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09 页/共 974 页
以便事经始以利民者无一不周谘详度立发帑金
次第修举维保定督臣公署旧在城西北隅湫隘庳
陋观曕不肃雍正七年钦天监监正明图户部主事
管志宁奉使易州
特谕道经保定相度督署基址当城之中得叅军旧署辨
方而定植焉寻奉 怡贤亲王传谕前署督 臣 杨鲲
庀材鸠工并发公帑作始于己酉三月朔后三日落
成于十有一月望后八日其东西之广度以丈四十
有二南北之深几倍焉周垣崇闳庭阶轩厂自治事
之堂燕私之居文武将吏岁时公燕之所朝夕听事
之以及合乐之轩教射之圃材官之次众之舍
府廏斋厨细大毕具工方讫功而 臣 执玉适
圣承乏于此伏念我
皇上鉴照寰宇一日万几以一督臣公署之不称乃得上
达
宸聪俯赐经画俾得其宜则当此任者所以察吏之疵求
民之隠以宣我
皇上之政教者当何如以一督臣公署之不称而遣官相
度给发帑金恢宏旧度以安其居处肃其观瞻则居
此地者所以竭诚効忠无事不敬无时不勤以称我
皇上之徳意者当何如岂惟臣以非材叨冒
恩遇朝夕出入触目警心以自朂励哉凡监司郡守及二
十有二州百一十有七县之牧长旅进于斯者皆宜
鼓舞濯磨各张厥职以自奋于
清时也欣逢
旷典宜勒丰碑以埀永久 臣 执玉乃袚濯宿斋而敬记焉
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记
李 卫
皇上御宇十有一年久道化成俊乂辈出谕徳宣逺輶轩
四达
命直省建立书院教育英才徳意之厚与天同功
畿辅首善之地应
诏宜先而上谷城中楹接枑连择地不易又惟周礼国野
之道有庐有宿有馆亦王政也城当西南十省
孔道贵戚近臣奉
朝命徃来及分节 畿辅大僚以公事来者郡无公所假
馆市何以佐
明徳恢政体也古莲花池上有临漪亭肇自唐上元间志
谓鱼泳鸟翔得潇湘之趣地故寥廓元守帅张柔崇
构馆榭始成巨观明万厯间阛阓四集轶有其地先
后守者购其遗址葺其颓圯正其方面位次池馆之
规制遂相传至今遡诸学道之士澄心利物揽胜好
古今昔同揆良有悠然当余心者而余于斯地乃一
举而两得也始余以雍正十年建节保阳环池行数
十武亭馆就荒池水阏不东注顾以林泉幽邃云物
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周回余址寛闲爽垲又于冠
葢驻宿为便辄欣然有得期于公余葺理整顿以为
吾职所当为而建立书院之
诏适下爰与司藩王君司臬窦君观察彭君郡守县令商
度以大门甬道折行池北故有南向听事堂后精舍
便室东西廊庑大小曲房若干间因旧起废建为书
院凡栋宇檐樀榱楣轩窻阶除墙垣门户之制无不
新铁石瓦甓丹雘黝垩屏幛几席之材无不饬计徒
庸书糇粮属其役于清苑令徐徳泰而董其成名以
莲池书院从其始也又即书院东甬道西地鸠工庀
材构皇华亭馆如干楹方向规模略如书院公遇燕
见退食居息宾从登眺服仆御莫不有所制綦备
矣循甬道直行池东折而南地可五六亩旧有厂轩
曲廊葺而治之益构南向听事五区东向精舍三区
亭一所小山丛树竹篱松牖参错其间为垣三面别
曰南园备课士谭燕之所又使节之同时并集者可
以环池而居也新旧共为门三堂五斋四左右庑八
魁阁一廊五平台一亭二楼一小屋四十余区池二
桥一经始于雍正十一年之五月落成于是年之九
月共费金钱若干万动支公费若干余皆余捐养亷
以足之既成延名宿集诸生肄习书院劝学兴徳敬
以
赐帑千金置常稔地岁课租以资膏火此后从日众修
俸饩薪定议公捐以期经久榜所下
诏于院之上方而志其条约于讲堂之次雍正十二年
冬 亲藩奉
命过保阳搴帷池上亦得适馆之安若其它公卿侍从行
李徃来车马有所无患燥湿使馆之成于政体得也
两院东西相属面清流为限跨石梁为阈使节应酬
与匡坐唫诵不相妨杂至其丛薄交映碧浪成文羣
籁吹万时鸟变声虽喧寂异境动静殊趋然一俯仰
而同领略其髙旷一闻见而同触发其天机游神物
外不分畛域意象中通无隔阂则又天造地设而
两得其所者已曩余制浙修举紫阳敷文两书院训
迪淛士颇有振兴又凡湖山胜槩旧迹所存加意修
葺以为太平液洽咏歌之一助也今兹之举既以宣
朝廷乐育人材之雅化而益以广
圣皇恵使臣轸原隰之盛心且以表
王畿都之中巍乎焕乎有以廓大古人之遗迹而更新
之吾知萃麟凤于文苑征杞梓于儒林乐嘉宾之至
止颂徳音之孔昭歌诗诵酒吹笙池馆之胜山
川之灵且自庆其辉光之日新而遭逢盛事有什伯
于千载以前者是固封疆大吏有事斯土者所乐为
而后之君子亦愿以时修葺历永逺而勿替者也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