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370 页/共 490 页

本朝梁都督孟玉墓 在沣水西【贾志】   【附迷冡】周秦襄公墓宋太宗朝长安民于壊塜得古铜鼎状方而四足古文十六字人莫晓命杜镐考其事曰武王都鄷镐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哀公篆曰岐阳锡公必秦哀公之墓也后得折碑果然【山堂考索】平王赐地时系襄公疑襄哀二字之讹【圗书集成○按史记秦始皇本纪襄公西垂应不在长安境今云襄公墓在长安有折碑何也姑存以俟考】○汉废后薄氏墓孝景薄皇后无子立六年废废后四年薨长安城东平望亭南【汉书外戚薄后传○按平望亭在长安故城外仍在今长安界】○赵王友墓友以诸吕女为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妬怨去谗之于太后太后怒召赵王幽死以民礼之长安民冡次【史记吕后本纪】○卭成侯王奉光墓孝宣王皇后父奉光封卭成侯元帝二年薨諡共侯长门南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如法【汉书外戚孝宣王皇后传】○北周萧都督泰墓公讳太【周书南史并作泰避周太祖讳作太】兰陵人天和二年都督蔡州诸军事薨于蔡镇五年十一月于长安北原【庾信撰墓志】○宇文显和墓建徳二年二月迁于长安县之洪渎原【庾信撰墓志】○温国公髙纬墓后主纬为周所获封温国公至建徳七年诬与穆提婆谋反赐死大象末阳休之等请収长安北原洪渎川【北齐书防主纪○按周书建徳六年十月诛温国公髙纬且建徳无七年齐书误】○任城王髙湝墓湝神武第十子于冀州募兵拒周军战败被擒至长安寻与后主同死隋开皇三年表请湝及五子于长安北原【北史任城王传】○唐隐太子建成墓在县境【宋敏求长安志】太宗立追封建成为息王谥曰隐以礼改诏东宫旧臣皆会帝于宜秋门哭之【唐书宗室列传○按西内西一门为宜秋门太宗临门而哭则其墓当在县西】○信王望墓望宗子大厯九年十月薨其年十一月于细栁原妃范阳卢氏祔焉【常衮撰墓志】○新平郡王严墓永泰元年二月新平郡王薨其年五月七日迁窆于万年县川乡细栁原王讳严元宗孙奉天皇帝长子也【常衮撰墓志】○驺虞县子安附国墓附国先出自安息父朏汗贞观初率所部五千余人归朝诏置维州即以为刺史附国封驺虞县开国子调露二年二月终于神都永隆二年二月于雍州长安县孝悌乡之原【李至逺撰神道碑】○中山郡公李乂墓乂赵房子人爵中山郡开国公紫防侍郎开元丙辰薨于京师宣阳里第赠黄门监考行曰贞以其夏卜长安细栁原东北望帝京二十有五里【苏颋撰神道碑】○韦贞公虚心墓虚心京兆杜陵人东都留守以开元二十九年某月薨于东都赐諡曰贞明年某月于京兆之髙阳原祔先茔【孙逖撰神道碑】○茹将军义忠墓义忠雁门人累迁忠武将军天宝元年六月薨于京兆长安县太和里私第即以其年七月于京兆长安县永平乡阿房殿之墟【张贲然撰神道碑】○李光弼母墓光弼母封韩国太夫人二子节制皆一品长安南原将相奠祭凡四十四幄时以为荣【唐书李光弼传○按李光弼父楷洛富平檀山兹唐书云然岂以檀山为陪之茔不复启祔欤】   咸宁县   周秦昭襄王墓 在霸陵【咸宁县志】茝阳【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于先王【秦本纪】括地志云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三十五里以地计之当在咸宁界中【贾志○按芷阳在咸宁之东横亘数十里东接绣岭南抵蓝田如秦宣太后芷阳骊山去新丰县十四里则在临潼界矣秦悼太子芷阳而括地志云在蓝田县西六里则在蓝田界矣故分载各县云】   秦孝文王夀陵 即夀陵在通化门外【贾志】孝文王夀陵【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夀陵庄襄王芷阳故夏太后独别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吕不韦传】正义曰孝文王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索隐曰地理志云京兆霸陵县故芷阳案在长安东也夏太后陵在万年县东南二十五里【本传注】   秦庄襄王陵 在通化门外今青门大冡是或曰韩信塜非也【贾志】庄襄王茝阳【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曰芷陵正义曰括地志云庄襄王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三十五里俗亦谓为子楚始皇陵在北亦谓为见子陵【本纪注】霸水东迳子楚陵北皇甫谧曰秦庄王于芷阳之丽山京兆东南霸陵山刘向曰庄王大其名立坟者也战国防曰庄王名子楚故世人犹以子楚名陵【水经注】京城东有塜极髙大俗谓吕不韦冡以其鋭上亦谓之尖塜咸亨初布政坊法海寺有英禅师言见鬼物云秦庄襄王过其舍求食自言是其冡而后代人妄云不韦也【隋唐嘉话】尖塜两京道里记曰在通化门东二里皇览云是吕不韦冡三辅旧事云是子楚母塜皆非也其冡制度广大岂人臣所宜据韦述两京记则秦襄王夀陵也【宋敏求长安志】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諡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芷阳【史记吕不韦传】   秦二世皇帝陵 在宜春苑南【咸宁县志】赵髙以黔首二世杜南宜春苑中【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曰括地志云陵在雍州万年县南三十四里【本纪注】   汉文帝霸陵 汉文帝陵陜西咸宁县祭【会典】在白鹿原东北厓去城四十里【咸宁县志】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母烦民后七年六月帝崩遗诏曰霸陵山川因其故母有所改【史记孝文帝本纪】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絶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皇甫谧曰霸陵去长安七十里【本纪注】霸水左合浐水歴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公芷阳者也是谓之霸上汉文帝其上谓之霸陵【水经注】白鹿原亦谓之霸上汉文帝其上谓之霸陵王仲宣诗曰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即此也【元和志】霸陵在霸水东去薄太后陵五里因山为坟道南有秦时铜人十二董卓铸以为钱余二枚尚存即蓟子训与老人摩挲铜狄处【贾志】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嵗建元六年崩合霸陵【史记外戚世家】   宣帝杜陵 在府城东南咸宁地【贾志】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二千石訾百万者杜陵【汉书宣帝本纪】初元元年春正月孝宣皇帝杜陵【元帝本纪】杜陵在长安南五十里【本纪注】帝在民间时好逰鄠杜间故此【三辅黄图】武帝治茂陵昭帝平陵宣帝杜陵邑皆取二千石将相守陵故三陵多贵皆三万户至五万户【汉旧仪】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许后陵亦近焉【冯志】孝宣王皇后立四十九年永始元年崩合杜陵称东园【汉书外戚孝宣王皇后传】杜陵之制正方询之居人毎方百二十步据地六十畆四面去陵十余步皆有观阙基址其东南数千步陪数十冢环拱森列大小不等其北里许乱冡百余自是以北直至城南东西延亘髙原之上累累皆是但不知其名耳【宋敏求长安志○按防典歴代帝王陵寝汉宣帝陜西长安县祭葢沿旧制实咸寜地也】   薄太后南陵 在府城东南三十五里【闗中陵墓志】地称南霸陵【贾志】薄太后景帝前二年崩南陵以吕后会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史记外戚世家】索隐曰按庙记云在霸陵南十里故谓之南陵按今在长安东浐水东原上名曰少陵盖在霸陵西南故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是也正义曰括地志云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汉南陵县本薄太后陵邑陵在东北去县六里【世家注】薄太后南陵在白鹿原【咸宁县志○按汝州志郏县薄姬墓在城东薄姬堡明李宜培碑记云邑东三十里薄姬冡相传为汉文帝母薄太后前辈毎指太后母家在隔溪相望处此盖附会之辞当以史记为断】   卫皇后陵 在邑东南桐柏乡【咸寜县志】后遭巫蛊事自杀黄门苏文姚定汉舆置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瘗之城南桐柏【亭名】宣帝立乃改追諡曰思后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周卫奉守焉【汉书外戚传】师古曰在杜门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乐其园故号千人聚其地在今长安城内金城坊西北隅是【外戚传注】   许后少陵 宣帝后许氏早崩杜陵南园谓之少陵【咸宁县志】后立三年而崩諡曰恭哀皇后杜南是为杜陵南园【汉书外戚传】师古曰即今所谓小陵者去杜陵十八里【外戚传注】少陵原南接终南北至浐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汉鸿固原也【宋敏求长安志】宣帝既建杜陵即县南许后故其地乂号少陵原凡宜春下苑即少陵地也【雍录】本凤栖原以后起陵遂曰少陵原陵在司马村东【赵崡逰城南记】陵在咸宁县司马村其陵比杜陵差小谓之小陵俗又讹为少陵唐杜甫居少陵即此后世因陵在司马村遂传为大司马霍光塜非也【马志】   淮隂侯韩信墓 在古长安城东三十里新店墓前有庙【马志】今在霸城计去未央四十里其陵墓志所载霸东者非也【县志】   舞阳侯樊哙墓 在神禾原【县志】长安待贤坊隋北领军大将军史万嵗宅其宅初常有鬼怪居者辄死万嵗不信因即居之夜见衣冠甚伟来就万嵗万嵗问其由鬼曰我汉将军樊哙墓近君居厠常苦秽恶幸移他所必当厚报万嵗许诺因责杀生人所由鬼曰各自怖而死非我杀也乃掘得骸柩因为改后夜又来谢曰君当为将吾必助君后万嵗为隋将毎遇贼便觉鬼兵助己战必大防【两京记】樊哙墓在樊川南原上【马志○按南阳府志樊哙墓在舞阳县城北三十里樊村孟津县志樊哙墓在相留樊山下荥阳县志将军塜即樊哙处盖因哙当日侯封因疑地当与舞阳相近但考哙功成后终老长安未尝之国宜樊川原上至今坵垅依然也又元马臻徐州诗序云州有三百六十山樊哙墓凡七处未知孰是则又因哙生于沛沛徐壤错遂多疑塜耳其城固雒南两志及济南府志云皆有哙塜者尤不足据】   滕文公夏侯婴墓 在咸宁县东临灞水【贾志】索隠曰三辅故事曰滕文公墓在饮马桥东大道南俗谓之马塜博物志曰公卿送婴至东都门外马不行掊地悲鸣得石椁有铭曰佳城鬰鬰二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乃之【史记夏侯婴传注】马冡东临灞水【宋敏求长安志】长安图曰汉时七里渠有饮马桥夏侯婴冡在桥南三里【长安志注】   丙丞相吉墓 在鲍陂南原俗呼塌塜【县志】丙吉墓在府城东南三十里新庄村【贾志】邴吉墓在万年县南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   富平侯张安世墓 在城南八里【县志】   江都相董仲舒墓 在城内胭脂坡下【县志】虾蟆陵在万年县南六里韦述西征记本董仲舒墓李肇国史补曰昔汉武帝幸芙蓉园即秦之宜春苑也毎至此墓下马时人谓之下马陵嵗月深逺误传为虾蟆耳【宋敏求长安志】墓去长安故城二十里武帝幸芙蓉园过此下马一时文士罔不下马故名【马谿田集○按下马陵在西安府城内渭南县志亦载有董墓非也至通许县志谓邑有仲舒冈冈上有祠祠北为墓者尤非】   御史大夫萧望之墓 在城东南五里【马志】古城春明门外【宋敏求长安志】望之东海兰陵人徙杜陵望之死天子追念不忘毎嵗时遣使者祠祭望之冡终元帝世【汉书萧望之传○按明一统志云望之墓一在沂州一在西安但汉书本传云徙杜陵又天子嵗时遣使祠祭则冡在都下可知】   吴博士章墓 在龙首原【县志】云敞平陵人师事同县吴章莽秉政章坐腰斩磔尸东市门敞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収抱章尸归棺敛之【汉书云敞传】在龙首山南慕岭上【府志】   洛女冡 在咸宁县洛女陂【府志】洛女陂在万年县东十五里三辅旧事曰洛女冡南有洛陂俗号洛女陂【宋敏求长安志】   隋尚书左仆射赵芬墓 在城南少陵原之中兆村俗呼太伯冡今残碑在毋骄塾【贾志】开皇中表乞骸骨归于家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防防事【隋书本传】   义明公皇甫诞墓 在鸣犊镇墓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今在碑洞【县志】   梁罗墓 在杜曲志铭云大业四年于京兆郡山北乡樊川之冈【县志】   唐武皇后敬陵 在咸宁县东四十里【冯志】宗贞顺皇后武氏恒安王武攸止女进册惠妃其礼秩比皇后薨年四十余赠皇后及諡敬陵【唐书后妃列传】   韦太后福陵 在咸宁县东北二十里【贾志】穆宗宣懿皇后韦氏失其先世生武宗长庆时册为妃武宗立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諡有司奏太后陵宜别制号帝乃名所园曰福陵既又问宰相从光陵与但祔庙孰安奏言神道安于静光陵因山为固且二十年不可更穿福陵崇筑已就臣等请奉主祔穆宗庙便【唐书后妃列传】   鼂太后庆陵 在府城东二十五里咸宁地【贾志】宣宗元昭皇后鼂氏不详其世大中中薨赠昭容后生郓王及即位是为懿宗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諡自建陵曰庆陵【唐书后妃列传】   王太后安陵 在城东二十五里【县志】懿宗恭宪皇后王氏生夀王而卒王立是为昭宗追号皇太后上諡祔主懿宗室即故号安陵【唐书后妃列传】   王太后夀陵 在城东北二十五里【县志】懿宗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中册号贵妃生普王七年薨十四年王即位是为僖宗追尊皇太后册上谥号祔主懿宗庙即其园为夀陵【唐书后妃列传】   靖恭太子琬墓 在霸陵东【县志】咸宁县霸桥东原三里【府志】在见子西原中宗常幸见子陵猎今按霸桥近东三里有大陵乡俗语误呼为建子陵【宋敏求长安志】   昭靖太子邈墓 在东门北【府志】在细栁北原上【宋敏求长安志】   升平公主墓 在少陵原【县志】   咸宣公主墓 在县东南厐留【县志】   杜莱公如晦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咸宁县地司马村【府志】在万年县南三十里【宋敏求长安志○按鄢陵县志杜如晦墓在县南一里山东通志杜如晦墓在莱芜县西南十里俱属传疑】   秘书监顔师古墓 在县南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师古京兆万年人贞观十九年卒谥曰戴【唐书本传】从太宗征髙丽卒长安城南【闗中陵墓志○按今地在咸宁界】   拨川王论弓仁墓 在赵村【县志】张曲之西赵村有论弓仁墓张説为碑今亡村中有石翁仲二疑是仁墓上物【赵崡逰城南记】仁赵村有张説碑已毁独题额尚在【贾志】开元十一年薨于位制赠为拨川王称故国本其志也十二年诏于京城之南懐逺人也有命国史立碑表墓【张説撰神道碑】碑已毁仆字无存者【闗中陵墓志】   赠太保郭敬之墓 在城南二十里【县志】天宝三年终于京师常乐里之私第夫人平原郡君向氏天宝十三载合祔于京兆少陵原公之子子仪追赠亡考太保亡妣魏国夫人【苗晋卿撰神道碑】髙望之西北有仇士良郭敬之升平公主三碑皆当在十余里内【赵崡逰城南记】在咸宁县郭庄神道碑今不存【闗中陵墓志】   赠都督王君墓 在城东【县志】在万年县东界滋水驿东道北【宋敏求长安志】初凉州有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怨君其党防输等思复怨会君至甘州防输兵发君引帐下力战兵尽乃死输欲以尸奔吐蕃追兵至乃弃尸去帝痛惜之赠特进荆州大都督以防还京师官防其诏张説刻文墓碑帝自书以宠之【唐书王君传】饰柩玉闗归魂上国以十六年十月诏于万年县见子之原【张説撰神道碑○按长安志引两京道里记云君开元中任凉州都督死王事招魂此据本传及説碑则已奔防还京非招魂也】   萧长史灌墓 灌嵩父也在赵村北墓碑乃明皇题额嵩别张曲【贾志】公为渝州长史太夫人有疾公因吏入计扶侍还京及扳舆长税扶杖不起永淳元年八月寓居懐县终于苫盖夫人京兆韦氏以长夀元年十月逝于京师二年合于少陵原之先茔【张説撰神道碑】赵村西为髙望有萧嵩父灌墓碑张説撰梁升卿书【赵崡逰城南记】   栁侍御镇墓 先夫人卢氏元和元年弃代于永州明年安祔于京兆万年凤栖原先侍御史府君之墓【栁宗元撰母卢夫人归祔志】子厚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卒十五年归万年县先人墓侧【韩愈撰栁宗元墓志】宗元墓碑沈传书在凤栖原今碎【县志○按山西通志云宗元墓在临晋县南七十里误】   浑忠武王瑊墓 在鸿固原【县志】在万年县西南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贞元十五年太师于万年县洪固原太常迹其功徳諡曰忠武【权徳舆撰神道碑】侃大父讳瑊朔方副元帅咸宁王赠太师长庆中上追显咸宁功徳授公右龙武军仓曹参军歴义昌军节度使五年秋以疾闻明年薨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贵胄里【路岩撰浑侃神道碑○按临潼志云瑊墓在县西南十五里延安志云瑊墓在宜川县北八十里冯志贾志于临潼宜川两县俱载马志则两疑之而谓在咸宁西南十五里考鸿固原在县治东南今曰西南者误也临潼宜川俱无可凭咸宁则有两神道碑为足据也】   宋陈员外汉卿墓 欧阳修撰墓志云故尚书比部员外郎陈君卜以至和二年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神禾原【县志】   明秦愍王樉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鸿固原上妃邓氏愍烈妃王氏祔【府志】隐王尚炳僖王志堩懐王志均墓俱在府城南鸿固原【冯志】昭王秉欆墓亦在鸿固原【县志】   秦康王志墓 在府城南四十里少陵原【冯志】子惠王公锡墓祔【县志】   秦简王诚泳墓 在韦曲原定王惟焯墓祔【府志】秦宣王懐埢墓 在城南髙望原靖王敬镕敬王宜澏肃王宜漶景王存机墓俱在焉【府志】   永兴懿简王尚烈墓 在城南髙望原保安懐僖王尚煜墓亦在焉【府志】   兴平恭靖王尚烐墓 在府城南三十里凤栖原【冯志】永夀懐简王尚灴墓 在城南鸿固原【府志】   宜川庄靖王志堢墓 在府城东南三赵里【冯志】临潼惠简王公铭墓 在韦曲原【府志】后以孙昭王进袭追封秦王改谥曰安【贾志】   郃阳惠恭王公镗墓 在韦曲西【县志】   汧阳端懿王公鏳墓 在珍珠原【县志】   邢侍郎简墓 在八里村【县志】在府城南五里【府志】张侍郎鼎墓在韦曲里【县志】   雍端惠泰墓 在皇子陂下有碑【县志】在府城南二十里泰南京户部尚书【冯志】   刘尚书玑墓 在韦曲里【县志】在府城南【贾志】   张侍郎鸾墓 在慈恩寺左【县志】   胡尚书汝砺墓 在慈恩寺左【县志】   管巡抚楫墓 在珍珠原北【县志】   曹巡抚兰墓 在黄渠东陂下【县志】   刘尚书储秀墓 在府城东北龙首原【县志】   胡侍郎侍墓 在慈恩寺左【县志】   潘侍郎民墓 在潘家庄【县志】在府城南【贾志】   许总宪宗鲁墓 在曲江东北【县志】   王少保用宾墓 在曲江西涯祔其父知府懋侧【县志】在府城南曲江侧用宾南京吏部尚书【冯志】   卢尚书绅墓 在城东南【县志】   黄知府扆墓 在城南金滹沱【县志】   朱中尉敬鑉墓 在曲江北【县志】有碑题曰志川先生墓【贾志】   朱中尉谊防墓 在延兴门有碑题曰子斗先生墓【贾志】   呼延主事恭墓 在三兆村【县志】   王总督国桢墓 在长乐坡【县志】   崔侍郎尔进墓 在曲江西与郃阳王墓相直【县志】张知府凤翼墓 在北十里铺【县志】   周布政传诵墓 在城东北祔父主事宇墓侧【县志】文光禄翔凤墓 在曲江东南【县志】   熊知州万腾墓 在慈恩寺北【县志】   曹给事代之墓 在浐水东孝子岭【县志】   韩中书在墓 在慈恩寺北党崇雅志子佥事文镜祔【县志】   朱孝子蕴竒墓 在鸿固原【县志】   吴孝子光先墓 在韦曲里【县志】   陈孝子福论墓 在凤栖原北黄家鼎题碑杨特生志【县志】   本朝霍尚书达墓 在草塲坡北【县志】   张襄壮侯勇墓 康熙二十三年卒二十四年于咸宁县东南凤栖原【王撰撰墓志】康熈四十四年   赐茔匾曰秦陇真纯聫曰秦山陇水家声旧真徳纯心   世泽长【洋县志】   席叅政蕴徳墓 在北村西贾汉复撰墓志【县志】熊员外惟纾墓 在焦邨王功成志【县志】   赵通判景清墓 在三兆村东【贾志】   尚提督宣墓 康熈四十有四年告归里又五年卒城南凤栖原新阡【张文焕撰墓志】   杨烈妇席氏墓 在城东南沙坡村有梁熈表墓碑【贾志】   【附迷冡】汉孝武陈皇后墓后退居长门宫后数年废薨霸陵郎官亭东【汉书外戚陈皇后传】○史皇孙墓故渠东迳奉明县广城乡之广明苑南史皇孙及王夫人于郭北宣帝迁苑南史皇孙王夫人卜以为悼园盖园民千六百家立奉眀县以奉二园园在东都门【水经注】○思成侯王乃始墓史皇孙王夫人父乃始本始四年病死后三嵗追諡曰思成侯嵗余博平君薨諡曰思成夫人诏徙思成侯合奉眀顾成庙南置园邑长丞【汉书外戚传】师古曰本号广明故戾太子传云皇孙及王夫人皆广明其后以置园邑奉守改曰奉明【外戚传注】○都成侯金安上墓安上日防弟伦子封都成侯至建章卫尉薨赐冡茔杜陵谥曰敬侯【汉书金日防传】○魏其侯窦婴墓水经注故渠又东经魏其侯墓南似在今咸宁县地【府志】今无考【县志】○更始刘圣公墓更始为赤眉所杀故侍中刘恭夜往取而埋之光武使司徒邓禹収扵霸陵县【水经注】在今万年县东北【后汉书鲍永传注】○北周齐郡公彪墓彪髙帝曾孙封青州齐郡公保定四年薨于长安私第以某年月日于少陵原曾孙同州刺史得照思传祖徳是用勒铭【杨烱撰神道碑】○将军侯莫陈道生墓道生朔州武川人赠骠骑大将军夫人拓防氏天和五年六月薨即以其年十月同于京兆洪原乡【庾信撰墓志】○安平县公崔説墓説【周书作訦】博陵人封安平县公建徳四年正月薨于长安永贵里其年二月于京兆平原乡之吉迁里【庾信撰神道碑】○懐徳郡公吴明彻墓明彻兖州【集作南州】秦郡人拜大将军懐徳郡开国公大象二年七月奄然賔馆寄瘗于京兆万年县东郊【庾信撰墓志】○唐永穆公主墓徳宗元妃韦氏京兆人母曰永穆公主元和四年四月薨诏于万年县上好乡洪平原【白居易撰墓志】○赠礼部尚书徐齐耼墓公东海郯人八嵗工文太宗召试词赋称神童髙宗悉命皇子受业坐事徙钦州嵗余殁上元三年归于少陵原子坚景龙中礼部侍郎廼刋石立颂【张説撰神道碑】○东海郡公徐坚墓坚家吴兴徙族入雍今为冯翊人爵东海郡公集贤学士开元十七年薨于长安攽政里私第与夫人故南阳郡夫人合于万年县少陵原先茔【张九龄撰神道碑】○赠刺史韦钧墓钧杜陵人开元十一年终于汉州官舍赠邠州刺史十二年迁窆万年县洪固乡陪先茔【韩休撰神道碑】○韦尚书抗墓抗以刑部尚书镇洛开元十四年八月薨于洛以某年月日卜京城东南少陵原【苏颋撰神道碑】○明威将军栁嘉泰墓嘉泰河东解人明威将军上柱国开元二十七年终于长安开化里归窆于万年洪固之原【郭讷撰神道碑】○李太守少康墓少康髙祖五代孙幼孤孝称亲党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命公为太守三年薨明年某月迁宅于京兆见子原先茔【独孤及撰神道碑】○杨慎矜父隆礼墓华隂人墓在少陵原天宝六载封域内草木皆流血慎矜令浮屠史敬思禳之退朝祼而桎梏于丛棘间如是数旬而流血不止【唐书五行志】○左金吾将军阎用之墓用之立徳曾孙夫人崔氏俱权窆少陵原广徳中卜于故原吉合祔焉【独孤及撰墓志】○左卫大将军白道生墓道生终于左卫大将军其子元光以永泰元年迁窆于万年县凤栖原【于益撰神道碑】○郭子仪妻王氏墓王氏唐元辅汾阳王之伉俪封霍国夫人大厯十二年终于平康里之私第于万年县凤栖之原【杨绾撰神道碑】○左骁卫将军马实墓实先扶风人拜左骁卫将军贞元十四年七月终于京师常乐里之私第以某年于京兆万年县洪固乡延信里司马村之少陵原【欧阳詹撰墓志】○姚贞公南仲墓南仲吴兴武康人贞元十六年为右仆射十九年薨于宣平里第天子废朝悼叹俾中贵人吊祠追命为太子太保夫人河南县君元氏先公而殁嗣子兖奉公之防与夫人之殡合祔于少陵原黄渠里【权徳舆撰神道碑】○校书郎李观墓观年二十九客死于京师其友崔礼买地以之于国东门之外七里乡曰庆义乡原曰嵩原昌黎韩愈其友人也书石以志之【韩愈撰墓志】予客长安得退之李元賔墓铭段季展书校印本无崔礼之国东门外七里之事【邵博闻见后录】○武威郡王王荣墓荣先太原人家于上京封武威郡王元和二年薨于道政里私第来年栖神于凤城东南龙首原先灵之左【戴少年撰神道碑】○骠骑大将军论惟贤墓惟贤髙祖于髙宗朝归国因家京兆惟贤授骠骑大将军元和四年终于静恭里私第其年于万年县洪固乡之古原【吕元膺撰神道碑】○襄阳郡王路应墓公讳应冀公之嫡子封襄阳郡王元和六年薨于东都明年京兆万年少陵原夫人郑氏祔【韩愈撰神道碑】○王员外端墓端太原人厯官工部员外以季子绍兵部尚书故再有追锡于万年县凤栖原【权徳舆撰神道碑】绍秦将翦之后居太原拜兵部尚书元和九年薨十年奉窀穸于万年县之洪固乡以夫人李氏祔【李綘撰神道碑】○辛节度秘墓秘昭义节度元和十五年薨赠尚书左仆射夫人裴氏先公卒时将公叹曰人之居无常而坟墓因焉吾家之兆及于四代三卜矣他日吾死亦遂而无用迁焉遂定于万年县洪原乡少陵原及将亡为文自志其墓【牛僧孺撰神道碑】○田节度布墓布正子魏博节度以兵乱自刎天子壮其节赠尚书左仆射长庆二年于万年县白鹿原【庾承宣撰神道碑】○岐阳公主墓岐阳公主下嫁杜氏开成二年薨于汝州防至京师三年某月日宣册諡曰庄淑大长公主祔于万年县洪源乡少陵原尚书先茔【杜牧撰墓志】○武昌县子史用诚墓用诚河南人封武昌县开国子太和四年薨于升平里粤二月京兆万年县长乐乡宋侯之西原【奚敬元撰神道碑】○牛丞相僧孺墓大中二年十月薨于东都别墅其年少陵南【杜牧撰墓志】○韦节度正贯墓正贯京兆人岭南节度薨于位祔少陵原之世墓【萧邺撰神道碑】○宋兵马钤辖种世衡墓世衡国之劳臣也庆厯五年正月七日启手足神志不乱其子卜京兆万年县之神禾原【范仲淹撰墓志】   咸阳县   周文王陵 文武成康陵俱陜西西安府祭【会典】在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陵生蓍草衍易者恒取诸此【县志】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骃按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冡皆在长安镐聚东杜中【史记周本纪注】狄山文王其所【山海经】文王毕毕西于丰三十里【竹书纪年】汉书曰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盟津毕文王墓近镐也【宋敏求长安志】毕之为地或云在渭之北或云在渭之南其主渭北者则汉刘向言文武周公于毕而师古释之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也长安西北四十里即咸阳矣故元和志曰咸阳县治毕原也此皆以毕为在渭北者矣至其命为渭南者皇览曰文武周公冡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杜中又曰秦文王冡在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冡是也人以为周文王冡者非也周文王冡在杜中按杜中即杜县之中也杜县在镐之东于唐长安县为东南二十里此説如不果谬则毕又在渭南也予取此数説者而参求之长安有毕陌咸阳又有毕原则原之为地亘渭南北有之故古记于毕皆着文武地者因毕名两出而亦两传也此其误之所起也若以人情言之文都丰武都镐丰镐于杜相属则皇览谓文武于渭南者其理顺也文王既渭南则周公毕必祔文墓矣刘向传臣瓒引汲郡古文为据曰毕西于丰三十里则地为渭南甚明安陵有大冡皇览明指为秦文王墓安陵在咸阳则渭北之文冡其不为周文而为秦文亦可据矣又唐令狐亘疏曰周武于毕陌无邱垅之处则武王所确在毕陌又可据矣通元和一志皆李吉甫为之而周公之墓亦遂两出一云在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一云在咸阳县北十三里则是自相殊异可以见其不的矣予故知其展转生误皆起于毕名之两出也【雍录○按雍录本史记注以为在渭南而汉书注则云在渭北总之毕亘渭之南北一语确切不易后人所见不同遂致展转辨诘然渭北咸阳之陵则自唐宋以来祀典也定咸阳以遵王制登雍录以资讨论】   武王陵 在文王陵北【县志】正义曰括地志云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史记周本纪注】成王元年夏六月武王于毕【汲冡周书】   成王陵 在文王陵西南【县志】在县西北二十里【宋敏求长安志】   康王陵 在文王陵东南【县志】在县北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成王陵盩厔分祭康王陵鄠县分祭【贾志○按凤翔府志周康王陵在麟逰县西八十里乃括地志三辅黄圗雍录明一统志等书俱云文武成康四陵在咸阳毕郢原则康陵之不在麟明矣旧志云秦康公居雍髙寝髙寝凤翔地生而居之殁而之康王之为康公无疑也】   恭王陵 在文王陵南【县志】   周公旦墓 在文王陵东【县志】周公在丰病将殁曰必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王既卒成王亦让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史记鲁世家】正义曰括地志云周公墓在雍州咸阳北十三里毕原上【世家注】在文王陵东今立庙于墓前【贾志】   太公望墓 在文王陵东【县志】礼记曰太公封于营邱比及五世皆反于周郑曰太公受封留为太师死于周五世之后乃齐【史记齐世家注○按皇览吕尚冡在临淄县城南去县十里齐记补遗云公于周齐人思其徳衣冠于此则临淄定属虚冡矣畿辅志又云太公墓在东明县南四十里郭家屯证以曲礼反之説更属无稽】   八士墓 在县东五十里即一母四乳之八子【县志】予至咸阳县东北五十里有八士墓称南宫氏及观雍大记亦载其墓而父老尚传诵云【薛应旂酉阳捜古竒编○按襄城县志八士冡在县北王落子南伯达堡未知孰是】   武安君白起墓 在县东五里杜邮亭武安君自刎此而祠亦在焉【贾志○按洛川县志白起山韩城县志华池俱有起墓考洛川为起采地至华池则司马靳与起同赐死杜邮因靳华池而起冡亦傅会于此要以杜邮者为是】   汉髙帝长陵 长陵在咸阳县东三十里亦曰长山其北有萧城萧何筑以守长陵汉初徙闗东豪族以奉陵邑长陵茂陵各万户皆属太常不于郡长陵令秩千钟陪诸臣萧何张良曹参纪信在其东【贾志】十二年四月甲辰髙祖崩长乐宫丙寅长陵【史记髙祖本纪】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丈髙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正义曰括地志云长陵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本纪注】六年夏六月城长陵【汉书髙后本纪】张晏曰起县邑故筑城也师古曰此説非也黄圗云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宫寺皆在中是即就陵为城非止谓邑居也【本纪注】皇览曰髙帝吕后山各一所【史记吕后本纪注】髙后崩合长陵【外戚世家】闗中记曰髙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汉帝后同茔则为合不合陵也诸陵皆如此【世家注】闗中记曰长陵城有西北南三靣东靣无城陪者皆在东徙闗东大族万家以为陵邑【宋敏求长安志】戚夫人墓在长陵之东【马志 按会典汉髙帝陵陜西泾阳县祭盖沿旧志而地实属咸阳也再汉中府志西乡县东南二十五里有戚夫人墓俱不足辨姑以供后人之凭吊可矣】   惠帝安陵 在咸阳东三十五里周之程邑也【贾志】汉书云安陵皇览曰山髙三十二丈广袤百二十步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去长安北三十五里【史记吕后本纪注】闗中记曰徙闗东倡优乐人五千户以为陵邑善为啁戯故俗称女啁陵也【宋敏求长安志】孝惠张皇后废处北宫孝文后元年薨安陵不起坟【汉书外戚传】   昭帝平陵 在咸阳县东北一十三里【贾志】元平元年六月壬申平陵【汉书昭帝本纪】臣瓒曰平陵在长安西北七十里【本纪注】平陵去茂陵十里帝初作夀陵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无得起坟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外为小厨裁足祠祀万年之后扫地而祭【三辅黄圗】孝昭上官皇后凡立四十七年建昭二年崩合平陵【汉书外戚传 按河南通志汉昭帝陵在河南洛阳县城东平落保昭帝崩于长安无洛阳之事其误可知】   元帝渭陵 在咸阳县东北一十三里【贾志】永光四年冬十月以渭城夀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逺弃先祖坟墓破产失业亲戚别离人懐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闗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防也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今所谓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揺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竟宁元年七月丙戌渭陵【汉书元帝本纪】服防曰陵未有名故曰初臣瓒曰渭陵在长安北五十六里【本纪注】孝元王皇后建国五年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合渭陵【元后传】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哀帝即位为帝太太后后又更号为皇太太后元夀元年崩合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云哀帝崩王莽秉政奏贬傅太后为定陶共王母元始五年莽复言共王母前不臣妾至渭陵冡髙与元帝山齐懐帝太后皇太太后玺绶以不应礼礼有改请发共王母冡归定陶共王冡次既发冡崩压杀数百人公卿在位皆阿莽防入钱帛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凡十余万人操持作具掘平共王母冡【外戚传】髙陵南有定陶恭王庙傅太后陵元夀元年傅后崩合渭陵潘岳闗中记汉帝后同茔则为合不共陵也恭王庙在霸城西北庙西北即傅太后陵不与元帝同茔渭陵非谓元帝陵也盖在渭水之南故曰渭陵也陵与元帝齐者谓同十二丈也王莽奏毁傅太后冡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今其处积土犹髙世谓之增墀亦谓之增阜又谓之成帝初陵处所未详也【水经注】   成帝延陵 在咸阳县西北一十三里【雍录】建始二年春闰正月以渭城延陵亭部为初陵绥和二年四月己夘延陵【汉书成帝本纪】臣瓒曰延陵在扶风去长安六十二里【本纪注】王莽时遣使壊渭陵延陵园陵罘罳曰毋使民复思也又以黑色洿其周垣【三辅黄图】李成班偼伃失宠退处东宫至成帝崩充奉园陵薨因园中○孝成许皇后立十四年而废在昭台嵗余还徙长定宫后九年赐药自杀延陵交道廐西【外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