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371 页/共 490 页

哀帝义陵 在咸阳县西八里【雍录】建平二年七月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勿徙郡国民使得自安元夀二年秋九月壬寅义陵【汉书哀帝本纪】臣瓒曰义陵在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本纪注】元始元年诏义陵民冡不妨殿中者勿发【平帝本纪】   平帝康陵 在咸阳县西二十五里【贾志】元始五年冬十二月康陵【汉书平帝本纪】臣瓒曰在长安北六十里【本纪注】在兴平原口【三辅黄图】   七妃墓 在县东北一十五里【贾志○按贾志及县志俱列戚夫人墓后而并无徴考未知汉代何帝之妃】   赵王如意墓 在咸阳县东北二十五里【贾志】在吕后陵西【马志】   萧相国何墓 在咸阳县东北三十里【贾志】东观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正义曰括地志云萧何墓在雍州咸阳县东北三十七里【史记萧相国世家注○按萧相国陪长陵则墓在咸阳信矣城固志又云何墓在县西二里杜家□岂因何在汉中日久其民思之而为起塜欤若河南通志及永城县志并载萧墓则传闻异辞之故也】   平阳侯曹参墓 在咸阳县东北二十五里【贾志○按参墓贾志县志俱云县东北二十五里马冯两志及府志俱云三十五里】   綘侯周勃墓 在咸阳县东四十里【贾志】成国故渠迳周勃冡南渠东南谓之周氏曲【水经注】   宣平侯张敖墓 在长陵东【咸阳县志】闗中记曰张敖冡在安陵东正义曰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次东有张敖冡与公主同域【史记张陈列传注】五岳塜张敖冡也在安陵东三十里冡上有五岳之象人谓之五岳冡【雍胜畧○按宋敏求长安志亦谓之五角冡】   冯都尉唐墓 在咸阳县东北八里【贾志○按畿辅通志冯唐墓在赵州南二里沙河店考史记冯唐本传唐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汉代徙闗中诸陵者即世籍陵邑唐墓之在咸阳无疑也其赵州所传或系唐祖墓耳至河南通志云唐墓在陈州东南四十里者尤非】   扬大夫雄墓 在咸阳县【冯志】子云天凤五年卒安陵陂上所厚沛郡桓君山平陵如子礼弟子钜鹿侯子芭共为治防诸公遣世子朝郎更行事者会送桓君山为敛赙起祠堂侯芭负土作坟号曰冡【扬雄家牒】扬子云在长安素贫约比嵗已甚亡其两男哀痛不已皆归于蜀遂至困乏雄为中散大夫病卒贫无以办防事以贫困故长安妻子弃其坟墓而归于蜀【桓谭新论○按四川通志扬雄墓在郫县西二十里土人呼为子云亭明郭子章题其墓曰汉法先生墓似为有据然证以桓谭之説则在长安者为笃矣】   唐代祖元皇帝陵 在咸阳县东三十五里名兴宁陵【马志】髙祖父昞袭封唐公卒諡曰仁武徳元年追諡元皇帝【唐书髙祖本纪】   魏王武士彠墓 在咸阳县北三十里则天父母追赠帝后名其墓曰顺陵嘉靖三十四年冬地震碑毁石器在【贾志】士彠娶相里氏又娶杨氏杨氏咸亨元年卒追封鲁国以王礼咸阳给班剑葆仗鼓吹嗣圣元年追赠考为太师魏王妣为王妃王园邑守户百永昌元年以咸阳墓为明义陵太后改国号曰周以眀义陵为顺陵【唐书后妃列传】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长陵乡周二里【宋敏求长安志】   将军契苾明墓 在咸阳县北五里明何力子仕武后至左鹰扬卫大将军【府志○按贾志作后周契苾烈墓在咸阳县北五里即此墓也五代时既无娄师徳碑北周书又无契苾烈疑贾志悮故从府志】   元丞相稹墓 在咸阳县洪渎原【西安府志】太和五年七月薨于位以六年七月祔于咸阳县洪渎原从先宅兆也【白居易撰墓志】   李光辅墓 在咸阳东北近泾万厯中泾岸崩壅水不流三日乃得兹石其铭曰水竭源迁斯文乃传可谓竒矣【石墨镌华】   本朝殷提督化行墓 康熈五十一年于咸阳县北   靳李村东之新茔【检讨刘涵撰墓志】   萧孝子光兰墓 在县东五十里毕郢原下【赵腾撰墓表】光兰以孝获旌人皆号其墓为孝子坟【艾陵遗稿附疑冡】汉留侯张良墓旧志在咸阳县东北三十五里【贾志○按史记留侯死并黄石冡录异记圯桥老人云我谷城山下黄石是也后果得焉子房隐商山其家其衣冠黄石后为赤眉所发黄石亦失则留侯墓本无确据必求其地以实之则凿矣】○隋炀帝陵在咸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府志】在武功县西原【贾志○按扬州府志炀帝墓在城西雷唐侧考义宁二年炀帝崩萧后令宫人殡于西院陈棱改吴公台下唐复移雷塘别无北徙之説是咸阳武功两説俱无据也附迷冡】汉博士朱云墓云鲁人徙平陵年七十余终于家遗言以时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平陵东郭外【汉书朱云传】○张丞相禹墓禹河内轵人徙家莲勺年老自治冡茔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处地又近延陵奏请求之上以赐禹诏令平陵徙亭他所【张禹传】安昌汉成帝河平四年封丞相张禹今城东有古冡时人谓之张禹墓余考汉书禹河内轵人徙家莲勺鸿嘉元年以老乞骸自治冡茔起祠堂于平陵哀帝建平二年薨遂于彼此则非也【水经注】○韦丞相贤墓初贤徙平陵成别徙杜陵病且死因使者自白愿乞骸骨归父墓上许焉【汉书韦成传】贤墓在邹县东十五里东韦社按汉书贤父子墓乃在闗中此或韦孟墓也【兖州府志】○王莽妻墓莽妻死渭陵长夀园伪諡曰孝穆皇后僭号曰亿年陵【三辅黄圗】○冯将军奉世墓先将军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为园【后汉书冯衍传自论】奉世为右将军即衍之曾祖故言先将军渭陵元帝陵在长安北五十里哀帝义陵在长安北四十六里奉世墓入义陵茔中所以衍不得入【冯衍传注】○平阿侯王谭墓渭水东迳平阿侯王谭墓○弱夫冡故渠又东迳汉丞相周勃冡南冡北有弱夫冡【水经注○按弱夫冡无考】○北魏司空周惠达墓周惠达碑咸阳令王公家瑞所得碑稍完书碑首大魏故司空匡穆周公之碑铭篆书十二字宛然如新【石墨镌华】○北周楚国公慕容宁墓宁昌黎徒何人封楚国公授岐州刺史保定五年薨于洪渎之川【庾信撰神道碑】○王刺史罴墓徽京兆人十世祖罴仕周为同州刺史死咸阳凤政原【唐书王徽传】○齐王宪墓宪太祖建徳元年封齐王宣政元年薨以某年月日于长安县洪渎之川【庾信撰神道碑】○沃野县公豆卢永恩墓永恩封沃野县公保定三年薨天和元年于咸阳洪渎川【庾信撰神道碑】豆卢永恩碑在咸阳恩墓前书令尹王公家瑞求得之【石墨镌华】○大将军绵永墓公讳永辽东石城人天和五年薨于贺葛城柩至京师帝临防赠柱国大将军其年于京城南髙阳原髙司里【庾信撰神道碑○按髙阳原在咸阳县东二十里】○唐杨都督志墓志本华隂人潭州都督长安四年薨于州馆夫人长孙氏以大定元年卒神龙元年合祔于咸阳旧茔【严识元撰墓碑】○朝散大夫达奚思敬墓思敬加朝散大夫神龙二年终于长安义宁坊私第夫人蒋氏景龙二年终三年合于咸阳之毕陌原【员半千撰墓志】○窦豳公希瑊冀公希球墓希瑊扶风人爵豳国公开元五年薨于东都六年归于京兆咸阳县洪渎川之北原【李湛然撰神道碑】希球扶风平陵人昭成皇后之弟封冀国公开元二十一年薨于长安布政里赐第归祔于咸阳旧原【裴耀卿撰神道碑】○杨元帅执一墓执一华隂人朔方元帅开元十四年薨赠户部尚书夫人独孤氏先即窀穸以十五年合于咸阳之洪渎川【张説撰神道碑】○王庶子敬从墓敬从京兆人太子庶子开元二十八年终于咸阳洪渎原【孙逖撰神道碑】○权员外自挹墓自挹之先天水人徙于汧陇迁尚书员外郎大厯五年终于布政里私第夫人王氏殁时贞元十年二月也十二年祔咸阳县洪渎原【权徳舆撰墓志】○王常侍定墓兴元元年太子右庶子王公艰贞归全于京师新昌里天子以公忠义追命左散骑常侍且诏有司防冬宁神于咸阳县肺浮原先公之兆既十二嵗其孤仲周俾识于神道公讳定京兆人赠尚书易从子【权徳舆撰神道碑】   兴平县   汉武帝茂陵 在兴平县东北一十七里【府志】建元二年夏四月初置茂陵邑后元二年三月甲申茂陵【汉书武帝本纪】臣瓒曰茂陵在长安西北八十里【本纪注】汉诸陵皆髙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髙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徙民置诸县者凡七陵长陵茂陵各万户其余五陵皆各五千户【闗中记】茂陵周回三里三辅旧事云武帝于槐里茂乡徙户一万六千置茂陵【三辅黄圗】汉武帝茂陵故槐里之茂乡也【水经注】   李夫人墓 亦名习仙台髙二十丈周一百六十步在县东北一十六里【宋敏求长安志】夫人卒上以后礼焉【汉书外戚传】茂陵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冡冡形三成世谓之荚陵一作莱陵【水经注】李夫人墓东西五十步南北六十步髙八丈在茂陵西北一里俗名英陵亦云集僊台【三辅黄圗○按宋敏求长安志亦名习仙台盖集习音转而讹耳】   孝昭上官皇后母敬夫人墓 后母前死茂陵郭东追尊曰敬夫人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如法【汉书外戚传○按贾志云敬夫人墓在扶风县郭东者误】   长平侯卫青墓 在县东北一十五里崇二十丈与平阳主合起冡象庐山【宋敏求长安志】青尚平阳主与主合起冡象庐山【汉书霍去病传】师古曰在茂陵东次去病冡之西相并者是也【霍去病传注】平阳公主嫁卫青青与主合冡在华山时发土得铜椁一枚【杨奂山陵杂记○按贾志云卫青墓在咸阳西北三十里夫兴平在咸阳西青墓又在去病墓西贾志既以去病墓属兴平反以青墓属咸阳误矣攷谿田少墟及府志俱入兴平故改正至杨奂谓冡在华山则尤与汉书注不合】   冠军侯霍去病墓 在县东北一十九里崇二丈【宋敏求长安志】去病元狩六年薨上发属国元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冡象祁连山【汉书霍去病传】师古曰在茂陵旁冡上有竪石冡前有石人马者是也【本传注】在茂陵东北【贾志○按邓州志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武帝封霍去病于穰县卢阳郷名为冠军者即此今城东北有去病墓恐涉傅会】   公孙丞相墓 在兴平县东北一十里【贾志】   霍丞相光墓 在兴平县茂陵东南一里【冯志】地节二年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防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防防事中二千石置莫府冡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乗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輼凉车黄屋左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諡曰宣成侯发三河卒穿复土起冡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禹既嗣侯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成帝时为光置守冡百家吏卒奉祠焉【汉书霍光传○按马贾两志及咸阳县志俱云光墓在平陵西考平陵在咸阳东茂陵在咸阳西三十余里若果平陵西奚必发军校至茂陵耶盖诸志相袭传讹耳又明一统志云光墓在浮山县北二十里畿辅通志云光墓在蠡县城西者其背谬又不待辩矣】   王丞相嘉墓 在兴平县东北一十里【贾志】   南郡太守马融墓 在县西南三十里按马融尝居扶风茂陵卒于此故有墓俗名为马莲冡【县志】融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后汉书马融传】   丁孝子兰墓 在县东北一十里兰河内人有孝行卒于此【县志○按贾志兰墓在咸阳县东北一十里误】   【附迷冡】汉敬侯墓金日防辅政嵗余薨赐具冡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汉书金日碑传○按汉书日防墓应在茂陵左右而西安府志云在渭南县东南马冯贾三通志俱云在废下邽城东南或者废下邽城东南有金氏陂相传为日碑赐庄其墓或金氏子孙所瘗欤】○原氏仟在汉茂陵县今兴平县境【雍胜畧】涉自以为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乃大治冡舍周閤重门初武帝时京兆尹曹氏茂陵民谓其道为京兆仟涉慕之乃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仟人不肯从谓之原氏什【汉书原涉传】○隋常都督丑奴墓丑奴墓志丑奴始平人为都督荥泽令大业元年卒志在兴平崇宁寺今亦不知墓所在【石墨镌华】   临潼县   上古隂康氏陵 隂康氏浮肺山之隂【路史禅通纪】骊山也见长安志冡今存焉【路史注○按浮肺山自少华以东西至终南太白南至商蓝皆有地肺之名故尊卢在蓝田隂康在临潼皆曰浮肺之隂】   周幽王陵 在县东北二十里戏水原上【县志】两京道里记曰陵髙一丈三尺周三百步【宋敏求长安志】   神医扁鹊墓 在临潼县东北三十里【贾志】扁鹊渤海郡郑人【徐广曰郑当为鄚】为医名闻天下来入咸阳秦太医令李防自知伎不如鹊使人刺杀之【史记扁鹊传○按河间府志鹊墓在任邱鄚城东北盖鹊故里也岂见刺后遂归欤特史传不载其事别无可考又明一统志彰徳府志俱云鹊墓在汤隂伏道社其説无所征信当以临潼者为近是耳】   秦宣太后陵 在芷阳【贾志】昭襄母楚人姓氏号宣太后四十二年太后薨芷阳郦山【史记秦本纪】正义曰在新丰县南【秦本纪注○按贾志云宣太子陵芈氏陵俱在芷阳考秦本纪止有宣太后则贾志及临潼志之称宣太子而别多一芈氏陵者其讹甚矣】   秦始皇帝陵 在临潼县东一十五里【冯志】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竒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皇览曰坟髙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正义曰闗中记云始皇陵在骊山泉本北流障使东西流有土无石取大石于渭上诸山括地志云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十里【本纪注】始皇于郦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三坟其髙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防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鳬鴈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师古曰凿所谓穿冡藏者】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汉书刘向传】始皇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嵗锢水泉絶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将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廼止【汉旧仪】秦始皇大兴厚营建冡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隂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焉斩山凿石下涸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竒器珍宝充满其中坟髙五丈项羽入闗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闗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水经注】五柞宫树下石麒麟二枚刋其脇为文字是始皇骊山墓上物也头髙一丈三尺东边者前左脚折有赤如血父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西京杂记】始皇陵在骊山北髙数十丈周回六七里今在隂盘县界北水背陵障使东西流又运取大石于渭北渚故歌曰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讴金陵余石大如塸土屋其销功力皆如此【博物志】骊山始皇陵作地市生死人交易市平不得欺死人云秦王地市有断马利【三秦记】始皇陵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烛脂金银为鳬雁金蚕三十箔四门施徼【三辅故事】始皇陵周回七百步下周三泉刻玉石为松栢以明月珠为日月【山陵杂记】陵髙一千二百四十尺内院周五里外院周十一里俗呼当陵南岭尖峰作望峰言筑陵望此为准【两京道里记】郡国志曰始皇陵有银蚕金雁以多竒物故俗云秦王地市【宋敏求长安志】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门四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丘并峙人曰此南门也右门石枢犹露土中陵髙可四丈昔项羽黄巢皆尝发之老人云始皇山中此特其虚冡【都穆骊山记】   子婴墓 子婴扶苏子墓在新丰西北隅【县志○按子婴于轵道降汉髙祖还军霸上子婴必在汉军矣项羽入闗杀婴则瘗于鸿门左右其或然欤】   汉太上皇陵 在临潼县东北七十五里【冯志】十年秋七月癸夘太上皇崩万年【汉书髙帝本纪】师古曰髙祖初居栎阳故太上皇因在栎阳十年太上皇崩其北原起万年邑置长丞【本纪注】髙帝太上皇于栎阳北原因置万年县于栎阳大城内以为奉陵邑其陵在东者太上皇西者昭灵后也【三辅黄圗】汉万年陵在栎阳北二十五里【县志】   栎阳侯景丹墓 在栎阳北丹冯翊栎阳人封栎阳侯【县志】   曲阳令冯衍墓 在临潼县东一十四里【冯志】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夀安之中地势髙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墟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茔焉【后汉书冯衍传自论】衍墓在今新丰县南四里【冯衍传注】墓崇二丈【宋敏求长安志】   田真墓 在县北三田村田庆田广祔【县志○按醴泉县谷口亦有田真墓不如临潼三田村之传逺而有据也】   唐奉天皇帝齐陵 在新丰西二里【县志】宗子天宝十载薨肃宗立诏曰靖徳太子琮亲则朕兄睿惁聪明朕昔践储极顾诚非次君父有命不敢违永言恳让不克如素宜进谥奉天皇帝妃窦为恭应皇后诏尚书右仆射裴冕持节改羣臣素服临送达礼门帝御门哭以过防墓号齐陵【唐书十一宗诸子列传】在县东十六里旌儒乡新丰店西二里【宋敏求长安志】   文敬太子謜墓 在新丰西一里【临潼县志】徳宗取顺宗子謜为第六子贞元十五年薨年十八追赠及諡日羣臣以位而哭通化门外陵及庙置令丞云【唐书十一宗诸子列传】在县东十五里旌儒乡【宋敏求长安志】   惠昭太子宁墓 在新丰西一里【临潼县志】宪宗子四年立为皇太子眀年薨年十九【唐书十一宗诸子列传】在县东十五里旌儒乡【宋敏求长安志】   恭哀太子倚墓 在临潼县北【贾志】懿宗子初封睦王为刘季述所杀天复初追赠【唐书十一宗诸子列传】   庄恪太子永墓 在骊山北原【宋敏求长安志】太和六年立为皇太子开成三年暴薨【唐书十一宗诸子列传】   悼太子墓 在县三十里谷北里司马村【县志○按唐书宗室列传无悼太子惟悼懐太子普已陪敬宗矣或贾志及县志俱遗落懐字而讹作两人耶】   大慧禅师一行墓 在铜人原明皇幸温汤过其塔前驻马徘徊【宋敏求长安志】在县西南【冯志】去霸陵十余里【县志】   段忠烈秀实墓 在临潼县西十五里【冯志】县西斜口镇道北有祠祠北二里西偏有墓秀实汧阳人諡忠烈赠太师【县志】   黄幡绰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志○按县志圗绰墓近扁鹊墓王阮亭吊杨妃诗云香魂不及黄幡绰犹占骊山土一抔是也苏州府志昆山县西北绰墩传是幡绰墓然昆山应未若骊山之确也】   明吕清宪震墓 在临潼县东北震礼部尚书【冯志】震墓   在栎阳东北永乐时尚书【县志】   武总督之望墓 在武家屯南明崇祯时总督陜西三边军务卒于官【县志】   刘给事懋墓 在县东十里原上懋兵科给事赠光禄寺卿赐祭【县志】   任按察中麟墓 在水渠寨弟提学中凤墓祔【县志】武知县大烈墓 在县东三里大烈令永宁闯贼陷城骂贼死侄琡扶柩归【县志】   本朝王提学孙蔚墓 在闗山东南孙蔚福建布政左   迁提学【县志】   周提学灿墓 在县北三里【县志】   【附疑冡】周赵相蔺相如墓在戯水西岸【贾志○按史记本传注正义曰蔺相如墓在邯郸西南六里明一统志亦云则贾志为无据贾志又云相如墓在渭南县北新市里有蔺村临潼志又云相如墓在马厓道上明邑令李经礼题曰赵相蔺相如墓纷纷傅会又从为辞昔人有题零口壁诗云当年身璧俱归赵肯占秦疆土一抔可证诸説之误】○孺子婴墓在新丰西南【县志○按汉书宣元六王传莽簒以婴为定安公更始时方望等将婴至临泾立为天子更始遣李松击破之杀婴是杀之临泾也后汉书更始传注临泾今泾州县岂因临泾误作临潼与】   【附迷冡】汉薄太后母墓汉文帝即位薄太后母前死栎阳北帝乃追尊为灵文夫人栎阳置灵丈夫人园【册府元】   髙陵县   汉景帝阳陵 在髙陵县西南三十里鹿苑原上【贾志】孝景四年后九月以弋阳为阳陵五年三月作阳陵【史记孝景帝本纪】索隐曰豫作夀陵也皇甫谧曰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髙十四丈去长安四十五里【本纪注】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后三年二月癸酉阳陵【汉书景帝本纪】臣瓒曰阳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本纪注】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后景帝十五嵗元朔三年崩合阳陵【汉书外戚传】   赵王张耳墓 在髙陵县西李赵村【贾志】耳墓在县西十余里李赵村【髙陵县志】正义曰张耳墓在咸阳县东三十三里【史记张陈列传注○按古咸阳县东三十三里已入今髙陵县界】   晋后秦姚苌墓 在县西北十里积灰为之方几一里俗称灰堆坡本号原陵其子兴墓则在县东五里大纪村前曰偶陵或曰原陵亦在是【县志】苌原陵兴偶陵【十六国春秋后秦录】姚兴墓在髙陵县东五里或曰苌墓亦在是【府志】姚苌姚兴墓俱在髙陵县东【马志○按苌墓在髙陵虽东西久无确据而诸志咸载入髙陵贾志载入临潼者误】   唐忠武王李晟墓 在髙陵县西南十里有柳公权楷书碑【马志】公以贞元九年薨于髙陵县奉正原郑国夫人杜氏祔焉【裴度撰神道碑】唐西平忠武王渭桥北髙阜上地阳陵其前故庙存焉明万厯间陜西廵抚李日宣辇千緍为王葺茔及庙今提学许孙荃临部池阳捐俸修墓及庙【李因笃撰重修西平王茔庙记】   王秋官尚书河间公墓 在鹿苑原上有碑残剥不知名【贾志】   金转运使杨天徳墓 在其祠南三里奉正原上【县志】公以戊午嵗八月卒于家是年十二月于髙陵阎国乡奉正原之先茔【许衡撰墓志】   元杨学士恭懿墓 在髙陵县东南三阳寺前【马志】在髙陵县南八里子寅祔【马志】寅集贤学士赵晋撰神道碑【县志】   明墨荣毅麟墓 在髙陵县南麟兵部侍郎【冯志】麟墓在邑南原上洪熙元年赠少保諡荣毅陜西提学伍福撰墓志【县志】   刘知府杰墓 在邑西门外康海志墓【县志】   髙主事选墓 在县东三里吕柟志墓【县志】   孙行人昻墓 在县庆丰里坳下村吕柟状髙选撰墓志【县志】   吕文简柟墓 在髙陵县北【贾志】嘉靖辛丑秋后卒以甲辰七月公于邑城艮隅渭阳公坟之左【马理撰墓志】   【附疑冡】周秦孝公陵白渠东迳秦孝公陵北【水经注】○汉李将军广墓在髙陵县西南良村原上俗称李将军墓汉书所谓赐广冡地于阳陵【贾志○按马冯二志俱云秦州南二里有广墓近墓有宅秦州固将军桑梓地也则髙陵此墓尚在疑信之间至所引赐地阳陵考汉书是李蔡事而志误引作李广也】○赵贞女墓在髙陵县李赵村汉议郎蔡邕妻也【贾志○按蔡中郎妻事不见史传虽旧属传竒恐未足据髙陵之墓焉知非好事所漫指耶】   鄠县   商周公季陵 在鄠县西五里渼陂村【马志】在渼陂西防陵地为民侵占明知县王九皋丈量陵地九畆八厘除陵冡占地二畆一分五厘实有防陵空地六亩九分三厘门外西南角地一叚该地五厘永为抛荒复将墙四角并门两旁俱立封堆埋界石仍刻碑记防仪门外春秋祀焉【县志】昔王季歴于楚山【论衡作滑山】之尾栾水【即大栾水出麟逰】齧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羣臣百姓也天固使栾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国防】皇甫谧曰鄠县之南山【史记周本纪注】   汉曲逆侯陈平墓在县南十里【宋敏求长安志】在方胜村【马志○按明一统志陈平墓一在完县陈侯村一在永城县保安乡太丘城之北一在阳武县东三十里兰阳县志谓在鸦鹕刘村河南府志云在洛阳县碑栖保皆无确据】   建信侯娄敬墓 在安太里有庵【县志】在鄠县北五里娄村【冯志】建信侯晚年投闲好畤有异术种金利人今明月山有种金坪将卒召里人曰为庙祀我我有以福汝矣顷之云霞飞集而逝今祠内案上有石匣里人相传其遗骸也然府志载敬墓在鄠县北娄村【永夀县志○按咸阳志敬墓在县东北三十里陇州志敬墓在州西四十里俱无所据惟永夀有种金坪有祠差为可信然以马班两史地近时同尚且阙如则永夀之説亦难遽信惟鄠县娄村马冯两志俱无异词废彼取此庶几近之】   宋杨进士砺墓 在县西南二十里萯阳乡化羊里砺   建隆中举进士第一【县志】   焦赞墓 在鄠县东南三十里焦村【府志】   明张布政贤墓 在牙道村有检讨王九思补撰墓碑   【县志】   王检讨九思墓 在县西北二里仁和里【贾志】在仁和里六老庵弟副使九峰祔【县志】   张提学襟墓 在县西五里渼陂西【县志】   【附疑冡】唐郭孝子仪墓在县北十里孝义坊仪割股奉亲韩愈有鄠人对【县志】仪曾割股医母疾瘳邑大夫以闻其令尹令尹闻于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门时昌黎官京师谓为不可训曾为鄠人对以驳之而孝义坊所传仪冡其髙大与公侯等则当时之褒崇初不因昌黎驳议而止然此冡当属朝防旌门之聚土而土人传讹为仪墓耳不然仪庶人也何得冡墓巍然髙大如此哉【无名氏郭仪墓辨】   蓝田县   上古尊卢氏陵 在蓝田县东三十里玉山之西【贾志】尊卢氏浮肺山之隂【路史】即今蓝田山其西尊卢氏冡存焉亦见后魏风土记及长安志山一名覆车【路史注】   华胥氏陵 在蓝田县西北三十五里【贾志】太昊母华胥覆车之原【路史】即蓝田山也长安志云冡在蓝田县西三十里寰宇记同【路史注】在县西三十里【宋敏求长安志】   周秦悼太子墓 在蓝田县西北四十里芷阳【贾志】悼太子芷阳【史记秦本纪】徐广曰今霸陵正义曰括地志云在雍州蓝田县西三秦记云鹿原东有霸川之西坂故芷阳也【本纪注】   汉临江王荣墓 在蓝田县东五里【贾志】临江闵王荣蓝田燕数万啣土置冡上【史记五宗世家】蓝田川有汉临江王荣冡景帝以罪征之王年少恐而自杀于是川【水经注】世名鷰子冡【宋敏求长安志】   唐河内郡文公苏珦墓 在县北子晋祔【县志】   李总管元通墓 在县西白鹿原之麓今陈家坡【县志】太保卢钧墓 在蓝田县东北【冯志】   王右丞维墓 王右丞母博陵县君崔氏及右丞墓俱在鹿原寺西【县志】维别墅在辋川母亡表辋川第为寺终其西【唐书王维传】蓝田飞云山前数里为清凉寺寺门西数百步有坟为母塔右丞筑也【陈文烛逰辋川记】   贺若妇墓 在县西二十里康家庄【县志】妇蓝田人姑有疾刲股肉奉姑疾遂愈府县以闻勅旌表门闾名其乡为节妇乡【宋敏求长安志】   宋吕博士通墓 在县北五里宋吕蕡先汲郡人任比部郎中父通太常博士蕡过蓝田爱其山川风景遂通于蓝田因家焉生大忠大防大钧大临旧有墓十五邱明成化十九年知县刘震封树万厯三十一年知县王邦才勘复侵地共得三十六亩四界石存【县志】大钧姓吕氏其先汲郡人自祖而下蓝田【吕大钧行状撰人失名】元丰五年六月吕君和叔卒九月从骊山之趾先大夫之墓【范育撰吕大钧墓表】县北五里许号吕氏庄芸阁寺北大小十余墓偏西南就平有废址乡人率知为吕氏故物乃檄知县刘震复其墓即废址作祠堂【明戴新建吕氏祠记】四献祠依坟坟广廿亩祠广十有四亩而坟祠之壖祭田寓焉【张士佩重修四献祠记】   元程瑞墓 在蓝田县东十里【贾志】   张节妇刘氏墓 御史张讷妻也墓在县东二里白马坡【县志】   明李学录谊墓 在蓝田县北门外【贾志】   张佥事廷玊墓 在蓝田县东门外齐王庙前【贾志】封御史贵墓 在蓝田县东三十里【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