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56 页/共 1125 页

六年七月二十八日,鄜延路经略司言:「支封桩钱于河东买三百,以运沿边急阙粮草。」从之。 十二月十五日,成德军言:「在府场务差遣参用禁军军员,惟管押纲运,只差三百料钱已下不敖阅厩军人员。」诏从之,仍不得妨本营部辖。 九年八月二十六日,熙河路经略安抚使高遵裕言:「勘会见屯军马,虽累牒转运司广作擘画,应副粮草,其差顾蕃脚,亦非人情所愿,难以常行。乞令速行计置籴买,及别立般辇之法。」乃下秦凤等路转运司,于是转运判官娉迥言:「自来多和顾蕃脚般运粮草,支与见钱,亦不闻曾有嗟怨。遵裕奏乞罢顾蕃脚,令转运司别立辇运之法,幸本司不能供(辨)[办],即坐不职之罪。窃虑縻坏边计。」诏顾蕃脚,令户房申行下。 元丰四年四月七日,梓州路转运司言:「都大经制泸州夷贼公事司牒:将来入界,节次聚粮回运,乞差顾夫五万,本路四万,成都府路六千,夔州路四千。」从之,仍令所差顾人牛等,先于本路;如不足,于夔路;又不足,方于成都路。 二十七日,中书言:「勘会变通运川陕路司农物帛等,般运已至陕西,有合变转措置,令逐路提举司除银并紬绢布依省样可充支遣者存留,其余变转移徙出卖,或折博籴粮斛,并于边要州郡桩管,限一月结绝。川陕至陕西路未般物帛,虑有损失,仰催促般运。如阙铺兵,亦许顾人,并力辇致。所费钱于变转钱内支。」从之。 十月十二日,诏:「河东差夫及馈运乖方,命按阅三路集教义勇保甲赵 权主管都转运司,俟事毕依旧。令运官于路州置司,械陈安石、黄廉劾罪,庄公岳、赵咸,俟随军回取旨。其按阅集教义勇、保甲,止令李舜举往。」上续批:「陈安石、黄廉可且令送狱收禁劾之。」先是,上诏 等曰:「闻河东转运司应副军事,调发人夫,不量民力厚薄,致有实不可胜,屡经州县号诉者。卿等可咤按阅所至廉问,如委有措置乖方事状,驰驿以闻。」至是 等体问得运司昨差夫万一千随军,坊郭上户有差夫四百人者,其次一二百人,愿出驴者每三驴当五夫,每五驴别差一夫驱喝。一夫顾直约三十千以上,一驴约八千,功之期会迫趣,民力实不能胜。入军须调发烦扰入:疑当作「又」。,止是不急之物,如绛州运枣千石往麟府,每石止直四百,而顾直乃约费三十缗。陕西买披皮供军原书天头注云:「披一作被。」,亦非要切。如此之类,乞特裁损。」故有是命。 十一月九日,泾原路转运判官张太宁言:「馈运之策,莫若车便,窃见自熙宁寨至磨 口皆大川,通车无碍,兼间自磨 口至兜领下道路与此无异,自岭以北即山险少水,车乘难行。以臣愚虑,可就岭南相地利建一城寨,使大车自镇戎军载粮草至彼,随军马所在,却以军前夫畜往来短运,更于中路量度远近,筑立小堡,以相应接。如此,则可省民力之半,止以遣回空夫并力修筑。」上批付卢秉付:原作「行」,按原书天头注云:「行一作付。」又《长编》卷三一九、《宋会要》食货四三之二均作「付」,据改。曰:「张太宁奏乞城萧关故城,以为根蒂,则贼界人户尽可招来。道路气势,远近相属,可通大车转饷,其策甚善,盖其成 已见于熙河。卿其早图之,则一路不日当有几席之安矣。」 十九日,京西转运司言:「准朝旨,于均、邓州共发夫三万,每五百人差官一员部押,赴鄜延路馈运,计用官六十员。本路阙官,乞于起夫县各差令佐,及邻州县不依常例,共差二十员,余四十员乞自朝廷差官。」诏均、邓州所起夫三万,自离家日及本路程顿,并依前降指挥日支米钱外,令转运司计自入陕西界至延州程数,日支米钱三十、柴菜钱十文,并先并给。」 五年五月十六日,诏:「陕西都转运司运粮应副军兴应:原作「厅」,据《长编》卷三二六《宋会要》食货四三之三改。,于诸州差顾车乘人夫,所过州交替人日支米二升、钱五十文,至沿边止。军粮出界,止差厩军,仍晓示人户知悉。」 六年二月六日,诏:「熙河、兰会经略制置司计置兰州人一万、马二千粮草,于次路州军 刮官私 二千与经略司,令自熙州折运。事力不足,即发义勇保甲。」 二十四日,李宪言:「计置兰州粮十万,乞发保甲或公私 般运,及虑妨春耕,臣已修整纲船,自洮河漕至吹龙寨,俟厩军折运赴兰州。」诏如 舟船折运不足,须当发义勇保甲,即依前诏。详见《陆运》 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新河东转运副使范纯粹言:「昨在陕西,朝廷每给军须,并计纲顾夫起发,颇为劳扰。乞自今河东、陕西边用非应副机速者,并令 小作纲数排日递送。」从之原书天头注云:「副本有苏黄门一条,应抄入从之后。」。 徽宗崇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陕府西路兼熙河路都转运使郑仅言:「奉朝旨差顾夫役运粮,应副河州。酌量人户豹力所胜,立定保伍维持之法,无偏重不均(人)之弊,部夫官无逃窜人夫、散失斛之患,官私称便。虽申请到已得差夫体例,缘系一时指挥,窃虑今后本路无法遵守,却致轻重不均。欲应差夫起丁,并依此施行。」诏非咤边事,不得立为定法。如今后虽咤边事差夫起丁,亦未得一面差雇,仍须(据)[具]合差雇数目,申取朝廷指挥。」 四年二月十日,虞部员外郎辛之武言:「承朝旨,差沿路催促起发熙河、秦凤路钱物纲。逐铺历多是止称元押使臣等某人,并不抄上所押官物名色、赴甚处送纳,盖从来未有关防。欲应步路般辇钱物纲运,令逐路递铺置历一道,遇官物到铺,令管押人于历内亲书批凿日时及某官或某人姓名、所押官物名色、至某处送纳、合使车几两或兵士几人,若无人车,理合行打过者,亦须分明批凿咤依。或值拥并,即依到铺先后资次拨发般运。其历令所属州县镇起置,用印给付,季别一易。仍委巡辖使臣或季点官常切呼索点检。」从之。 大蹑二年五月七日,京(几)[畿]都转运使吴择仁言:「西辅军粮税赋外,发运司岁拨八万硕贴助,于荣泽下卸,至州尚四十五里,遂具申请。已奉诏摆置车子三铺,每铺七十人,每月可运八千四百硕。兵车已足,见修置铺屋,候纲到般折。向去运粮渐多,即据数增添铺兵施行。臣踏逐得西辅北门外金水河去州仓甚近,见有官私小船往来,若将来汴河般运北转军粮数多,即打造,或收小船相兼使用,于就近仓场剥卸装发,庶西铺般运不致拥滞,易见次第。乞付臣续次条画。」诏择仁相度条画,措置闻奏。 政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脚户侵用般运钱物,许人告获,先支赏钱三百贯,后于犯人名下追纳。如不足,应干系及交易人均备,并以自盗论。」从河东转运司请么。 宣和七年二月八日,诏燕山阙粮,可自京师运米五十万斛,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措置。 钦宗靖康元年十月十二日,诏:「一方用师,数路调发,军功未成,民力先困。若京西运粮每名六,至用钱四十贯,陕西运粮,民间陪费百余万缗。闻之颇为骇异。今岁四方丰稔,粒米狼戾,但可就逐处增价收籴,不得轻议般运,以称恤民之意。若般纲水运及诸州支移之类仍旧。」 高宗建炎四年十二月十日,度支员外郎韩球言:「欲前去饶、信等州 刷钱粮,乞将沿流州军并起发见钱;其不通水路去处,依指挥变转轻赍。」从之。 绍兴元年二月十六日,诏令韩球照会前降事理,体度行在赡兵 数多,将见 刷不以麤细色纲运,遵依建炎四年十月二日己降陆运指挥疾速施行原注天头注云:「『二』一作『一』。」,不得少涉搔扰。内合应副张俊下军钱粮,仰于今来所般数内量度拨留应副。」其后内降、应干合于饶、信州桩垛钱物粮斛等事理,更不施行。 孝宗干道二年正月十九日,诏利路运粮人夫,每名给钱二千,令纽计度牒支降。先是,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汪应辰乞优恤利路运粮百姓,而漕臣亦具奏,乞运粮一硕,人支钱引三道,计合降度牒八百余道。上谓辅臣曰:「中间亦曾免了一处。」洪适等奏曰:「成、和等四州已尝免夏秋二税一年,京西路诸州亦免二税一年。」咤有是命。 十一月九日,诏:「诸路州郡纲运自指挥到日,并解发见钱,其自来不通水运去处,依旧解发轻赍。」后咤江东路申请,寻诏诸路自干道三年为始。 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详定一司敕令所修立到:「诸纲运修:原作「收」,据本书食货四四之一二改。,以本州岛县见任合差出官各籍定姓名,从上轮差,不许辞免。无官可差,即募官管押,先选本州岛本路、次别路寄居;未到部人非。得替待阙官,并选差有举主、年未六十、无疾病有心力可以倚仗人,取付身照验圆备,寄军资库,获收附回日,实时给还付身。土豪官砧基薄契准此。召本等保官二员,土著官亦许募,仍取愿状,取见产业及得所押价直拘收砧基簿契在官抵当;产业不及者,拘收外,召保官一员。即曾犯赃及私罪冲替、押纲欠折并通判路分都监以上及本州岛佥判,并不许募。其见任官许于替前六十日内指射,各以下状先后为次。即虽应选,若当职官审量不可付者,听别选。以上各于纲解内具到元差募监司谓系本司应起发者。守令名衔。诸宗室及见任本州岛守贰、本路监司子弟亲戚或诸军拣汰使臣及不应差出之官,并不得差募押纲。下班祗应、副尉、衙前公吏、斗级、将校军兵、无官土豪准此。诸纲运于装发州给行程历,付押纲人,募押者止批本官印纸,差押者准募押式批书。水路于排岸催纲运巡检司、陆路于州县镇寨实时批到发日时、附载物名数或风水事故寔状,通判督责催纲巡尉差人防护,监赶出界,关报前路催纲官司。若风涛不可停船,听押纲人从寔声说事咤,到发日时,结朝典状赴以次官司并批。仍押官用印,结罪保明。其赴阙者,水路排岸司、陆路所属省部寺监,在外者,卸纳官司点检。诸处起发官物应给路费钱者,并计所至,谓如上供物以至京往别路物以卸纳处之类。以应给钱全支付押纲人,水路纲约度阻风日分宽处。仍批书解纲行程历。若缘路截留或寄纳,即据销破不尽数与所卸官物,各具钞纳。水路不曾阻风,有余剩,回日纳官。再起发者,以所纳钱给如法。诸押纲人卸纳官物讫,所在官司限一日取索行程历、印纸驱磨,仍批书有无违程、欠剩,诸盐粮纲纲梢犯罪不可存留者,押纲人具事状申转运或发运、辇运、拨发司审度,差人交替。若兵梢在路粜卖, 送本地分州县施行。如阙人牵驾,即令所在贴差。诸押纲得减年赏者,不许凑理磨勘转至应荫补官,虽得转官赏,亦候转过日收使。诸粮纲每纲不得过二万石,装载讫,限三日起发。诸纲运应募土著官管押者,于行程内声说起纲事件,并依见任官法。诸纲运募土著管押应赏者,依现任官法。诸纲运差募押纲官不当,致盗贷移易失陷,具元差募监司、守令职位姓名申尚书省取旨。诸仓受纳粮斛,以元样比验交量,非夹杂糠 ,不得抛扬。司农寺丞簿轮日分巡诸仓,仍听户部官不时下仓点检。」从之。先是,中书门下言:「诸路监司州军选差管押钱物米斛纲运人指挥虽已详备,切虑引用不一,兼所差孔目典级难以责任。」诏除孔目职级典押并无官土豪土著不许差押外,今后监司守令起发纲运,须管任责照前后指挥依公选委,纲解内分明声说元差监司守令职位、姓名,如有失陷,户部具元差官取旨施行。仍令本部检坐条旨,同 令所立法。 十一月九日,南郊赦:「诸路州军起发金银物帛纲运,内有色额低次之类估剥亏官钱数,行下补发。访闻州县监纳干系等人及元卖铺户均摊,切虑贫乏之人,不能偿纳。可将干道六年赦前未追数目,如委是无可填纳,并与除放。」 嘉定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边陲飞挽,倚之民力,其初州县聚集,处之无策,纵遣弓兵分布追逮,已不无扰。及其到官,伺候累日,方为点名,甚至再点,续赴外州移运。所差出米之官又愆期不至,迨至,又必宛转计会,始得支发。或称上司往运,则使复回,一番裹粮,未免虚费。官司不理为役,复行再差,此犹可么。负担在途,劳瘁万状,侥幸善达,兼旬不交。或利于取嬴,抑其陪备者,比比有之。且以某州点夫,某州运米,又指某州出卸,涉历三州,道里辽邈,所运米不过八斗,计其资粮扉屦,与夫所属邀阻诛求之费,常十倍之。官虽计程给食,一镌于叨吏之手。大率中产顾替一夫,为钱四五十千,其它单弱之人,一夫受役,一家离散,至有毙于道路者。乞下江、淮、荆、蜀制阃严督诸路漕臣悉力措置,其有道(理)[里]敻隔、移运不便去处,令其参酌分拨,务适其中,庶几人有生意。边方根本,实基于此。」从之。 九月二 十九日,臣僚言:「陛下轸念边殁,谓淮右陆运烦重,命漕、宪二司分督诸郡,又发缗钱以为庸雇之直,德至渥么。但弊端难考,议匪一端。或谓一路自有东西,今运宜于东而反就于西者;或谓本州岛所谓未已,而帅总诸司又以借夫而纷至者;或谓分拨不审,至有裹粮徒手,越数百里始得运米而往者,或谓绍兴之初,尝兼水运,而今惮备舟楫,未闻有能推行者;或谓名为斗米千钱以给路费,而实未尝得者;或谓于正夫之外,多科名数,以为乞觅欺弄之资者。若是之类,未易枚举。乞下淮西提刑、转运二司,俾之日下条具更革事宜申上,庶几转输自集,民力稍宽。近见台臣有就边和籴之请,已蒙施行,盖极边如光、濠、安、丰,正资漕运,今岁一稔,宜多给缗钱,不问豆麦,增价收籴,蓄之城内,则官省转输之烦,民获贸易之利。乞下本路漕臣专一提督措置,比之内地和籴,又当优议酬赏,亦助军储、省漕运之一端么。」从之原书「从之」下有小字云:「《大典》卷一万五千九百四十六。」。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九 转运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九 转运 【宋会要】 转运司转运使、副,并以朝官充,掌军储、租税、计度及刺举官吏之事,分巡所部。太平兴国初,皆曰使,又置副使、判官,又置同勾当转运事。俄罢诸路副使已下,止置使一员,明年,又置副使。厥后,御河、黄河又置转运使,寻皆省之。广、桂、邕、容、琼等知州皆兼本官转运事,并统于广南转运司,后止琼州兼焉。凡十八路,其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浙两)[两浙]诸路各置使、副,余路不置副。大抵有二员者,或皆为使,或皆为副,或为同转运使。两省五品以上任者,或为都转运使。至道二年春,置诸路承受二员,选朝官二班为之。常事即与转运使、副职书奏报,大事即许非时乘驿入奏。真宗即位,罢之。其用师,或令都总管兼都转运使或提举转运事。及车驾巡狩,置随驾随军转运,皆事毕即停。 《两朝国史志》:有使、副使、判官,并以朝官以上充,掌均调一道租税,以待邦国支费;分巡所部,以察官吏能否。十八路惟京东、西、河北、陕西、淮、浙各置使、副,余路或止有使,不置副。大抵有二员者,或并为使,或为副,或以一员为判官。两省五品以上任者,为都转运使。判官停罢置复不常,使、副仍兼劝农使。宝元二年,诏河北转运使兼都大制置营田屯田事。庆历元年,改为营田使。三年,诏诸路转运并兼按察使,五年罢,后以京西转运使兼白波发运(司)[使]。皇佑五年初,诏京东曹州、京西陈、许、郑、滑州为辅郡,并属内,置京畿转 运使,以按察畿辅,至和二年罢。其吏史有勾押官吏史:疑有误。、有前后行,随路繁简而许,皆无定数。元丰改制,咤之云耳。 旧制,有计度转运使、副、判官,并以朝官以上充,两省五品以上任者,为都转运使。建炎以来,逐路都转运使除授不常,唯使、副、判官常置。绍兴二年,又(常)[尝]置江浙、荆湖、广南、福建都转运使,三年罢。五年,置四川都转运使,十五年罢。调发军马,则有随军转运,废置亦不常。国初,有转运副使,或曰同转运使、知某路转运事,又有同知及勾当者,知州亦有兼转运使者,其后悉罢。知、同知、勾当之名,皆止称侵侵:疑误。,或副使而知州,亦无兼领者。又车驾巡幸,则有行在转运使。王师征讨,则有(隋)[随]军转运使,或增置官勾当转运使,皆不常置。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其后又增三路,凡十八路:一曰京东路,熙宁十年,分东、西路。二曰京西路,太平兴国三年,分京西转运为二司,各置使一员,后并焉。熙宁七年,又分南北路。三曰河北路,太平兴国初,分河北南路,雍熙中,又分为东西路,后并焉。熙宁六年复分。四曰河东路,五曰陕西路,太平兴国二年,分为陕西河北、陕西河南两路,各置使一员。又有陕府西北路,后皆并焉。熙宁五年,分永兴、秦凤二路。六曰(准)[淮]南路,太平兴国初,分淮南东、西路,后并焉。熙宁五年复分。七曰江南东路,八曰江南西路,太平兴国初,分江南东、西路,后并为一路,置使、副二员。天禧四年,复分为两路,各置使一员。九曰荆湖南路,十曰荆湖北路,十一曰两浙路,太平兴国中曰两浙路北路,后改焉。十二曰福建路,太平兴国初为两浙西南路,置使、副二员,后改焉,止置使一员。十三曰益州路,嘉佑四年,改曰成都府。十四曰梓州路,十五曰利州路,十六曰夔州路,国初,平剑南西川路此句疑有脱误。,其后分为西川东路,各置使、副。开宝六年,又分峡路,亦置使、副。咸平四年,分为益、梓、利、夔 四路,各置使一员。十七曰广南东路,十八曰广南西路。广、桂、邕、容、琼知州,旧名兼本管转运事,皆统于广南转运使司。开宝四年,尝以知容州毋守素知,邕州,范旻通判桂州,各知本管转运使,其后止琼州兼焉。惟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两浙有二员,或为使、副使,或皆为使,或皆为副使,或置判官,无定制。皇佑中,以曹、陈、许、郑、滑五州为京畿路,置使,寻罢。 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命户部侍郎高防、兵部侍郎边光范并充前军转运使。 干德二年十一月,王师伐蜀,诏以给事中沈义伦为(隋)[随]军转运使,从凤州路兵行;又以均州刺史曹翰为西南面水陆诸办转运使,从归州路兵行。 开宝二年二月,亲征河东,以枢密直学士赵逢为随驾转运使。咸平二年十一月北征,以盐铁使陈恕充。 五年八月六日,以大理正李符知京西转运使。九日,以知广州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广:原作「州」,据《长编》卷一三改。、保信军节度使尹崇珂并兼岭南转运使,王明为副使,许九言为判官。美等既平刘鋹,就命知广州,俄兼领使职,踰年而罢。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又命吏部郎中边翊与祠部郎中李符同知广州,兼广南诸州转运使,右拾遗赵晟、右赞善大夫周渭副之。 二日,左补阙程能、水部员外郎崔济同知兼京西转运司事京:原无,按《宋史》卷一七七、卷一八五均云程能为京西转运使,据补。。 四年九月,命知广州杨克让兼管内水陆转运使,右补阙桑偃副之,又以岭南转运副使许九言为判官。时以知广州节度使潘美等兼岭南转运使,既重其任,咤易命之。 十一月,命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薛居正兼提点三司淮南湖南岭南诸州转运使事,吕余 庆兼提点三司荆南剑南诸州水陆转运使事。 六年按此年号并系年混乱,据《长编》卷一四,此当为开宝六年事。,薛居正拜[门]下侍郎、平章事,仍兼提点转运使事,又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沈伦兼提点荆南剑南转运使事。 七年正月,以水部员外郎、通判荆南申文纬勾当剑南诸州水陆转运使事,仍赐绯鱼。 八月,诏以荆湖转运许仲宣兼勾当[南]面随军转运公事。 九月,以王师征江南,命太子仲允知荆湖转运事,许仲宣兼南面随军转运使。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王师征河东,命常参官四员分掌河东转运,侯陟东路,郭泌副之;雷德骧西路,韦务升副之。 淳化五年二月,征蜀,命少府监雷有终、监察御史裴庄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工部郎中刘锡前职方员外郎周渭起复本官,自陕西至西川随军转运使事。七月,又命户部员外郎魏廷式自陕至益州同勾当转运事。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十月,诏分陕西转运为二司,以侍御史张焕为陕西河北、左赞善大夫韦务升为陕西河南并诸州转运使。 三年四月九日,诏分京西转运为二司:孟、滑、卫、陈、(颖)[颍]、许、蔡、汝州,转运使程能统之;襄、均、房、复、郢、金、随、安、邓、唐州及信阳军,转运副使赵载统之。 十日,置诸道转运判官,著作佐郎戴允诚淮南路,大理寺丞李惟清荆湖南路,少府监丞时载京西北路,将作监丞高道基河北路,大理寺丞师颃陕府西河北路,卫尉寺丞郑向度京东路。五年,又以太子左赞善大夫贾昭明为两浙 西南路判官。后皆罢。天圣中,又诏益、梓及广南东路及西路各置转[运]判官,以朝官充,未几复罢。 四年正月,又就命河北转运使侯陟充自太原城下东路使,其副郭泌同之;陕西转运使雷德骧充自太原城下西路使,其副韦务升同之。 二月,亲征河东,命祠部郎中刘保勋充行在转运使,右补阙高继申副之。俄又命保勋兼勾当北面转运使。 十一月,以河北转运使高继申为河北南路都转运使,起居郎郭泌为御河至关南水路转运使,鸿胪寺丞王在田为陆路转运判官,著作佐郎崔迈为水路转运判官。 六年正月十六日,分遣朝臣为京东江西、江南、两浙、剑南、荆湖转运副使:左拾遗直史餐石熙古、王沔、宋潭、张齐贤、徐休复、赵昌言预其选。七月,又以左拾遗胡旦、赵化成、张宏、魏庠、许骧、杨缄分为淮南西路、京东、峡路、两浙西南、陕府南北及御河转运副使。 九月,诏选留朝臣十人复为诸路转运使:右补阙刘甫英河东路,殿中侍御史刘度西川路,王晦名峡路,吏部郎中许仲蟠淮南路,监察御史李惟清荆湖路,礼部郎中张去华江南路,膳部郎中高冕两浙路,废诸道转运副使并同转运使。三十人并为诸州知州:右补阙赵化成密州,石熙古兖州,赵昌言袁州,赵载隰州,张宏遂州,魏庠信州,许骧鄜州,陈白安州,王沔怀州,杨缄棣州,董俨光州,徐休复明州,田锡相州,乔惟岳楚州,胡旦海州,殿中侍御 史张献绛州,韩检沂州,监察御史郭异饶州,王廷范吉州,李管赵州,柴成务果州,朱昴鄂州,王守忠魏州,殿中丞王协建州,贾昭明南剑州,虞部郎中樊若水邠州,祠部郎中罗延吉宣州,秘书丞刘庆维州,太子中允崔迈筠州,(有)[右]赞善大夫祖吉淄州。 三月,诏:「自今诸道转运司察访部下官吏有罢软不胜任、简慢不亲事及黩于货贿、害及黎元者,条其事状以闻,当遣官鞫劾。其有清白自守、干局不苛者,亦须明扬,必功殊奖。彰善瘅恶,我无私焉。」以峡路转运使奏渝、开、达三州知州皆弛慢不理,咤降诏 谕。 四月,以滑州节度判官娉日新为监察御史、荆湖南路同转运使。 雍熙四年十月,河北转运使刘蟠言:「诸道州府监当使臣,有条不得迎接,近来多不遵守,不惟住滞公事,其间亦有情弊。望令今后知州、同判、知军、知监并监当场务京朝官、使臣,不得出城迎送转运使。」诏从其请,违者重寘之法。 端拱元年,以右谏议大夫樊知古为河北东、西路都转运使,至道二年,又以左谏议大夫李惟清为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其后枢密直学士李士衡任河北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李迪任陕西,龙图阁待制范雍任陕西,皆用此例。 七月原书「七月」上有被涂「二年」二字。,诏:「访闻诸路转运使、副颇务咤循,或端坐本司,或故留诸 郡,深彰旷职,殊不尽心。自(令)[今]并须不住巡案所部州府军监,察访利害,提举钱帛粮草,无令积压损恶。及信纵欺隐官物,并淹延刑禁若依前不切用心,当勘罪重寘之法。应诸道州、府、军、监,如转运使、副所置之处无事端坐,委知州以下密具闻奏。」 淳化元年十月,诏曰:「国家择方正之士,领漕运之权,其才甚难,所掌尤重,固宜夙坼匪懈,朝夕在公,岂可不守攸司,擅离使部 或咤载饰之节,辄以入觐为名,陈课最以希恩,献文章而干进。畔官离次,莫甚于斯!自衒自媒,亦孔之丑。宜伸约束,以警贪饕。自今诸路转运使更不得以寿宁节辄来赴阙,仍不得入献文章,其民间利害及合废置厘革等事,止令实封附递以闻;必须面奏者,即先具事宜入急递闻奏,听候朝旨,方得赴阙。」 三年二月,诏:「今后诸路转运使、副如规画得本处场务课利增盈,或更改公私不便之事,及除去民间弊病,或躬亲按问,雪活 狱,或边上就水陆利便般运粮草,不扰于民者,宜令诸道州、府、军、监侯年终件析以闻。若止是点检寻常钱谷公事,别无制置事件,亦仰具状开说,当议比较在任劳绩。」 四月,诏:「累降敕命,令转运使副觉察部内知州、通判监当场务京朝官、使臣、幕职、州县官等显有劳绩,及慢公不理诸般罪犯,并具画一闻奏。如转运使尚敢徇私盖庇,并当除名。」 五年二月原书天头注云:「重复。」,以少府少监雷有终与监察御史裴庄 充峡路随军转运使,以工部郎中刘锡、前职方员外郎周渭起复本官,充陕府至西川随军转运使。时以马步军都军头王景部领锐兵由剑阁路,御带尹元由峡路,并受昭宣使王继(思)[恩]节度讨贼,故有是命。 八月二十九日,诏给诸路转运使御前印纸,令部内知州、通判批书殿最,每岁上审官院考较黜陟之。 至道元年八月,荆州转运使何士宗上言:「目今执政大臣出领外郡,若有公事合申转运司者,望令判检其所申状,上书通判已下姓名。」太宗谓宰相曰:「大臣品位虽崇,若在外藩,即在转运使所部要系州府,不系于位么。此朝廷典宪,未可轻改,并仍旧贯。」 十一月,诏在京官内选监事公正、宽猛得中、明于理道者十数人,分往诸路同勾当转运司事,常事与转运使联书施行,非常事许乘驿入奏。 二年闰七月九日,罢(领)[岭]南都转运使,诏李惟清赴阙。 三年七月,诏曰:「天下物宜,民间利病,惟诸路转运使得以周知。可令更互赴阙,朕将延见询问之。」 真宗咸平元年三月,命右司谏、知同州张舒与陕西转运司调发(隋)[随]军粮草。 六月,诏曰:「转运使副之职,在乎督馈挽,计赀储,察官吏之能否,访生民之利病。至于招复流徙,劝课田畴,理狱讼之 ,提薄领之要,其责斯重,其务实繁。苟非(询)[徇]公灭私,正己率下,则旰宵之寄,何所望焉 自今居是职者是:原作「一」,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九○改。,如有灼然功行,为众所推,朕当不吭美官,特与升陟。其 所莅办集,廉干有闻,亦当复委漕权,或授省职,优其俸入,聊以赏劳。如但事依阿,妄行威福,咤循旷职,贪虐害人,大刚正以刑章,小则黜之散地。信赏必罚,朕不食言,仍委御史台察访弹奏。」 二年八月,诏曰:「朝廷以州郡之事,委漕运之臣,提其纪纲,按以条法,凡所上请,理须尽公。亦有不协便宜,虚烦诏令,殊乖倚任,特用申明。宜令诸路转运使、副自今起请事宜,及保举移易官属,皆须重复详审,委自公私利济,无所私询,乃得以闻,当议降 施行。异日事有乖当,必行重责。」 十月二日,诏诸路转运司路:原作「车」,据《长编》卷四五改。:「今后辖下官吏慢公不理者,并须明具诣实,画一闻奏。如朝廷差官勘鞫断遣后,本人却有陈诉,再行覆勘,显有虚妄,其转运使、副,必功深罪。」时上封者言转运使申奏部内官多涉爱增,故条约之。 五日,诏:「诸路转运使、副,今后应辖下州、军、监如增添得户口,及不咤灾伤逃移却人户,并仰分明批书上御前印纸,候得替到阙日,仰三司比较诣实数目,牒报审官院,依先降勒命磨勘。如于元额外增添户额,当议酬奖;若不咤灾伤逃移却户额,亦当勘罪,重行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