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18 页/共 974 页
声不孝曰从来乞言难为先公乞言尤难若夫品行
事业文章其人一出于眞而不获其言以光先集是
生平一大阙失也惟先生序之余未敢任又越三
年所余罢读礼乃出所寄家刻五种详披阅焉得睹
大学士李坦园先生所构先生全集续集两序始豁
然曰曩固谓尝厥一脔兹即非全鼎其鼎中之椒馨
津津有味乎其言之也计公先后著述亡虑数百卷
其得梓者卷仅五十许披览太学所续上下二卷若
序记志诔及杂着之微言绪论藻语韵辞与古风近
体诸诗靡不本英分摅雄才即文章寓经济无只字
单句不髙步古作者之林而究无泥乎古者是乃深
于古今是以髣髴先生全集或庶几有当于万一然
余固犹执一脔以概全鼎且终未敢任属序意也嗟
乎先生身厯将相珰焰方炽独有以折其气义不附
东林介然孤立以身系一代安危三十余年孟氏所谓豪
杰非欤余谬于颂诗读书之余论及其世如此余详具
孙征君所为墓志与大学士魏栢乡先生所撰墓表中
重修鹿忠节祠序 张 岊
前读定兴志载忠节祠祀太常伯顺先生也再读征
君昔年建祠小引云以静修养髙尚志之心蹈椒山
杀身成仁之事两言可尽先生矣吾乡自文靖而后
斯学中絶越二百有余年先生生于江村德邻相距
可四十余里深慨夫子臣弟友之道遭蚀而晦名教
不大着于时起而修明以倡导之爰着四书说约一
编直进而探源洙泗俾后之读是书者身体而力行
则升堂入室兹有阶矣绍往开来攸赖不在河津新
建之后也先生没后迄今五十余载祠亦中圯有心
者能无对茂草而陨涕乎安可不大启其宇以矜式
夫诸大夫国人也哉噫嘻是祠也葢昔之创之者因
忠节今之葺之也由理学忠节之表章其褒嘉在一
时在朝廷理学之尊崇其渊源在万世在吾儒也凡
我同人身子臣弟友之伦岂可不为子臣弟友之道
惜为子臣弟友之道惜乌得不重念夫修明倡导之
人将矻矻焉欲升之堂欲入之室而忍荆棘夫门墙
也欤幸今先生之曾孙宾追念前徽不匮孝思同人
推之操持其事而谋丹雘之嗟嗟斯轮斯奂吾辈之
责也若夫先生之风山髙水长奚藉于是
孙北海近刻序 李光地
余始读书翰林问旧人旧事于师友间或告之曰此
地北海孙先生前朝遗献也年八十矣而论道著书
不息子其见之乎先生与蔚州环极魏公厚余于是
修后辈礼从公谒见望其神气清健如五六十岁人
独两耳偏塞然有所问叩輙酬酢如应响葢所谓能
以目听者古之眞人与先生在前代遍友天下士所
与深契则刘念台黄石斋蒋八公数人尔故余之假
归也先生以书送之曰某平生师友尽在闽中谓黄
蒋也顾明之季年学无师法横骛别驱议论大驳其
宗指皆与程朱相抵排虽刘黄诸君子不免先生独
断然以洛闽为宗寻其厉阶戎首以为异学蠭兴姚
江倡之也故于伯安学术言行擿抉批绳无所假借
晩于诸经皆有著述而断断然朱子是翼曰吾翼朱
者所以翼孔也
畿内学者其后如魏柏乡张武承皆能确守朱学柏乡
尽读宋人书而武承攘斥余姚不遗余力其端皆自
先生发之余视学时其孙琰以敎职日进见慨念前
辈期待之敦喟然怀旧又十余年以其家刻请序适
圣天子昌明正学之会而邦畿首善之区诸君子殆应候
之先声而先生尤为剥尽之硕果余固亦受
天子之道化而与闻于斯者于是乎书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一百一
书
周
遗燕昭王书 苏 代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奉万乘助齐
伐宋名劳而实费夫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
国弱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然且王行之者将以取
信于齐也而齐未加信于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计
过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
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强万乘之国
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以一齐之强燕犹狼顾
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虽然智者举
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
句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呉而伯天下此皆因祸为福
转败为功者也今王若欲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则莫
若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之盟于周室焚秦符约曰夫
上计破秦其次必长宾之秦挟宾以待破秦王必患
之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茍得穷齐不
惮以国为功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秦王曰
燕赵破宋肥齐尊齐而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燕
赵不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则王何不使
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髙陵君先于燕赵秦有
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
中帝立三帝以令于天下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
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
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
赵之所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愿也夫实得所利
名得所愿燕赵弃齐如脱躧矣今不收燕赵齐伯必
成诸侯赞齐而王不从是国危也诸侯赞齐而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