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903 页/共 974 页
诏祭塟皆如例礼也长公以余尝侍公杖履悉公行事因
以状来请铭余不敢以不文辞按状公讳杰字君万
别号棫清先生始祖郝文忠公经元初侨寓于燕因
焉遂世为霸州人文忠节义文章无论识与不识
咸卜其后之必昌乃歴元明之世子孙繁滋无大贵
显者传至智庵公讳九思喜行其善于乡隐徳寖
彰矣生子二次讳鸿猷世称铭燕先生公父也公生
而瑰异幼不好弄稍长慷慨有大节十余岁出就学
使者试为文立数千言学使者竒之由是声名籍甚
畿辅士子无敢望项背少丁母王夫人艰水浆不入
口哀毁几至灭性乡党之言孝者归焉甲子举孝廉
时铭燕先生为秦之延长令当流冦冲斥之时公周
旋艰险守御孤城流冦不敢窥及铭燕先生以病去
延之士民皆哭未踰年城陷至今延人思铭燕先生
不忘公丁丑举进士授太常寺博士戊寅铭燕先生
率公哀号毁瘁祭塟一依古礼不用二氏里中化之
甲申
皇清定鼎召収遗逸公既夙负重望且近在畿辅地因首
膺
召命入拜户科给事中念
国家初创必先为根本计且民志不定则僭踰易生惟
礼可以已之因上言宜开经筵祀阙里以示天下所
先中云有一国者有一国之规模有天下者有天下
之规模
皇上为天下主必纪纲定而朝廷尊满洲贵人宜辨章服
别仪从使汉人望而知敬汉官亦宜辨章服别仪从
使满人见而加礼疏上内外是之公虽居言路未尝
掇拾人短长以沽直名凡有所言皆存忠厚开国之
意时庶务未定廷臣有过无大小辄下刑部公复上
言曰法者天下之平也法量过以为受则法行而人
知恩若罪无大小悉归司冦则考功之法废矣使天
下之士朝囚首而对簿暮冠带而服官非所以尊体
统而养廉耻也自是乃分别降罚先议而后请
羣下始无轻诣西曹者未几江南平降臣蔡奕琛阮大
铖等咸冀复用公上疏谓奕琛以贿得内阁与大铖
等朋党为奸以亡江南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
谓此也奕琛等宜黜归公于天下事知之明而守之
固虽不务苛细而嚬笑亦未假人故其奏对皆闗治
道之大而不为目前之计晋通政司右叅议丁继母
边夫人艰服阕补光禄少卿寻以少廷尉晋大廷尉
时重囚不时报决公以天道生杀各有其时王政同
天则阴阳之气不致乖戾因上言热审及秋决例得
报可自是始定秋后律状中所载皆其大节班班可纪
者至于他所建白不可胜纪癸已晋户部右侍郎时
长君敏亦自闽之藩叅内征为通政司右叅议公曰
盈虚消息天道也岂有父子同列九卿而不知止者
哉遽移疾归归而优里闬与诸父老故旧为欢恂
恂如也处横逆犯而不校有干有司者则一切逊谢
曰吾故吾也岂以此改其初服耶丁酉敏以少司徒
遇
覃恩晋级封公如其官公家距京甚近间或至京邸辄去
敏以公不乐居京师思上疏为温凊计草已就而讣
闻病革语不及私惟讳谆以两世为大臣朂敏以尽
所未尽忠孝之性不忘于弥留之际呜呼难哉逝之
日亲族哭于寝百姓哭于路朋友设位哀泣乡人
吊宅不能容公平生事继母倍孝内外无间言继祖
母张氏双目失明年九十病危公扶掖出入侍汤药
不稍懈兄弟之间备极友爱嫂李氏少寡公以子子
之以女女之且为之纎悉筹划俾无憾以终其节族
党归义焉尤喜教育人才凡族姓里巷诸幼子弟以
贫失学者无不委曲成就其婚塟无资时缓急者盖
不可以更仆数比岁大祲公倾廪赈给人人饱徳以
故仕宦累年而四壁萧然晏如也嗟乎言以教宣行
以道传公在朝刚毅正直磊落可观然皆以坦易之
意出之与人不为城府人亦不可犯以非礼其进退
容与无少繋吝尤人所难乐善忘势虽田夫野老尤
必尽诚迹其行事可谓笃实光辉君子者矣其以启
少宰之绪不诬云
刑部尚书致仕谥果敏魏公墓志铭
陈廷敬
国朝以理学名儒为时用有清节直声谋议劳烈闻天
下则刑部尚书致仕魏公自公卿大夫以至穷阎委
巷有识之士莫不乐道其行事而慨然叹慕其为人
盖公之学用于时而天下信之久矣若夫
朝廷之知公与公之受知于
朝廷君臣遭遇之隆俾得以行其所学世之人容有不得
尽知者焉今欲志公而传之无已亦第举其世之所
能知者而于其所不能知者则俟之百世以后之知
公者而已此亦公之意也公起家先朝为名谏议其
始弹撃封疆大吏中外惮之由刑科给事转工科右
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时
世庙初亲万几公言慎起居尽启沃责备时宰人为公危
上曰给事言是又因灾异言天变为人事所致语多忤权贵
者
诏廷臣集议左给事中故事不与议公则抗疏请与议议时
面折诸贵人无所阿避由是众皆侧目矣迁吏科都
给事中掌大计戒僚友絶赇赂日夜宿省中邸寓则
令兵马司传檄闗防于是言四事其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