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 第 384 页/共 388 页

“超游九霄”。行书,径二尺。万历丁巳夏三山张炜书。”行书,径四寸,镌乌石山。   “凝云”、“浣俗”。邑令夏允彝书,镌长乐首石山。   “日角云根”。郑建中书,镌长乐御国山。   “海岸天际”。陈亦人书,镌长乐莆盛山。   “铁印”。邑令徐珪书,镌罗源莲花山笔砚峰。   “方广洞天。林应宪书,镌永福方广岩。   “石门”、“天关”。邑令李良杰书,镌方广岩。   “秀出南斗”。施德政书,镌福清福庐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戚继光书,镌福清瑞岩望阙台。   [HT]“蟠桃坞”。楷书,径二尺,镌乌石山。以下时代姓氏无考   “天章台”。楷书,镌乌石山。   “邻霄台”。楷书,径二尺五寸,镌乌石山。   “向阳峰”。楷书,镌乌石山。   “天香台”。楷书,镌乌石山。   “清泠台”。楷书,镌乌石山。   “霸石”。楷书,镌乌石山。   “冲天台”。篆书,径二尺五寸,镌乌石山。   “望潮峰”。楷书,镌乌石山。   “天秀岩”。楷书,径二尺,镌乌石山。   “石麟”。叶圭书,行书,径八寸,镌乌石山。   “双峰梦”。楷书,径一尺四寸,邵嘉民渭宝书,镌乌石山。   “师季、仲嘏、藏之、绍光、蒙伯,庚寅仲春七日游乌石山。”楷书,径一尺,镌乌石山。   “白海南浮青嶂外,乌山西望碧云重。”草书,径四寸,镌乌石山。   “鹏海天风”。楷书,镌九仙山。   “平远台”。楷书,镌九仙山。   “喜雨台”。楷书,镌九仙山。   “杏坛”。楷书,镌九仙山。   “小华山”。楷书,镌九仙山。   “廓然台”。楷书,镌九仙山。   “闽山”。篆书,镌玉尺山。   “卧龙山”。镌卧龙山前。   “登龙”。楷书,镌凤洋山。   “毗济潭”。楷书,镌九龙山龙潭。   “灵洞岩”。楷书,镌芙蓉峰。   “薰风陇”。   “南华峰”。   “蓬莱阁”。   “锦绣谷”。   “逍遥台”。俱篆隶大书,镌平山。   “鹿乳泉”。镌群鹿山。   “灵泉”。楷书,径二尺,镌鼓山石门。   “罗汉泉”。楷书,径一尺,镌鼓山泉前。   “凤池山”。楷书,径二尺,镌鼓山灵源洞石磴。   “沈子岩”。镌闽清岩下水中,水涸则见。   “甲高岩”。镌闽清半岭大石上。   “第一山”、“小有天”。俱镌长乐六平山石洞壁上。   “陈令津”。镌长乐屏山石船。   “冠峰”。镌长乐冠峰。“天子万寿”。镌长乐万寿山。   “鳌顶峰豹变岩”。镌长乐鳌顶峰。   “天上云居,人间仙境”。镌连江云居山。   “黏云”。镌连江香炉山。   “渔沧天乙之门”。镌连江岱江滨渔沧潭。   “宝华福地”。镌连江宝华山,余字漫灭不可辨。   “奇章别墅”。   “雪浪云根蟠龙”。俱镌连江横槎江岸。   “张宝民、王晋卿己丑孟夏游石门。”镌连江石门。   “解醒泉”。镌连江秦川。   “洞天”。镌连江文笔山。   “醉翁石”。镌连江澄岩岭。   “彤云碧海”。镌连江云居山。   “入佛境界”。镌连江坑墩。   “降虎”。镌连江宝林寺。   “雷移”。镌连江宝林寺。   “龙峰”。镌连江定岐山。   “轻避重,贱避贵,少避长,往避来。”镌连江东禅岭。   “刘禹锡过此。”镌连江蛤沙河舶所峭壁上。按:此疑非唐刘梦得,俟考。   “章仙峰”。镌连江炉峰石壁。   “渔村”。镌连江百丈岩。   “青石溜”。连江北茭海岸石峡上有汗吐出为字三,拭之则灭,少顷复明。   [HT]“章叟洞”。镌罗源文殊山。   “罗喜洞”。镌罗源仙茅山。   “妙喜洞”。镌罗源金粟山。   “鳌峰”。镌罗源罗平里。   “蓬壶”。草书,镌福清石竹山。   “龙渊”。篆书,作李斯势,径一尺,镌福清黄蘗山。   “石马泉”。镌福清蒜岭西石碑上。   “别一洞”。镌福清石竹山。   “香山洞”。镌福清瑞岩。   帖 本   梁萧子云《章草出师颂》。存府学。   《玉枕兰亭记》。存府学。   《福州府治兰亭本》。书画谱。   《福州兰亭枣木本》书画谱。   《三山木板淳化阁帖》。《法帖谱系》云:“三山帅司库有历代板帖本,盖好事者以长沙旧帖刊勒,卷帙规模皆同,今已散失。   《福清本帖》。《法帖谱系》:“福清县民家有旧木板刻《绛阁急就章》、《雁塔题名》四帖,其刻稍精,卖碑家得之,往往驾名官帖以惑人。”   《长沙别本淳化阁帖》。《法帖谱系》:“三山林伯凤重刻于家,指为古潭帖。”   《茶录石本》。《莆田集》:“皇祐三年,蔡襄书,怀安令樊纪刊行。”   [HT]元吴志淳《隶书千字文》。存府学。   《范浚心箴》。嘉靖七年奉诏刊在射圃。   程伊川《视听言动四箴》。嘉靖七年奉诏刊在射圃。   《明世宗御制敬一箴》。嘉靖七年奉诏刊在射圃。   卷之七十四  祥 异      福郡襟带岭海,上山下泽,互通其气,天地有噫,日月星辰有差,草木虫鱼有异,其常亦理之恒,不足惊愕者,而人事亦应焉。夫汉以余善徙民而荧惑守岁,吴越伐王氏并土而钱文兆砖,此郡之妖;唐常衮兴贤而瑞谷屡茁,宋朱子讲学而芝草先呈,此郡之祥。然则妖祥岂不以人欤?今圣主当阳,百灵效顺,道循其轨,物若其性,岭通隹气,海不扬波,斯固孙之柔,瑞应之记,所不能备载已。志祥异。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