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99 页/共 974 页

曰福善之道世或疑之以公而观决无可疑仁不遗  亲忠不忘君立身谨严当官恪勤入践台阁出临藩  服自少通显逮于纳禄体强无疾资用常充年垂九  十荣乐而终章绶累累延于九族归从祖考是谓全  福  元   易州太守郭君墓志铭     刘 因  金贞佑主南渡而元军北还是时河朔为墟荡然无  统强焉弱陵众焉寡孰得而控制之故其遗民自  相吞噬殆尽间有豪杰之姿者则必天诱其衷使聚  其乡邻保其险阻示以纪律使不相犯以相守望卒  之事定而后复业凡今所存非其人则其人之子孙  也呜呼盖亦无几矣而向之所谓豪杰者后皆真拥  雄城而为大官其子孙或沿袭取将相凡其宗族故  旧与同事者亦皆布列在位享富贵之乐而其所赖  以存及其子孙则为之臣民而服其役出租赋而禄  之彼亦非幸也盖天以是报其功人以是报其力仅  适平而已易之蔡国张公柔则当时开壁于易山诸  砦者君其女兄子也君讳敬字彦礼易州定兴人  曾祖安仁祖仪皆业农考彦成以醇谨勤力为蔡公  所倚任尝摄行元帅事君性警敏美姿容读书善射  蔡公器之复以女妻焉丁未授东鹿长庚戌迁易州  太守壬子改完州易人以善政请于是复为易州时  官制未立诸侯得自辟署曰长曰太守皆从一时之  制云以甲寅三月十日卒以是月二十一日于河  内之兆子男一人奉议大夫谦即夫人张氏出也后  三十年谦泣涕来请曰谦不幸早孤今思所以报吾  亲欲得先生长者一言以铭其墓托以不朽庶几稍  慰人子之心乃拜既许又拜予迫于礼文谨且备而  终铭之铭曰生物为心乃厌其蕃自涓涓而洪河洪  河滔滔沃之焦山曾不思造物之艰难顾兹方而  有忻茁然硕果孰靳天心可观史氏命凡胡甚不仁  斩首曰级书多是勤抑不知取赏于一时之所私事  者乃所以受罚于千万世公共之天孰不知忌此而  独使道家为知言易山峩峩昔谁壁门易山之民今  谁子孙为斯人之壻也为斯人之子也为易州者固  宜斯人兹实其坟   潞阳郡公墓志铭       揭奚斯  天厯元年春二月八日淮东宣慰使李公薨赠通奉  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叅知政事军追封潞阳  郡公谥忠靖元统二年冬十有一月二十二日其配  潞阳夫人柴氏薨十有二月六日合塟通州潞县之  南台坡先茔嗣子世安请铭公讳廷字瑞卿其先恩  之漳南镇人今家京师祖讳天某累赠嘉议大夫兵  部尚书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父讳仁义累赠中  奉大夫河南河北等处行中书省叅知政事军追  封陇西郡公祖妣王氏妣卢氏并追封陇西郡夫人  公早孤母绩以教子樵以养惸惸潞水之上柴好礼  先生闻之曰母贞而子孝不兴何待以其子妻之年  二十起家京尹曹歴左司吏部府正掾太子詹事完  泽数言之东宫得召见用为南昌尹善政闻于朝复  入掾詹事及中书以劳调泉府司知事进经歴遂为  司丞行泉府罢受诏核江南赋赋平以能同知河南  府事诸王及使客不絶于道修传邸备供馈以纾民  忧祠二程张邵司马以教民学迁陜西行省员外郎  补偏拯弊靡不用道出良民为奴婢者三百余人朝  廷以为忠进甘肃行省郎中复不忍其远去召为户  部郎中赋法均出赋不窳滥益以为贤赐三品秩以  为江州总管天久不雨施徳化理寃滞去士民所疾  苦而便利之乃雨发廪劝分活民于饥者三万余家  命医载药起民于疾者三百五十余人乃修社稷兴  学校以致治人事神之道暇则率府属诣校宫集耆  徳宿学之士亲执经讲问下邑皆化之改两淮屯盐  总管田之没于民者为顷余二十户之入于他籍者  千二百五十有三逃于他郡者九十有六皆复之粮  之重于民者为石六千四百有六十皆除之岁省公  帑十七八而上供无不备上数遣使赐酒劳问始给  各官公田政成召为兵部尚书迁刑部尚书权臣特  们徳尔阴纵其子巴尔斯济蘓以宣政使主司徒刘  献吴中民田罔赐钱六千二百五十万缗子索诺木复  以治书侍御佐大夫达实为大逆悉奏诛之重赂不  能易其守拜淮东宣慰司未下车而民信既下车而  民悦以服居几月引年谢归越五年而薨阶由将仕  郎十迁为中奉大夫公每念自大父而下间闗丧乱  积徳累行以有今日故善无不为夫人柴氏又贤克  相以道从父一门三世贫无以为家与之同出处衣  食婚嫁丧者五十余年及公没夫人又为屋以居  之割田百亩买牛及农器使耕以生之不足又从而  周给之夫人身不衣华采口不餍膏粱僦民居十有  七邻人未尝闻其声旁有果林非地主所分赐不敢  取子孙未仕不得乘车马衣裘帛虽片丝不轻弃惟  所以厚宗族笃婣亲一以公为心故公与夫人之没  人莫不尽伤呜呼公能以忠事其君夫人能以顺事  其夫蔚然皆可为法子孙有不能承其家者乎公得  年七十三夫人七十二有子男若而人铭曰翼翼李  公为国之良克齐于家克勤于邦进必以道退不失  常弗规而圆弗矩而方有功弗知有徳若忘孰不为  臣惟公之臧温温夫人为家之则克俭于身克丰于  戚谋不及外中馈是职言不及内警戒是益殚父之  道尽母之徳孰不为妇惟夫人之式茫茫淮楚逖逖  河闗公恵如水公名如山山川不改公去不还有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