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94 页/共 974 页

按西汉永光以前祖宗庙在郡国合一百六十余所  而周公祀文王武王于洛邑已有原庙之意邑之有  庙盖亦窃取斯义而非僭也虽然余用是进与邑人  共勉之也诗那之章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又思齐  之章曰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言先民之作所以善  后世也予邑在并冀之间其俗敦礼让称先王士无  伪行下无淫巧相亲相爱而无离异也非帝之作焉  而贻之者乎今者新其庙貌崇其祀飨当益致其懿  益致其信祇法乎帝之所以养材任地治气教化之  道以进其俗于隆古斯得矣茍徒事乎修旧观循往  迹岁时选牲为酒拜庭跪起与浮屠道士之宫比侈  而已其与夫弛且坠者何异哉余既序次其颠末因  辨核其疑端以俟后起之博洽者藉以为考据云其  栋宇之制土木之资以暨捐输者之姓名爵里则详  列碑阴不具缀   宋曹氏墓碑         陆陇其  灵寿人物着于史者莫如燕昌国君乐毅宋济阳  武恵王曹彬其功业烜赫固不待言至如昌国报燕  惠王书云君子交絶不出恶声武恵平南唐归奏云  奉勅差往江南勾当公事回其不怨不伐虽儒者白  首居敬穷理之功有未能到是者是岂寻常将帅所  能企其万一哉余谓两贤天资固不同当日必有得  于师友讲论熏陶之益惜其渊源不可考矣及承乏  兹土得盘桓于二公桑梓之地不胜高山景行之思  间尝问其遗老冀得其遗迹而昌国君坟墓里居已  无复有知之者独县北朱乐村南相传有曹氏塜未  未知其为武恵欤抑武恵之上世若子孙欤宁晋亦  有曹氏墓与此孰先孰后皆不可知余亲造朱乐村  徘徊其域则萧然一平衍漫无邱陇计地广二十步  纵二十二步东去松水百五步南去朱乐村百四十  步片石偶立者四皆剡其上窍其中意必茔坊夹柱  之石而规制粗陋似非勲戚家所用疑是后人表识  之物盖曹氏当靖康之末子孙多从高宗南渡无复  在北者又歴经金元用兵之际故至今纔七百年而  若存若冺至于斯欤抑当时武恵谦恭不伐其规制  本不甚宏壮故易就湮没欤余以语傅君维橒曰武  恵之迹在灵寿者仅此一块土岂可使当吾世而湮  没耶傅君曰吾邑西阜安村有韩太保墓者无碑志  可稽无封树可识特元末东平赵哲有韩太保墓碑  数百年来遂指为韩忠献亿不知韩氏雍邱之后果  还灵寿耶或其先世赠官有至太保者耶忠献第  六子缜以太子太保致仕或令缜留守祖墓不随迁  者耶前人好附会而后人轻信听未可知也今曹氏  墓亦在疑信离合之间弗传疑焉惧又如韩氏傅君  斯言春秋书夏五郭公之意也余既不忍武恵之泯  泯于兹土而又嘉傅君之能慎遂并记之于石云   保阳学政公署碑    乾隆四年 二月镌 倪象恺  保阳去京师三百二十里冠冕直省之百八十一郡  凡王政所闗有司宜随时兴作使合制度示天下观  瞻提督学政公署先于康熙三十六年徙自易州始  则因陋就简继则頺塌倾败盖四十年矣殆非所以  隆体统育人才崇学校也乙卯季夏余守是邦思有  以新之者而未获请丙辰冬几毁于火戊午秋复圮  于水学使者时将按试于是方伯苕水张公转请于  前制府彭城李公今制府晋阳孙公共谋动帑鸠工  而庀材焉按其旧制扩以新见中堂五楹则因乎旧  堂前两厢增三十三间为六十六间龙门东西各增  五间此则文武诸生揖让进退含英咀华之所也堂  后有轩轩后有寝十有五间曰惟改作则学使者臧  否人物甲乙文章之地也寝之左为间十三右亦如  之因旧为新则厨爨之丁夫供事之书役所键闭扄  钥之处也仪门三间前为头门如其数而加高大焉  门左右为官为吏舍为鼔亭增旧之十二为二十  有四平西偏隙地为射圃治八椽于其后为马廐或  因或创凡为间大小百六十有二至周围内墙则用  挑而瓦封其上外墙则用筑而棘覆其巅高均丈而  加三长则为文四百六十门以外石狮旗杆照壁森  然成列门以内公私所须之棹橙屏盂灯擎筐筥锜  釡铜锡磁漆饮食服用之器为数繁杂别登簿册任  吏専掌俾可持久计用木大小三千五百六瓦二十  二万二千砖一十九万六千土坯十二万九千计役  木工土工及搬运各工二万八千五百旧存料物新  制灰石及杂物杂役不在此数价称乎物直程其功  凡縻帑金三千九百有竒其时领帑备物无冐无遗  则清苑县知县徐时作早夜督察饩廪称事前则试  用州判熊绎祖州同陈上朋继则试用州同王士瀚  州判徐世彬肇工于九月朔越十有一月二十四日  功成兹役也员吏匠役趋事赴功兴作以时制度峻  整于是保阳之提督学政公署可以冠冕直省之百  八十一郡矣乃肃所属之文武生童以落之而并记   之石    保阳学政公署落成碑 乾隆四年 二月镌 钱陈羣   自方伯连帅以至一命下吏凡有教养训练之责者莫   不有廨廨以居官官以视事居之所庀事之所集也   其始以公物剏建其后则各葺其居以集厥事无分   营亦无他诿前后更替守之俾勿壊犹易易耳学校   公署则不然以直言之为府十十其署为州五五   其署而八旗洎京兆所不与焉使者巡行所至岁   必一周席不暇暖既无余力徧为新之守土之官间   以时鸠工饬材因陋就简仅蔽风雨每遇秋霖积雪   甚至頺败不测者丙辰春余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