为莽所杀)
定陵定侯淳于长,以皇太后姊子封千户,坐大逆死。
殷绍嘉侯孔何齐,以殷後孔子世吉子侯,千六百七十户。後进爵公,地百里,益九百户。元始二年,为宋公。
宜乡侯冯参,以中山王舅侯,千户。後坐罪死。
汜乡侯何武,以大司空侯,後益封共二千户。 况
博山简烈侯孔光,以丞相侯,後益封至万户。 放(王莽败,绝)
右,孝成十人。安成、平阿、成都、红阳、曲阳、高平、新都、武阳侯八人随父,凡十八人。
阳安侯丁明,以帝舅侯,五千户。後为王莽所杀。
孔乡侯傅晏,以皇后父侯,共益封至千户。後坐罪徙。
平周侯丁满,以帝舅子侯,千一百三十九户。後坐罪免。
高乐节侯师丹,以大司马侯,二千三十六户。 业(王莽败,绝)
高武贞侯傅喜,以帝祖母从父弟大司马侯,二千三十户。 劲(王莽败,绝)
杨乡侯朱博,以丞相侯,千户。後坐罪死。
新甫侯王嘉,以丞相侯,千六十八户。後坐罪死。 崇(王莽败,绝)
汝昌侯傅商,以太后父弟益封,至五千户。子昌後坐非正免。
阳新侯郑业,以皇太后同母弟侯,千户。後坐非正免。
高安侯董贤,以驸马都尉告东平王祝诅侯,益封至二千户。後坐罪,自杀。
方阳侯孙宠,以骑都尉告东平王谋反侯,千户。後坐罪徙。
宜陵侯息夫躬,以博士弟子告东平王祝诅逆谋侯,千户。後坐诅祝,下狱死。
长平顷侯彭宣,以大司空侯,二千四十七户。 圣 业(王莽败,绝)
右,孝哀十三人。新成、新都、平阳、营陵、德五人随父,凡十八人。
扶德侯马宫,以大司徒侯,二千户。
扶平侯王崇,以大司空侯,二千户。
广阳侯甄丰,以左将军、光禄勋定策功侯,五千三百六十五户。莽篡位,为广新公,後为莽所杀。
承阳侯甄邯,以侍中、奉车都尉定策功侯,二千四百户。莽篡位,为承新公。
褒鲁节侯公子宽,以周公世鲁顷公元孙之元孙奉周祀侯,二千户。 相如更姓公孙氏,後更为姬氏。
褒成侯孔均,以孔子世褒成烈君霸鲁孙奉孔子祀侯,二千户。
防乡侯平晏,以长安少府与刘歆、孔永、孙迁四人治明堂辟雍得万国欢心功臣侯,各千户。莽篡位,为就新公。
红休侯刘歆,以侍中、羲和与平晏同功侯。莽篡位,为国师公,後为莽所杀。
宁乡侯孔永,以侍中五官中郎将与平晏同功侯。莽篡位,为大司马。
定乡侯孙迁,以常侍谒者与平晏同功侯。
常乡侯王恽,以太仆与阎迁、陈崇等八人使行风俗齐同万国功侯,各千户。
望乡侯阎迁,以鸿胪与王恽同功侯。
南乡侯陈崇?以大司徒司直与王恽同功侯。
邑乡侯李翕,以水衡都尉与王恽同功侯。
亭乡侯郝党,以中郎将与王恽同功侯。
章乡侯谢殷,以中郎将与王恽同功侯。
蒙乡侯逯晋,以骑都尉与王恽同功侯。莽篡位,为大司马。
卢乡侯陈凤,以中郎将与王恽同功侯。
成武侯孙建,以强弩将军有折冲之威侯。莽篡位,为成新公。
明统侯侯辅,以骑都尉明为人後一统之义侯。
破胡侯陈冯,以父汤前为副校尉讨郅支单于侯,千四百户。
讨狄侯杜勋,以前为将军侯丞平斩郅支单于侯,千户。
右,孝平二十二人。邛成、博陆、宣平、红、舞阳、宅、乐陵、都成、新甫、爰氏、合阳、义阳、章乡、信成、随桃、褒新、赏都十七人随父继世,凡三十九人。
高祖六年,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
已上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衤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所诛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少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列侯毕已受封,诏定功臣十八人位次。上从鄂千秋言,以萧何第一,曹参次之。赐何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十二年,诏:“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佩之印,赐大第室。”
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衣税,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彻侯金印紫绶,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高后二年,诏:“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藏於高庙,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
文帝二年,诏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馀,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靡有违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训其民。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
三年,诏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景帝後二年,省列侯就国。
先公曰:“初封列侯犹有君国子民之意,故文帝遣列侯就国之诏,谓其居长安无繇教训其民也。景帝既不令诸侯王治事,故亦省彻侯之国。盖事权皆在其相,所谓侯国者,与郡邑无异矣。”
按:文帝二年诏列侯就国,而多辞未行,三年乃免绛侯相印,令率列侯就国,是强之使行也。绛侯既就国,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人遂言其欲反。夫既曰畏罪恐诛,而乃被甲持兵以待,守尉欲何为邪?勃不学无术,不能处功名之际,而徒以来谗贼之口,倘非遇孝文长者,则不能全之矣。然即此可以见当时功臣侯之就国者,忧谗畏讥,不能不见陵於守尉。方其身都将相,则声势赫奕,与人主朋俦;及其退就国邑,则心怀畏惧,视守尉如官长。盖封爵之宠,同乎黜徙,迫之乃行,与古人建侯之意异矣。
武帝元鼎五年,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丞相赵周下狱死(服虔曰:“因八月献酎祭宗庙时,使诸侯各献金助祭也。”如淳曰:“《汉仪注》,诸侯王岁献户口酎金於汉庙,皇帝临受献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臣瓒曰:“《食货志》,南越反时,卜式上书愿死之。天子下诏褒扬,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列侯以百数,莫求从军。至酎饮酒,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馀人。而表云赵周坐为丞相知列侯酎金轻,下狱自杀。然则知其轻而不纠レ之也。”师古曰:“酎,三重酿醇酒也。”)。
容斋洪氏《随笔》曰:汉自武帝以後,丞相无爵者乃封侯,其次虽御史大夫,亦不以爵封为。唯太常一卿,必以见侯居之,而职典宗庙园陵,动辄得咎,由元狩以降,以罪废斥者二十人。意武帝阴欲损侯国,故使居是官以困之尔。表中所载:ガ侯萧寿成,坐牺牲瘦;蓼侯孔臧,坐衣冠道桥坏;郸侯周仲居,坐不收赤侧钱;绳侯周平,坐不缮园屋;睢陵侯张昌,坐乏祠;阳平侯杜相,坐擅役郑舞人;广阿侯任越人,坐庙酒酸;江邹侯靳石,坐离宫道桥苦恶;戚侯李信成,坐纵丞相侵神道;俞侯栾贲,坐雍牺牲不如令;山阳侯张当居,坐择博士弟子不以实;成安侯韩延年,坐留外国文书;新侯赵弟,坐鞫狱不实;牧邱侯石德,坐庙牲瘦;当涂侯魏不害,坐孝文庙风发瓦;侯江德,坐庙郎夜饮失火;蒲侯苏昌,坐泄官书;弋阳侯任宫,坐人盗茂陵园物;建平侯杜缓,坐盗贼多。自ガ侯至牧邱十四侯,皆夺国,武帝时也。自当涂至建平五侯,但免官,昭、宣时也。下及晋世,此风犹存,惠帝元康四年,大风,庙阙屋瓦有数枚倾落,免太常荀寓。五年,大风,兰台主者求索阿栋之,得瓦小邪十五处,遂禁止太常,复兴刑狱。陵上荆一枝,围七寸二分者被斫,司徒太常,走道路,太常禁止不解,盖循习汉事云。
按:汉之所谓封建,本非有公天下之心,故其予之甚艰,而夺之每亟。至孝武之时,侯者虽众,率是不旋踵而褫爵夺地。方其外事四夷,则上遵高帝非功不侯之制,於是以有功侯者七十五人,然终帝之世失侯者己六十八人,其能保者七人而已。及其外削诸侯,则采贾谊各受其祖之分地之说,於是以王子侯者一百七十五人,然终帝之世失侯者已一百一十三人,其能保者五十七人而已;外戚恩泽侯者九人,然终帝之世失侯者已六人,其能保者三人而已。功臣、不戚恩泽之失侯也,诿曰予夺自我,王子之失侯则是姑假推恩之名以析之,而苛立黜爵之罚以夺之,与贾谊所谓一寸之地,一人之众,无所利焉者异矣。禁网既苛,动辄得咎,而坐宗庙酎金失侯者尤众。《食货志》言,帝因卜式上书愿输财助边,下诏褒美,以讽天下,而莫有应者,於是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馀人。盖当时国计不给,方事诛求,虽庶人之多赀者,亦必立告缗之酷法以取之,宜其不容列侯坐享封君之富也。
宣帝元康四年,上令有司求高祖功臣子孙失侯者,得槐里公乘周广汉等百三十六人,皆赐黄金二十斤,复其家,令奉祭祀,世世勿绝。
按:高帝功臣至武帝时失侯者众,至是方访求其後而褒锡之,然才得复除租役、免同编氓而已。孝惠而後侯而失爵者,则不复省录矣。
班固《功臣侯表序》曰:“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师古曰:“天功,天下之功业也。《虞书 舜典》曰:‘钦哉,惟时亮天功’也。”)!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师古曰:“谓陈涉自称楚王之时也。”),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後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师古曰:“裁与才同,十分之内才有二三也。”),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砺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砺石,言如带砺,国犹永存,以及後世之子孙也。”)。’於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师古曰:“丹书,解在《高纪》。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孟康曰:“唯作元功萧、曹等十八人位次耳。高后乃诏作位次下竟。”师古曰:“谓萧何、曹参、张敖、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从第一至十八也。”)。高后二年,复诏丞相陈平尽差列侯之功,录第下竟,藏诸宗庙,副在有司(师古曰:“副,贰也。其列侯功籍己藏於宗庙,副贰之本又在有司。”)。始未尝不欲固根本,而枝叶稍落也。故逮文、景四五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师古曰:“自倍者,谓旧五百户,今者至千也。曹参初封万六百户,至後嗣侯宗免时,有户二万三千,是为户口蕃息故也。他皆类此。”),富厚如之(师古曰:“言其赀时亦稍富厚,各如户口之多也。”)。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云子孙。讫於孝武後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师古曰:“孑然,独立貌,言无有独存者,至於耗尽也。”)。罔亦少密焉。故孝宣皇帝愍而录之,乃开庙藏,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或出庸保之中(师古曰:“庸,卖功庸也。保,可安信也。皆赁作者也。”),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用章中兴之德。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微,不绝如线。善乎,杜业之纳说也!曰:“昔唐以万国致时雍之政,虞、夏以之多群后享共己之治(师古曰:“群后,谓诸侯也。恭己,无为也。”)。汤法三圣,殷氏太平。周封八百,重译来贺,是以内恕之君乐继绝世,隆名之主安立亡国(师古曰:“以立亡国之後为安泰也。”),至於不及下车,德念深矣(张晏曰:“谓武王入殷,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後於蓟,虞舜之後於陈也。”)。成王察牧野之克,顾群后之勤,知其恩结於民心,功光於王府也,故追求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宇(师古曰:“宇谓启士所居也。”),爱敬饬尽,命赐备厚(师古曰:“饬,谨也。”)。大孝之隆,於是为至。至其没也,世主叹其功,无民而不思。所息之树且犹不伐(师古曰:“谓召伯止於甘棠之下而听讼,人思其德,不伐其树,《召南 甘棠》之诗是也。”),况其庙乎?是以燕、齐之祀与周并传,子继弟及,历载不堕。岂无刑辟,繇祖之竭力,故支庶赖焉(师古曰:“言国家非无刑辟,而功臣子孙得不陷师嘉而能长常存者,思其先人之力,令有嗣续也。繇读与由同。”)。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百馀年而袭封者尽,或绝失姓,或乏无主,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为愍隶,死为转尸。以往况今,甚可悲伤。圣朝怜闵,诏求其後,四方忻忻,靡不归心。出入数年而不省察,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遴柬布章(晋灼曰:“许慎云‘遴,难行也。’柬,古简字也。简,少也。言今难行封,则得继绝者少,若然,此必布闻彰於天下也。”师古曰:“遴谓与吝同。”),非所以视化劝後也。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於名为众矣。”服虔曰:“尤功,封重者一人也。”)。’於是成帝复绍萧何。哀、平之世,增修曹参、周勃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记,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於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云。”
《外戚恩泽侯表序》曰:“孝武时,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於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初得周後,复加爵邑。自是之後,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际,晚得殷世,以备宾位。汉兴,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服虔曰:“吕后兄周吕侯泽、建成侯释之。”师古曰:“与读曰豫,言豫其功也。”)。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侯犯色(师古曰:“音条。”),卒用废黜。是後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馀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应劭曰:“《春秋》,天子将纳后於纪,纪本子爵也,故先褒为侯,言王者不取於小国。”),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应劭曰:“申伯,周宣王元舅也,为邑於谢。後世欲光宠外亲者,缘申伯之恩,援此义以为谕也。”),浸广博矣。是以别而叙之。”
按:班孟坚述西都列侯,除王子之外,以功臣为一表,外戚恩泽为一表。盖功臣者,以勋绩显著而得之者也;外戚恩泽者,以遭逢忝窃而得之者也。然裔夷之降虏,有何勋庸,乃侪之功;臣宰相而封侯,未为恩亻幸,乃侪之恩泽?又博陆之定大策,辅幼主;长平、冠军之征匈奴、取朔方、破祁连,其殊勋伟绩,本不缘椒房;至李贰师,则祗缘女宠以进,伐大宛、得名马之事又不足言,且不能终守臣节。今列贰师於《功臣》,列博陆、长平、冠军於《外戚》,抑扬之意,殊所未喻。
容斋洪氏《随笔》曰:“周之初,诸侯千八百国,至赧王之亡,所存者才八国耳,七战国与卫也。然赵、韩、魏分晋而立,齐田氏代姜而兴,其有土各不及二百年,俱非旧邦。秦始皇乃吕氏子,楚幽王乃黄氏子,所谓嬴、芊之先,当不歆非类。然则惟燕、卫二姬姓存,而卫至胡亥世乃绝,若以为召公、康叔之德,则周公岂不及乎!汉列侯八百馀人,及光武而存者平阳、建平、富平三侯耳。建平以先降梁王永夺国。平阳为曹参之後,富平为张安世之後。参犹有创业之功,若安世则汤子也,史称其推贤扬善,固宜有後,然轻重其心,杀人则多矣,独无馀殃乎!汉侯之在王莽朝,皆不夺国,光武乃但许宗室复故,馀皆除之,虽ガ侯亦不绍封,不知曹、张两侯,何以能独全也?”
●卷二百六十八 封建考九
○後汉王侯
更始二年,既诛王莽,迁都长安,李崧、赵萌说更始宜悉王诸功臣;朱鲔争之,以为高祖约,非刘氏不王。更始乃先封诸宗室:祉为定陶王,庆为燕王,歙为元氏王,嘉为汉中王,赐为宛王,信为汝阴王。然後立王匡为Г阳王,王凤为宣城王,朱鲔为胶东王,王常为邓王,申屠建为平氏王,陈牧为阴平王,卫尉大将军张为淮阳王,执金吾大将军廖湛为穰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柱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骠骑大将军宋佻为颍阴王,尹尊为郾王,唯朱鲔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