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 第 383 页/共 388 页
“乾道丁亥暮春二十三日,余出郊观稼,劳田夫野老,而访其疾苦,遂至鼓山烧香供茶,登临沧亭而返。男铢、錞、鉴、鈆、孙淙侍行。襄阳王瞻叔书。淳祐癸卯,曾孙亚夫来此拂石。”[HT6SS]俱楷书,镌鼓山灵源洞。
“淳熙丁未,晦翁来谒鼓山,嗣公游灵源,遂登水云亭,有怀四川子直侍郎。同游者清漳王子合、郡人陈肤仲、潘谦之、黄子方、僧端友。”楷书,镌鼓山石门左。
[HT]“临川俞寿翁,同温陵陈谦之视旱,因登瑞岩之巅,俯沧海穷幽趣,虽俄顷,已有潇洒出尘之想。岩僧酌泉烹茶,使人徘徊胜慨,颇动烟霞泉石之念。淳熙十一年重阳后二日。”[HT6SS]楷书,刻瑞岩过来桥傍。
“赵子直、朱仲晦,淳熙癸卯仲冬丙子同登。”楷书,径一尺,朱子书,镌乌石山邻霄台东。
“石室清隐”。楷书,径一尺,朱子书,镌侯官先贤石室池畔石岩。
“凤邱”、“鹤林”。朱子大书,镌闽县凤邱山。
“怡山良石,神仙所居。”朱子大书,镌闽县方山灵壁岩。
“福”。楷书,高一丈余,镌乌石山观音岩,朱子书。傍有“开禧丁卯正月郡人张元简”十一字。
“寿”。楷书,高二丈余,镌鼓山喝水岩桥下,朱子书。
“天风海涛”。朱子为赵子直书,径尺许,镌鼓山大顶峰磐石。
“梅溪”。朱子书,镌闽清梅溪坪先农坛下。
“观云岫”。朱子书,镌闽清珠峰。
“八闽岳祖”。朱子书,镌闽清白岩。
“溪山第一”。朱子书,镌长乐屏山下三溪。
“朝阳”。朱子书,镌长乐五峰山。
“魁龙”。朱子书,镌长乐龙泉山。
“德成”。朱子书,镌长乐筹峰石室。
“读书处”。朱子书,镌长乐晦翁岩。
“蟠桃坞”。朱子书,镌福清灵石寺。
“闻读”。朱子书,镌福清闻读山。
“古南台”。赵子愚隶书,镌钓龙台。
“状元峰”。楷书,长二尺,镌九仙山陈诚之读书处。
“蔗境”。楷书,径一尺,镌鼓山龙头泉左。
涌泉亭柱有《蔗境》诗,石有“蔗境”字,皆不题名氏。四明赵与滂肖范见此有感,题曰:“诗题《蔗境》不题名,墨迹悬岩碧藓平。游宦来看心忽悟,前身应是赵先生。”[HT6SS]楷书,镌鼓山龙头泉,与“蔗境”二字相连。
“绍兴辛亥九月二十日,赵子直同林泽之、姚宏甫来游,崇宪、宗范、崇度侍。待王子克、林弁伯不至。”行书,镌鼓山石门左。
“庆元丙辰九月既望,龙江陈叔纶约邑佐王牒居易、晋安连元龙登岩,东嘉何禹锡、三衢周少清偕焉。”楷书,刻瑞岩过来桥边。
“嘉泰壬戌重阳,括苍何澹约、浚仪赵公迥、金华杨潜修登高故事,上“天风海涛”酌酒赋诗,咸谓一时之胜,恨未志诸石也。越明年,复以是日偕静海施康年、古忭赵公介来游,阴云解剥,风日和美,极海山之壮观,抚泉石而忘归。”楷书,镌鼓山石门右。
[HT]“莆阳陈宓师复,建安谢汲古深道、黄应西说之,真德秀景元、清源留元刚茂潜,以开禧丙寅五月三日同游鼓山灵源洞。摩挲苍岩,纵览奇观,诵浚仪相国之诗,再瞻晦庵先生遗墨,慨然感兴,一酹而归。”楷书,镌鼓山灵源洞左高岩上。
“嘉定甲申春,郡守胡榘仲方劝耕东郊,竣事,同至鼓山,与西宗赵师夏至道会盟,饭于妙峰阁。访灵源洞,度蹴鳌桥,瞻喝水岩,探涌泉亭,历石门,登天风海涛之榭,临观久之。别驾沈柔孙明夫、茂宰许之选叔仁、陈宗道原仲、郑崇谦仲与俱。长老自镜瀹茗于半山亭。中漏下二刻乃还。”楷书,镌鼓山石门左。
“嘉定已卯良月既望前三日,刘无竞题,刘公著书。时方孺和、方瑞叔、陈君玉同游。”[HT6SS]楷书,镌瑞岩过来桥前。
徐鹿卿《请雨记》:“绍定壬寅夏六月不雨,至于秋七月,遍走群祀未效。大师番阳李公以石鼓闽重镇,其下众水所汇,必出云为风雨,乃命属吏南昌徐鹿卿致祷。丙申诣寺斋宿,丁酉黎明登屴崱,礼毕而雨,是夕大雨。戊戌又大雨,已亥雨止。槁者获,涸者流。刻而识之,侈神之休。”镌鼓山大顶峰。
卢山明伯量、夏季起、李增卿,绍定辛卯重九日登邻霄台。”楷书,径六寸镌乌石山。
“古砖出唐井,豫识国师名。于此坐禅处,喝回流水声。如何神晏塔,移作李纲茔。见说山中石,不平空自鸣。淳祐己酉闰二月清明,闽安镇官四明赵蔗境与滂题于白云亭石。”[HT6SS]楷书,镌鼓山灵源洞桥前。
“上到琼峰第几间,御风骑气眇人寰。天高陟觉星辰近,地迥遍饶日月间。去海茫茫疑十里,望州隐隐见三山。武夷榜墨千年在,任使重厓藓字斑。”淳祐辛亥立春后一日,移漕建水,挈家游鼓山,登小顶峰,俯瞰山川城郭如画。晚饮‘天风海涛’,盖武夷翁旧题也。留诗石间,以纪岁月。眉山史季温子威父书。”楷书,镌鼓山龙头泉左。
“两峰峻上半天开,一水争奔急雪来。眺远直疑沧海近,洞灵曲拗涌泉回,慨思南北江山异,更陟嵯峨宇同恢。渺眇愁余歌石鼓,漫磨枯墨洒苍苔。括山郑应开同舍郎靳盈之游,二子桂、梅侍。宝祐第一春二月五日。”楷书,镌鼓山石门右。
“景定癸亥仲夏,王镕景范、陈仁玉德公同游灵源洞。”楷书,镌鼓山灵源洞桥前。
“王镕、赵希忄弋、陈仁玉,癸亥九月游道山。”楷书,径一尺五寸,镌乌石山邻霄台东。
“林希逸、徐汝乙、林拱辰、赵必岊,咸淳二年十月三日同游。”楷书,镌鼓山灵源洞石磴左。
“环峰”。光宗御书,镌越王山上。
“平山福地”。陈宜中大书,镌濂浦平山。
“蛰仙”。陈孔硕篆书,镌凤邱山。
“天香台”。大观中,有孝子焚香祝亲于洋坑,因书镌石。
“剑石已平,公卿出焉”。古田邑令刘元亮,镌磨剑石上。
“龙首”。张镇书,镌长乐冠屿峰。
“云梯”。郑性之书,镌长乐五峰山。
“聚星”。张翀书,镌长乐福州里山。
“龙翔峰豹变石”。周寺簿书,镌长乐龙翔峰。
“元台”。陈文龙书,镌长乐炉峰山。
“第一峰。米芾书,明何东岩,摹勒福清福庐山。
元
至大庚戍,潘朝海、常世兴、洪良玉长卿等咏于望仙阁。天宇澄清,人境俱胜。耕泽翁书。”镌永福方广岩。
“飞构表林崇,下与层云平。陟峤良已超,况乃临沧瀛。盘盘汀树分,离离海帆征。曙发沙旭近,秋澄潦区明。凭高慨徂晖,抚往空遗名。混混弗自期,营营定何成。名峰冐南州,灵境仍幽深。春结丹树梯,秋明紫烟岑。峻远遂真赏,清旷舒遐心。惜无同怀登,共引芳醑斟。冷风春飞淙,绝涧调羁禽。谁为钟子期,续此云海音?皇庆壬子秋九月晦日,江宁杨刚中志行来游,挹江海之清风,访古人之陈迹,顾瞻感慨,因寓之辞。太末胡梦霖止水后至,请列诸石,乃书之。”楷书,镌鼓山水云亭。
“彭城钱光弼任福建转运使之明年,漕暇游安国得舜亭故址,万楚舞翠,品石献奇,因兹新构,易名‘翠楚’。时泰定二年七月望日,男守让侍。”镌卧龙山。
“至正二十五年秋八月朔日,辽东薛朝晤、灵武王用文、济南李君宪、会稽胡温来游。”[HT6SS]篆书,镌鼓山半山亭左。
“至正己丑清明前一日,予沿檄至海口,与盐司令孛罗天章、司丞卢永年祥卿、管局范公懋从政同登瑞岩。是日风气清淑,海屿在望,盖胜游也。三月十五日上元杨翮大举书。”[HT6SS]八分书。刻瑞岩玉虚洞。
“天开图画”。楷书,径八寸。“时至正己丑菊节,范阳孛罗天章建。”楷书,镌瑞岩半边亭后。
“天章岩”。楷书,径三尺,镌瑞岩九仙楼后。
“至正辛卯夏,里人曹希建、郑克裕、陈叔亨、林居正、陈宗鲁,莆田郑宗晦来游,清赏终日。”隶书,刻瑞岩紫霄亭址之后。
“温陵卢希韩征赋海口镇,公暇至此。同游者陈国辅、颜希道、陈仲宣、李月海、郑宗晦、上官仲德、陈元材、陈士吉、郑克裕、僧孤岩。时至正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刻石。”[HT6SS]楷书,径一尺,刻瑞岩天姬宫后。
“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四月二十五日,汝南蒋士暹、里人陈积中、潘腾、晋安王裕同游,继而至者郡人卓赤。”隶书,刻瑞岩半边亭左。
“至正丙午秋七月二日,里人陈舜玉、邵文德,盱江施克让游。”楷书,镌瑞岩过来桥前。
“至正丙午八月,廉吉祥同卞元善、潘君迪、林君贤、潘腾、陈积中游,道士姚海阳、僧无门相从。元善子神仙、保州吏李廉侍。”八分书,镌瑞岩观音洞内。
“至正丁未孟冬望日,榕下徐子正偕寅友郑彦通、里人林吉枢、林允文,同访羽士施柏岩游。”楷书,镌瑞岩观音洞左。
“大元福建行中书省奉训大夫理问官文殊、海涯贯道理问山东王伯颜、奉训伯亮,与耆士李月海、郑叔珍、王子东游,谒僧孤岩,留宿。时至正三十一年正月志。”八分书,镌瑞岩仙扉傍。
“香山洞”。隶书,径一尺五寸。陈瑞立,郑烨书。”楷书,刻瑞岩海天空阔亭后。
“章容元度、郑烨宗晦、郑诜子释、姜柏子贞、郑耕子山来观薛老峰字隼尾法。”[HT6SS]隶书,径一尺五寸,镌乌石山。
“乘云”。楷书,径二尺,镌鼓山乘云亭石上,王翰书。
“清赏”。泰定中,镌罗源松崎山。
“飞珮”、“铁壁”。俱王翰书,镌永福方广岩。
“赤壁”。王翰书,镌永福濑下石壁。
“钓矶”。王翰书,镌东溪傍巨石上。
明
“洪武二年九月朔日,宣城胡景中、乐邑王子正 里人陈舜玉来游。”楷书,刻瑞岩半边亭傍。
“福建运司经历袁暹、延平府判祁思贤、前运司经历牛景德同游瑞岩。洪武三年十月朔日记。”楷书,刻瑞岩观音洞左。
“时洪武辛卯中秋节,中顺大夫福建都转运盐使司分司同知宋祯游此,书吏沈守贤、典吏刘溶侍行。”楷书,镌瑞岩过来桥傍。
“洪武庚戍六月二十七日,武林孙祯祥卿缺二字江天与玉融陈德裕同游。”楷书,刻瑞岩过来桥前。
“洪武十二年秋九月十八日,福建承宣布政使栝苍陈公铭、同知福建都指挥使司事和阳王公诚、佥福建左卫指挥使司事合肥陈公文,同游鼓山,入灵源洞,登天风海涛亭。是日也,天宇开霁,秋气澄彻,东望沧溟,一碧万顷,而海上诸峰,罗列乎栏楯之下,真奇观也。先是福建按察司副使太原王公琏,尝登是亭,赋诗有云:“夜半神龙起沧海,长风吹雨从天来。”是日期而不至,诸公诵其诗,徘徊凝伫者久之,抵暮乃归。金华徐孳记并书,鼓山宗枝司讲善旭命工刻石。”楷书,镌鼓山灵源洞。
“曲水流觞”。王偁书,镌永福龙塘。
“贵州佥宪陈辉伯炜、云南参议王善师舜、水部主事郑文季友、南康太守刘骐伯祯、监察御史罗泽宗本、林文秩礼亨、弟审理文秸嘉亨、选部主事洪英实夫、金部主事陈复鼎初、张衍理文、光禄署丞林生子仪、翰林修撰陈枨叔刚、刑科给事中姚铣孟声、弟折金孟文、本府之教授陈从景著、福州中卫百户朱成克诚、进士廖伯牛师冉、郑亮汝明、儒士戴侃宏龄、释性源,宣德甲寅仲春望日,同觞咏于此。”楷书,径五寸,镌乌石山。
“正德己巳重九,屠奎、巡按监察御史王注同登。”楷书,径五寸,镌乌石山。
“青天白日”。行书,径三尺。明太守汪文盛书。同游二山人傅汝舟、高濲。”楷书,径一寸,镌鼓山大顶峰。
“嘉靖戊戌春三月,致仕少保尚书小泉林廷□、子郎中榕江炫,招予同登鼓山绝顶,坐水云亭。按闽御史大理李元阳书。”楷书,镌鼓山龙头泉右。
“望云遥祝”。径二尺。嘉靖巳亥春三月庚辰,余与近庵桂子出郊劝农,因登鼓山,遂援笔大书‘望云遥祝’于绝顶,一以祝上,二以祝亲,亦以祝民也。夫三祝而忠、孝、仁之理备矣。然则是行也,夫岂漫游者哉?时有同登者,若溪王子、浦南朱子、钟阳林子,及东葵、东岩、东泉、林子伯仲三人,皆努力于忠孝之理,而行有尚焉者,是皆可纪也已,遂书之。守福州鹤泉昆山沈大楠书。”楷书,镌鼓山石门左。
“石天”。行书,径一尺四寸。“嘉靖丁亥春,高禧、潘积中、谢宜相题。”隶书,径四寸,镌乌石山。
“致仕佥事九十翁李叔谊,又偕致仕吏部右侍郎王克复,翰林检讨龚福、广东布政使谢瑀、按察副使翁晏、佥事陈廷玉、贵州右参政林迪、左参议邓珙、邹平、教谕王佐,合州同知高圭、苏州府李廷美同游。有明弘治壬子秋九月望后一日题刻。癸丑秋,又偕浙江左参议谢琚、苏州储通判蓝 通重游。”楷书,径四寸,镌乌石山。
“江风山月”。行书,径二尺。范川詹莱书”。径一尺,镌鼓山半山。
“东障鹏霄”。行书,径五尺。仁夫陈兆荣书。径一尺,镌鼓山半山。
“青山绿树”。行书,径五尺。“范川詹莱书”。径一尺,镌鼓山松关亭上。
高山仰止。楷书,径五尺。汪文盛书。径一尺,镌鼓山松关亭上。
“白云洞天”。楷书,径二尺。“郡人王应钟书”。径六寸,镌鼓山白云洞。
“悬钟岩”。楷书,镌萧湾岭上,无姓名。
“望北台”陈京书,镌黄柏岭。
“云山天海”驸马汪原书,镌长乐御国山。
“状元峰步云梯”。邑令何应和书,镌长乐首石山。
“廉山”。郡守江铎书,镌大梦山。
“墨池”。丰熙书,镌大梦山方池。
“旗山第一峰”。郑善夫书,镌旗山。
“人瑞峰”。郑善夫书,镌旗山。
“瑞岩三十七洞天”。楷书,径一尺五寸。大明隆庆元年钦差镇守福浙总兵官都督同知东牟定远孟诸戚继光书。”
“隆庆六年长至后,桂林殷从俭偕郡人罗一(缺一字)、陈全之、张邦彦到此。”楷书,径一尺,镌乌石山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