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 第 32 页/共 159 页
学宫在惠安堡眀天啓元年巡抚周懋相题设以宁夏等衞教官摄之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歳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平罗县儒学
学宫【阙】 学署训导【阙】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灵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南眀洪武十五年设州置学十七年州裁学废正徳十三年复立
皇清顺治十六年省后衞教缺并入灵州雍正三年改灵州学为灵州学学署学正训导俱在学宫傍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义学二 一在祖公祠内千户谢国柱建一在火器库东南防将季山建
朔方书院 在花马池城内眀嘉靖四十五年户部郎中蔡国熙建
中卫县儒学
学宫旧在县治东北眀正统中镇抚陈瑀奏建巡抚徐廷璋徙于县治东南巡抚王珣拓修尚书王恕记之
皇清康熙四十八年教授刘追俭修今改为县学学署教谕训导俱在眀伦堂后教授刘追俭建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一百亩
应理书院 在南门内西路同知髙士铎建今为社学
新渠县儒学
学宫在县南门内街东雍正四年创建学署在学宫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七名科考取文生七名
寳丰县儒学
学宫在县南门内街东雍正四年创建学署在学宫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七名科考取文生七名
西宁府
西宁府儒学
学宫在府治东眀宣徳三年都督史昭建成化六年都御史徐廷璋守备孙鉴増修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教授梁景岱倡阖学捐资修建雍正三年改衞为府学署教授训导俱在学宫旁学生一年一贡廪四十缺増四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西宁县儒学
学宫【阙】 学署教谕训导【阙】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学田一顷三十七亩租粮一十三石七斗五升分给廪生贫士又社田一十五亩徴租粮四石以给社师康熙五十六年兰州河桥同知署西宁通判事沈廷正捐置
社学 在城内眀成化十四年都御史徐廷璋建碾伯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学署训导在学宫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社学 在县治东北雍正六年署知县张登髙捐置
直秦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西南元大徳六年建眀洪武四年修宣徳九年重修嘉靖间又重修
皇清康熙十四年重修学署学正在堂左训导在堂右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学田额粮四十九石四斗四合每石徴银四钱共徴银一十九两七钱六分零
义学 在道署前在乡者东曰社树坪街子镇马跑泉西曰闗子镇三十里镇南曰白家集北曰石佛镇第八河沿河城
清水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北眀洪武初建嘉靖十九年改移县治南
皇清顺治十九年补葺学署教谕训导俱在学宫西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秦安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南元大徳初建眀相继修葺学署训导在仪门东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社学 旧志在城者二在乡者三
礼县儒学
学宫在西城中眀成化十五年建于锦屏山下
皇清顺治十三年署知县欧阳瑊始卜迁于此训导署未建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生十二名武生八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徽县儒学
学宫在东街钟楼山之麓眀洪武初创建学署教谕在左训导在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社学五 一在学宫四在乡镇俱知州邓天栋捐建两当县儒学
学宫旧在县治东眀洪武间建正徳间改建于县治西学署训导【阙】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八名科考取文生八名
直阶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西旧在城西门外眀嘉靖隆庆万厯天啓间凡五迁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州于道行始迁于今基学署学正训导【阙】 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义学 一在州治西知州陈勲建一在州治东知州何道升建有记
成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西旧在治东南眀洪武七年改建于西眀末移建上城
皇清康熙间知县刘瑜仍建于旧址知县曹彬増建眀伦堂三间学署训导【阙】 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学田七十二亩零
文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初在旧城西南隅眀洪武十四年建治三年改建于今基学署教谕在眀伦堂左训导在右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生十五名武生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义学 在训导署南知县江景瑞建
直肃州儒学
学宫在州治东南旧系卫学眀成化三年巡抚徐廷璋题建正徳元年副使武陟李端澄重建嘉靖三十年副使张玭改建敬一亭于眀伦堂后三十五年移置于左学署学正训导俱在眀伦堂后系旧教授署学生三年二贡廪三十缺増三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二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
酒泉书院 在学宫东嘉靖二十六年副使唐寛建髙台县儒学
学宫在县治东北旧系所学眀嘉靖二十三年巡抚傅鳯翔题建学署教谕训导俱在学宫西旁学生二年一贡廪二十缺増二十缺入学每嵗考取文武生各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五名
甘肃通志巻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
关梁
山林川泽凭髙临深界分壤接周礼司险设有专官达其道路甘属岩疆险阻扼塞置亭列障申画郊圻除道成梁资民利渉王政所先志关梁
临洮府
狄道县
摩云岭关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摩云岭上明置最为髙险乃通兰州要路旧设巡司
南关堡 在县南二十里宋熙宁六年置北关堡在县北二十里宋熙宁五年置三坌关在县西三十里打璧峪关在县北三十五里皆临洮戌卒防守以保障近郊
湼家关 在县西三十里西南通河州二十四关要口又明一统志下衬关在县南一百里八角关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十八盘关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临洮堡 在县北七十里宋置明洪武二年改筑大城周五百七十丈有竒髙三丈六尺北筑郭东西北三门今塌损
通谷堡 在县东二十五里宋熙宁五年置又南川堡在县南三十里宋熙宁六年置结河堡在县北二十里宋熙宁七年置
永宁桥 旧在县西洮河上宋熙宁中熙州梁承建赐名永通明初移建于县西三里造船十二两岸置木柱十二维以铁防草防各二更名永宁康熙十三年靖逆侯张勇因用兵挽运刍粮仍移建城西北五里至今续修往来通利
宏济桥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洞子沟洮河上为兰河二州通道明万歴中建用船十二濶四十余丈冬撤春建今废但用舟以渡
长济桥 在县东五里明万厯三年剏建
渭源县
分水岭关 在县西十五里分水岭上自岭以西之水悉入洮河以东之水悉入渭河置关于此入府孔道为县境之襟要
庆平堡 在县西北三十里宋熙宁五年置金改为镇府志在县西北有垣墙常缮治之可以避兵
乞神平堡 在县西南宋熙宁五年王韶击降番部城渭源堡及乞神平堡
锹谷河桥 在县东十五里
清源河桥 在县南门外
通顺桥 在县西十里
渭河桥 在县北五里
兰州
金城关 在州北二里黄河西北山要隘处倚山临河乃通甘肃要路周武帝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改津为关明设巡司于河南岸万歴二十五年易土以砖
京玉关 在州西北四十五里本名把拶桥宋置关赐今名元废
东关堡 在州东十八里宋元丰四年置本名巩哥关后改为东关堡
西关堡 在州西二十里宋置关逼临黄河与夏人接界元废
臯兰堡 在州东南九十五里宋元丰四年置明宏治十八年重修
质孤堡 在州东五十里宋元丰二年置胜如质孤二堡买子堡在州东五十里又把石沟堡在州东六十里十字川堡在州东北一百三十里一条城堡在州东北一百五十里五堡皆在河南
西古城堡 在州西南四十里又积积滩堡在州西南八十里皆在河南
安宁堡 在州西北三十里又盐塲堡在州东北十里皆在河北明万厯三十三年置守备驻防今废
铁古城堡 在州北八十里即定火城亦明置红水河堡 在州北五百四十里堡城周一百二十丈髙三丈一尺濠深一丈五尺明万厯二十七年平松山兵备副使荆州俊建又三眼井堡在州北五百里亦是年建城池髙濶如红水册说红水营堡在州北三百三十里三眼井堡在州北二百九十里城皆周二里五分又万厯二十六年以松山平定议筑新边府同知冯询等踏看得松山双墩子以东至红水河西四十里有水可以筑墙红水河以东三十里俱石山无土不堪挑筑应砌石墙自鹻滩墩至永安堡索桥三十里川险间断筑墙或挑濠各相便宜又五边考新边自靖虏卫界黄河索桥起至庄浪界土门山共长四百里而兰靖庄浪千四百里之冲边始安第芦塘三眼井等处土疎易圮时费修筑若按明初旧址自镇番直接宁夏中卫通树长边则外钥尤壮矣
永泰城堡 在州东北三百七十里明万厯三十二年建府志永泰城在红水迤南一百二十里周四百八十丈髙四丈又保定堡在天池水永泰迤南一百五十里镇虏堡在滚巴川保定迤南一百二十里二堡与红水相唇齿
镇逺桥 在州西北二里黄河上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建于城西七里以济师越四年移建于州西十里名曰镇逺十八年又移建于城西北二里金城关用巨舟二十四艘横亘黄河上架以木梁棚以木板围以楯栏南北两岸为铁柱四系铁缆二各长一百二十丈冬河冻则拆春氷泮复建以通河西甘肃等路宏治初马文升言陜西之路可通甘凉者惟兰州浮桥一道敌若据此桥则河西隔絶饷援难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