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705 页/共 713 页

凡五府歷事考勤监生。堂上官同首领官引奏 南京五军都督府 五府建罝沿革、具列如前。永乐定都北京、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通行节制南京卫所。洪熙二年始以内臣同守备。宣德十年、设参赞机务官。景泰三年、添设协同守备官。守备厅办理军务、旧设经歷一员、今革。审事用镇抚、或千百户一员 凡守备协同用公侯伯都督。参赞以文臣兼之、初无定职、后多委南京兵部尚书。其职掌具载於后 南京中军都督府 所属在京留守中等六卫所。 【详见兵部职方司】 其亲军锦衣等十七卫。并左军所属十卫。右军五卫。前军七卫。后军五卫。并听节制 凡守备一应机务。每日会同参赞等官、於守备厅署理毕、仍理府事 凡每月朔朢日。守备参赞等官、及各府堂上官、会同内守备官、议合行事务 凡遇齎捧 圣节表文。五府堂上官、轮流一员齎进。其奉祀 孝陵、及守备有干係地方官员不差外。其每年长至正旦、本府预於正月内、通行直隶苏州等各卫所、差官齎捧到府类进。遇 皇太子千秋笺文、该差南京锦衣卫指挥一员齎捧。各属卫所、差府属指挥一员类齎。如有过期误类进者、责令原差官自齎行 凡每年长至正旦、该直隶滁州卫、例进活天鹅二隻、活鴈六隻、活雁(老鸟)二隻、鵪鶉二十二隻、鯽鱼六百尾。正旦、多鯽鱼二百尾。差官管进、赴府转行南京礼部、送南京光禄寺荐新 凡京城各门锁钥牌面。俱本府收掌。其晨昏啟闭、交兑牌锁、及各卫发牌长巡撞门等项、悉如旧制 凡里外各城门。每岁春秋二季、会同内守备协同参赞官巡视。其守把官军、有老弱不堪、及事故者、具奏会同选补 凡 皇城守卫官军。委留守五卫官、照例巡点。有不到者、先行提问、仍按季类本奏闻。遇缺、照例选补 凡 孝陵墻垣。守备官不时亲行巡视 凡大小教场操练军士。新江口操习战船。神机营演放火器。俱各府公侯伯都督、及都指挥等官专管。遇该操日、守备官、会同内守备参赞等官、亲诣阅视 凡各营操备官军、并马匹数目、每年二次奏报。地方图本、及军马文册、每三年一次奏报 凡龙江大胜江淮新江口等关、不时差官巡点。其浦子口九江等处、每岁差官巡点二次 凡每年春秋二季、直隶建阳、安庆、新安、宣州、镇江、滁州等卫官军、轮班京操。每员名、每月各支口粮米四斗、管操指挥、造册呈府、转行南京户部关支 凡兵仗局造完一应军器、会同内守备等官验视。每岁进贡黄船、差官监拨 凡地方盗贼。每年委各卫官、分行缉捕。南京各卫屯田地方、奏准专设官一员巡视 凡南京锦衣卫巡江官回还、具报捉获盐徒盗贼名数。五城兵马司、应天府上元江寧二县捕盗官、及江东等处巡检司、悉听督理 凡南京户部於水次兑支官军俸粮、差官监兑。工部龙江瓦屑坝抽分竹木局、每季具抽分数目以凭奏报 凡南京一应安插夷人。督令应天府属县、依时犒赏 凡本府所属在京卫所、五年一次、例应考选军政官员。兵部具题、行南京兵部、转行到府、札行各该卫所、将应考官员脚色履歷、开具揭帖送府。本府采访贤否实跡、手註考词、转送南京兵部。至期、会同本府堂上官考选 凡本府所属卫所经歷吏目、并仓副使等官、五年一次、例该考察。吏部咨行南京吏部、备行到府。札行各该卫所、将六年以里、应考人员脚色履歷缘由、开具揭帖送府。本府从公覈实贤否、手註考词、转送南京吏部都察院、以备参考 凡本府经歷都事、并所属卫所经歷等官、合得散官。每年准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手本、行经歷司、呈府、札行所属卫所、将新除未及三年考满、应请初授散官官员、备开歷任缘由、并具亲供申府、转行南京吏部、移咨吏部请给 凡本府所属卫所军职官员、年及六十岁、例该袭替。准令应袭儿男、具告到府、札行该卫、查勘本舍亲供宗图、具申前来、覆查明实、照会南京兵部、转送兵部、奏准袭替。其年未及六十岁患病、而子孙告袭、本府亦照例题请。若年六十无子者、许令的亲弟姪借袭、后老官生有儿勇、仍旧还职 凡本府十年一次、南京兵部行文到府、札行所属卫所、将各指挥镇抚千百户等官、续生儿孙弟姪、查审明白、开具揭帖、送府并南京兵部勘实、方许造入图内。仍於授职项下、註写年岁、及分别次序、造册一样三本、一本送府、二本送部、候袭替之日稽查 凡武学官生课业、每月会同南京兵部堂上官比较。南京及直隶卫所总小旗併鎗、照例会同监併 凡本府官吏监生俸粮、及所属卫所官军俸粮、运军快船甲餘行粮。每年终、先期具数申府、照行南京户部坐派。遇有奉例收充、及替补等项军士、加增粮米、亦先期申府、预行该部派加 凡本府所属卫所官军、每月将应支俸粮数目、备造军册申府、照会南京户部、定仓按月关支。遇有事故、即行开除 凡本府官吏监生知印月支俸粮、原派府分解到折色。收贮本府、按月支放。逐月开具放支过数目、赴南京户科、并总督巡视仓场户部等衙门註销。每年终、备开收支总数揭帖、送总督衙门类造奏缴 凡本府所属卫所军士、 赏赐冬夏布钞。每季据各造册、申府勘实、照行南京户部、坐派本折银两钞贯布疋数目、送 内府填给勘合、比对相同、赴甲字等库关出、科道同户部司属官、唱名给散 凡本府并合属官吏、每年该支户口食盐。官、该户口十五丁。吏、该户口七丁。每丁、纳钞十二贯。每贯、折银一釐一毫四丝三忽。官、该银一钱七分一釐四毫五丝、支盐一百八十斤。吏、该银八分一丝、支盐八十四斤。照例赴南京户部上纳钞银、行文两淮盐运使司关支 凡本府所属在京卫所、并在外都司卫所官军、马骡户口文册。旧例五年一次造报。嘉靖十年题准、十年一次、止开总数、不必细开。随该南京兵部题准、前项文册、照例五年一次、造送该府备照。其该追奏缴者、则十年一次。在京卫所、送本府类进。在外都司卫所、开造一本送府、一本径自奏缴 凡本府所属卫所逃故军士、每年据各开造单册申府、转行南京兵部、发单原籍府州县清勾。及各处府州县解到新军、南京兵部转送本府、札发该卫、收管著伍 凡南京刑部问发军犯、抄招送南京兵部、编发本府所属各卫所充军者。抄招送府、差拨官舍押解、札发该卫著伍。行移兵部填给勘合应付、到彼交割、取具该卫所印信收管、照会兵部查销 南京左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十卫见兵部职方司】 南京右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五卫见兵部职方司】 南京前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七卫见兵部职方司】 南京后军都督府 【所属南京五卫见兵部职方司】 凡各府掌府事、及协同管事官各一员、分理所属卫所军务。或奉 敕管领大教场、及江上操备等事、其卫所、仍听守备衙门节制施行 上二十二卫 在京在外各卫所、并见兵部职方司。其官制资格、见武选司。而锦衣等上二十二卫、号為亲军、其职掌异於诸卫、故别具於此。其餘统军行事、彼此相同者、不復备载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二十八 锦衣卫 锦衣卫、本仪鑾司。 国初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洪武二年、定為亲军都尉府、统中左右前后五卫军士、而仪鑾司隶焉。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统军与诸卫同。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又有将军力士校尉人等。其职掌直 驾、侍卫、巡察、捕缉等事。恩功寄禄无常员、恒以都指挥都督统之。永乐定都后、照例开设。虽职事仍旧、而任遇渐加、视诸卫独重焉 凡 圣节、正旦、冬至、三大庙会。朔朢日、及每日常朝。并 郊祀等项。 车驾出入。该设卤簿仪仗、俱本卫提督所属官校、 依次陈列 凡遇 陞殿。本卫堂上官一员、悬金牌於 御座前稍西侍卫。其遇大朝会。千户六员、具朝服於殿前侍班 凡常朝。轮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十员、旗校五百名、於 奉天门 【今皇极门】 下、摆列侍卫、听候纠仪拏人。朝退、轮百户一员、巡察 皇城四围。其餘分守 东华西华等门、听候 宣唤。至夜、轮百户二员、校尉四十名、同该日指挥、於内直房直宿。以备传报。其餘出宿外直房 凡常朝。百官叩头毕、本卫堂上官、陞立於 御座西。正统间、徙立 奉天门 【今皇极门】 西陛下。嘉靖九年、復令於 御座西立、东向。遇有 宣唤、则掌印官传 旨 凡大祀 圜丘。先期二日、委把总千户一员、督率百户十二员旗校四百九十二名、抬香亭舆亭、请 太祖高皇帝神版、诣坛配 天。次日、 圣驾出郊、本卫堂上官、俱披带随侍。选委把总千户二员、千百户一百四十二员、旗校军餘力士五千四百二名、将军一千五百四十六员名、各供事 凡 驾在斋宫。本卫堂上官、俱入宿卫、及巡视警蹕。其斋宫门、 天坛门、每门各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守卫。 正阳门千百户二员、传灯旗校五十名、沿途传报至 内宫 凡祭 北郊、及 幸学。俱用大驾本卫官员旗校等随侍执事、与 大祀同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