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吉斋丛录 - 第 10 页/共 12 页

我朝定鼎后,即赐前明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十六人谧。乾隆四十年,命补谧胡季殉节诸臣及建文革除之际,其臣之抗节死事者,或专谧,或通谧,凡三千六百余人。并摘具事实,为胜朝殉节诸臣录。所以示彰瘴,植纲常,义至重也。 乾隆元年,命已人贤良祠诸大臣,当日未赐谧者,皆追谧。 耿昭忠、耿聚忠为耿精忠弟。精忠叛,二人不肯从逆,朝廷嘉之,其后昭忠、聚忠同谧一悫敏气弟兄同谧,古未有也。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三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元旦设供案于宫中天香亭内,安神牌,上拈香行礼。 明窗在养心殿。开笔之典,始于世宗,历圣皆踵行之。其制:每岁于元旦子刻,御是处。 案设金瓯一,中注屠苏;玉烛一,手引发光;用朱漆雕云龙盘一,中盛古铜八吉祥炉、古铜香盘二。握管熏于炉上,始濡染挥翰。先御朱毫,后染墨笔。笔端镌曰「万年青」,管曰「万年枝」。各书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政和事理。复进本年时宪书,浏览一通,以寓授时省岁之意。诸物用毕,手自料简,饬所司收藏。盖恪遵前典,敬迓蕃厘,不敢忽也。 高宗每岁元旦,必书心经一册。至每月朔望书心经,则自乙未年始,用圣祖成例也。 立春日,圣驾在宫中延庆殿九叩迎春,为民祈福。 立春制春帖子,乾隆初年,首数无定。庚辰后,以五绝二首、七绝一首为率。嘉庆间,每岁亦作三绝句如旧式,亲书小轴,悬养心殿东暖阁之随安室,易旧岁者藏之。乾隆、嘉庆御制,又有端午帖子、中秋帖子。又每岁御制元旦、除夕诗,书为屏幅,亦悬东暖阁。 按:军机大臣、南书房供奉进春帖子,军机为一折,南书房为一折,人各五绝一、七绝二,书名于下。届时,同至懋勤殿,置折于案,行叩头礼。内监捧以进,旋各赐笔二十枝、朱二十锭、五色绢笺二十张、朱红描金方绢笺五张。 又按:进春帖子,为内直诸臣事。乾隆间,王文端杰尝直内廷,及督翠浙江,仍进春帖子,当别有故。 曩制,正月上辛,郊礼告成,即移跸御园。盖国家以得辛马上吉也。郊以次辛,亦以上辛移驻。至大祀前夕,人宫斋戒,若有他故,则别撰良辰,不拘此制。初次幸园,具卤簿,作乐以迓新韶吉祉。初次由园回宫,礼亦如是。如值斋期,则排羽仗,而设乐不作。至冬还宫,向时多以仲月,其后或以季月,宫眷皆从,俗谓之大搬家。 谨案:乾隆间,孝圣皇太后喜园居,故圣驾于孟冬时享先还宫。间数日,诣园问安。冬至前,始奉安舆还慈宁。若新正天气冱寒,皇太后或于二月始幸御园。道光间,奉养孝和皇太后亦如是。 养正图凡六十事,自寝门问膳始,余如借事纳忠、桐叶封虞、运甓习劳、金人示戒之类。康熙间,干清宫正月所设灯屏,皆画图中故事。 附录:嘉庆癸酉考差,以金人示戒命题。时值斋戒,例设铜人于干清门,遂有舍三缄义而为致斋解者,因多黜落。 新岁,理藩院奏西藏喇嘛进丹书克,番语谓吉祥物也。俗有七珍八宝之说,如白螺亦是一种。丹书称尊号为「曼殊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曼殊,华言妙吉祥也。国初称旧满删日佛满珠,新满洲曰伊彻满珠。曼殊、满珠,音相近,而珠又转为洲也。 按:前藏达赖喇嘛、后藏班禅额尔德尼,间年遣使堪布入贡。每年十二月,念洞礼亦作洞黎。经以前到京,候次年新正呈进丹书克。又万寿圣节,亦进丹书克。 重华宫茶宴,始于乾隆间。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无定期。嘉庆间,多以初二日举行。 先是宴集赓吟无定地,乾隆癸亥后皆在重华宫。列坐左厢,宴用盒果杯茗。御制诗云:「杯休酽酵劳行酒,盘钉喂鳇可侑茶。」纪实也。初人数无定,大抵内直词臣居多,体裁亦古今并用,小序或有或无,后以时事命题,非长篇不能赅赡。自丙戌始,定为七十二韵,二十八人分为八排,人得四句。每排冠以御制,又别有御制七律二章。旧时或一章、或二章无定。 诸臣不和者听。题固预知,惟御制元韵,须要席前发下始知 之。与宴仅十八人,寓登瀛学士之意。诗成先后进览,不待汇呈。颁赏珍物,叩首祗谢,亲捧而出。赐物以小荷囊为最重。谢时悬之衣襟,昭恩宠也。余人在外和诗,不人宴。 道光六年丙戌,新正二日,重华宫茶宴,有咏盆梅八韵。八年戊子新正二日,重华宫茶宴,有对雪七律一首。是其时尚有茶宴之名,而与旧制稍异,其后则此宴停止矣。 谨案:乾隆丁酉,御制茶宴诗注:平定两金川,实赖师武臣力,至宴间联句,不妨人代为之。且迩年新正联句皆预拟,御制句成,其余则命内廷翰林以次拟就,临时填名。即外廷词臣,亦非其即席自作也云云。真是年宴于紫光阁,将帅亦与在外和诗之列。故诗注及之。 盖向来即席亲赓者,惟在内与宴之十八人也。又嘉庆丙寅,朱文正公与宴,命所作诗不必面呈,以文正年已七十六,且患目眚故也。又癸亥平定三省教匪,茶宴在同乐园,文正集误作重华宫。向来茶宴,多内直词臣,惟开四库馆时,总纂陆锡熊、纪昀,总校陆费墀,虽非内廷,每宴皆与。乾隆癸亥以后,历年诗题附录于后:乾隆癸亥元宵联句即浮圆子。甲子无。 乙丑立春后一日宴集联句。丙寅初十日重华宫联句。丁卯爆竹联句。戊辰、己巳无。时值有孝贤皇后大事。庚午上元后一日宴集联句。辛未无。是年正月启跸南巡。壬申雪狮联句。癸酉咏雪联句。甲戌冰灯联句。乙亥鳌山联句。丙子咏雪联句。 丁丑无。是年上元在赵北口行宫观灯联勺戊寅西山积雪联句。己卯燕九日联句。庚辰钖宴联句。辛巳紫光阁落成联句。此次在西苑,不在重华宫。壬午玉盘联句。癸未岁朝图联句。甲申冰嬉联句。乙 酉雪象联句。丙戌玉盂联句。联句之始,或十二人,或十五二八人,后增至二十人、二十四人。自丙戌以后皆二十八人。丁亥立春得辛祈谷礼成联句。戊子三清茶联句。己丑冰床联句。庚寅玉瓮联句。辛卯学诗堂联句。壬辰耕织图联句。癸巳重刻淳化阁帖成联句。甲午四库全书联句。乙未天禄琳琅联句。丙申宁寿宫落成联句。丁酉紫光阁锡宴联句。戊戌、己亥无。时有皇太后之丧。庚子四库全书会要联句。辛丑陕雪堂联句。壬寅七十二候联句。癸卯职官表联句。甲辰五经萃室联句。乙巳千叟宴,依柏梁体作诗,凡百人,故茶宴仅制七律二首命和,不复联句。丙午五福五代堂联句。丁未开国方略联句。戊申平定台湾联句,七律四首。是年茶宴为二月初一日。己酉戡定安南联句。庚戌八征耄念联句。辛亥九五福之一日寿联句。壬子九五福之二日富联句。癸丑九五福之三日康宁联句。甲寅九五福之四日攸好德联句。乙卯九五福之五日考终命联句。嘉庆丙辰、丁巳、戊午阙。时值高宗不大事。己未至壬戌无宴。癸亥平定教匪志喜联句。戊午高宗即拟以此题联句,因捷书未至而乓是年茶宴在同乐园。甲子毓庆宫联句。以诸王皆善诗,故是年亦命人宴。乙丑职贡图联句。丙寅书福联句。丁卯文房四事联句。戊辰宫史续编联句。己巳皇朝词林典故联句。庚午授时通考联句。辛未春胜联句。壬申养心殿联句。癸酉武功良具联句。甲戊三友轩联句。乙亥谷日联句。丙子秘殿珠袜石渠宝笈三编联句。丁丑南熏殿旧藏图像联句。戊寅盛京风土联句。己卯马远豳风图联句。庚辰阙。 高宗遇上元节,必制灯词,或四首,或八首。自五十三年戊申始,以六十四卦分咏,岁八章,至六十年而卦全备。宫中放灯,自正月十三日始,凡七日,过燕九乃罢。 乾隆间,每岁上元前,于清晖阁张灯,侍皇太后筵宴。道光间,于含辉楼张灯,侍皇太后筵宴。御园中放灯收灯,以鸣锣传令。早晚有定时,一处鸣锣,五处应之。司房帖传掌仪司,不知自何时始也。 烟火之戏,由来久矣。乾隆间,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山高水长看烟火,至收灯止。惟丙寅、乙酉于宫内庆赏无宵。又巡幸之日在前后,则行宫亦陈烟火。 山高水长楼名。在圆明园之西,俗呼西厂。地势宽敞,宜陈火戏。每岁正月十九日,例有筵宴,奉宸实司其事。是日侍卫处请派大臣管西南门,善扑营进撩跤名单,掌仪司进玩艺名单。有西洋千秋、罗汉堆塔、旧子音曲、善扑营花跤、高丽跟头诸名目,点出某项则预备。 香山等营亦有呈进。其地为楼九间,楼下设御座,楼上为内廷主位坐次。内廷王公大臣及朝正外藩各国陪臣,皆得赐观。嘉庆间,并许内直词臣与观。曩时山高水长筳宴,起居注亦侍班,旋停。有西洋秋千架,秋千旋转,下奏歌乐。上入座后,进什榜,每队四人,凡四队,乐器则筝与胡琴、三弦之类。叩头毕,向上席地坐,合众乐,唱满洲、蒙古曲,继阅撩跤、两人对扑也。爬竿巨竹竿高三四丈,童子赤体,仅着一短脚袴,缘竿而上,至竿顶.演作诸势,即古之寻植也。诸戏。又有小过堂者,健锐营择十岁以下童子放过堂鸟枪。五人为一队。其队之多寡,则点出预备,无一定也。进廓尔喀、朝鲜等处人演唱本国歌曲,回八城人奏回部乐。诸戏毕,命放花盒,侍侧者用顺风耳以铜为主传谕。即有侍卫,将左右柱上所系盒子药绕焠火引之,金蛇电掣,倏忽间至十余丈外,而鹤焰腾辉,花葩布彩矣。盒子之制,大小方圆不一,人物花鸟无所不有。诸侍卫衣貂蟒,手执花筒,络绎点放,以助欢乐。 最后一盒子为万国乐春台,则每岁例备者,俗称为炮打襄阳城。沿河编花篱,遍置花炮,星火乍然,万响齐发,而圣驾即旋宫矣。嘉庆间,至酉刻即罢。事毕人散,河岸爆竹残纸殆寸许厚,而紫雾苍烟,迷漫空宇,亦历半时许方消尽也。步军统领率兵以水浇泼,谓之压火。 旧时放盒子之前,尚有各种舞灯、十番清唱,最为盛丽。道光间,裁去南府,遂无灯舞、十番。其后花炮、盒子,减损大半,犹不废旧制,继则尽停止矣。 按:毛西河诗话载:康熙乙丑元夕,南海子大放灯火,臣民纵观于行殿外。治场里许,周植代木,而络以红绳。中建四棚,县火箱其中。旁树八杆,即八旗也。旗人认志色分驻,而当前四绿旗,则汉人所驻之地。官民老穉男妇,皆许进观。初设卤簿,及驾奉两宫从永定门赴行殿,诸王羣臣次第至,赐官厨肴馔,人酒三瓯,能饮者不计。于是彻仗张灯,出宫人五十人,虹裳霓衣,覆以杂彩,人担两灯,各据方位,高低盘舞,若星芒撒天,珠光烩海,真异观也。既则火发于筒,以五为耦, 耦具五花,抡升递进。乃举巨炮三,火线层层,由下而上。其四箱套数,若珠帘焰塔,葡萄蜂蝶,雷车电鞭,川奔轴裂,不一而足。又既则九石之灯,藏小灯万,一声进散,万灯齐明,流苏葩墦,粉纶四垂。箱中鼓吹并起,纂桃■篥,次第作响。火械所及,节奏随之。霹雳数声,烟飞云散。最后一箱,有四小儿从火中相搏堕地,炮声连发,别有四儿花补裆,杖鼓拍板,作秧歌小队,穿星戴照,破箱而出。翕倏变幻,难以举似。然后徐辟广场,有所谓万国乐春台者,象四征九伐,万国咸宾之状,粉纶挥霍,极尽震炫而后已。次日校猎,上亲御弓矢,九发皆中。于是诏进百戏,都卢寻幢、拍张、角觚,毕陈于前。时羣臣从观者皆有诗云云。观此则当时灯火之戏,与近制亦有同异。 其时遇元夕,每于南苑陈烟火。建畅春园后,不复至南苑。迨乾隆戊寅仲冬,南苑大阅,适哈萨克、布鲁特、塔什罕回人等人觐,因于苑中赐宴,令观烟火。上距康熙时,盖六十余年矣。又驻跸避暑山庄时,锡宴外藩,或赐观烟火,则在三十六景无暑清凉之后,所谓万树园也。 附录:回部以铜绳技为最奇,每年放灯之日,每呈此艺,必邀厚赏。乾隆辛卯,一人醉后登竿,遂至颠仆。高宗谓因戏伤人,非礼也。命永禁之。 同乐园在圆明园大宫门东,转东楼们,乘舟里许乃至。乾隆间,年例自正月十三日起,在园酬节。宗室王公及外藩、蒙古王公,台吉、额驸、属国陪臣,俱命入座,赐食听戏。又万寿庆节前后数日,亦于此演剧。正屋凡五间,圣驾临莅,主位亦从观焉。诸臣命听戏者,先数日由奏事处以名单奏请。皇子 及内廷王公、大学士、尚书、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南书房供奉翰林皆与。例坐于东西厢,某某同屋一间,亦先期指定。皆赐茶酒果物。演剧台深广约十丈,凡三层,神只仙佛由上一层缒而下,鬼魅则自下一层穴而上。所演有清平见喜、和合呈样、青牛独驾、万年甲子、太平有象、环中九九、瑶林香世界等名目,其余传奇杂出,与外间梨园子弟扮演皆同,特声容之美盛,器服之繁丽,则钩天广乐,固非人世所得见闻。道光间,每日不过演十余出,大抵自辰至申即罢。优伶向由织造、监督、盐政等采选送京,并有眷属同居者,谓之外南府。按:康熙间即南府之名。道光初元,将南府人一概遣还。自后宫内演剧,皆用内监为之。盖亦昭德示俭之一端也。 按:同乐园听戏,乃行庆令典。至于深宫清暇,宣唤乐工,则随处别有排当,不在此制。 如嘉庆间宣宗在藩邸,三十寿辰,蒙仁宗于如意洲一片云赏戏,其一事也。又同乐园听戏,向来词臣不与,嘉庆间,始命南书房、翰林与宴。 附录:乾隆五十九年,驾驻热河,赐扈跸诸臣观剧于清音阁。自七月二十四日始,至八月十五日,凡二十日,每日卯刻入班,未正散出。日赐茶果、克什三次。 附录:苏州优伶,旧时亦有入内务府三旗者,然祇准一、二人,以其占包衣人等俸饷也。 其日侍左右者,谓之什子。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乾隆、嘉庆间,御制诗甚多。是日食饼。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四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二月朔日、祭日无定,有在正月初二者。十月朔日,亦无定。坤宁宫立竿祀神。礼成,召皇子以下及王公大臣食肉。锡厘广惠,二百余年成例也。官一品者,非特派不得与;有非一品而得与者,盖异数。宫之西南隅,为供神所。上西向坐,皇子以下及诸王大臣人,叩首谢,皆西向席地引茵而坐。人酒一卮,肉二盘,汤饭各一盂。肉以佩刀自割。谨案:太宗尝有:「若废骑射,宽袍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异云巨谕旨。乾隆间,以此镌碑于箭亭,以示万世。故食胙必以佩刀自割,躬示倡率。上食毕,侍食诸臣方置碗匙。其食未尽者,赐人直侍卫等食之。诸王大臣有在告及退休居京师者,亦赐胙,或神糕,皆具折谢。若圣驾在盛京祀神,则于清宁宫食肉。 谨案:乾隆丁酉以前,遇大祀神,则恭进慈宁宫糕酒。 又案:高宗在盛京祀神,以神糕赐在京王大臣。嘉庆间,尝以神糕赐予告在籍之大学士王杰。盖皆推恩惠下之义。道光乙巳,坤宁宫吃肉,命大学士潘世恩毋庸人座,仍赐胙,则所以恤耆年也。又坤宁宫每日祀神,用二豕猪,章京掌之。晚祭背灯者,交膳房散给;朝祭者,不得出殿门。故每日皆散给散秩大臣及侍卫等分食。乾隆间,太监有窃取肥脤之事。人宫食肉者少,乃每 日派御前侍卫一员,干清门侍卫二员食祭肉,并纠察之。食肉者至宫门外,取一毽垫,人置坐处,叩头毕,席地坐。人各肉一盘,饭一盂,盐一碟,食毕而出。 其领班者,为散秩大臣、侍卫班领。此又每日祀神食肉之常制也。又满洲官员有力之家,春秋祀神,亦延宾食肉。有汤饭,无他肴。旧俗客自割食,今则切置诸器,设匙箸,不事刀割矣。食毕,客起,不盥漱,不谢,主人不送。客所食之余,召臧获辈于其处尽食之,不得出户。福酒、福糕则遍遗亲友之未至者。 四月初八日浴佛,由礼部具奏。是日于坤宁宫请佛亭至堂子,将大内所备红蜜及诸王所备之蜜,贮黄瓷浴池内,以净水搅匀,请佛于浴池内。浴毕,以新棉垫座安奉亭中,仍请人宫。 四月八日,俗称结缘日。乾隆间,屡见吟咏。 顺治十一年端午,召内大臣大学士等乘龙舸游西苑,至北桥登岸,幸南台,欢宴至暮。 自后遇午日,宫中每以龙舟酬节。圣祖御制有五日泛舟赐大臣侍卫宴诗。乾隆间,五日则奉慈舆至御园观龙舟。圣驾在望瀛洲,亭名。王公大臣及内廷诃臣亦得与宴赏。其东则蓬岛、瑶台,皇太后观竞渡处也。嘉庆间,移于澄虚榭宴赏。高宗诗云:「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仁宗诗云:「九龙顺轨原无竞。」据此可识龙舟之数。又按:北地四、五月往往少雨,如届节未沛甘霖,即罢此戏。道光初年,尚沿竞 渡故事。其后停止。 按:乾隆庚辰,留京回部王公,亦许入内观龙舟。 乾隆御制,有端午帖子,依春帖子例。 七月七日祭牛女,宫殿监司其事。 西峰秀色,为御园四十景之一,七夕巧筵,曩时常设于此,有彩棚蛛盒之胜。乾隆御制诗云:「西峰秀色霭宵烟,又试新秋乞巧筵。」盖纪实也。 康熙时,驻跸避暑山庄,于塞湖放河灯。高宗及见其盛。盖中元河灯,曩时已有成例。 乾隆间,放河灯多在御园湖中,或在山庄,则亦设盂兰盆,放河灯。高宗尝言,山庄盂兰盆及河灯,所费不过数百金也。 中秋祭月,宫殿监司其事。 曩时岁行秋弥,中秋后一日始。由山庄启跸进哨。故乾隆间,供月在山庄之云山胜地。嘉庆间,供月在山庄继德堂后之畅远楼。 乾隆、嘉庆御制有中秋帖子。是日家宴用瓜饼。 九月九日,宫中登高(见历朝宸咏)在御园,或移跸香山。若值秋猬,则往往为策马塞山之游。 椒屏之制,以绢素为质,先由内廷词臣拟吉语四字为标题,并拟所画景物与四字音义相协者,于十二月朔开单呈览,交内府绘画人物器饰而缀以椒。每帧署原拟吉语,复制颂一章题其上,亦内廷词臣所书。 岁轴,亦由词臣拟五言吉语成联,于腊朔呈览,交画苑以彩绢设色,画祥花、宝穗、鼎、卣、■、彝等物为图,以所拟吉语书帧端。按:岁轴之名,见干淳岁时记,亦见武林旧事。 十二月初一日,有开笔书「福」之典。溯其缘起,自圣祖时已书赐近臣。查初启集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除夕前一日,按近年赏王大臣「福」字名单,皆在十二月二十日后。蒙恩赐御书大「福」字,恭纪七言律诗 一首,有「捧出深宫荣并受」句。则当时同直者皆得受赐可知。又康熙丁未冬,赐大臣「福」字,以蒋文肃廷钖居母忧,特书金贱「福」字以赐,时称异数。据此,则自康熙以来,已岁为恒例。雍正四年,有「年来冬月封印以后,政务畧有余闲,朕手书『福』字赐内外大臣」之谕。是其时,书「福」在封印后。乾隆以来,皆以季冬朔日在重华宫开笔书「福」。又嘉庆丙寅茶宴,御制书福联句诗注载:「御书第一『福』字,悬于干清官正殿,其余宫廷园苑等处张贴,共十九幅」云云。又颁赐皇子、内廷行走、宗藩、蒙古藩王、大学士、尚书、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官员、御前侍卫、各省督、抚、新疆将军、参赞等。宝墨腾辉,函蒙祉福,诚盛事也。书「福」之贱,质以绢,傅以丹砂,绘以金云龙。又书「福」之暇,别书五、七言至十三言朱红云龙贱对联及「长寿」字,「宜春迎祥」、「宜人新年」、「一年康泰」等字,不下百余幅。每年内宫寝殿楹楣张贴者,皆御笔也。 又赐「福」字时,有兼赐「寿」字者。又有加赏御笔四字吉语红绢贱直条者,则非亲臣近臣不能得也。若道光间书「龙」字,赐内廷王大臣,则宸翰偶涉,不为恒典。 附录:康熙四十四年南巡,至苏州,巡抚宋荦年逾古稀,步履壮健,书「福」、「寿」二大字以赐。此又在常赐之外者。近来左右大臣,亦每书「福」、「寿」二字以赐。 面赐「福」字者,亲、郡王、军机大臣、南书房供奉,岁十余人,或不及十人。以次人跪案前,仰瞻御书毕,即叩首谢。两内监对持龙笺而出,叩谢者正当「福」字下。谢毕退,第二人人,其仪节同。面书惟「福」字,或加赐「寿」字,则预书也。 阐福寺建于乾隆十一年。自十七年后,季冬之朔,高宗开笔书「福」,必先诣寺拈香,还御重华宫之漱芳斋书「福」,岁为恒典。仁宗、宣宗以后,皆踵行之。又开笔书第二福」字,所用笔管端镌正书四字,曰「赐福苍生」。相传为圣祖御用,留贻盖已百敷十年。 管髹漆色黝,字填以金。其贮笔檀匣,面镌高宗御铭曰:「敛时五福,敷钖庶民。子孙保之,万禩千春。」款曰:「乾隆御铭。」按:英煦斋和恩福堂笔记云:「此笔亦棕制纯粹,异于他毫,所书『福』字无定数,惟珍重不多书尔。」附录:王文庄际华以乾隆乙丑一甲第三人及第,通籍三十一年中,蒙赐「福」字二十四。 乙未冬,重加装潢,悬之赐第,颜曰:「二十四福堂」,以昭恩宠。又雍正间,提镇间有蒙赐「福」字者,见朱批谕旨。惟己酉赐内务府笔帖式汉军吉保姓姚氏。「福」字,及乾隆己酉赐安南国王阮光平、壬子赐缅甸国王孟陨「福」字,尤异数也。 冰嬉之制,所以习武行赏,俗谓跑冰鞋。即金鳌退食记所载:西苑冰上掷球之戏,而实不止掷球一事。岁十二月,西苑三海层冰坚冱,于是择令辰,圣驾御冰床临观焉。或五龙亭,或阐福寺,或瀛台等处,无定地。冰鞋以一铁直条嵌鞋底中,作势一奔,迅如飞羽。始曰「抢等」。去上御之冰床二、三里外,树大纛,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亦曰拕床。呜一炮,树纛处亦呜一炮应之,谨案:宣宗御制观冰嬉应制 诗云:「爆竹如雷殷,池冰若砥平。」又云:「坚冰太液镜中边,翠辇行时竹爆宣。」盖所鸣为竹爆也。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继曰「抢球」。 兵分左右队,左衣红,右即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皮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此已得球,而彼复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丈,又遥接之。又继以转龙射球。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于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矢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将近御座处,设旌门,上悬一球,曰天球,下置一球,曰地球。转龙之队疾趋至,一射天球,一射地球。谨按:宣宗御制观冰嬉应制诗云:「彩球连命中,羽苛迭相鸣。」又云:「鸟翔旗色初分队,鱼贯髇声每应弦。」盖所射鲍箭也。中者赏。复折而出,由原路盘曲而归其队。其最后执旗者一幼童,若以为龙尾也。旧制,八旗兵皆演冰鞋,分日阅看,按等行赏。道光初,惟命内务府三旗预备,后则三旗亦停止,仅给半赏之半而已。 乾隆间,岁奉皇太后观冰嬉。道光间,亦尝奉皇太后观冰嬉。 按:曩时阅冰嬉,若尚在国恤期内,则走队时撤去各色旗,惟用弓矢。又按:冰床联句诗云:「高注旗森攒豹尾,夹趋柄蜿刻龙头真。」又「檀榻簇葩匡既好,柘檐缬翠盖斯觫。方捆茸燠敷貂座,圆极虚明屏厨帏。」此言御用冰床之制也。又御前蒙古王等,凡至西苑,亦赐坐冰床随行。 冬日得雪,每于养心殿庭中堆成狮象,志喜兆丰,常邀宸咏。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狮、雪象联句。嘉庆戊寅,又堆为卧马二,东西分列,有与内廷翰林联句诗。 附录。每年扫雪,拥培树根。宫庭内外职扫除者,有赐钱例,谓之扫雪赏。若京兆报得雪五寸,则用人多。为日久加赏不赀,难于支发,故得雪皆以二、三寸分次奏报,未尝报五寸也。 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直翰林诸臣,按日填廓,细注阴晴风雪,皆以空白成字,工致绝伦。每岁相沿,遂成故事。 腊八日,雍和宫煮粥、供粥,以亲、郡王或大臣领其事。 腊八日,中正殿下之左设小金殿,黄氇圆账房也。圣驾御焉。御前大臣左右侍,众喇嘛于殿下唪经。达赖喇嘛、章嘉、胡图克圃至圣驾前,拂拭衣冠,申祓除之义。佛事毕,乃散。 谓之洞黎,清语吉祥也。俗谓之送岁。 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圣驾出宫,过一门,内监放爆竹一枚,人宫亦然。故闻爆竹声,则玉轪自远而近,或东或西,皆可意揣。又禁中向于十二月十七开爆竹。道光丙戌改十九日。 十二月二十四日,干清宫东西墀中树盘龙楠木灯柱,与宫檐齐。柱凡八面,每面皆悬联,除夕收联,而悬五色八角圆灯。其联词尚仍明代之旧。 十二月二十九,或二十七八等日,中正殿前殿设供献,并设冠袍带履诸物。圣驾御小金殿,喇嘛一百八十四人,手执五色纸旗,旋转唪护法经。又有喇嘛扮二十八宿神及十二生相。 又扮一鹿,众神获而分之,当是得禄之义。殿侧束草为偶,佛事毕,众喇嘛以草偶出,至神武门外送之。盖即古者大傩逐厉之义。清语谓之跳布扎,俗谓之打鬼。或云以面为人非草也。 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以三十六人在殿前唪迎新年喜经。 按:中正殿为喇嘛唪经所,日有常课。其分往他处,或唪各种经,或放乌卜藏,或跳布扎,殆无虚日。其名目甚繁,备详会典。 岁暮,武英殿进背石骨,盖戏具。或云羊胫骨所为,满洲旧制也,至今循行之。清语嘎什哈,白骨也。 曩时岁终,赐蒙古亲王大荷包一对,各色玉石八宝一分,小荷包四对,贮金银八宝各一分,又小荷包一个,贮金银钱四枚,金银镍四枚。 除夕封笔之制,始于康熙间。亦手■名香致敬,其仪式与开笔同。 附录:乾隆间戡定金川时,除夕申刻接军营奏报,有办理粮运事。已封笔矣。即口授近臣,缮旨颁发,仅不御丹毫而已。 岁除,宫中有撢尘之制。 除夕,宫中以金炉■松柏枝,谓之熰岁,亦称■岁。 除夕及新正,宫廷筵宴,以绣笼贮秋蛊,置于筵侧,盖自康熙时始也。时奉宸苑之北小花园,内监以秋虫之子育之温室,如唐花然,遇筵宴则以之承应。自后遂循行之,为恒制。 乾隆御制咏络纬[一]诗云:「翊翊蝇蝇鼓翼鸣,秋虫应节作春 [二]声。」又云:「熙朝供奉百年例,欲罢翻虞近取名。」又上元后一日宴廷臣诗云:「向筵仙卉发,隔牖草虫呜。」亦咏此。 [一]「咏络纬」原无「咏」字,据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三补。 [二]「春」原作「秋」,据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十四年刻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