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08 页/共 974 页

而告竣众因请余记之余惟为民牧者惟问田赋之  所从入而不问田赋之所从出因循成习委天地之  大利而不知视斯民之疾苦而莫之救可胜浩叹昔  大禹治河首凿龙门而水性始顺今通此桥其功之  大小不同而顺水之性则一也但桥下河沙易积每  岁水涸时必常加疏浚不致复陷于淤泥中则为功  易而为利久后有为国计民生考渚阳水利因此桥   而并议大陆之疏凿者庶几信而有征东坡谓水利   不可诿之于天专咎人事之不修真千古知本之论   哉若两村人士皆有乐输襄事之功亦不可没也例   得书名于后是为记    重修董子祠堂记       李光地   凡仕宦所至首考其地之先贤先儒以暨名臣髙士   风被于来世者为之垣墉俎豆使邦人有所称思礼   也景州旧有董子祠而窄隘无规橅且芜不修无以   动州人仰止之敬岁甲申知州事周钺遂更买地于   城东偏斥大其基出资营葺凡门堂室庑斋房具备   自舍菜降登及官吏止憇学者讲肄之所皆寛然有   余又能以扈从自请于 天子赐以额字曰阐道醇儒此千古之异数而钺之勤恳   诚款为可书也吏部尚书管理直隶巡抚事李光地   观祠之成而记之曰韩愈氏论道醇孟子而疵况雄   当已然于董子则莫之及何哉在汉惟刘向颇知之   以为王佐之材伊吕之匹刘歆班固虽颇过其论然   亦谓六经离析之余使学者有所统壹为羣儒首则   非扬雄以下之所及也韩氏于孟子之后乐道扬雄   至于董子同时如司马迁相如皆有述焉而独遗于   是是皆以华实为进退岂笃论哉自宋以来更历大   儒而其品始定于是三之书上拟七篇而与之相   接盖其曰天性曰天地之性则性善之所出也其说   虽源于孝经乐记而汉唐诸儒未有能述之者谓非   有闻于性与天道之传者乎其对江都王义利之分   王霸之判则孟氏所反复于齐梁之廷累千百言以   悟世者如此而已然则谓孔孟既没董子之学独醇   程朱之言不可易也自是而又五百余年以  熈代尧舜孔孟之统复合三十年间自邹鲁圣贤之区   以逮濓洛关闽诸儒毓生居寓讲读之处皆贲以 天章髙鳌巨牓而董子旧里近属  畿封亦徼 俯俞下州小臣之请阐幽显微使千载道系粲然重光恩   明意美埀示罔极程朱之言至是益信岂非所谓百   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与地适以持节于兹因木石   之竣记识月日自托不腐又将使州之人士仰窥 圣代表章之盛下守此邦文献之传庶几嗣音有继爰述   旧闻表新褒以告来者仍使钺董其事而勒之祠左    逰 京师郭南废园记     汪 琬   出宣武门横径菜市穿委巷而南得废地数亩有胜   国时民家故园在焉余居京师十年逰其地者屡矣   最后偕二三子饮于此箕踞偃松之下相羊杂花   之间余与二三子皆乐之日中而徃及晡而后返余   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   不改其乐此皆至人惟道徳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   无所往而不乐也至于吾党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   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   者日寻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茍非有所寄   焉亦何以逌然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心也哉   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葢亦出   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   乐其乐者也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勅修福聚寺碑记          蒋廷锡   葢闻发愿者开八筏之津得大善者集三明之福   均分慈雨百禄罄宜广法云兆民溥被庵罗园里   吉祥与欢喜俱生薝卜林前嘉庆随因縁无尽涿州福   聚寺者地本  神畿门临大道挟河逺派接圣水之碧浔鸣泽渟流注   甘泉之黛壑琉璃湛澈桂映宝池璎珞纷椿标慧   日洵招提之清境实兰若之灵基 皇上嘉豫春和岁巡甸服青旌按道存问髙年云葢行郊   省观风教搴茭架石推能仁济度之功望杏瞻蒲展   上徳耔耘之报孔昭符贶屡纪丰登 凤辇经临雁堂缔构出  宫庭之布施俄开四面逰观现舍卫之规模顿起十方   敬礼金沙始筑鼛鼔讫工 念众生 锡名福聚青鸳白马俨列三辅之中矫鹤腾螭髙出九衢   之表觐 光童叟投体珍台侍 跸簪缨停骖净土启无邉之禅恱烟霞悉佛性道芽缔有   觉之良因草木尽心灯意蘂覩化城幡影尘袖珠还   聆梵宇呗声莲舟岸近足圆胜果益畅 皇风爰缀芜词用宣香界俾仰神道之自在咸知 圣造之同和豪镜千光千千福相潮音万种万万福田契   彼真如并跻仁寿云尔    新建保定总督公署碑记    唐执玉   我 皇上圣明天纵励精图治明目达聪凡四海九州岛之内吏   治之得失民生所愿欲无一不厪 圣心宵旰靡间百度振兴凡城郭川防仓厫道路宜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