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90 页/共 974 页
闰十月二十二日也讣闻上辍视朝一日谕祭九坛
赐谥文隐而葬事则戒有司治之公讳珤字邦彦姓
石氏熊峯其别号也系出真定之藁城其为诸生时
年未冠与其兄故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致仕东滹公
邦秀俱有文学名常以其父宪使公之命来谒余以
文为贽比予出分外宪越九年以公务入京时公已
入翰林为检讨予友少师李文正公每谓予曰诸后
进可托以柄斯文者其石氏季方乎自是予出入中
外公未以辈行予视晚乃同官宻勿公少予十有二
岁予老度不能久留公负时望大政方属目焉孰意
其遽止于斯呜呼惜哉公举成化丙午乡试丁未登
进士被简为翰林庶吉士治已酉授检讨与修大
明会典同考礼部会试辛酉充经筵展书官乙丑满
九载迁修撰同修孝宗实録正德丙寅武宗初开经
筵充讲官赐宴及银币寻迁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
已已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庚午改北监南京吏部右
侍郎乙亥改礼部丙子转左丁丑命兼翰林学士掌
院事授庶吉士业庚辰主考会试又主武举事辛已
擢礼部尚书仍兼学士掌詹事府事今上入嗣大统
会吏部缺尚书廷议首以公名上报可是时辅臣有
不悦公者托词以请命乃兼学士在内阁专管诰勅
实夺之权也修武宗实録为副总裁官壬午遣祀阙
里及东岳少昊陵既还朝复主癸未会试事甲申奉
手勅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典机务乙酉武宗实録成
赐宴礼部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赐白金八十
两衣四袭鞍马一具寻赐玉带蟒衣丙戌上常御平
台召内阁四臣面谕各赐诗一章于公称许尤至进
恭睿献皇帝实録加少保宴赐如前以灾异自劾祈免
不允丁亥锦衣官有构飞语诘辅臣者并中伤公遂
逮羣下廷鞠之台谏皆白公无他予三上章为公等
力辩之公不自白唯求去疏再上许之既入谢僦民
车归私第自是闭门不出邑人稀识其面而人望益
归重之公在国子以身率人教严而诸生莫敢犯时
武宗无嗣上疏请于宗藩中择其亲且贤者育于宫
中代行温凊蒸尝之礼其为翰长武宗始狩宣大疏
请回銮曰六师不备逺违法宫内无近亲之托外有
事变之虞若銮舆一日未返则臣子之心一日不能
安其后百官相率谏南巡者罪且不测公上疏救之
辞尤切直其在吏部承羣小窃柄之余政以贿成官
以意授士习靡然日趋于坏属考察京官诸凡清议
有干者多见屏黜登贤汰冗不及究所施而迁去前
后所上封事士林多传録其要语则劝上清心省事
法尧舜之恭已无为用汉文之与民休息而已其愿
上力行王道辨别忠邪中才皆可用之人不必求备
平易有近民之实不必务竒治有端绪不必责效于
旦夕之间事可包荒不必苛意于渊鱼之察人谓其
救时之药石云其遣祀事竣便道归藁城以疾请老
上优诏褒答吏部遣官促之台谏亦疏论公不宜许
退上命抚臣亲诣其家以礼敦劝不得已力疾至京
其在内阁有所论列多触忌讳上优容之再求退不
允有勲戚怙势夺畿内民地万余顷诡言国初所赐
岁久失之今得焉以请既得矣畿民大恐公言于
上曰百姓为业且久一旦夺之恐生变上为停前命
仍给之民居政府不轻发言遇事所难徐出一二语
辄中节有不当意者愤激见辞色门人或诮其过直
或歉于雅量久乃服之屡典文衡以平正简要取士
力去浮夸险怪之说文体为之一变自为文亦称是
诗歌冲澹沉着成一家言文正公曰邦彦诗词皆中
规度而七言古诗尤超脱凡近众所不及博极羣书
而根于理性意会心契有已所独得之妙世有非考
亭之学者公力诋之曰考亭吾辈莫适为学非之
亦何所见但好名耳性孝友东滹公没于家疏请归
治丧葬不得比数年言及犹泣下抚其子如子姊氏
适周姓者既卒子孤弱不能立公抚之于成待诸弟
瓘佩瑱友爱备至石氏之先有长卿汉卿才卿者称
长者号三石君髙祖永曾祖友智曾祖妣郑氏继邢
氏祖麟中癸卯举人为山西临晋县教谕祖妣时氏
继徐氏被旌为节妇考讳玉天顺甲申进士累官山
西按察使妣赵氏考以上俱以公贵累赠光禄大夫
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妣
俱累赠一品夫人配王氏先卒赠一品夫人继翟氏
封一品夫人公生成化乙酉得年六十有四墓在邑
西南徐村之新阡以卒之明年十二月四日襄事公
侄东滹公之子中府都事经谓公墓上之石未有书
请予书之乃按国子司业林君时所著事状附以平
日所知闻者诠如左系以铭铭曰公也翟翟惟义之
于众狥利以趋覆谓我迂我性如石如矢斯棘彼习
为容谓我过激我安我心我心平平其不在我我何
歉焉彼容与激孰得孰失而要其终千古一息吁嗟
乎熊峯永奠幽室
宋州守杨公墓碑 沈尧中
尝读宋史忠义传自康保裔而下凡二百余人无所
谓杨公棣者及考澶乗而始见之当建炎间公守开
德他出金兵至其弟彭年以城降公归尽殪其守婴
城自保金兵复大至与其弟俱死葬金沙山然而史
不及书岂当时不以闻焉然而犹幸墓在故得入郡
乗列宦祠春秋两祀之则公之忠着矣独计公尽殪
所守金人且恨入骨顾乃瘗而藏之岂金人亦怜其
忠耶嗟嗟张睢阳辈名垂天壤庙祀几徧海内而睢
阳不闻有墓今公墓睪如且当孔庙东南有司过而
式之卿大夫过而式之博士弟子员聚而式之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