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 第 382 页/共 388 页

古田县《重建文庙记》吴宽撰。   《石门硖碑》郡人徐熥撰。   《古田县筑城记》罗荣撰。   《八闽会城四坊记》提学田汝成撰。一曰公辅,二曰卿执,三曰及第,四曰元魁。嘉靖间立。   《古田县治记》刘曰旸撰。   《长乐县筑城记》嘉靖壬子,邑人郑世威撰。   长乐县《蠲渡税记》嘉靖中,邑人陈时范撰。   连江县《重修东湖记》嘉靖三年,邑人孙用撰。   福清瑞岩《新洞碑》嘉靖丙寅,戚继光撰。   长乐县《马江亭记》隆庆三年,邑令蒋以忠撰。   长乐县《重筑滨氵闾湖堰记》邑令蒋以忠撰。   长乐《邑侯李公去思碑铭》邑人谢肇淛撰。   长乐县《太平桥记》隆庆五年,邑令蒋以忠撰。   长乐县《砌筑十洋新街记》隆庆六年,邑令蒋以忠撰。   连江县《修文庙记》隆庆中,邑令张贤撰。   福清县《瑞岩镇远亭碑》隆庆庚午,郡人马森撰并书。   连江县《乡贤祠记》参政游琏撰。   连江县《捐学田记》万历十三年,郡人陈联芳撰。   《罗源县新城记》徐必达撰。   《巡按题名记》王鼎撰。   《重建瑞岩石佛阁碑》万历中,都督王尚文撰。   《重建石佛阁记》万历癸未,邑人郑天佐撰。   瑞岩《开桃花洞记》欧应昌撰并书。   《长乐县学宫记》董应举撰。   《长乐县扩城记》天启初,邑人刘沂春撰。   《重修福清县儒学记》叶向高撰。   《福清县拓城记》叶向高撰。   《西湖通水关记》叶向高撰。   《福清县城垣记》叶向高撰。   《阳岐改旧路记》叶向高撰。   福清县《文昌阁记》叶向高撰。   福清县《赐金桥记》叶向高撰。   福清县《龙首桥塔记》叶向高撰。   《长乐县开河记》崇祯十四年,邑人马思理撰。   《叶文忠公祠碑》林欲楫撰。  国 朝   《康亲王祠功绩碑》康熙间立,撰人阙。   《范忠贞公祠碑》康熙二十一年,御制。   《陈忠毅公祠碑》康熙间,郡人郑开极撰。   连江县《增置学租记》康熙二十二年,邑令王仁灏撰。   连江县《朱子祠记》康熙三十七年,吴骏撰。   福清县《龙江桥记》康熙四十七年,郑亦邹撰。   《重浚西湖碑记》提学沈涵撰。   《鳌峰书院碑记》康熙四十八年,巡抚张伯行撰。   《育婴堂记》康熙间,黄鷟来撰。   《重修闽县学文庙记》康熙间,郡人陈治滋撰。   《唐司徒观察使陈岩山亭碑记》雍正间,郡人,陈治滋撰。   连江县《增置学田记》乾隆二年,提学周学健撰。   《重建邻霄亭记》布政使乔学尹撰。   《惠献贝子祠功绩碑》乾隆五年,巡抚王恕撰。   《惠献贝子祠功绩记》布政使张嗣昌撰。   《重浚西湖碑记》乾隆十四年,巡抚潘思榘撰。   《江南桥记》巡抚潘思榘撰。   《重修福建贡院记》巡抚陈宏谋撰。   闽清县《重建庙学记》知府徐景熹撰。  附古篆摩崖题名   禹 碑《潜确类书》:衡山有大禹岩、桃花源,峰半有禹碑,皆蝌蚪文字。碑下有石坛,流水萦之。嘉靖中御史李元阳摹刻于乌石山之阳,其一在郡儒学内。   古谶文《金石考》:“九仙山麓居民尝淘井,出石一片,广逾尺,纵尺五寸,有文九行云:“我有一庄园,寄在于山边。于山九道士,呼名为九仙。辄然来相贺,磊老自相传。李公来战日,此无二一物。只有一积金,寄在于山庄。不在中山中,只在陇西郡。我住东西城,庄在于山下。有人有不信,但看碑中话。只看于山松,于山金出现。不在路旁只在中,陇西拾得无分张。时人莫笑金泥师,拾得金泥也有富。”语多鄙俚。又有一石,末有“太和二年”字,文云:“吾年乙丑,金围一片。寄在山前,在山左臂。不归庚申,须归乙未。留传子孙,衣锦次第。时人见碑,吾今在世。”按太和乃晋废帝年号,碑语不可解,字迹婉秀,似晋人风度。   古籀文在鼓山里魁崎,有石横亘五十余丈,刻文其上,多不可识。   石室古篆《游宦纪闻》:“永福东南八十里罗汉寺之仙岩,有篆书十,形体奇怪,环布岩石,不著姓名,人所未识,号曰“仙篆”。欧阳公永叔尝得之,喜其无镌刻之迹,如指画成文,欲以番夷金书图号译之,未暇也。蔡端明时守三山,以道家书释之,曰“贫道守真一,中有不死术。”亦莫得其据。政和三年之夏,邑宰陈武祐,好奇士也,访求其详,知篆有三“:一在安仁寺仙人山,寺僧惮墨蜡之费,燎断而瘗之;二在中和寺黄坑之岩,今存焉,字皆奇怪,亦不可识;三即罗汉之仙岩也。安仁者,掘而得之,仅完三字。又于上生院僧景纯得所藏本四,余不复有,遂再锓诸木,列岩之堂。今闻亦有不存者。予尝见碑本,字势夭矫,洒落奇妙,枝叶不属,而脉络皆通,信是奇怪。不知蔡忠惠观道家何等书而识之,此字恐子云未识也。”   仙 篆在福清鹿角山。《闽书》:“山中大石上有仙篆数字,人莫能晓。”   唐   “般若台”。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大篆,径一尺,刻乌石山华严岩左。   “薛老峰”三字,在乌石山。咸通间侯官令薛逢书,五代时,一夕雷雨,字形倒竖。   “万卷千编总不真,虚将文字役精神。俱眡只念三行咒,自得名超一世人。”元结赠俱眡,镌在福清灵石蟠桃坞。   “太原”二字,在永福十一都石壁,有诗已漫灭,仅存二字。详见《古迹》。   宋   《薛老峰》诗,尚书祠部员外郎、知军州事王逵,‘薛老峰’三字,雕镌从浑元。偶留青草径,合在紫微垣。梵刹方临兑,闽州地占坤。诸任推族重,绛县让年尊。头角龙蛇起,精神虎豹蹲。如铭□□石,疑署翟公门。妙绝非人力,侵凌断藓痕。讵忧鱼鲁敝,聊纪姓名存。笔冢传衣钵,词山列子孙。乘闲玩奇迹,到即爽吟魂。庆历□年冬十二月,林□勒石。”[HT6SS]镌乌石山。   “第一山”。行书,径二尺,米芾书,镌天皇岭。   “全闽第一江山”。楷书,径一尺,镌钓龙山。按《名胜志》并各志俱作米芾书,玩其字体圆整,与米书迥别。旁列名作陆某书,犹依稀可辨,足正其讹。   “才翁”篆书,径二尺。“庆历丙戌季夏游”。楷书,径一尺,镌鼓山龙头泉石。   “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戍孟秋八日游灵源洞。”楷书,径二尺,镌鼓山洞中。   “去华、才翁”。楷书,镌长乐县芝山石屏。   “才翁所赏树石”。楷书,径尺余,镌罗源白塔道傍石壁。   “金粟台”。大篆,径二尺,元绛书,镌九仙山台前。   “宿猿洞”。大篆,程师孟书,镌乌石山洞前。   “长乐台”。程师孟楷书,镌乌石山。   “光禄吟台”。篆书,径尺,镌玉尺山。   “闽山”。篆书,镌玉尺山。   “苔泉”。蔡襄书,镌龙腰石泉侧。   “忘归石”。蔡襄楷书,径三尺镌鼓山灵源庵左。   “国师岩”。楷书,径二尺,刻鼓山喝水岩洞右壁,陈襄书。   “苏舜钦题记”。镌长乐石人峰傍石上。   陈烈《鼓山铭》:‘鼓屴崱,顶峰特。穷岛夷,俯封域,屏闽东,拱辰北。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峭陟。搴若华,揖瑶极。阿蜚霆,蹴鳌脊。披霄根,殚目力。高者仰,深必惕。谨其至,惟古则。”熙宁四年,丁竦、沈绅、陈烈同游。”镌大顶峰。   “熙宁辛亥六月晦,蒋之奇颖叔、张徽伯常登乌石绝顶。”楷书,径六寸,镌乌石山绝顶。   “莘老、德孺、景述,元丰已未岁季秋戊子日同游。”楷书,径一尺,镌鼓山忘归石傍。   “黄思道、温禹弼,绍圣四年八月二十八日游神光寺,登邻霄台。”楷书,径一尺,镌乌石山邻霄台东。   “王若愚、陈彦圣、文安国,绍圣甲戍年夏望日游。”篆书,径一尺六寸,镌乌石山邻霄台东。   “徐从道偕陈梦兆、朱元锡、范彦章、陈舜俞来游,宣和壬寅正月晦日。”楷书,刻瑞岩半边亭后。   “建炎庚戍正月五日,因礼神光宝塔,遍游乌石精蓝,乘兴造西禅,历览胜概而归。男士街、士术、士程、姪士贝为、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开府嗣王仲湜巨源书。”楷书径四寸,镌乌石山蟠桃坞石。   “旴川邓汉卿、须城张孝则、古郧丰象之,绍兴改元上元后二日来游。”楷书,径二寸,镌乌石山。   “昭武李纲伯纪邀华阳王仲薿丰甫、建溪吴严夫民瞻、临川陈安节巽达、淮海周灵运元仲,游鼓山灵源洞。丰甫之子升叔明,伯纪之弟经叔易、纶季言、甥张津子知同来,绍兴元年五月二日。”楷书,镌鼓山石门左。   “绍兴壬子中秋,新安程迈晋道、东莱徐宇持老、东武侯懋仲勉、吴兴刘峤仲高同登乌石,遍游诸刹,主僧磨岩以待。时贪过九仙访三十三奇,未暇留字。晋道还朝既迫季秋七日,约复来道山亭。是日天气澄爽以,置酒高会”下尚有二十七字苔蚀不可辨。楷书,长三寸,镌乌石山邻霄台东。   “金华宗正伦、彭城颜廷玉、济南石嗣祖、剡溪姚令威同游鼓山。绍兴乙丑孟夏十三日。是日观才老入院。”篆书,镌鼓山,将军石前。   “绍兴己巳,赵端礼、李似之、苏粹中,同玉泉昙老访妙空禅师。”镌连江宝华山。   “锡山袁复一太初,自富沙如温陵,道晋安东山,登白云峰,访临沧亭,尽览海山之胜。郡人张元干仲宗、安固邱铎文时、莆阳余祉中锡、晋陵孙轩子舆同来,太初仲子嘉猷侍。绍兴己巳十月戊辰,丹阳苏文津桴中题。”八分书,镌鼓山石门左。   “鄜延任子宁驻军瑞岩,拉王岩起、阮图南、叶嗣忠杖履游石门,汲泉烹茶,清赏终日,超然有物外之想,回首尘劳,良可叹也。。绍兴丙辰仲秋题。”楷书,刻瑞岩观音洞左。   林槐老、贾藏之、方端立、颜希稷、俞冯老、方翊之、刘敷言,绍兴辛未重九日同游。”[HT6SS]楷书,镌鼓山将军石左。   “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绍兴十年,僧天石镌炉峰石上。   “新安汪若容正夫、昭武李集之子翔、秀之子实、缙云林钺伯仁、吴越钱徽之君猷,绍兴戊寅夏四月晦日来游。”楷书,镌鼓山灵源洞前。   “寿春魏之干,绍兴辛巳清明前三日,拉开封赵继之、郑圃、孙昌言,武林莫琮、仙都叶驹、会稽姚嗣祖、莆阳陈希,与同游鼓山灵源洞。魏僖侍叔,赵公异侍其亲以行。”[HT6SS]楷书,镌鼓山石门。   “小华峰”。绍兴甲戍,有耕夫于鳌鼻山得一圆石,剖其中有此字。绍熙元年创亭盖其上,今亭废,石尚在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