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067 页/共 1125 页

二年磨勘。秉熙宁间推行二浙盐法,犯禁抵罪者多,论者及之,故有是命。 五月二十五日,承议郎、右谏议大夫王觌直龙图阁知润州「知」上原有「直学士」三字,据《长编》卷四一一删。。觌弹奏尚书右丞胡宗愈,故有是命。 七月十二日,皇城使、汉州刺史、广南西路兵马钤辖张整,内殿承制、合门祗候、知融州温嵩各降三官,整就添差监江州税务,嵩就差监歙州茶盐酒税。右侍禁、权邵州临口寨主锺仲仁,左侍禁、管勾融州临溪堡事、兼地分同巡检杜震,各降两官,冲替,仍(令)[今]后各不得差充广南、荆湖路差遣。整、嵩坐擅斩蛮人杨进新等十有九人,仲仁、震坐诱致进新等。以边事未宁,特免究治,故有是黜责。 九月七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钱勰知越州,朝散大夫、仓部郎中范子谅知蕲州,朝奉大夫、新差提点河北西路刑狱林邵知光州河:原作「江」,据《长编》卷四一四改。,仍各罚铜二十斤,内勰展三年磨勘,邵展二年磨勘。坐奏狱空不实也句首原有「以」字,据《长编》卷四一四删。。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江宁府司理参军、郓州州学教授周穜罢归吏部,以刘安世、苏轼言穜欲以王安石配享神宗也。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六七 黜降官四 宋会要辑稿 职官六七 黜降官四 【宋会要】 元佑四年正月十二日,诏正议大夫、宝文阁直学士、权刑部尚书谢景温别与差遣。以右正言刘安世言:「尚书位亚执政,建官已来,吏、户之外它曹多不并置并:原作「立」,据《长编》卷四二一改。,今创为新意,特设权官,必将援引资贱望轻之人。景温昨治开封无状,崇信妖人,目为圣母;以婢妾子为左右吏,至负势醉欧人,景温释而不问。今不因省部阙官,忽有不次之举,公议不允。」故有是命。 五月八日,新除都官员外郎李德刍依旧校书郎。以右司谏吴安诗言,在宗正司凭籍王安石气焰,后为王珪耳目,故有是命。 十二日,侍御史、新除太常少卿盛陶知汝州,殿中侍御史翟思通判宣州,监察御史赵挺之通判徐州,王彭年通判庐州。先是,吴处厚缴进蔡确《车盖亭诗》,而右司谏吴安诗、右正言刘安世、左谏议大夫梁焘复指摘「思郝甑山」及「沧海扬尘」语,剧论确怨悖。既诏确具析,焘等攻之如初。时陶因言:「确自引而去,岂不知幸,后以弟硕犯法降知安州,是朝廷常典,确不应有恨。使确无心于言,偶涉疑似,人虽注释,近于捃摭;使言而有意,终不能强自为辞。事关君亲,臣子难于轻议,欲乞因其诗之言以观其心,据所引之事以考其迹,苟涉讥刺,何惮不诛!其告言之人,亦愿详酌处分。」安世又论:「陶居风宪之地,曾不纠劾, 虽备礼一言,又是非纷错,皆无定论。翟思以下仍无章疏。」于是陶等被黜。 十八日,蔡确责授英州别驾,新州安置,仍诏给递马发遣。丁忧人前朝奉郎、直龙图阁邢恕,候服阕日落直龙图阁,降授承议郎,添差监永州在城监仓,兼管酒税务。以正言刘安世言:「蔡确、章惇章:原作「张」,据《宋史》卷四七一《章惇传》改。、黄履、邢恕四人者,在元丰之末,相与交结,号为死党。惇、确执政,倡之于内;履为中丞,与其僚属和之于外;恕立其间,往往传送。天下之事,在其掌握,公然朋比,旁若无人。以至先帝厌代,圣上嗣统,四人者以谓有定策之功,眩惑中外,无敢与辨。及司马光被用,奸人惧为己害,乃使惇于上前极口抵毁。陛下以惇无人臣之礼,逐之于外。确又以弟硕赃污事发,亦罢宰相。履、恕坐事,相继外补。臣虽疏远,不知先帝传位之详,然缙绅士大夫之间,亦尝讲闻其略,今试条析为陛下言之。臣闻元丰七年秋宴之辰,今上皇帝出见群臣,都下喧传,以谓盛事。明年三月,神考晏驾,众谓前日之出,已示与子之意。其事一也。自先帝违豫,岐、嘉二王日诣寝殿候问起居。及疾势稍增,太皇太后实时面谕,并令还宫,非有宣召,不得辄入。有以见圣心无私,保佑慎重。其事二也。建储之际,大臣未尝启沃,太皇太后内出皇帝为神考祈福手书佛经宣示执政,称美仁孝发于天性孝:原作「考总」,据《长编》卷四二八删改。,遂令草诏,诞告外廷。盖事已先定,不假外助。其事三也。陛下听政之初,首建 亲贤之宅,纔告毕功,二王即日迁就外第,天下之人莫不服陛下之圣明,深得远嫌之理。其事四也。臣之所闻,大略如此,实太皇太后圣虑深远,为宗庙社稷无穷之计。彼四人者,乃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臣虽愚陋,心常疾之。近司马康赴阙,邢恕邀至河阳,燕语之次,称赞确等不已。赜其微意,类皆捭阖捭:原作「押」,据《长编》卷四二八改。,盖欲康来京师,传送在位,阴与确等谋为复用之计。臣恐岁月浸久,邪说得行,离间两宫,有伤慈孝,则确辈万死,何补于事!伏望陛下起福于无形,防患于未兆,明诏执政及当时受遗之臣,同以亲见策立今上事迹作为金縢之书,藏之禁中,又以其事之本末着之实录,然后明正四凶之罪「明」下原有「言」字,据《长编》卷四二八删。,布告天下。除蔡确近已贬窜外,所有章惇、黄履、邢恕,欲乞并行废斥,屏之远方屏:原作「并」,据《长编》卷四二八改。,终身不齿。所贵奸谋弭息,他日无患。」时御史中丞傅尧俞、左谏议大夫梁焘、右司谏吴安诗、侍御史朱光庭、右谏议大夫范祖禹亦相继论,故有是命。 数日后,太皇太后御延和殿宣谕三省曰:「确罪前后不一,以先朝旧相,因其自请,备朝廷礼数,令其外任。辄怀怨望,自谓有定策大功,意欲他日复来,妄说事端,眩惑皇帝,以为身谋。皇帝是神宗长子,子继父业子:原无,据《长编》卷四二七补。,其分当然。昨神宗服药既久,曾因宰执等对,时吾尝以皇帝写佛经宣示,其时众中止是首相王珪因奏延安郡王当为皇太子,余人无语。安焘其时悉见,确有何策立功劳 若是 确他日复来,欺罔上下,岂不为朝廷之害 恐皇帝制御此人不得,所以不避奸邪之怨,因其自败,如此行遣,为社稷也。」〔吕〕大防等奏曰:「昨者建储一事,当时众臣寮佥书所批圣旨月日、次序、事理甚备,文字尽在中书,兼已关实录院编记分明,小人乃欲变乱事实,辄生奸谋,以图异日徼幸之利。今来又非朝廷寻事行遣,自是确怨愤不逊,讥讪君亲,公议所不容。台谏二十余章,陛下方行之,命下之日,咸知朝廷有典刑也。」 十九日,中书舍人彭汝砺可依前朝奉郎、知徐州。先是,蔡确被黜,盛陶等议不同,亦黜之,汝砺封还词头,故有是命。 二十四日,知虢州蒲宗孟特落资政殿学士。宗孟守郓失职,冤狱有闻也。 二十六日,龙图阁待制、知瀛州蔡京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罢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指挥。以谏官梁焘、范祖禹、吴安诗、御史朱光庭等言京党附蔡确故也。 八月十四日,刘淑特罢祠部郎中,莫君陈罢两浙提刑,与知州差遣。以言者论淑先知苏州日,与君陈不受理章惇强买昆山民田事也。 十二月二日,正议大夫章惇降授通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先是,以左谏议大夫梁焘、左司谏刘安世、右司谏吴安诗言:「章惇违法买田,罚铜十斤,所责大轻,未厌公议。况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天下之人指为四凶。陛下无恤反汗之嫌,自遗养虎之患,宜候惇服阕 特行废置。」八月十九日,诏章惇候服阕与宫观差遣。故有是命。 元佑五年正月二十四日,河东路经略使、龙图阁学士、左朝散大夫曾布特降一官,改知河阳。以本路将官宋整实病而摄入禁,致触阶而死,故有是命。 四月一日,龙图阁直学士邓温伯兼侍读,提举醴泉观,其新除翰林学士承旨告上之。以言者论其资质柔佞、随事俯仰、冒耻苟进为公议所薄也。 五月二十六日,新除太学博士秦观罢新命,别与差遣。以右谏议大夫朱光庭言观素号薄徒,不可以为人师,故有是命。 八月二十四日,客省使、嘉州刺史王光祖为太原府路副总管。时光祖除知邢州,御史中丞苏辙言其知泸州用刑惨酷,买金亏价,不可以长民,故有是命。 九月十八日,新除集贤修撰、枢密都承旨黄廉依前职为陕西都转运使。以殿中侍御史上官均言,廉在元丰初尝为御史,与蔡确鞫相州狱,廉曲意附确,鍜炼士人,悉皆无辜被罪,故有是命。 十月十八日,左侍禁、合门祗候、东南第九将雷瑜特追合门祗候,勒停。坐托疾不赴邵州策应故也。 十二月十四日,殿中侍御史上官均知广德军。以均言尚书右丞许将不当罢执政,中丞苏辙、侍御史孙升等论均附会大臣意,奸邪不忠,故有是命。 六年正月十九日,资政殿学士、知蔡州王安礼知舒州。二十六日,又落资政殿学士。以右正言刘唐老等言,顷在青 州贪秽不法故也。 八月十二日,新除成都府路转运使刘珵改差知邠州,以给事中范祖禹言,珵与蔡确交结丑迹,士大夫所共知故也。 敌被围,而浦等观望不救,且供报诞妄也。 二十八日,泾原路第十将、西染院使李浦,副将、如京副使张蕴,各特降两官,冲替。权同副将、供备库副使王秘特展磨勘三年,差替。以怀远寨监押、供奉官李逊与西贼 九月二十二日,河北都转运使蒋之奇罢新除刑部侍郎。以中书舍人孙升言,之奇昔为御史,以阴私事中伤所举之人欧阳修,故有是命。 十一月八日,皇城使、嘉州防御使、管勾鄜延路军马公事张若讷降一官,皇城使、太原路都监、知麟州孙咸宁降两官冲替。皇城使、象州防御使、知府州折克行降一官。以斥堠不明及不预为清野之备。致西贼侵犯、恣行劫掠故也。 十二月十八日,观文殿大学士、太中大夫、知河南府范纯仁降中大夫。以自陈昨御戎失策,累章待罪,蒙恩罢帅,移知河南府,窃恐未厌公论,望再行黜责,故有是降。 七年二月六日,礼部侍郎叶祖洽知海州,以御史言其贪鄙凡下、廉节不立故也。 三月四日,左朝奉大夫、前知和州孙贲特差替。以殿中侍御史杨畏言,闻弟丧,式假内用女优饮会,论刑虽轻,犯义实重,宜特惩黜,以警在位,故有是责。 四月二十一日,宝文阁直学士、中大夫、兵部侍郎李之纯降授左中散大 夫,以知开封府日廨宇遗火故也。 七月二十四日,孙咸宁罢泾原路准备使唤唤:原作「换」,据《长编》卷四七五改。,添差监邵州酒税。御史吴立礼、黄庆基再论咸宁知鄜州守边斥堠不明,不豫清野,致西贼恣行劫掠,乞削夺远窜,以警边吏。 同日,鄜延第四将、宫苑副使向怀德追一官,充鄜延路准备差使。以经略司言其私役禁军、借用公库钱,及西贼侵犯绥德城,不实时策应。 十月十六日,左奉议郎、太常博士朱彦权通判博州,以彦自陈:「昨与侍从官集议南郊合祭事,今曾肇既罢礼部,臣系与肇 同论之人,备员礼官,俱为失职,乞赐罢黜。」故有是命命:原作「也」,据《长编》卷四七八改。。 八年正月十二日,右朝奉大夫温俊乂罢知同州,令吏部与合入差遣。先是,御史来之邵言俊乂知耀州,遣子弟载陶器入京贸易,令户部体量是实,故有是命。 二月二日,张利一罢知渭州,以监察御史黄庆基言:「泾原一路内总师律,外控羌戎,边面旷远,最为重地,自非深谋远略、智勇过人者,不可轻以畀付。如利一者,不特人材凡下,不足以当其任,又其弟兄尝以从叛而蒙显戮,恶逆之家,安可委以强兵,付以重任!」及侍御史杨畏、监察御史来之邵、权给事中虞策俱上言故也。 五月三日,通议大夫、新除吏部尚书李清臣为资政殿学士,知真定府。以权给事中姚 论清臣不当召用故也。 绍圣元年四月十一日,苏轼落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降充左承议郎、知 英州。以御史虞策、来之邵言轼元佑擢掌外、内制讥斥故也。已而再有论疏,于是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闰四月十八日,诏苏轼合叙复日,未得与叙复。秦观落馆阁校勘,添差监处州茶盐,以监察御史刘拯上言「轼怨忿形于诏告,王得君愤其诬诋,上书言之,被斥以死,观浮薄影附于轼,故进策谓秦二世不变始皇之法而至于亡,汉昭帝变孝武之法而存,轼遂考为第一」故也。 同日,工部尚书李之纯落宝文阁直学士,降授宝文阁待制、知单州单:原作「军」,据《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纯传》改。。以刘拯言其前任御史中丞阿附苏轼、苏辙,反为其用,故有是责。 六月五日,太中大夫、知汝州苏辙可降授左朝议大夫,知袁州。初责见罢免门。 同日,前勾当御药院陈衍落遥郡刺史,降充左藏库副使,添差监郴州酒税。以言者论「衍元佑中自王府官骤蒙擢用,方陛下未亲万机,衍怙宠骄肆,交通权要,窃弄威福,望重行降黜」故也。 八日,梁惟简罢入内押班,差提举亳州明道宫,以侍御史来之邵言前勾当御药院陈衍依附惟简以进,不一二年骤跻要近故也。 十三日,内侍、皇城使张士良添差监(颖)[颍]州盐酒税,皇城副使梁知新添(知)[差]监亳州盐酒税务,坐党附陈衍故也。 十六日,资政殿学士、中大夫、知郓州梁焘落资政殿学士,降授左中散大夫、知鄂州。以右正言张商英言「当吕大防擅权时,相为表里、中伤无罪」故也。 同日,左承议郎、充 宝文阁待制、知盛德军刘安世落宝文阁待制,降一官,知怀安军。左朝奉大夫、直集贤院、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吴安诗落直集贤院,降一官,监光州盐酒税。以言者论其皆由权贵亲党躐取要官、图复怨仇也。 七月十七日,诏夺吕希纯宝文阁待制、司农卿,以张商英论于元佑中缴驳词头不当,及附会吕大防、苏辙也辙:原作「轼」,据《宋史全文》卷一三下改。。 十八日,诏司马光、吕公着各追所赠官并谥告,及追所赐神道碑额,王岩叟所赠官亦行追夺。 同日,通奉大夫范纯仁特降一官,以三省言纯仁朋附司马光变乱法度,首建弃地之议,滋养边患故也。 同日,左宣德郎、差监处州茶盐酒税务秦观降一官,以监察御史周秩言其罪重责轻,再有是命。 同日,诏:「陈衍傲狠不恭,威行宫省,遇事专肆,多不奏闻,同类畏之,莫敢指目。据其罪恶,当伏重诛,姑示宽仁,未欲置之极典。可追毁出身已来文字,除名勒停,送白州编管。」以右正言张商英言:「按衍与宰臣吕大防交通,干预大政。刘挚未除相前十日,人已知之;苏颂未罢相前十日,人已知之。其奸状明白,中外共知,欲乞削夺衍官,配流海岛。」故有是诏。 二十七日,唐义问罢知广州,以御史来之邵言其在元佑中弃渠阳寨也来之邵:原作「来京邵」,据《宋史》卷三五五本传改。。 八月二日,丁忧人前左朝请郎、宝文阁待制范纯粹降一官,为直龙图阁、知延安府。以御史郭知章论其在元佑间尝献议弃安疆、葭芦、吴堡、米脂等寨 故也。 九月十六日,唐义问责授舒州团练副使。胡田、李备并降授供备库副使,胡田充广南西路经略司,李备充熙河兰岷路经略司,并准备差使。余卞追因弃渠阳授赏所转两官并所循一资,特勒停。欧阳中立追所循一资,依冲替人例,所追官资仍并不用叙法。以枢密院言:「按义问累奏乞废渠阳等寨,后因蛮人作过,统兵万余,措置乖方,奏报欺罔。而李备、胡田遗弃官物,擅行斩戮。勾当公事官余卞两上书乞弃渠阳,及差领中军至洪江、若水应接官军,身不亲到。勾当官欧阳中立撰《征蛮记》,谬妄失实。」义问先知广州,田先知鼎州,卞知沅州,中立知黔阳县,并已先次放罢。再有是责。 二十六日,泾原路副总管苗履责授太子左清道率府副率,房州安置。以经略使孙览言,差履统制军马策应西贼,拒抗不行,故特责焉。 十一月一日,河北西路提举官孙载送吏部,坐不奏陈流民故也。 十二月十一日,知深州吴安行特冲替,坐不受民诉灾伤故也。 二十七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范祖禹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翰林侍读学士、提举兖州仙原县景灵宫太极观赵彦若责授安远军节度副使,澧州安置。集贤校理、管勾亳州明道宫黄庭坚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以台谏章疏言所修《实录》多诋斥故也。 二年正月九日,吕大防特追夺两官,赵彦若、范祖禹、陆佃佃:原作「田」,据《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四改。、曾 肇、林希、黄庭坚各追夺一官,以御史中丞黄履言其修纂先帝实录厚加诬毁也。详见修书门。 二月五日,吕大防降一官,以权中书舍人刘定及右正言刘拯言,累论奏大防提举编修实录挟怨诬诋故也。详见修书门。 三月二十八日,供备库使李惟永降充供备库副使,仍添监汀州商税盐务。以诏书言其前后陈述矫直似忠,不循分守故也。 六月七日,皇城使李元辅降为皇城副使,准备将韩廉降监当差遣,部将雷周勒停。以鄜延路经略使范纯粹言元辅、廉与西贼战退走,周不救援故也。 八月十六日,张商英罢左司郎中,添差监商州酒税务。先是,(颖)[颍]昌府民盖渐讼侍御史来之邵令子娶盖氏,规夺祖业,诬渐非盖氏子,下有司根治。商英时为右司谏,数论其事,其后坐令僧奉召及开封府皂侯璋与渐计会情弊,故有是命。 九月三日,前齐州司理参军王世存、推官张崇并特勒停,通判滕希靖特冲替,知州、朝请郎杜纮,审问官京东路转运副使、朝散大夫范谔各降一官。以刑部言齐州官吏失入张宣死罪,皆系去官,虽会赦原,特责之。 二十日,监察御史常安民可罢监察御史,送吏部与监当差遣。先是,安民数论事,无所阿比。论章惇:「以大臣为绍述之说,实假此名以报复私怨。一时朋附之流从而和之,遂至已甚。故凡劝陛下绍述者,皆欲托先帝以行奸谋,谓它事难感圣虑,若闻先帝 则易为感动。故欲快恩雠、陷良善者,须假此以移陛下心意。」至引王凤乱汉、林甫乱唐,以比惇擅作威福。论蔡京:「巧足以移夺人主之视听,力足以颠倒天下之是非。朝廷之臣,大半为京死党,它日援引群奸,布满中外,虽欲去之无及。」论张商英:「在元佑之时,上吕公着诗求进,其言谀佞无耻,士夫传笑。近为谏官,则上疏乞毁司马光、吕公着神道碑。周秩在元佑间为太常博士,亲定司马光谥曰文正;近为言官,则上疏论光、公着,乞斲棺鞭尸。陛下察此辈之言,果出于公论乎 」又论林希、李琮不当违新制权尚书侍郎,吴居厚宣仁所斥,不宜复待制。惇等积怒,合(史)[力]排陷,谮毁日间。它日,上问曰:「闻卿尝上吕公著书,比朕为汉灵帝灵:原作「哀」,据《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改。。」安民对曰:「臣在元佑初,献书公着,劝其博求贤才,尝引陈蕃、窦武、李膺事。不谓恶臣深者指摘臣言,推其世以文致臣,虽辨之何益 」于是监察御史董敦逸奏论:「安民前尝称二苏文章士,负天下重望,不当弹击,乃轼、辙之党,平居论议主元佑者。」诏罢安民御史,与知军,而惇批诏语,乃拟送吏部与监当。 十月七日,钱勰落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知池州。以台谏黄履、翟思、刘拯言勰尝批答不允郑雍所请郑:原无,据《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补。,诏草有「群邪共攻」之语,代言不实,(章)[专]在朋比,故特黜之。 二十五日,知开封府王震落龙图阁直学士,降授朝散郎,知岳州。司录参军陈厚降为通直郎,监浙州茶盐酒税。时大 理卿路昌衡、左正言孙谔言:「震为知章惇主张盖渐家财,震与惇不相得,令厚节外勘出许与良借(等钱)[钱等]数事进呈,欲证惇庇盖渐,事皆挟情。」上批「王震等阴谋附会,贼害忠良,欺罔朝廷,侮玩狱事,宜加深责,以诫中外」故也。 十一月六日,太府少卿范谔知寿州。谔自转运使入对,言有捕盗功,乞赐章服。上谓辅臣曰:「捕盗常职也,何足以言功 」故黜之。 十三日,太中大夫、充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蒋之奇降授左朝议大夫,皇城使、嘉州刺史、权发遣本路兵马都监高永(享)[亨],朝奉郎、通判熙州王本并冲替。内永亨仍特降遥郡一官。以枢密院言,按熙河兰岷路经略司分画地界迁延,并西人掠取,军司并不申奏,永亨申状虚诞,故有是命。而之奇先任经略使,亦预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