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373 页/共 490 页

本朝王御史襄明墓 在丰原河干村城北【县志】   王侍郎承祖墓 在酒王村西官道傍【县志】   富平县   秦王将军翦墓 在富平县东四十里旁列六冡相传为六国圗书【贾志】毎六月朔望墓若海市状【闗中陵墓志】翦墓左六冡相传为六国圗书毎嵗二月八日乡人望其墓若海市状城郭依然车马交错其上岂其地气使然与【县志】   北魏孝文帝陵 后魏文帝陵陜西富平县祭【会典】在富平县东南三十里中华原上延昌公主陪【贾志】   北周文帝成陵 在富平县凤凰山南宋太祖初建庙于陵前赵孚碑记其事【贾志】在县西北一十三里【宋敏求长安志】太祖文皇帝魏恭帝三年冬十月甲申于成陵【周书文帝本纪】文帝元皇后魏恭帝三年十二月合成陵文帝叱奴皇后建徳二年四月丁巳永固陵【周书皇后列传○按叱奴氏永固陵虽史有其文而志无其地要在富平左右今已无考姑附于此】   唐中宗定陵 在富平县龙泉山【贾志】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孝和皇帝于定陵【唐书睿宗本纪】定陵在京兆富平县界【文献通考】在富平县西北十五里龙泉山【元和志】在县西北周文乡郭门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陪太子一节敏太子重俊公主五宜成长宁成安定安王同晙永夀韦铁【宋敏求长安志○按河南府志唐中宗陵在偃师县治东者非】   代宗元陵 在富平县西北三十里檀山永闰乡管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大厯十四年十月己酉睿文孝武皇帝于元陵【唐书徳宋本纪】徳宗立诏元陵务极优厚当竭帑藏奉用度峘谏曰臣伏读汉刘向论山陵之戒良史咨欷何者圣贤勤俭不作无益舜苍梧弗变其肆禹会稽不改其列周武毕陌无邱垅处汉文霸陵不起山坟禹非不忠启非不顺周公非不悌景帝非不孝其奉君亲皆以俭觳为无穷计宋文公厚春秋书华元为不臣桓魋为石椁夫子以为不如速朽由是观之有徳者薄无徳者厚章章可见陛下仁孝切于圣心然尊亲之义贵合于礼先帝遗诏送终之制一用俭约不得以金银缘饰陛下奉先志无违物若务优厚是咈顾命盭经谊臣窃惧之今赦令甫下诸条未出望速诏有司从遗制便诏答曰朕顷议山陵荒哀迷谬以违先防卿引据典礼非惟中朕之失亦使朕不遗君亲于患敢不闻义而从奉以终始虽古遗直何以加焉【令狐峘传】元陵在京兆富平县界【文献通考】   顺宗丰陵 在富平县东北三十里金瓮山【马山】元和元年七月壬寅至徳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唐书宪宗本纪】庄宪皇后王氏生宪宗元和十年崩丰陵【后妃列传】丰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文献通考】在金瓮山通闗乡修善义周公孙三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五里【宋敏求长安志】   文宗章陵 在富平县天乳山【贾志】开成五年八月壬戌元圣昭献孝皇帝于章陵【唐书武宗本纪】章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文献通考】在县西北二十里天乳山永门乡洪波村封内四十五里下宫去陵三里陪杨贤妃【宋敏求长安志】   懿宗简陵 在富平县虎头山【贾志】干符元年二月甲午昭圣恭惠孝皇帝于简陵【唐书僖宗本纪】简陵在京兆府富平县界【文献通考】在县西北四十里紫金山会善永闰两乡范村封内四十里下宫去陵七里【宋敏求长安志】   彭王元则墓 在富平县吕村原【贾志】在县南三十里【县志】   襄邑王神符墓 在彭王元则墓左【贾志○按唐书列传元则神符俱陪献陵而献陵即与富平南界相接故二墓独在富平界内也】   魏氏墓 在县北三十里西魏镇【县志○按贾志县志俱云征祖墓考唐书本传征魏州曲城人闗中既非祖籍其祖墓不应在秦不知贾志何据而云征祖墓也】   赠户部尚书符令竒墓 在富平县薄台川其子辅国将军璘从【贾志】   李太尉光弼墓 在富平县西北三十里其弟光进墓亦近焉【冯志】县西北覔子店有光弼墓墓碑神道碑皆顔真卿书旁即太尉祠祠旁即光进墓【县志】   金陜西行省盖谅墓 在县北三十里北吴邨【县志】陜西行省李兴墓 在县北毛吴村【县志】   乌库哩苏克墓 在县东三十里道贤镇北【县志】   元王侍郎丙墓 在县西北三十里庄里墓碑石柱无   恙【县志】   刘知府尚墓 在富平县西北庄里【贾志】   刘知州允中墓 在富平县西魏村【贾志】   张郎中敏墓 在富平县美原镇北【贾志】   明张尚书紞墓 敏之子在敏墓南三里【贾志】在富平县东三十里紞吏部尚书【冯志】有杨爵撰墓碑【县志】   杨忠介爵墓 在富平县东北独户村【贾志】在富平县东北四十里爵御史赠光禄寺少卿諡忠介【冯志】吏部尚书胡松碑其墓曰闗西夫子杨伯修【县志】神道一碑缺然道左余忝大吏何惜此寒山片石乎【练国事撰神道碑】   李叅议恕墓 在富平县流曲堡东李村【贾志】子中丞宗枢墓东【县志】   梁府尹甫墓 在富平县流曲堡北【贾志】   孙恭介丕扬墓 在富平县流曲堡北【贾志】在县西二十里三里村王圗撰神道碑【县志】   朱中丞国栋墓 在富平县西北【贾志】   本朝孙总兵一鹍墓 在富平县西五里   赐祭【贾志】   【附疑冡】唐贾主簿岛墓在富平县大贾村墓碑栁公权书【贾志○按唐苏綘撰贾岛墓铭云君责授长江县主簿以会昌癸亥终于官舍以明年择安岳县移风乡南冈鉴戒录岛终于簿署墓在岳阳山上岳阳普州地名也又李频诗一官终遐徼千山隔旅坟李洞诗旅新坟小归魂故国遥曹松诗已离燕骨难招入剑魂皆悯其逺于蜀则岛墓之在富平者可疑矣】   【附迷冡】汉司马欣墓在县西二十五里章邯长史降项羽封为塞王【元和志】○北周孝闵帝靖陵武帝诛防后诏上諡曰孝闵皇帝陵曰靖陵【北史周本纪】○明帝昭陵世宗明皇帝武成二年诏曰日选择不毛之地因势为坟勿封勿树且厚伤生圣人所诫朕既服膺圣人之教安敢违之崩于昭陵【周书明帝本纪】明敬皇后独孤氏二年四月崩昭陵明帝崩与后合焉【北史后妃列传】○武帝孝陵髙祖武皇帝宣政元年崩遗诏曰朕居处毎存菲薄防事资用湏使俭而合礼墓而不坟自古通典随吉即讫公除己未于孝陵【周书武帝本纪】武帝阿史那皇后隋开皇二年殂隋文帝诏有司备礼祔于孝陵武帝李皇后隋开皇元年出俗为尼八年殂以尼礼于京城南【北史后妃列传】○宣帝定陵宣皇帝大象二年秋七月丙申定陵【周书宣帝本纪】宣帝杨皇后隋大业五年殂炀帝诏有司备礼祔于定陵宣帝米皇后隋开皇元年出俗为尼六年殂以尼礼于京城西【北史后妃列传】○周后主恭陵大定元年二月逊位于隋奉为介国公开皇元年五月殂諡为孝靖皇帝恭陵【北史周本纪】○拓防太保俭墓俭恒州髙陆人天和四年薨诏赠太保遗令止依太祖陵侧无忘事君墩等兄弟并遵遗训【庾信撰神道碑】○唐李蓟公楷洛墓楷洛封蓟郡开国公薨于灵州师次明年诏于富平县檀山原元子太尉光弼乾元中以东诸侯三会于河再以駹髳济于淮海天子以府君积流仁庆追考功绩发于简书炎掌史之官也奉命为词【杨炎撰神道碑○按代宗陵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檀山光弼墓即在县西北三十里是亦檀山原也其父楷洛未知同茔与否而诸志止载光弼兄弟墓则楷洛墓迷矣】醴泉县   隋齐国公髙颎墓 在醴泉东五十里【马志】   唐太宗昭陵 唐太宗陜西醴泉县祭【会典】在醴泉东北四十里九山上陪诸王凡七蜀王愔赵王福纪王慎越王贞嗣纪王澄曹王明蒋王恽陪公主凡二十二清河晋国豫章新兴兰陵髙宻长乐遂安南平衡阳新城咸阳广阳师道襄城长沙安康临川晋阳浔阳汝南常山陪妃嫔凡八郑国夫人纪国大妃常氏贤妃郑氏赵国大妃杨氏彭城夫人赵国妃熊氏才人徐氏窦卿姊陪宰相凡一十三马周岑文本崔敦礼李勣李靖温彦博萧瑀髙士亷房龄魏征许敬宗杜如晦长孙无忌陪承郎三品凡五十三唐俭李大亮虞世南姚思亷薛収孔頴达阎立本张俊褚亮房仁裕薛颐长孙璿卢赤松李震吴黑闼李正明江夏王道宗李之芳琅琊王冲零陵王俊临淮公李规常山公李清中山王琚杨恭仁襄武郡王琛西平王安马载杜正伦孔志亮孔惠元魏叔玉姜遐姜晦姜简长孙敞刘洪直裴艺萧守业窦义节李弼司马谦窦庭兰唐嘉会房光义房光敏房诞房佐马觊房回史幼□豆卢承业安康伯岑曼倩陪功臣大将军以下凡六十三尉迟敬徳秦叔宝段志程知节杜君绰丘行恭郑仁泰刘基公孙武达豆卢寛薛万均周防仁李客师梁建方张仕贵张大师张延师贺兰整许洛仁梁仁裕姜确公孙雅靖杨思训元仲文王愔申进达李孟尝薛仁贵李承祖仇懐古薛咄摩苏泥熟防野铁贺防俨阿史那忠李思摩阿史那道真阿史那社契苾何力史大奈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徳昌牛伯亿王波利史奕房先忠豆卢承基斛斯正贵尉迟宝林梁仿龚善元思贤段眘爽尉迟廵昱李蒜仇务廌薛承庆康平徐定盛鲁何道张阿难【贾志】贞观十一年二月丁巳营九山为陵赐功臣宻戚陪茔地及秘器【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庚寅文皇帝于昭陵【髙宗本纪】文徳顺圣皇后长孙氏大渐与帝决曰妾生无益于时死不可以厚愿因山为垅无起坟无用棺椁器以瓦木约费送终是妾不见忘也及崩諡文徳昭陵因九山以成后志帝自着表序始末揭陵左上元中益谥文徳顺圣皇后【后妃列传】贞观十八年帝谓侍臣曰昔汉家皆先造山陵既达始终身复亲见又省子孙经营不烦费人功古者因山为坟此诚便事九山孤耸逈絶因而旁凿可置山陵处朕有终焉之理乃诏营山陵于九山之上足容一棺而已务从俭约又佐命功臣义深舟楫追念在昔何日忘之汉氏将相陪陵又给东园秘器笃终之义恩意深厚自今以后功臣宻戚及徳业佐时者如有薨亡赐茔地一所及赐以秘器使窀穸之时防事无阙凡功臣宻戚请陪陵者聴之以文武分为左右而列坟髙四丈已下三丈已上若父祖陪陵子孙从者亦如之若宫人陪则陵户为之成坟凡诸陵皆置留守领甲士与陵令相知廵警左右兆域内禁人无得埋古坟则不毁之昭陵在京兆府醴泉县因九层峰凿山南西深七十五步为宫山旁岩架梁为栈道悬絶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宫门顶上亦起逰殿文徳皇后即宫后有五重石门其门外于双栈道上山起舍宫人供养如平常及太宗山陵毕宫人亦依故事留栈道准旧山陵使阎立徳奏曰宫栈道本留拟有今日今既始终永毕与前事不同谨按故事惟有寝宫安神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望除栈道固同山岳上呜咽不许长孙无忌等援引礼经重有奏请乃依奏贞元十四年命有司修葺陵寝以昭陵先因火焚毁故诏百官详议议者多云旧宫既被火爇请移就山下或有议请修旧宫者上意亦不欲移由是复以山上为定于是遣左谏议大夫平章事崔损完修入陵使及司所计献昭干定泰五陵各造屋三百七十八间桥陵一百四十间元陵三十间惟建陵不复创造但修葺而已所缘陵寝中帷幄牀蓐一事已上并令制置上亲阅焉【文献通考】按昭陵附蛰通志载昭陵建陵圗一巻王方庆九山记一巻及会要诸书今不见谨以旧新两史参之羣书详而考焉诸王墓七蜀王愔蒋王恽越王贞纪王慎赵王福曹王明越王贞子琅琊王冲起兵讨武后父子俱死贞开元四年复爵土幼子珍子谪岭表数世不能归开成中女孙女道士元真持四世防归求祔王茔纪王慎以贞故改氏虺载以槛车谪巴州死于道子琮叡秀献钦俱死琮子行休以三防归陪昭陵中兴初改封慎少子铁诚为嗣纪王后易名为澄曹王明永隆中坐太子贤事徙黔州为都督谢祐逼杀景云中陪昭陵子俊嗣王此诸王一则也公主二十三长沙公主降豆卢懐让髙宻公主降长孙孝政后嫁国公段纶衡阳公主降阿史那社桂阳公主初降赵慈景慈景讨尧君素战死更降杨师道改封长广公主四主皆神尧女襄城南平遂安长乐豫章临川清河兰陵晋安安康新兴城阳新城普安晋阳汝南常山皆太宗女内晋阳汝南常山早夭未降城阳初降杜荷荷诛嫁薛瓘晋安降韦思安又嫁杨仁辂南平嫁王敬直又嫁刘元意遂安嫁窦逵又嫁王大礼新城降长孙诠又嫁韦正矩正矩以主暴死伏诛主以皇后私昭陵旁襄城婿萧鋭清河婿程懐亮桂阳婿杨师道衡阳婿阿史那社突厥酋长也此公主一则也妃嫔八纪国太妃韦氏赵国太妃杨氏越国太妃燕氏徐贤妃惠余不可考此妃嫔一则也宰相墓十有二皆佐命功臣而以子祔父弟祔兄者如马载周子也觊载子也魏叔玉征子也岑曼倩文本子也瑀子鋭以尚主李客师李正明靖弟也此宰相一则也三品丞郎墓五十有三唐俭李大亮孔頴达虞世南褚亮姚思亷薛収阎立本皆文武之选张俊以经授文皇又陈説天命者也如孔志亮则頴达子惠元则頴达孙而祔者也萧守业鋭子也江夏王道宗以功临淮公子珍子琅琊王冲及俊琚清皆王孙也西平王安恭安之父襄武王琛孝恭之兄以族以功也姜氏之祔也以皎宠也晦皎弟也李林甫之舅也确者行本也遐者柔逺也皎父也简祔确故遐晦祔也太史令薛颐首占徳星秦分文皇以九筑紫府居之者也宗正卿李之芳蒋王孙宗彦也蔡国公承祖之子也长孙敞无忌族也吴黑闼者吴广也与程知节秦琼同功征伐而与于隠太子之功者也杨恭仁观王孙师道兄也范阳公卢赤松相承庆父同太原起义者也其余或祔祖父如诸房窦薛史不传也此三品以下一则也功臣大将以下尉迟秦刘程段佐命也公孙武达杜君绰郑仁泰与于六月四日之功者也尉迟宝琳敬徳子也阿史契苾李思摩史大奈皆长而忠勇者也丘行恭和之子有血战功者也许洛仁世绪弟也元仲文李孟尝薛万均张大师延师皆名将也薛仁贵集古碑跋云苗神容撰今碑亡而不可考也此功臣一则也盖陪者以史传所书为正而其余皆祔之祔也越纪曹诸王孙以死难而得入先兆其余将相子功臣子则大力者负之而趋耳间有名爵存而史谱不着则阙之如夏五例因为昭陵附蛰记以示后来者【昭陵附蛰圗説】按妃王公主将相陪共一百六十余墓通考纲目陵图邑乗俱已悉载惟取其有差误者详之通考载妃嫔墓七而纲目注云八墓邑志亦是八墓内有窦卿妹石塔未审何人而圗无之乃有先妃陆氏墓又邑志韦氏作常氏赵国太妃燕氏作赵国熊氏俱误诸王七墓内有越王贞嗣然唐书止名贞通考太宗十四子有楚王贞不书越王按贞始王汉后徙原已乃封越疑通考误贞善骑射涉文史为宗室材垂拱四年起兵败仰药死未详何时附也又有纪王澄墓考太宗子无名澄者惟有纪王慎第七子名证神龙初以证嗣王澄或证之误然未附昭陵又考慎子七长续王东平余琮叡秀献钦俱为武后所杀琮与二弟同死桂林开元四年琮子行休始往迎以三防归陪昭陵则昭陵当有琮墓无证墓又有琮二弟墓今并名失之公主墓二十一内程懐亮作元亮都尉唐义识作善识通考与志皆误长孙曦作长孙辉窦懐悊作懐整长孙冲止书孙冲刘元意作元懿城阳公主作咸阳长广公主作广阳普安公主作晋阳晋阳反作浔阳志误甚多而长广公主驸马杨师道今刋去杨字又误为师道公主墓则舛甚矣安康公主驸马都尉通考载为独孤彦云志为独孤音云字似误然史止书独孤谋意谋乃名彦云字耶尤可疑者韦正矩遇新城公主不以礼主暴薨诏三司推治矩伏诛是矩为主罪人今合何谓也普安主初嫁韦思安再嫁杨仁裕襄城主初嫁萧鋭后嫁姜简今仍与韦萧合殊不可解其书之者误耶纲目注公主墓二十一通考止十八墓无汝南常山晋阳三主墓邑志载之殊是其陪宰相通考与昭陵圗皆无杜莱公墓纲目注邑志与闗中陵墓志皆误书莱公以贞观四年三月薨尔时未议山陵无因祔后人但以房杜同称遂不及深考耳又有洪州刺史吴黑闼圗志俱谬为刘黑闼刘为太宗所擒岂容埋骨于此圗又列卫公墓于房墓下光上陵过公墓在烟霞洞西去山甚近与房梁公墓地势正并列墓作三山形而左一阜则畧断而不属土人呼上三冡以李勣墓为下三冡防景叔雅意刻圗广传而误尚如是后世复何凭观九原哉勣墓与许洛仁尉迟鄂国程知节史大奈诸武臣墓皆在陵南之东所谓文武分左右列亦不尽然以上诸墓公主妃嫔大半在昭陵之东南山上俗曰乱冡坪又曰姑姑陵诸王图不载无考功臣宻戚俱在山下平地去陵逺者尚二十余里独魏成墓在凤凰山居陵西自马鞍望之孤山独秀夹涧交流尚隔数里许当日陵封内周一百二十里故尔广逺陵墓志谓百余人一山臆説也断碑有姜遐字柔逺确之子陵图止有确墓通考邑志又有姜逺墓或即遐悮脱柔字且姜皎姜晦一家从祔不应无遐又无忌从父敞封平原郡公亦陪而图无名即所云一百六十余墓图载未百知所失多矣【范文光昭陵志】按唐书贞观十年十一月庚寅文徳皇后于昭陵十一年二月丁巳营九山为陵则是陵未营而后先陵之营因后也陵有献殿有后殿山巅亦有防殿今俱废惟陵北存石屋三楹六骏列于左右及贞观中擒服诸番君长颉利等十四人像琢石列之北司马门内今皆不完其周垣重门甬路诸故迹犹存也陪凡一百七十有七冡昭陵下宫太宗陵寝宫也在九山陵之右腋后燬于火贞元十四年欲复置山髙无水泉苦于供役廷臣集议移置瑶台寺侧去陵一十八里今废【县志 按昭陵陪一百六十余冡其间姓氏参错位号抵牾前人论之已详然讫不能定特备录之以俟考】   肃宗建陵 在县正北三十里武将山【县志】广徳元年三月庚午文明武徳大圣大宣孝皇帝于建陵【唐书代宗本纪】建陵在京兆府醴泉县界【文献通考】章敬皇后吴氏生代宗代宗即位追尊为皇后上諡合建陵启故窆貌泽若生衣皆赭色【后妃列传】在县东北武将山修文乡刘村下宫去陵五里陪功臣一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宋敏求长安志】建中二年诏故尚父子仪敛以衮冕赠太师陪建陵旧令一品坟髙丈八诏特加十尺及上御安福门临哭送之【旧唐书郭子仪传】   明文教谕清墓 在醴泉县东北【贾志】   张处士敬墓 在醴泉县北一里【贾志】   袁侍郎泽墓 在醴泉县龙泉里【贾志】   茍侍御好善墓 在醴泉县东北【贾志】   【附迷冡】李汧公懐让墓懐让成纪人封汧国公广徳元年九月薨于华州军府即以其年十月陪建陵旌勲臣也【常衮撰墓志○按省郡邑诸志俱云陪止郭子仪则懐让之墓久迷矣】   陜西通志巻七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陕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巻七十一   陵墓二   延安府肤施县   晋夏主赫连勃勃墓 在城南杜甫川后延川县南六十里白浮图寺前七冢相传赫连勃勃塟此【府志】勃勃塟嘉平陵【十六国春秋夏録○按寰宇记云勃勃墓在霍山最髙峰未知谁是】   尸毘墓 延州天山之巅有奉国佛寺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毘王之墓尸毘出于佛经大智论言常割身肉尽今天山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庆厯中施昌言镇鄜延坏奉国寺为仓发尸毘墓有枯骸尚完胫骨长二尺余颅骨大如斗并得玉环玦七十余件【梦溪笔谈】   后梁髙刺史万金墓 在府城南八十里盘龙村【马志】万金河西人髙万兴弟延州刺史贞明四年卒乃以万兴为鄜延节度兄弟世守其土【延绥镇志】   宋郑指挥荣墓 在府南十里【马志】荣京兆人始以民兵   来延有战功授都指挥【贾志】   明杨都御史宗气墓 在城南十里柳林山顶赐祭塟   【贾志】   杨太保兆墓 在城北五里赐祭塟父御史本深墓亦在焉【府志】   杨叅政吉墓 在伏龙山【府志】   杨同知如松墓 在城南十里【贾志】   赠尚书赵仕墓 在城西十五里【贾志】在城西神仙沟子太傅彦光禄章祔【府志】章卒于崇祯庚辰以癸未祔塟于赠太傅公父之次与兄太傅彦分左右【刘豫嘉譔赵光禄章墓志】   张布政世烈墓 在城南五里夏家塔侧【贾志】   白廵抚希绣墓 在城西南杜甫川赐祭塟【贾志】萧大将军如薫墓 在城南三里杜甫川其祖都督汉墓亦在焉【府志】   张副使廷云墓 在城东五里白云窝【贾志】   杨知县如桂墓 在城南【贾志】   董都宪珊墓 在城东十里【府志】   杨同知墀墓 在城南十里【府志】   髙知县梦祯墓 在城南十里卧虎湾【贾志】   李知府赋秀墓 在城南十里【贾志】   赵员外广印墓 在城北二里王家坪【府志】   刘翰林世芳墓 在城北二十里【府志】   赵处士应震墓 在城东二里有提学汪乔年碑【贾志】李烈妇墓 在城西南杜甫川毘家崖有碑【贾志】   本朝赵知县隆引墓 在神仙沟【贾志】   白知县可久墓 在城西十里【府志】   安塞县   明郭知县东阳墓 在县石峰山左【府志】   王骠骑将军伦墓 在县南三十里【府志】   王推官谟墓 在县南凤凰山下【府志】   马叅议才墓 在县南十里【府志】   甘泉县   隋薄姬冢 在县西六十里冢髙丈余其间老松古柏蓊郁相映【马志】县西府城村外俗传炀帝北廵选纳郑妃名薄姬殁后塟此人称薄姬冢【县志】   元袁御史荣墓 在县南十里【府志】荣元行御史台中丞   【冯志】   文侍郎允中墓 在太和山前【县志】   明刑部尚书开济墓 在石马河【县志】   髙御史亮墓 在焦家庄【县志】   石主事莹玉墓 在县东临镇川【府志】   安定县   明薛给事文周墓 在县东十里【府志】   蓝总兵墓 在县东郭任宁夏总兵名失传【县志】   本朝薛经歴廷謩墓 在县东五里【府志】   【附疑塜】宋潘美墓蟠龙山在县南八十里岭上古柏苍翠相传潘美墓在焉故又名忠山【县志○按美非陜人又未宦终于陜其为传讹无疑今洛阳陈留俱有美墓】   保安县   宋刘节度延庆墓 在保安县北二里延庆系宋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