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恸哭记 - 第 13 页/共 16 页
卷上
公讳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忠端公之长子,居余姚通德乡黄竹浦。明鲁监国时,以副宪从亡。鼎革后,讲学甬、越间,屡征不起,大江以南之士多从之。世称梨洲先生。卒后,门人私谥曰文孝。
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八月八日戌时,公生。
姚太夫人将分娩,忠端公预推禄命年月庚戌、乙酉,得日时庚寅、丙戌,配合极佳;然须闻金鼓之声,乃验。适有里优鸣钲击鼓,而公生。日者谓与孔子生■,只差一字(见文定孔子生卒岁月辨)。乳名曰麟,太夫人梦有麟瑞故也。公生而岐嶷,壮能举鼎。貌古而口微吃;额角有红黑痣如钱,左右各一,或曰此日月痣云。
三十九年(辛亥),公二岁。
四十年(壬子),公三岁。
四十一年(癸丑),公四岁。
八月乙未(十日),曾王母章太淑人卒。十一月丁丑(二十三日),曾王父赠太仆对川公卒。
四十二年(甲寅),公五岁。
四十三年(乙卯),公六岁。
秋,忠端公举于乡。
四十四年(丙辰),公七岁。
春,忠端公成进士。七月辛未(三日),仲弟晦木公生(讳宗炎)。
四十五年(丁巳),公八岁。
忠端公授宁国府推官,公随任。
四十六年(戊午),公九岁。
叔弟泽望公生(讳宗会)。
四十七年(己未),公十岁。
四十八年(庚申),公十一岁。
天启元年(辛酉),公十二岁。
二年壬戌,公十三岁。
自宁国回姚,赴郡城,应童子试。过空楼,闻笑语、弈棋声,遂登楼睇视,见有五、六人仓皇急避;公追蹑,惟见五通神之像设焉。此时公以孤身童子凝视,弗怖也。七月庚戌(十六日),季弟司舆公生(讳宗辕)。忠端公考授御史,悬缺假归。
三年(癸亥),公十四岁。
补仁和博士弟子员。秋,随侍忠端公至京,见朱公未孩大典于李皇亲园中。冬,忠端公授山东道监察御史。公在京邸,好窥群籍,不琐守章句。忠端公课以制义,公于完课之余,潜购诸小说观之。太夫人以告;忠端公曰:亦足开其智能。
四年(甲子),公十五岁。
时,逆奄窃政,党论方兴。杨忠烈涟、左忠毅光斗、魏忠节大中诸公与忠端公为同志,常夜过邸寓,屏左右论时事;独公在侧,故得尽知朝局清浊之分。
五年(乙丑),公十六岁。
三月,忠端公以劾奄媪魏忠贤、客氏,削籍归。季弟孝先公生(讳宗彝)。十二月,公娶叶安人,为同邑广西按察使六桐先生(讳宪祖)女(安人时年十七)。
六年(丙寅),公十七岁。
三月,忠端公与高忠宪攀龙、周忠介顺昌、缪文贞昌期、周忠毅宗建、李忠毅应升、周忠惠起元,先后被逮。公适至郡城,刘念台先生宗周饯之萧寺,忠端公命公从之游。闰六月辛丑朔,忠端公卒于诏狱。凶问至,太夫人痛哭至晕绝。公劝解,太夫人曰:汝欲解我,第毋忘大父拈壁书耳。盖封太仆鲲溟公,尝于公出入处,大书「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八字拈于壁。公受教痛哭。冬,书窗油盏灯炷时吐青珠,细于芥子,坚不可破,竟夕可得圭撮;如是者月余。或曰,此草舍利也。吴县金孝廉宜苏浑(与徐公石麒、朱公天麟,均系戊午江南乡试忠端公分房所得士)来吊,痛哭而去(后宰英德殉难)。
七年(丁卯),公十八岁。
檇李徐忠襄公宝摩石麒(忠端公门生)渡江来吊;临行,谓公曰:学不可杂,杂则无成;无亦将兵、农、礼、乐以至天时、地利、人情、物理可以佐庙谟、裨掌故者,随其性之所近,并当一路,以为用世张本。此犹苏子瞻教秦太虚多着实用之书之意也。
崇祯元年(戊辰),公十九岁。
袖长锥,草疏入京颂冤。过杭,遇华亭陈眉公先生继儒;公出疏,先生随笔改定(疏载颂天胪笔)。先是,忠端公三劾魏奄,奄恨甚,嗾曹钦程参之,削籍。后讹言繁兴,谓三吴诸君子谋翻局,忠端公用织造奄李实为张永,授以秘计。魏奄大惧,使人噍李实,令出疏自解;实遂以讲学兴大狱,而忠端公被祸。至是,公颂冤。至京,则魏奄己磔。有诏死奄难者,赠官、赐祭葬、录后如例。公上疏谢恩,并请殛逆党曹钦程、李实等。得旨,刑部作速究问。五月,刑部会讯许显纯、崔应元;公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显纯自诉为孝定皇后外甥,律有议亲之条。公谓显纯与奄构难,忠良尽死其手,当与谋逆同科;夫谋逆则以亲王高煦、宸濠,尚不免于戮,况皇后之外亲乎?卒论二人斩,妻子流徙。公揕应元胸,拔其须,归而祭之忠端公神位前。又与吴江周公子廷祚(忠毅公子)、光山夏公子承(之令公子),共捶所头(狱卒)叶咨、颜文仲,应时而毙。盖显纯为大理,与应元承顺逆旨,拷问忠端公;叶、颜二人则乙、丙被难诸公,皆其所手害者也(时钦程已入逆案)。六月,会讯李实、李永贞、刘若愚三奄于中府。李实辨原疏不自己出,忠贤取其印信空本,令永贞填之,故墨在朱上;阴使举人袁某致三千金于公,求勿质。公即奏之,谓实当今日,犹能贿赂公行,其所辨岂足信?复于对簿时,以锥锥之。狱竟,偕同难诸弟子设祭诏狱中门;读文未毕(魏公子学濂为文),莫不狂哭,观者亦哭。左右入告庄烈,庄烈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秋,奉忠端公柩南回。过京口,有寺作佛事;公入观之,有神位书忠端公姓名,前设伊蒲之馔。公痛哭而拜,一寺皆惊。冬,刘念台先生来吊,褰帷以袖拂棺尘,痛哭而去。
二年(己巳),公二十岁。
郡中刘念台先生,与石梁陶氏奭龄讲学。石梁之弟子,授受皆禅,且流入因果;先生独以慎独为宗旨。至是,讲学蕺山,公邀吴越知名之士六十余人共侍讲席,力摧石梁之说,恶言不入于耳。六月辛未(十八日),长子弃疾公生(讳百药)。之嘉善,谒钱御泠士升相国,求先公墓文。之云间,访陈眉公先生于来仪堂精舍,留信宿而别。又见张侗初先生鼐于其家。时,先生已病革,谓公气清,他日远到,勿忘老夫之言也。冬,旋里。十一月丙午(二十五日),卜葬忠端公于隐鹤桥。
三年(庚午),公二十一岁。
奉太母卢太淑人之南京应天府经历署(公季父白崖公时为经历)。番禺韩孟郁上桂,以南京国子监丞左迁照磨;其署与经历署但隔一墙,公昕夕过从,孟郁始授公诗法。时,南中为大会,金坛周仪部仲驭镳招公入社,南司空何匪莪乔远又招公入诗社。九日,大会于凤凰台。南中词人如汪遗民逸、林茂之古度、黄明立居中、林若抚云凤、闵士行景贤,皆与公相契。宣城沉征君眉生寿民劝公理经生之业,始入场屋。榜发后,太仓张天如先生溥为会于秦淮舟中,一时在会者,杨维斗廷枢、陈卧子子龙、吴骏公俊业、万年少寿祺、蒋鸣玉、彭燕又、吴来之;其以下第与者,公与眉生昆仲而已。南回,遇文文肃公震孟于京口,同舟至吴门。文肃公见公落卷后场,嗟叹久之;谓异日当以大著作名世,一时得失,不足计也。周仪部仲驭来姚,访公于黄竹浦(柳道传诗:延连黄竹浦。竹浦之称始此)。
四年(辛未),公二十二岁。
忠端公被逮时,途中谓公曰: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将架上献征录涉略可也。公至是发愤,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每日丹铅一本;迟明而起,鸡鸣方已,两年而毕。五月辛卯(十八日),王父封太仆鲲溟公卒。先是,公因匠事未敦,步行四百里,冒暑至诸暨,购归美槚,计直二百金。太仆公摩挲久之,喜曰:汝后日封赠及我,亦是虚名;今日之孝,力实事耳。
五年(壬申),公二十三岁。
始与甬上陆文虎符、万履安泰两先生交。是时东林、复社,争相依附;公所居虽僻远城市,不乏四方之客。两先生岁率三、四至,晚潮落日,孤篷入港;见者咸知其为甬上访公兄弟之舟也。昆山朱文靖公震青天麟(忠端公门生)见公诗稿一册,即嘱豫章四子序之。
六年(癸酉),公二十四岁。
读书武林南屏山下,与江道闇浩(后改济月)、张秀初岐然(后改济义,即仁庵师)同学。沉征君眉生返自海外,访公于竹浦,不遇而去。秋,眉生暨芜湖沉昆铜士柱至武林,与公同寓孤山读书社,诸子皆来相就(当时杭有读书社、小筑社、登楼社);三峰(即汉月)开堂于净慈寺,一时龙象之盛,前此未有。蜀人刘道贞新得法,冯俨公悰与张秀初、江道闇邀公定交,公与江右刘进卿同升及沉眉生、昆铜诸文士同往,入室讲论语、周易,佥谓凿空新义,真石破天惊也。叔弟泽望公补博士弟子员。太夫人四旬寿辰(十二月二日),甬上万履安、陆文虎两先生刻昆铜寿启,至期来祝;瞿御史稼轩式耜作诗数章为寿。
七年(甲戌),公二十五岁。
仍与读书社诸子读书武林。时公讲习律吕,与张秀初取余杭竹管肉好匀者,截为十二律及四清声吹之,以定黄钟。往姑苏,寓干山管氏鑨家。先生中兴天台教于一时,名士皆讥贬。以天台之学,茧丝牛毛,非沉默者难以承当;拳拳于公,殷勤而别。太仓,访张天如溥、受先采两先生,闻某家有藏书,公与天如提灯往观。嘉善,会葬魏忠节公;即随刘念台先生还至省下。适陈中书几亭龙正以与绍守书呈先生,先生览毕付公;公一笑置之曰:迂腐。先生久之曰:天下谁肯为迂腐者?时高宗宪遗集初出,公在舟中,尽日翻阅;先生摘其阑入释氏者以示公。返郡城,邂逅周仲于木莲庵,架上见其先人云渊先生述学神道大编数十册,方广皆二尺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
八年(乙亥),公二十六岁。
正月丁丑(二十六日),太母卢太淑人卒。
九年(丙子),公二十七岁。
二月,过长洲,谒文文肃公;过虞山,访钱宗伯。冯公留仙元扬招公入太仓守道署阅卷;既而冯公以勤王行,公遂辞出。赴杭,偕仲弟晦木公、叔弟泽望公应解试(公兄弟五人,仲、叔两弟公自教之,不数年皆大有声儒林,有东浙三黄之目。当时考官皆欲搜公兄弟出其门下,而卒不相值,论者惜之)。十二月,迁葬忠端公于化安山。初,忠端公丧归,卜葬于隐鹤桥,门人徐忠襄公为状、嘉善钱相公御泠为铭;乡人之在逆案者,妒天子有表章忠义之事,出而为难。至是迁葬,文文肃公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