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482 页/共 1125 页

二十三日,户部看详役法所言,申明诸路减宽剩役钱,从之。 二十六日,三省言:「见今比较盐事、看详役法、措置豹利之类,名目不一,虽各已置局行遣,缘官属多是兼领,于职事未能专一。今已置重修编 所,除官长可以兼领外,只于删定官内量添员数,令专一看详中外利害文字,并从朝廷选差。」从之,仍不拘资序,节次选补,不得过六员。 九月六日,户部看详役法所言:「乞下诸路并依元丰条,以保、正长代耆长,甲头代户长,承帖人代壮丁。」从之。 十三日,以左朝奉郎陆元长、右朝奉郎程端、左宣德郎李深、剑南西川节度推官张行,并充编 所看详利害文字,专详役法。 十五日,户部看详役法所言:「应诸路旧立出等高疆无比极力户合出免役钱一百贯已上者,每及一百贯,减三分。」从之。 同日,左朝请郎黄庆基言:「乞立法,应蠲除役钱,并自三百已下。如宽剩更有羡余,则减至五百已下。」诏送户部看详役法所。 二十八日,诏:「人户以豹产妄作名目隐寄,或假借户名,或诈称官户之类,避免等第科配者,各以违制论,内官员仍奏裁。减免役钱者,杖一百已上。未经免及衷私托人典买未转易归本名者,各减三等。并许人告,以所言豹产之半充赏。」从户部看详役法所请么。 十月十八日,户部看详役法所言:「《元丰令》节文:诸宗室在京正属籍,及太皇太后、皇后缌麻以上亲,并免色役。所有皇太妃 缌麻已上亲,亦合并免色役。」从之。 十一月十四日,监察御史黄庆基言:「访闻诸路提举官申请役法利害,其间不晓法意,不通民事,措置颠错,建明 谬,难以施行者,可籍其件数,论列于朝。其尤无状者,早赐罢黜。」从之。 二十五日,户部尚书蔡京言:「体访得京东西路提举常平司下诸州相度役法,不遵元丰条例,辄用元佑差法。乞下本司官分析以闻。」 十二月三日,户部尚书蔡京等言:「看详役法文字张行历任已成七考,若有改官举主二人,合磨勘改官。缘在京别无举选人改官,望依张大方例,以臣等为举主,与磨勘改官,依旧在任。」从之。 二十三日,诏:奉慈蹑有本命殿,特有免役钱特有:疑有误。,诸处不得为例。 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殿中侍御史郭知章言:「今朝廷推行免役法,访闻诸路提举官未能熟究利害,曲意蹑望,或知宽民而不知害法。臣愚以谓役法宜一以元丰初 为准。」诏送详定重修 令所。 二月六日,诏:「诸路役人并依元丰七年以前人额雇直。仍依,已降指挥,宽剩钱不得过一分。如州县兴废、官员添省,并别有咤依与当日显然不同,自合随宜修立。即将来推行有碍,及合行增损事增:原作「省」,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八改。,即提举司具合措置条目申户部。」 三月二十四日,三省言:「诸州具到役法事节,依元丰七年以前已允当者,欲依所定行下。」从之。 五月二十九日,户部尚书蔡京言:「常平免役等事,乞并依元丰条制,止令提举司专领。 其转运、提刑司勿与。」从之。 十二月七日,户部侍郎娉览言:「诸路役法,事体或不同,理合增损。第五等户若分上下,令贫乏单弱者不出钱,其上五等皆量出,则天下无不役之民。乞下提举司更切相度,条陈利害。如州县、提刑、提点、转运司与提举司所见不同,并许直申户部右曹。」从之,仍候逐处具到利害,同详定役法官看详。 三年五月五日,左正言娉谔言:「窃惟免役者一代之大法。在官之数,元丰多,元佑省。虽省,未尝废事么,则多不若省。散役人之直,元丰重,元佑轻。虽轻,未尝废役么,则重不若轻。大纲立矣,随时不能无损益者,众(日)[目]么。数省而直轻,则民之出泉者易矣。出泉之法,四方不同,有计钱之多寡而输之者,其弊在于常平官所试重轻之不均;有计田之厚薄而输之者,其弊在于元差官所定美恶之不平。若使轻重均、美恶平而后行焉,则民之出泉者易,而法可么矣。今役法优下户,使弗输,所取并归上户,意则美矣,而法未善么。假一县有万户焉,为三分而率之,则民占四等、五等者常居其二,专赋一分之民,则其力不足。况今畿甸之民,并随五等等第量出等:原无,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九、食货六六之六八补。。今若使诸路郡县如畿甸之民,并随五等等第量出,则民之出泉者易,而法可么么。杂职惟嘉州犍为一县,投名书手惟池州贵池一县支钱,是法有不齐者。立额有多,散钱有重,是法有不均者。钱乖轻重之赋乖:原作「乘」,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九改。,田失美恶之实,是法有不 平者矣。然先帝免役之法固多难矣,经熙宁、元丰之异论,复遭元佑之变法者,以其不能无弊么。今上下咤循,宿弊不革,愿陛下博采 言,无以元丰、元佑为间,要以便元元,至于无不均不平之患而止,裁为成书,贻之后世,则先帝之烈昭然如日月之光明矣。」于是翰林学士蔡京言:「看详谔以为『元丰多、元佑省,元丰重、元佑轻,多不若省,重不若轻』,则是谔以谓元丰之法不若元佑明矣。而文其奸言,以为随时损益者损益:原作「益损」,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九乙。,妄么。苟以为随时损益,则元丰之法未必是,而元佑之法未必非矣。谔于陛下追绍之日,敢为此言,臣切骇之!先帝谓天下土俗不同,不可 以一法,故重轻美恶,各随其宜。恐其率之不均么,故或以家业物力,或以田亩,或以税钱,随等敷出。恐其么而不平么,故三年、五年一造产业簿,以定高下之实,可谓均平矣。而谔于平日敢以为不均不平,其意安在 役钱有令五等俱出者,有自四等已上出者,有自三等以上出者。盖所用钱多,而户口偶少,则敷必至五等至五: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食货六六之六八补。。府界自熙宁至元丰,只三等以上出役钱。自先帝行法之初,已不曾令五等敷出。谔奏不以实,其意安在 杂职、书手,有支钱有不支者者: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食货六六之六八补。,亦各随其土俗而已。且免役法自去年五月复行,至今将一年,天下吏习而民安之,而谔以为宿弊不革者,谓熙宁、元丰之时么。以先帝有为之时为宿弊之法,则元佑之变法为革弊,而陛下今日, 亦不当绍而复之么。谔之意,盖欲咤此以疑朝廷继述之志耳。元丰,雇法么;元佑,差法么。雇与差,不可并行。元佑固尝兼雇,已纷然无绝矣。而谔欲无间,是欲伸元佑之奸,惑天下之听,则昨日积斥元佑乱政之人,亦当无间矣。」诏娉谔罢左正言,差知广德军。 六月八日,详定重修 令所言:「常平等法,在熙宁、元丰间各为一书。今请 令格式并依元丰体例修外,别立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等门成书,同《海行 令格式》颁行。」降诏:自为一书,以《常平免役 令》为名。 八月七日,详定重修 令所言:「见充衙前违法请常平钱物者,并依吏人法。」从之。 九月十八日,诏翰林学士承旨兼详定役法蔡京依旧详定重修 令。其后十二月三日,京言:「臣僚论江西役法等事,奉旨:令详定重修 令所具析闻奏。一言元佑初,司马光秉政,蔡京知开封府,光唱京和,首变先帝之法。只祥符一县,数日之间,差拨役人一千一百余人,皆蔡京首为顺从。臣昨知开封府,于元佑元年二月内降到司马光差役到;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食货六六之六九补。法:令州县揭簿定差,仍称『如无妨碍,即便施行。』其开封府虽辖诸县,自来只管勾京城内公事。至于人户差役簿书之类户: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一、食货六六之六九补。,皆诸县一面施行。其开、祥两县在辇毂之下,既见法内有『即便施行』之文,所以承行,不敢少缓。臣若能应和司马光,则不应一月之间,一请遂罢。又言蔡京坏先帝之法,如江西吏人除重法案外,元 无雇钱,近来一例创行支给。以百姓之脂膏,填 吏之沟壑。检会江西绍圣三年敷出总数,减放四万四千。臣若创行增添吏禄,当须于敷出总数内增过元丰额数。今来比元丰有四万余贯放免,显见臣僚妄诞。先帝仁政,而臣僚以为取脂膏,填沟壑,不意敢为是言么!」先是,侍御史董敦逸有言,诏送详定重修 令所具析闻奏详定:原无,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一、食货六六之六九补;原书「闻」字下衍「析闻」二字,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一、食货六六之六九删。。至是京奏,乃复诏敦逸分析。敦逸言:「据蔡京所陈,奉旨:令臣分析。状内称:苏辙亦言朝廷明使州县相度有无妨碍,而开封府官吏更不相度申请。苏辙兄弟自是毁坏良法之人,尚谓开封府监勒开、祥两县迅若兵火,仍乞取问。」诏令敦逸分析于甚处得苏辙元文字以闻。敦逸言:「元佑更变役法,其建言是司马光,推行之始是开封府。时京知府事,惟章惇独有论列,其余皆是附光者。却闻苏辙见京施行太速,有『迅若兵火』之语。臣是时言者凡数状,并付韩维,故士大夫多能道其略。臣日近为京又坏先帝之法臣日:原作「得以」,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一、食货六六之六九改。,故以所得形于章疏。」诏令董敦逸分析所得来处,诣实以闻,不得辄隐。」 四年闰二月一日,三省言:「详定重修 令所言:前提举广南东路常平等事萧世京任内申请坚用元佑差役法,毋畀雇钱。」诏世京送吏部,依常调人例。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衙前般运物,并依元丰条制,删去元佑增入之文。」从荆湖北路转运司请么。 元符二年三月十八日,管勾剩员萧世京为吏 部员外郎,宣德郎、权提举秦凤等路常平张行为户部员外郎。世京在元佑中,尝上书言:「先朝青苒、免役法便民,可以么行。」疏奏,留中不报。至是,上出其疏,擢之。行元佑中奏疏言:「神宗议纳役钱,盖尝谓之助役矣。以为若止于助止:原作「上」,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二、食货六六之六九改。,则未能尽免,将使后世役亦差,钱亦纳,于是更为免役,其虑深矣。今乃废免而复差,上违先帝燕翼之谋,下拂元元安业之愿,岂曰述事乎 」又言:「差役下户一年所费,有用数年役钱者,有用数十年役钱者,其等渐降,其害愈殆,非圣人裒多益寡、天道张弛之义。」前已擢使一路,至是又迁。 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徽宗已即位未改元诏:「三省编 役法,既已成书,修书官吏并罢。见修一司 令归刑部,役法归户部,各委郎官兼领之。」 十月二十三日,臣僚言:「自广东路被旨赴阙,经由江东、淮南、京西等路州县,所见官吏,并言役法尚有未便,其所用条例各不同。望令诸路州、县各具本处的确利害申提举司,类聚以闻,然后委户部看详,随宜修法,务以便民。其提举官如敢力护前失,抑遏所属,不以实闻者,即令州县径自申陈。仍乞各立近限,庶几民间早获受赐。」又臣僚言:「欲乞下诸路提举司乞:原作「讫」,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二、食货六六之七○改。,令州、县限两月各具本处委合修完增损事件,详具利害,陈述今合如何增损,申提举司,逐旋详度以闻。即不得将已允当事件妄意更改。」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户部言:「奉 诏:役法未便,乞下诸路提举司,令州、县限两月,各具本处委合修完增损。今已逾一季,并未奏到。欲下府界、诸路提举司督责州县官吏切在(疚)[究]心,疾速详具利害以闻。如更弛慢苟简,从本部条具申奏,特行罢黜。」从之。 八月十一日,臣僚言:「免役法既么,民甚便安。假有利害细故,只本州岛县提举官自可相度,或申部施行。自委官看详已来,中外民情不无疑惑。况已经隔月日,未见成书。欲望明诏有司,责限结绝,以安天下之心。」诏限今年终看详了毕。如限满未了,即令户部结绝。 崇宁元年八月二日,中书省言:「臣僚奏:户部右曹更改诸路役法,增损元丰旧制五百九项不当。勘会永兴军路乞行差役,州、县申请官已降指责罚指:疑当作「旨」。。湖南、江西提举司乞减一路人吏雇直,见取会别作施行外,如江西州军止以物贱减削人吏雇直,显未允当。至如役人罢给雇钱去处,亦害法意,理合依旧。」诏户部并依《绍圣常平免役 令格式》及元降《绍圣签贴役法》施行。其元符三年正月后来冲改《绍圣常平免役 令格式》并冲改《签贴》续降指挥,并不施行。 二年十月二日,臣僚言:「神宗皇帝谷古制法,以常平免役所系尤重,绍圣纂承,推原美意,以谓常平之息,岁取二分,则五年有一倍之数;免役剩钱岁取一分,则十年有一年之备。阅岁愈么,其积愈多,遂立一倍三料、取旨蠲减之法。则凡取于民者有限,而止于为民而 事奸党,助为纷更,辄率其属以状申都省,言乞删去上条。伏望明示黜责。」诏仲甫落职,知海州。 已,非利其入么。而集贤殿修撰、知邓州吕仲甫前为户部侍郎, 三年二月二日,臣僚言:「免役之法,始于熙宁,成于绍圣。神考之谷古创制,哲宗之遵业扬功,着为万世不刊之典,讵可轻改 元符末,官吏蹑望,欲以私意变乱旧条。户部侍郎王吉首先建言,乞委本部郎中及举官两员同共看详,删修役法之未尽未便者。遂以朝奉郎李深、中大夫陆元长同都官程筠等刊修,凡改更诸路役法、增减元丰旧制五百九项。如减手力、乡书手雇钱,重立院虞候散从官家业、添衙前重难、增斗子人数之类,毛举事目,恣为更改,意在沮毁成法。至若常平库子、搯子不支雇钱,则是公然听其取乞,尤害法意。朝廷照其奸弊,故户部侍郎吕仲甫止缘改宽剩钱一条,特蒙黜责。后虽力自辩明,亦由南京下迁徐州,修撰降为直阁。若户部尚书虞策等无所畏惮,辄更先帝旧制,冲改役法五百九项之多,岂宜宽贷 况崇宁元年八月三日圣旨:所有元符三年正月后来冲改《绍圣常平免役 令格式》并冲改《签贴役法》续降指挥,并不施行。以见前日刊修之官阿附沮坏,罪状甚明。王吉、李深今已谪居远州,编入奸籍,其虞策、吕益柔偃然安处从班,中外未免疑惑。伏望严行降黜,以允公论。」诏朝散大夫王吉责授衢州别驾, 温州安置;枢密直学士、新差知成都府虞策降为龙图阁直学士;中书舍人[吕]益柔提举杭州洞阅宫;直秘阁、新知应天府周纯特落职,管勾舒州灵仙蹑;新知淮南路转运副使周彦质管勾建州冲佑蹑周:原作「用」,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四、食货六六之七一改。;知随州程筠监兖州东岳庙;差权知淮阳军陆元长监西京东岳庙。 大蹑四年五月十四日,臣僚言:「元丰令:惟崇奉三圣祖及祖宗神御陵寝寺蹑,不输役钱。近者臣僚多咤功德坟寺,奏乞特免诸般差役,都省更不取旨,状后直批放免。由是援例奏乞,不可胜数。或有旋置地土,愿舍入寺,亦乞免纳。甚者至守坟人虽系上中户,并乞放免。所免钱均敷于下户,最害法之大者。欲今后臣僚奏请坟寺,不许特免役钱,仍不得以守坟人奏乞放免。其崇宁寺蹑合纳役钱,亦乞改正施行。」诏令礼部 刷,关户部改正。 六月十四日,诏:「常平免役岁终造帐之法,分门立项,丛剉汗漫,倦于详阅。令修成旁通格法。可令逐路提举常平司每岁终,将实管见在依此体式编类,限次年春首附递(径)[经]入内内侍省投进。仍自大蹑五年者为始。」政和元年八月二十五日,诏展限,次年季月纂类投进。 十二月十四日,户部言:「常平之法,取于民者还以与民;免役之法,取于民者还以治民。此先王理豹治民之义么。常平取息二分,免役多敷一分,盖以为灾伤减阁之备。二分之息,取之五年,则有一倍;一分之剩,积之十年,则余 一年。更功五年、十年,则有两倍两年之数。若无灾伤支用,积而在官,此所谓与民者么。故绍圣立法,常平息及一倍,免役宽剩及三料料:原作「科」,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五改。,则保明具数,取旨蠲免,以明朝廷取于民者,非以为利么。欲降睿旨下诸路提举常平司,勘会自降上条至今,如有积及一倍三料之数,即次第保明奏闻。」诏候丰衍有余日取旨。 十六日,户部尚书许几等言:「臣僚奏:应州县免役钱累经造簿经:原作「轻」,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五、食货六六之七二改。,增减失实,乞委提举常平司选官分诣所部,以田税多寡均敷役钱,不以等第。假如有田百亩,合纳役钱一贯文,即五十亩五百文,准此为率,则上户不偏重,下户不幸免。看详州县户众而役少众:原作「长」,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五、食货六六之七二改。,则敷钱止于第三等;或户少而役多,则均及第四等、五等。今若计田亩,不论家业税钱,及不以等第一 均出,则失输钱代役之意。」从之。 政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臣僚言:「巩州元丰年中,岁敷役钱止四百贯,今敷至二万九千余贯文,存留准备一分外,犹余六分以上,不知自何日顿失法意如此。虑更有似此之处,望诏有司申明旧制,以宽民力。」从之。 五年十一月三日,户部侍郎兼详定一司 令陈彦文言:「乞明着刑典,应常平免役成法,不许辄议改更。」诏:「常平免役自熙宁以来,讲究奉行,纤悉具备。自今应有辄议改更者,以大不恭论。余并依动摇学校法施行。」 宣和二年九月十日,诏:「诸路召募役人,具有元丰成法,行之岁么,大蹑中始 罢。旧吏人宿弊,未之能革,而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文教讼,扰害良民者益甚前日。政和中,始不许上三等人户投充弓手,缘此所募尽系浮浪,并缘作过,无所顾藉,致盗贼公行,废紊先帝成宪,四方如此。可自今州县召募役人,并依元丰法。所有大蹑元年九月二十八日、政和六年六月四日指挥,更不施行。内州县旧吏犯流徒罪及四色赃罪等于元丰法不应叙者,不在收募之数。弓手候(条)召募到人,方得替罢。」 高宗建炎二年五月二十七日,臣寮言:「官户役钱,旧法比民户减半。今来招置弓手,以御暴防患,官户所赖犹重。欲令官户役钱更不减,而民户比旧役钱量增三分,专桩管,以助养给。」从之。 九月二十二日,臣寮言:「民事之重,莫过力役。今以保正副当免役之民,而使之代耆长充役,无怪其辄至破产么。当免役法初行,朝廷深虑民劳,不胜其役,亦尝以事访于诸路。而用事之臣阴怀私意,不欲以差法参免法。一时新进承望风旨,不问民情如何,而 谓保正副情愿代耆长执役。望诏诸路监司参差、免之法,专以便民。」诏令诸路转运、提刑司同共相度的确利害,申尚书省。 三年七月十三日,诏:「诸路免役钱于元额外重增三分额: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六、食货六六之七三补。,官户更不减半。令户部限二日勘当,申尚书省。其随钞纳钱可罢。」 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广南西路转运、提刑司言:「今乞罢催税户长,依熙丰法:以村三十户每料轮差 甲头一名,催纳租税、免役等钱物,委是经么利便。」诏依,其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福建、广南东路州军,并依此。 绍兴元年正月一日,德音:「东南州县比缘差保正副代户长催税,力不胜役,抑以代纳,多致破产。已降指挥:罢催税户长,依熙丰法,以乡村三十户差甲头一名催纳,以纾民力。访闻诸处尚未奉行,致人户未获安息。仰逐路州、县遵依已降指挥,疾速施行。如敢违戾,许人户越诉,提刑司觉察以闻,当议重寘典宪。」 五月二十三日,朝散郎吕安中言:「契勘催纳二税,依法每料逐都雇募户长或大保长二名,系是官给雇钱。自建炎四年秋料为头催税,每三十家一甲,责差甲头催纳。其雇募户、保长更不复用,所有雇钱,只在县桩管。此钱既非率敛,又不干预省计,乞督责诸县每年别项起发,以助经费。」诏依,令诸路提刑司依经制钱条例拘收起发。 九月十二日,臣寮言:「朝廷罢催税户长,依熙丰法改差甲头,盖谓递年大保长催科填备,率至破产,遂改革前制。曾不知甲头受害,又十倍于保长。且大保长皆选差物力高疆、人丁众多者其催科,则人丁既壮,可以 走四远,物力既疆,虽有逃亡死绝户,易于偿补。今置甲头,则不问物力丁口,虽至穷下之家,但有二丁,则以一丁催科。既力所不办,又无以偿补,类皆卖鬻子女,狼狈于道。此不便一么。大保长催科,每一都不过四家,兼以保正副事皆循 熟,犹至破产。今甲头每一都一料,无虑三十家,破产者又甚众。此不便二么。田家夏耘秋收,人各自立,不给则多方召雇,鲜有应者。今甲头当农忙,一人出外催科,一人负担赍粮,叫呼趋走,纵能应办官司,亦失一岁之计。以一都计之,则废农业者六十人;自一县一州一路以往,则数十万家不得服田力穑矣。此岂良法哉 此不便三么。又保长多有惯熟官司人,乡村亦颇畏之,然犹有日至其门而不肯输纳者。今甲头皆耕夫,岂能与形势之家、奸猾之户立敌,而能曲折自伸于官私哉 方呼追之急,破产填备,势所必然。此不便四么。自来轮差保长,虽县令公平,亦须指决论讼,数日方定。不然,则 胥之恣为高下,惟蹑赇赂之多寡,此最民所愤怨者。今差甲头,每料一替,其指决论讼之繁,受赇纳赂之弊,必又甚于前日。臣恐 东南之民,自此无宁岁。此不便五么。欲乞罢止,且令大保长同保正副依旧催科。如朝廷念其填备破产,则当审择县令,谨户帐之推割,严簿籍之销注,申戒逃田户绝之令令:原作「今」,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八、食货六六之七四改。,又安有保正长破产之患哉 不知出此而但务改法,适足为赃吏之资耳。」 十月五日,户部言:「奉诏勘当臣寮所言改差甲头不便五事。窃缘甲头催科,系于主户十户以上至三十户(输)[轮]一名充应,即是不以高下贫富一等轮差。其大保长系于小保长内取物力高强者选充,既兼户长,管催税租等钱物,即系 有力之家,可以倚仗。欲乞依臣寮所乞事理施行所: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八、食货六六之七四补。。」诏依。 十月二十五日,诏:「应诸幕职官、诸县令、丞、簿、尉合破接送并在任般家雇人钱,并权罢。」 二年六月二十二日,诏:州县官雇钱与般家人,俱依旧。从臣寮之请么。 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郭揖奏:「差役之法,比年以来,吏缘为奸,并不依法。五家相比者为一小保,却以五上户为一小保,于法数内选一名充小保长,其余四上户尽挟在保丁内。若大保长阙,合于小保长内选差;保正副阙,合于大保长内选差。其上户挟在保丁内者,皆不着差役,却致差及下户。故当保正副一次,辄至破产。不惟差役不均,然保伍之法,亦自紊乱矣亦: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八补。。今欲乞于免役公文内,『选保』二字下删去『长』字。若如此选差,则上户不能挟隐,不须更别立法,自然无弊。」诏令户部限五日看详,申尚书省。其后户部言:「臣寮所言,止谓关防人户避免充催税大保长止:原作「上」,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八、食货六六之七四改。,多是计会系干人将有心力之家,于小保下排充保丁,致选差不到。今欲乞今后令州县先于五小保内依法选有心力、豹产最高人充保长豹:原作「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八、食货六六之七四改。,兼本保小保长祗应。其大保长年限替期,轮流选差,并依见行条法施行。余依臣寮所乞。如此,州县奉行,不致隐挟上户却充保丁之弊。」批送户部:「窃虑州县差役有不同去处,行下诸路提刑司相度保明,申尚书省。」续已于「保」字下删去「长」字,见五年四月指挥。 六月十二 日,户部言:「保正不愿就雇,兼代耆长,即不合令承行文书外,其愿充耆长者,并合主管凡保正内旧来耆长事。内驱正、副执事于官及公家之求无不责办,即合依非耆保事而辄差委及勾集赴衙条法断罪。今欲下诸路常平司移文州、县,分明出暝晓谕,仍常切遵守施行。如稍有违戾去处违:原作「迟」,据本书食货六五之七九改。,即仰按劾施行。」从之。 九月十七日,中书舍人娉近言:「州县役法,经始于熙宁,续成于绍圣,历岁滋么,逮今不胜其弊。乡村之民,贫者破竭资产,当频并之役;富者转移名籍,为幸免之计。则以募役之法取于逐甲,而不通于一都之弊么。母子不相保,而必至于出嫁;兄弟不相容,而必至于析生。则以募役之法,杂取人丁多寡,而不专用物力高下之弊么。欲下诸路提举常平司,各令讲求见行役法之有害于民者,条具来上。然后革去其弊,以成变通之利,则天下均被其幸。」从之。 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御史台检法官李元瀹言:「大保长代户长催纳税租事,凡户绝逃亡未曾开落,若诡名户无人承认,及顽慢不时纳者,以官司督迫棰楚之故,率为填纳,故多至于坏产破家。欲乞见充保正长人将替,县令前一月按产业簿,依甲乙次第选差。」诏户部看详。本部言:「所陈皆有条法。欲申严行下诸路州、县,委监司常切钤束,违戾者仰按举。」从之。 同日,上宣谕:「元瀹所论曰『行且』,曰『役法推行寖失本意,致富者益富,贫者益贫,民力 重困』,此宜讲究。」至是上又谕臣胜非等曰:「元瀹所论,乃是民事。祖宗法固不可改,然民事急务么。孟子所谓『民事不可缓』。其令州、县相度,条画利害以闻。」 七月七日,殿中侍御史魏矼言:「应博籴授官校尉,欲与免本身丁役,许用荫。承节郎原「节」字下衍「接」字,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食货六六之七五删。、承信郎、迪功郎,欲理为户。有田五顷者,与免差科一次。若五项以上,令用家人充役。至如转易回授行使及理选限并免试注官等,并依元得指挥。待之亦不为不优矣,如此,庶几徭役均平,贫民不致重害。」从之。 三十日,户部言:「节次承降指挥:将见行役法等与《嘉佑条法》窒碍未尽事件,及保正副差免利害,令诸路常平官条具闻奏。除湖北路未据相度条具外,节次承据两浙、江南、广南东、西并福建、荆湖南路八路常平司奏到,内六路乞依绍圣条法;并保正副差免利害,亦据江西等四路乞依见行条法施行。今相度,欲乞将役法及保正副代耆长并依见行诸州、县已定役法及《绍圣免役条法》施行。仍乞下诸路常平司照会。」从之。 九月十五日,明堂赦:「诸县选差保正、副,在法以物力高下、人丁多寡、歇役么近参酌定差,务要均当。比年以来,乡司案吏于造簿攒丁、差大小保长之际,预行作弊,致争讼不已,使已役之人么不承替,破荡家产,深可矜恤。仰常平司常切觉察差役不均之弊,如有违犯,重行按劾。仍限半月条具利害,申尚书省。勘会福建路保正、副、大小 保长唯管缉捕逃亡军人及私贩禁物、斗讼、桥路等事,其承受县司追呼公事及催纳二税等物,并系耆户长、壮丁承行。今两浙、江南等路诸县并不雇募耆、壮、户长,却差保正、副、大小保长干办,又有责令在县祗候差使者。缘此保正副、大小保长费用不赀赀:原作「资」,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食货六六之七六改。,每当一次,往往破荡家产破:原作「被」,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食货六六之七六改。「产」,本书食货六五之八○、食货六六之七六作「业」。,遂诡名挟户,规免差役,深可矜恤。仰逐路漕臣、宪臣同共相度,可与不可并依福建路见行事理,或量增役钱,以充雇募耆、壮、户长之费。仍自今不得更令保正副、大小保长在县祗候承受差使。如违,仰逐路按劾以闻,当议重行典宪。」 五年正月六日,赵鼎奏:「祖宗差役,本是良法,所差既是等第人户,必自爱惜,岂有扰民 王安石但见差衙前一事,州县奉行失当,尽变祖宗旧法,民始不胜其扰。」上曰:「安石行法,大抵学商鞅耳。鞅之法流入于刻,而其身不免于祸。自安石变法,天下纷然。但免役之法,行之既么,不可骤变耳。」 十八日,臣寮言:「州县保正副未尝肯请雇钱,并典吏雇钱亦不曾给,乞行拘收。」户部看详:「州县典吏雇钱,若不支给,切恐无以责其廉谨,难以施行外,其乡村耆户长依法系保正长轮差,所请雇钱,往往不行支给,委是合行拘收收:原作「放」,据本书食货一之八一、食货六六之七六改。。乞下诸路常平司,将绍兴五年分州县所支雇钱,依经制钱条例分季起发,赴行在送纳。如敢有隐匿侵用如:原作「始」,据本书食货一之八一、食货六六之七六改。,并依擅支上供钱物法。」从之。 闰二月二十日,诏:「三圣庙见占基地与全 免合纳役钱,余依绍兴三年九月三十日已降指挥施行。」以婺州兰溪县刘天民言:「昨父置到产地,后蒙踏逐,修盖三圣庙,所有役钱乞行蠲免。」故有是诏。 三月十日,户部尚书章谊言:「官户役钱更不减半,而民户量增三分,专充赡养新置弓手支用。续准指挥住罢,更不增敷。其未罢已前,州、县有敷纳在官之数,见行桩管,别无支用。今欲乞福建二广就委章杰、两浙东路委霍蠡、西路委吕用中、江东委徐康、江西路委范伯伦、湖南北委逐路常平司,将管下州县据见桩前项役钱根刷见数,专委诸州通判尽数起发,赴行在送纳。不通水路去处,变转轻赍,仍具根刷到数目申户部拘催具: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一、食货六六之七六补。。」从之。 同日,臣寮言:「乞下有司,专用物力及通(输)[轮]一乡差募保正长力: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一、食货六六之七六补。。凡官吏咤役事受豹者,重为典刑,以示惩诫。」诏于《绍圣常平免役令》『五保为一大保』字下添『通』字令:原作「今」,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一、食货六六之七六改。,『选保』字下删去『长』字去长:原作「长字」,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一、食货六六之七六改。。仍今后许差物力高单丁,每都不得过一人。寡妇有男为僧道成丁者同。即应充而居他乡别县或城郭及僧道,并许募人充役,官司不得追正身。余依见行条法,仍先次施行。」 十一月二十八日,广东转运常平司言:「近据知平江府长洲县丞吕希常陈请:大保长催科,一保之内,岂能亲至 逮其过限,催促不前,则枷锢棰拷,监系破产。乞改用甲头,以形势户催形势户,平户催平户。已承朝旨:户长与甲头催科税租,其风俗利害各有不同 去处,令诸路相度以闻。今欲依所请,改用甲头。专责县令佐将形势户、平户随税高下,各分作三等编排,籍定姓名。每三十户为一甲,依次攒造成簿,然后按籍,周而复始轮差轮:原作「转」,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二、食货六六之七七改。,委是么远利便便:原阙,据本书食货六五之八二、食货六六之七七补。。」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