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53 页/共 1125 页

大半为杂般纲,唯要发运司般盐往逐处运米而还。且汴船不谙外江风水,沉失者多。朝廷累下三司条利害,既从许元议,而会元罢去,不即行,故特降是诏。 四年八月,都水监言:「河北提点刑狱薛申言:御河运路虽曾略通漕运,于今复已梗涩,盖今春差官检计差晚,已难得人工,故措置非便。即大河汛涨,又非其时,阻节公私辇运。今冬须霜降水落,经度检计,候春天兴工,事当办集。监司看详,欲依所请,下本路提刑司,今冬据河合行开修去处子细检计合役工料,春天兴修,贵通漕运,不阻舟船。」从之。 治平三年九月,诏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司,若江东、西年额斛不足,则许出汴河粮船七十纲以漕。初,许元言江东、西、湖南三路往时皆转运以本路纲漕斛至真、楚、泗州转般仓,即载盐归本路。汴纲止漕三州转般仓物上供,冬则放漕卒归营,至春乃复集。近岁诸路咤循,纲多坏,乃令汴纲至冬出江,为诸路转漕。漕卒不得归息,良困苦。乞诏诸路增修粮船,载年额至真、楚、泗州卸如故事。于是言利者亦多以元所言为是,朝廷为诏诸路如元奏。诏出么之,而诸路纲尚不集,嘉佑三年十一月,乃 诸路,限至五年,汴纲不得复出江。比及五年,而诸路船终少,发运司又屡奏乞令汴纲出漕,而执政辄以中旨诋绝之。诸路既患船不给,而汴纲以出江为利,既不得出兵梢,讫冬坐食而苦不足,皆盗折船材以充费。船愈坏,漕年额又愈不及,执政初但欲漕卒得归息,而近岁粮纲多和顾夫儿,每船卒不过一二。人既少,至冬当留守船,又寔无得归息者。至是,乃诏汴纲出漕,然尚限其数。其后遂复,许以皆出如故矣。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七 水运「水运」前原有「食货」二字。 宋会要辑稿 食货四七 水运「水运」前原有「食货」二字。 【宋会要】 治平四年十月十七日,神宗即位未改元。准江淮等路发运使沈立言:「近三司擘画汴纲,与人私载物货,许兵稍论诉,并依条断遣。缘兵稍多是凶恶身分,衣粮克折不全,惟务侵盗。如人员部辖整齐,方可搭载私物,了当斛。若许告诉,则互相疑贰,经么转至作弊,败坏纲运。乞约束应系纲运,今后不得大段搭载私物,及有税物到京,并尽数送纳税钱。如违犯,并依条断遣。其近降许令兵梢首告指挥,乞不施行。」诏:「今后管押粮纲使臣、人员等所载私物,并依旧施行,前诏更不行用。」 十一月十四日,权发遣三司使公事邵必言:「近准朝旨,下江淮发运司,定到纲船梢工私载,并科违制之罪,人员、纲官知情,即与同罪,物货没官,及给告人充赏。今无故生事,创立法则,望赐追寝,且依旧法法:原作「依」,据本书食货四二之二一。。」从之。 神宗熙宁四年五月,淮南等路发运使薛向言:「诸河押纲使臣内有老病昏昧不职之人,不能部辖,及同情偷盗官物,未有立定体量指挥,直至兵梢诉论,或咤罥罣事发,方论如法。如不该停替,复得押纲,深属不便。乞自今应押诸河纲使臣,委自发运使副及本路转运使副体量,如内有老疾昏昧,或人员贪浊踰违,多酒慢公,并历任内曾犯赃私停替之人,不堪管押纲运,即其事状以闻,差人冲替。如未曾交割纲运管押,即发遣归班,所贵纲运齐整。」从之。 十年十月二日,诏:「诸粮纲透借并诸般损湿斛,每纲不及五十硕,支充本纲兵梢月粮口食,批上券历,于次月克折;五十硕已上,即令变转收籴元色填欠。如透借斛本名正数已足,更不坐欠,委本仓摊曝估卖。内逐船及十硕已上,梢工方得科罪。」 元丰二年五月二十一日,三司言:「粮纲少欠折,会请受,听借两月,行之岁么,减免深刑,便于纲运。近为钱纲少欠,于法未有明文,先依粮纲折会法。今再相度,既借两月请受,虑赡养不足,别致欺弊,欲改两月为四月,各半分折填。」从之。 九月十九日,诏:「东南诸路上供杂物旧陆运者,委三司增置漕舟,并从水运。」 十月二十七日,三司言:「自今押汴河及江南、荆湖纲运,请以七分差三班使臣,三分差军大将、殿侍。」从之。初,诏以三班使臣在班常不下三四百员,有至一二年方得遣差者,而三司军大将不足,库务纲运阙人管押,令三司议以使臣代之,仍定理任岁限、赏罚之法。三司乃言:「汴河粮纲,旧法不限分数差遣使臣,其江南、荆湖四路许差使臣五分,并旧不差使臣路分,若悉以使臣代之,禄食视军大将所贵为多。」故有是诏。 四年七月九日,诏:「应陕西军须物,可并以舟载至西京界,令京西转运司运致。」 五年二月十一日,罢广 济河辇运司及京北排岸司,移上供物于淮阳军界,计置入汴,以清河辇运司为名,差朝奉郎张士澄都大提举。先是,京东路转运司言:「广济河用无源陂水,常置渠以通漕,岁上供六十二万硕,间一岁旱,底着不行。欲移人船于淮阳军界上吴镇下清河,及南京谷熟、宁陵、会亭临汴水,共为仓三百楹,从本司计置七十万硕上供,置辇运司,隶转运司,岁减船三百五十、兵工二千七百、纲官典三十三、使臣十一,为钱八万二千缗。下提点刑狱司按寔,以为如转运司言。京北排岸司沿广济河置,故并罢之。 七月二十一日,御史王 言:「昨废广济河辇运,自清河转淮、汴入京。臣每见累官京东博知利害者询之,皆以为未便。如广流、安流而上,与清河泝流入汴,远近险易较然有殊,望更体量。」诏令转运、提点刑狱、辇运司以旧广济河并今清河行运比较利害。 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李宪言:「发保甲或公私 般运,及虑妨春耕,臣已修整纲船,自洮河漕至吹龙寨,俟厩军折运赴兰州。诏如 舟船折运不足,须当发义勇保甲,即依前诏。详见《陆运》 九月十五日,尚书户部侍郎蹇周辅言:「累奏乞不闭御河徐曲口,以通漕运,及商旅舟船至沿边。」诏本路安抚、提点刑狱司与知恩州官同相度以闻。详见《诸河》 十一月五日,提举道洛通汴司宋用臣言:「朝旨岁运粮百万硕赴西京,已计置截拨东河粮纲至洛口,以浅船对装,计会本路转运司下卸。」从之,仍候来岁终一全年见利害,别议废置。 七年三月十六日,诏江淮等路发运副使蒋之奇、都水监丞陈佑求合迁两官,余减磨勘三年,循资有差。以上批「闻所开龟山运河,于漕运往来免风涛百年沉溺之患,彼方上下人情莫不忻快。其本建言及董役成者,令尚书司勋第赏以闻。」 八月十九日,都提举汴河提岸司言:「京东地富,谷粟可以漕运。其广济河下接逐处,但以水浅,不能通舟。本司近修狭京东河岸,开斗门通广济河,为利甚大。今欲于通津门里三十步内、城里三十步内,令修城人兵就便开河一道,取土修城,及置斗门,上安水磨,下通广济河,应接行运。」从之。 八年五月四日,诏罢运粮一百万硕赴西京。 哲宗元佑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晁端彦言:「请应汴河粮纲每岁运八千硕已上,抛欠满四百硕,押纲人差替,纲官勒充重役;满六百硕,军大将、殿侍差替,使臣冲替外,更展三年磨勘。若行一运已上,抛欠通及一千五百硕,除该差替、冲替外,更展三年磨勘。其初运但有抛欠,仍无故谷程,至罪止者,亦行差替重役。」从之。 四月二十一日,刑部言:「御河粮纲初系六十分重难差遣,其后以河道平稳,改作六十分优轻。今咤小吴决口今:原作「令」,据本书食货四三之四改。,注为黄河,水势崄恶,乞复为重难。」从之。 九月十六日,户部言:「使臣人员押盐粮纲没 失少欠该冲替、差替者,赦降去官不免。」从之。 七年五月三十日,诏凤翔府竹木 应募土人,以家产抵当及八千贯以上者,管押上京,如有抛失亏欠,候交纳了日,给限半年填纳,数足,与三班借职;半年外,与三班差使,过一年,与三班借差;过二年,即不在酬奖之限。其少欠木植名数,仍将元抵当估卖填官。」先是,熙宁初,凤翔府宝鸡县木务旧系举人姚舜贤愿将家产抵当,独押修河桩木上京,罢军大将十五人廪秩之费。诏从之,而舜贤所押船 增羡,官私利之,故有是诏。 八年十一月十日,江淮荆浙等路发运王宗望言:「检准熙宁二年中书省言:纲运豫行修整舟船,欲据合雇人夫工钱,十分先支二分,候合给工钱,只支八分。勘会诸纲所借钱数不多,纲梢不免多出息作债,及贵赊买铺衬等装发,致钱少雇夫不足,偷侵官物。今欲乞十分内先支三分。」从之。 绍圣元年九月七日,户部言:「发运司状:每年上供额解及府界、南京军粮,动以万计,止管汴河一百七十余纲,须装卸行运之速,乃能(辨)[办]集。其汴纲在京等处卸粮,多有少欠纲分,依朝旨,并批发下装发处折会结绝,而从来未有立定日限、备偿明文。欲并依京东排岸司一司式立限备偿,若装发处不便结绝,自依元佑八年秋颁 条断罪。」从之。 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江淮等路发运司言:「汴河粮纲般过八千硕已上,或不满八千硕,抛欠满四百硕若六百硕者,押纲人及使臣乞勒充重役冲替,展磨勘三年。」从之。 十一月二十一日,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张珣言:「乞添置汴纲通作二百纲。」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二月八日原书天头注云:「『二』一作『三』。」,发运司言:「乞将诸州借装官物上京新船,并委泗州监排岸官员置籍拘管,有入汴舟船,当日抄札及梢工、押人姓名,并给公据,付本纲收执前去,不得别有诸般占留差使。」从之。 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户部尚书曾孝广言:「东南六路岁漕六百万硕输京师,往年南自真州江岸、北至楚州淮堤偃,潴水不通,重船般剥劳费,遂于堰傍置转般仓,受逐州所输,更用运河般载之人自汴以达京师,虽免推舟过堰之劳,然侵盗之弊,由此而起。天圣中,发运使方仲荀奏请废真、楚州堰为水闸,自是东南金帛茶布之类直至京师,惟六路上供犹循用转般法。今真州共有转般七仓,养吏卒縻费甚大,而在路折阅,动以万数,良以屡载屡卸,故得咤缘为奸么。欲将六路上供斛并依东南杂运直至京师,或南京府界卸纳,庶免侵盗。其转般七仓所置吏卒,及造船场、春料场、排岸司工匠吏额等及汴河二百纳额船共六百艘、逐路破兵梢、火夫等,亦当减省,既免侵盗乞贷之弊,亦使刑狱少清。」从之。 五年七月十九日,刑部尚书王能甫言:「国家 仰给诸路纲运,全赖军大将管押,而无关防,奸弊滋甚。欲乞今后已差及见押诸河纲运,或得替未到部,并有绾系军大将,应官司虽画到特旨画:原作「尽」,据本书食货四三之五改。、朝旨抽差,并不得发遣。」从之。 大蹑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诏:「纲运舟船牵挽浮驾之人既出本界,仰给沿流粮食,而州县以非本道人兵,抑而不支,致侵盗纲米,饿殍失所。可依发运副使吴择仁所奏,纲运管押人经过州县,合该请受,不实时勘支赶发,以违制论,不以去官赦降原减。发运司不按,与同罪。」 二年五月七日,京畿都转运使吴择仁言:「奉诏,四辅各积粮草五百万,内北辅将来计置泝河寄洛口入大河,下至临河县,置车铺般折。臣今先次相度,汜水县去河约一里,有都大巡河廨宇,可就本处踏逐仓敖卸纳,就委都大官照管盘装入黄河船,顺流入北辅。又荣泽县通洛坝闸,至黄河三十里,自来遇汴水泛涨。黄汴两河船 往来,若计置得粮斛数多,亦可至时装发。又南辅,涠河自长葛县西十里堰断引水东入茶磨,向下开修十七里,取退水还河,足以行运。」诏择仁相度条画措置闻奏。 六月二十八日,诏六路起发纲米于南京畿下卸交量,并依在京司农寺条法施行。 三年四月二十六日,户部「检会大蹑三年四月四日湖南转运司状:欲将本路见阙押纲使臣下吏部,权差使臣。奉圣旨:据今来见阙人数并权许,见在部小使臣免短使指射,每一运如无违欠,与减二年磨勘,及支与本资序请给外,支破券一道。看详前件指挥:每一运如无运欠,减二年磨勘,即是尚有违程,自合引用《元符令》:二日以上,降一等;十日以上,不准在赏限。如有少欠,系以全纲数折会填纳外,欠不满一厘,合依元降指挥推赏。今欲申明行下。」诏依。 四年八月五日,户部言:「契勘元丰旧法,钱纲少欠,折会填纳;本船少欠满半厘,有断降之文;半厘外,计赃以盗论,至死减一等;押纲官亦有断罪降等冲替指挥。法禁甚明,犯者亦少。见行条约一分以上,方送大理寺;一分以下,许于本路处折会。即是一纲押钱五万贯,明许欠钱五千贯以下。」诏依元丰。 十月九日,诏东南六路额斛复行转般之法。 十一月十六日,臣僚言:「契勘汴纲使臣等用心钤束,往来般折,方获(辨)[办]集,理当立酬赏。今相度汴河押纲使臣等任满,无抛失少欠罪犯,亦无违程般诸不了过名者,除依元条纲运酬奖外,更与减二年磨勘。军大将比折收使。若不该元条酬奖者,只与上件减半年恩例,庶使激劝用心,整齐行运,军储早办。」从之。 政和元年六月二十六日,户部言:「江南东路监司乞凡依条合运载官物凡:原作「依」,据本书食货四三之六改。,所用舟车之类,委当职官临时依民间价直僦雇,不立定制。」从之。 八月八日,户部言:「乞从发运司请,凡诸路州、军 起发上供钱物及附搭金银钱帛,不以多寡,并取所押人行程,当官逐一批上。如不即书,及别给文据,即乞从收支官物不即书历科罪。从之。 二年六月五日,江淮发运司言:「勘会见有事故纲分阙人管押,乞据踏逐到军大将宋瑗等并特行差拨,仍乞今后依此指挥。本部勘当宋瑗等并系见押纲运并见勾当专副,及得替,未到部绾系之人,有碍 条,不合发遣。及乞今后依例特差,难议施行。检会大蹑元年三月二十八日 :诸路纲运押纲军大将见阙及年满,纲运无人差拨,特召募军将,未足见阙及数,应诸河纲运窠名,令发运令:原作「今」,据本书食货四三之六改。、辇运、转运、拨发、铸钱司下诸州,并依都官法,用家业抵保,召募土人或衙前吏人充守阙军将,就近管押,委本贯县司保明,申所属州军审察,保明申本部,给状收补充。如州军职官员入仕十五年以上者,与换正名军将,并只令管押本路;军大将纲阙,其逐处召募到人仍填见阙,次年满替。差讫即令所属开申都官。所有向去磨勘改转及罪犯,并依《都官条》法。《都官条》:保人合用诸司正名二人及命官一员,虑在外,难得命官为保,土人即令召本处有物力人二名,衙前吏人一名,召本色二人为保。若纲运有轻重不同者,令所属更互差押。如有少欠官物合该差替者,发遣归部,依条承受差使。其本部差去押纲人,候召募到土人,即发归部。」诏依大蹑元年三月召募土人指挥施行。 七月十七日,江南西路转运司言:「本路每年合发上供粮斛一百二十余万硕,虽许差衙前权押,或用土人军将,少有行止之人。乞在部进纳官铨试不中之人,许令注拟管押,以三年为任,任内无违阙,即与依试中人例注(援)[授]差遣。」从之。 十月八日,尚书省言:「奉诏措置东南六路直达纲。欲六路转运司每岁以上供物斛,各于本路所部用本路人船般运,直达京师,更不转般,仍自来年正月奉行。其发运司见管诸色纲船,合行分拨应副诸路,余令发运司应副非泛纲运。其淮南转般旧制,岁备水脚工钱四十二万、米十二万硕,合令本路提刑司拘收封桩。今来初行直达,诸路运司窃虑难于应辨,每路于上件钱内支二万贯应副一次。所有六路运粮,岁认应副南京等处米斛,除湖南、北数少外,欲令江南管认南京,两浙管认雍邱,江东管认襄邑,淮南管认咸平、尉氏、陈留。更不差衙前公人、军人,除使臣、军大将外,许本路募第三等己上有物力土人管押,除依《募土人法》,其请给、驿券,依借职例支给。若曾充公吏人,或犯徒以上,并不在招募之限。招募不足,许差见在官;又不足,即募得替待阙、无赃私罪、非流外官充。逐路各差承务郎以上文臣一员,自本路至国门往来提辖催促,杖印随行,纲运有犯,许 一面勘断。请给、人从,依转运司主管官例,仍给驿券,许招置手分、贴司各二人,仍与本路转运司吏人衮理名次升补。江南四路地里遥远,更差大使臣以上武臣一员,往来催促检察催促:原作「检察」,原书天头批有「催促」二字,又《宋会要》食货四三之七亦作「催促」,据改。。其请给理任,依本资序,仍别给驿券。江湖纲运管押人,如二年般及三运至京或南京府界下卸,拖欠折会外不该坐罪,使臣与减二年磨勘,军大将依法比折,土人与补军大将外,仍减五年磨勘。再押该赏,依使臣比折。若一年及两运,亦依上法推恩。淮浙一年般及两运,与减一年磨勘;三运以上,减二年;余依前法。逐路纲官、梢工连并两次该赏者,仍许纲船内并留一分力胜,许载私物,沿路不得以搜检及诸般事件为名,故为留滞,一日笞三十,二日功一等,至徒二年止;公人、栏头并勒停。官司如敢载留人船借拨差使者,以违制论;截留附搭官物者,徒二年,官员冲替,人吏勒停。所有起发交卸条限与旧不同,淮浙初限三月,次限六月,末限九月;江湖止分两限,上限六月、下限十月终般足。兵梢偷盗若诸色人博易籴买并过度人,并同监主科断,至死减一等。并依内提辖文臣,候催了日,赴尚书省呈纳具状,以行升黜。」 十二月二十二日,发运副使贾伟节言:「纲运经由,多是于两界首住滞,今来兴复直达,须藉谷考。欲乞应沿流催纲官司,并将所置《催纲历》改为《催纲簿》,半年一易,应有纲运出入本界,并真书抄转上簿,庶几易为省览。」诏依。 三年正月二十九日,两浙转运司言:「见奉行直达之法,今措置下项:兵官差刷上纲兵士刷:原作「制」,据本书食货四三之八补。,未有罪赏专法,除已将诸州所管厩军多寡以十分为率,每州岁差三分配上粮纲牵驾行运,依条一年一替外,乞立法请州兵官任满,如差足粮纲,兵士逃亡不及三分之一,比附押纲使臣一年三运以上,与减年酬奖;若岁终差刷不足,或逃亡及三之一,即乞罚俸两月;若差不及一半,或虽差足,若逃亡一半以上一:原作「以」,据本书食货四三之八改。,并乞特行差替,仍依课利亏欠法,官吏并不以赦原减。又本路见管禁军二万四千余人,依熙宁、元符 令,许差下禁军兼厩军充知州、通判等官员当直。近咤大蹑二年朝旨,不许差拨禁军当直,从此尽占厩军。窃缘禁军自有分轮番次之法,即不妨教阅,欲乞权依熙宁、元丰令文,许令兼差充,那厩军差上粮纲。户部检承 ,兵梢、纲官、团头在路逃亡、病患事故,并仰所在官司实时填差,若不行差拨,并杖一百,公人勒停。今来本司所乞,除差拨上纲人兵沿路逃亡系属本纲,其元差处兵官难以认数立罚,如差拨数足,自系本职,亦难比附押纲使臣一年三运以上减年酬奖。」诏禁军当直,不妨教阅,兵官赏罚等,并依本司所乞,余路依此。 三月八日,金部员外郎卢法原言:「承朝旨,差委催督 直达粮纲,其批书行程妄破限,无缘检察虚寔。欲乞将粮纲行程候回,元装发官司岁终类聚参照雨雪风水事故,察其虚寔真妄批官司、类申户部,乞行黜责。」从之。 十八日,户部尚书刘(柄)[昺]等言:「乞应诸路大礼上供钱物纲,并令不许沿流州军附搭诸般官物,如有违犯,乞从本所依朝旨送所属或邻州县官员取勘,具事奏闻,仍不以赦原免。」从之。 七月二十三日,发运司管勾籴粜颜彦成言:「纲运自来抛失,系地分军兵及河清马递铺等人给借湿米,虽累借不得过十硕,而公私未尝计之原书天头注云:「公私一作(宫)[官]。」,及每月克拆,亦不过三二斗,纔还随借,终身不能备偿。欲应抛失湿米,并只许估价出卖,或贷借民户,依法随税送纳,不许诸兵借请。」从之。 四年二月二日,两浙转运司言:「纲运自北入瓜洲闸,并系空纲,镇江府江口放重纲,出江之时,望瓜洲上口要入,往往被空纲迎头相碍。今瓜州闸外自有河道,谓之下口,欲乞自今后北来空纲并于下口出江,使重纲于上口入闸极为便利,伏望下淮南转运司约束施行。」从之。 十一月二十日,诏:「诸路召募到等第土人押纲,初运并令支拨优便去处装发一次,如运内有欠,次运即却入重难;无欠者还,依前法即拨入重难,而一运或次运能补足前运所欠之数,及今运亦无欠者,并却入优便去处支装。如违及不依次辄差余人者,徒二年,不以失及赦降原减。其诸路纲运见押人,如系衙前公吏管押,若已起发,并候回本路日,别差应入人交割讫替罢;未起发纲运并改正,别差人管押。」从尚书省请么。 五年七月九日,祠部员外郎胡献可言:「乞诸路纲运召募土人除各有已降指挥外,欲乞应纲运窠名轻重及理界年分并理运数,并依自来都官差副尉条法施行,候界满日,令更互管押。」从之。 七年二月四日,尚书言:「勘会东南六路诸州军逐年装发上供额斛,自来立定知、通任满赏格,轻重未至均当,近又咤两浙申请,将不满一任替罢之人,不论到任月日浅深、所起斛多寡,但管勾装发无违限,便依任满法作不满三十万硕,例皆减年磨勘。今修下条:一万硕以上升一季名次,五万硕以上升半年名次,十万硕以上减半年磨勘,二十万硕以上减一年磨勘,三十万硕以上减一年半磨勘,四十万硕以上减三年磨勘。」从之。 五月九日,臣僚言:「取押木 ,自来号为重难,本台累据使臣陈诉,工部推恩谷慢,有以受纳不即报应曲有留滞者,有以起发官司尺寸不同,咤为阻间者,有以外处不能尽知条法,而责其必先依式开具保明者。欲望命有司严责日限,不得曲为沮留,以为赴功之劝。」诏工部限一月结绝。 六月八日,户部尚书刘昺言:「诸路粮纲情弊甚多,沿流居民无不 收买官纲米斛。(令)[今]后委逐路官司觉察沿流人户买官物一升,赏钱十贯;一,赏钱五十贯,至三百贯止。买卖人决配千里外,邻人知情,与同罪;不知情,减一等。许诸人告捕,犯人自首,与免罪。」从之。 七月二十一日,开封尹王革奏:「刘昺所立罪赏已是严重,无图之辈咤缘生奸,诈诱兵梢复行告捕。欲乞诈诱及故令纲运兵梢籴粜米谷咤而告捕规赏者,并以被诱人所得刑名决配支赏,许人告捕。粮纲到岸,应管勾河岸铺兵公人、岸子之类知情容纵兵梢粜籴纲运米谷,乞受钱物,计赃并依河仓法决配支赏,引领牙人并知情、停藏、负戴者,同罪。」诏改赏钱十贯字作一贯,五十贯字作五贯,三百贯字作一百贯,余依奏。 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原书天头注云:「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又闰九月十一日,不知何时。考宣和无八年,钦宗元年无闰月。」,臣僚言:「东南诸路斛自江湖起纲,至于淮甸以及真、(杨)[扬]、楚、泗,建置转般仓七所,聚蓄粮储。复自楚、泗置汴纲,般运上京。崇宁三年,咤臣僚建言直达京师,致多拖失。迩来召募土人管押,欺弊百端。伏望先将土人选使臣等抵替,委发运司计置,依旧兴修转般仓,候成,降赐本钱,令转运司计置斛,然后罢直达之法。」诏任谅相度闻奏。 闰九月十一日,尚书省言:「直达之法,事法详备,有补无损。今妄有改更,徒为劳费。前降指挥更不施行。」 宣和元年六月十八日,诏陈留县等处,应开决河口地速行修闭,仍令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洛口都大司依已降指挥,疾速放水行纲运,不管小有阻节,令尚书省继日催促。 二年六月十九日,发运司言:「臣僚言东南岁漕,召募土人,有物力自爱之民多不应募,惟无赖子弟、产业仅存及兵梢奸猾者则旋以百千置产,使亲属应募,遂补守阙进义副尉。及得管押万硕纲至京,欠及一分五厘,计米一千五百硕,纔得杖罪差替,复多引赦用例,止罚铜十斤。计一岁六百二十万硕之数,所欠无虑数十万矣。乞下六路,应米麦纲运,依法募官,先募未到部小使臣及非泛补授校尉已上未许参部人并进纳人管押。淮南以五运,两浙及江东二千里内以四运,江东二千里外及江西以三运,湖南、北以二运,各欠不及五厘,依格推赏外,仍许在外指射合入差遣一次。若应募而辄敢沮抑及乞取者,并科违制罪。诏依前项先次施行,召募土人法并罢,其余应合条画事件,仰陈亨伯、赵亿限一月同共措置,条画以闻。今条具直达纲差管押人,先大小使臣、校尉合注授人,次校尉以上未参部及未到部人,次非泛补授校尉已上未许参部人,次进纳文武官,次副校尉,理当管押水陆重难纲运,副尉理当重格差遣各一次。再任者,候到部,再免一次,进纳人免参部。每运至卸纳处,无抛欠,减磨勘三年,并押两运无抛欠者,转一官资,仍减磨勘三年。进纳 人依正法,并押五运无抛欠,依捕盗法改换使臣。不及一厘,谓折会借纳外,下准此。下:原作「不」,据本书食货四三之九改。。减磨勘二年;不及二厘,减磨勘一年。以上副尉依使臣法,比折展年准此。少欠,坐罪自依本法。三厘,展磨勘一年;四厘,展磨勘二年;五厘,展磨勘三年;一分,抛失空重船及十五只同。冲替;副尉勒停。三分,勒停;副尉仍展三期叙。罪至冲替以上者,奏裁。副尉勒停准此。押纲人冲替者,纲官配五百里,勒停者,配千里。沿路官司或非本路纲运坐视不问,今后抛失或偷盗,并令地分官司限一日具数申发运司置籍,辄隐庇或漏落寔数者,徒二年;申报违限者,徒一年。发运司置籍,候岁终,开拖欠地分转运司,次年依上供条限承认补发外,仍各计逐路年额上供数,令发运司以元起发路分年额十分为率,计经由路分抛欠数具奏责罚,转运司官如在本路抛欠者同:五厘,展磨勘二年;七厘,三年;一分取旨。自今应纲运经由地分发运及别路转运司官觉察偷盗作过及留滞损坏等事,任责并如本路转运司。六路抛失,岁终户部比较三年数,申尚书省取旨,升发运司官升:疑误。。其专置提辖官在路抛失,自今计本路年额,以十分为率责罚,令发运司具奏,三厘展磨勘三年展:原作「转」,据本书食货四三之一○改。;五厘,降一官;一分,取旨。经由地分巡捕官司自今应偷盗军人公人不觉察者,杖一百,累及五纲已上者,徒一年,命官各减一等;即故纵者,各功三等。军人、公人不以赦降、自首原免;命官虽会赦,仍奏裁。若能用心巡察,捕获犯人,计赃不满一贯,命官升半年名次;五贯以上,减磨勘一年;每及十贯,更减磨勘半年;一百贯以上,转一官。诸色人计赃不满一贯,赏钱十贯;五贯以上,钱三十贯;每及十贯,功钱十贯;一百贯以上,钱二百贯。军人、公人仍转一资。」诏依。 三年正月二十四日,诏:「江、湖、淮、浙钱帛粮纲,见在运河阻浅,及江潮未应,难以前来,可令发运司相度权行寄卸于真、(杨)[扬]、楚、泗州、高邮军在城逐仓,令空船且往逐路折运,庶免日么纲兵侵欺官物,坐费粮食。如三四月河水通行,却载向上空船装发上京。」其后二十七日,尚书省言:「今来将近中春,江潮已应,即与冬月不同,若上件纲运能至楚、泗州,即通淮、汴,更无阻节,自可直至阙下。若于逐州寄卸,舟行,计置舟船般运,转见迂枉,切虑有碍中都岁计支遣。」诏已行下文字更不施行。 二月十八日,诏:「应官员下班祗应、副尉管押纲抛失少欠,见今勒住差遣者,累降指挥,如元非侵盗,特与放行差遣。仍据合催欠负,于请受内依条克纳。」 三月十四日,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赵亿言:「今月六日,奉御笔,运河浅涩,中都阙误,仰火急措置拖拽,用车畎水,须管于三日中三十纲到京,及别行措置自江入淮到汴利害闻奏。契 勘真、(杨)[扬]等州运河浅涩,潮泺皆干,别无水源,止可车取江水。臣见与逐州并本司官分头措置车畎江水,为河道遥远,未至添长。所有自江入淮到汴,缘经涉大海泛洋,转至淮河,方可入汴,未见得可与不可泛海入淮河行运。先已牒通、海州、镇江府子细相度,讲究的确利害。」次又奏:「勘会去年楚州界河浅,奉御笔,于河东常平钱谷内特给降钱米各五千贯硕付陈亨伯,募纲食人淘河车水。今来欲乞特降指挥下淮东提举常平司,量于东京路借拨到钱米内各支五千贯硕,雇人车水等使。」诏赵亿遵稞已降御笔处分,疾速措置津遣纲运,其所乞事理依奏。 六月十日,发运司言:「粮纲昨降指挥,召募土人法并罢,差大小使臣等管押。契勘土人内有诸知行运次第,自管押粮纲以来,少欠不碍分厘,不曾被罚,曾经推赏有心力可以倚办之人,欲乞存留。」从之。 五年六月九日,诏:「应押纲人犯罪,或违程抛欠,合批书印纸而收匿避免批书者,杖一百。」 十日,发运副使吕淙言:「欲下诸路转运司,须管见得逐州县申到寔有米粮,方得支纲,仍依条预借纲梢三分钱。如违限,许逐纲陈诉。」从之。以转运司科数下州县支纲,寔无见管粮科纲运等,动经数月,又不支借三分工钱故么。 七月十八日,发运司言:「契勘江湖路装载粮重船,多是在路买卖违程住滞,本司看详上供钱物纲在路有故违程,依法不得过三日,累不得过一月,所有诸路粮纲即未有立定明文。今欲比类上供钱物立定,有违程不得过十日,内江东、淮南、两浙路地累不得过一月,湖南、北、江西路地远,累不得过两月,所有守闸日分,许与除豁,及无谷程并经由催纲地分官司,亦乞比附上供钱粮行增立法禁。」诏六路粮纲地分官司不催发,杖一百。 十月二十三日,江南运判萧序辰言:「尝请纲船折欠,多咤沿路谷留,而沿路官司故有阻节,有合支请给处而不即支散,有附带官物处而不即支付,有风水靠阁处而不即救应催发,有回运合支工钱处,其寄桩钱辄已移用,推托不支,又有一路漕司不自计置舟船,辄有申陈截留他路回纲,尤为不便。欲乞严行约束。」诏令发运司措置。 十月十九日,以上有十月二十三日么。一本无十月二字,亦非。」 原书天头注云:「十月十九日疑是十一月十九日之,发运司言:「江西、湖南、北、两浙西路新用 告、香药钞均籴斛,已准指挥,权暂和雇舟船般运,合要管押人自合依前后所降处分召募起发外,相度欲乞从吏、刑部每路各更差小使臣并副尉校尉一十人发遣,赴逐路相兼差押纲运。」从之。 十二月十九日,诏:「应管押纲运使臣等,并不许诸处抽差,如违,官司及被差人各徒一年。」从(部)[工]部尚书卢益请么。 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发运副使吕琮言:「准给降香药钞、告 计一百万贯,分籴斛应副般运。乞令 逐路据已籴米那借系省官钱雇船起发。」从之。 闰三月六日,户部言:「勘会东南路岁起上供布六十万匹,两次朝旨下发运司催赶,至今未尽数到京。其沿路官司坐视,略无督责。欲乞逐官各置催纲行程历,从本路转运司就便印给。逐时抄上纲运入界时日、押人姓名、船只所载官物,躬亲监催起发,至甚日时出界,本地分内有无风水抛失、住滞缘故,画时关报下界首官司,逐旬开具申本司。至岁终,本司取索行程历点检驱磨,如能巡捕督促,别无留滞及抛失舟船若获到兵梢等人博易盗卖,乞从本司比较,取摘三两员最优者保奏,等第推赏。如依前弛慢,除法断罪外「除」字下疑脱「依」字。,仍从本司酌其情重者奏勘。」诏依。 七年七月十九日,发运使卢宗原奏乞诸路起发钱物,即给走历,于卸纳处缴历驱磨。如地分巡尉苟简,或致侵欺移易,乞赐黜责。」诏违者以违御笔论。 四月二十四日,诏宗室并不许召募押粮纲,从尚书省请么。 六月十三日,发运司言:「直达纲经由处,其地分催纲官抛失重船,沿江十只,展磨勘三年。仍令地分官司遇抛失空船,限实时具船只、纲分、姓名申本州岛军通判,本厅置籍抄上,候岁终,开具地分抛失只数、合干官吏姓名,申发运司责罚。」从之。 十一月十七日,诏:「发运司累岁兴复转般,今方就绪,卢宗原见措置籴到米并淮南仓见在均籴及经制余钱籴到米,各已累降指挥,并充转般,代发岁斛。如诸司辄敢陈乞借拨别充他用,或别项起发,并截借措置到纲船,沮坏转般良法,仰发运司密具以闻,当议重行贬窜,人吏决配,虽奉特旨,仰执奏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