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 第 27 页/共 159 页

天山 伊吾郡有天山高十五里广六十里冬夏积雪不消一名雪山匈奴谓之天山过皆下马拜焉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二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虏万骑而还即此地也元和志一名折罗漫山在伊吾县北一百三十里出好米及金铁旧志天山在哈宻卫北一百二十里又在土鲁番西北三百余里一统志唐伊西二州皆有天山葢天山东西千里亘二州之界也   俱宻山 在卫西北元和志在伊州纳职县北一百四十里又北二十里直抵蒲海   葱岭山 按汉史云西域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阸以玉门阳闗西则限以葱岭自玉门阳闗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爲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支安息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防勒爲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水经云葱岭高千里行十三日可至其顶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悉生葱故名   沙陀金山 月支别种西突厥之苗裔本号朱邪世居金沙山之阳蒲海之东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爲突厥故名其地有大碛名曰沙陀后因以沙陀爲号朱邪爲姓至宪宗时朱邪尽忠始见于中国其后有朱邪赤心懿宗时赐姓李名国昌克用其子也   白龙堆 郡国记敦煌正西闗外有白龙堆沙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卑者丈余东倚三危北望蒲昌是爲极要路   流沙 后周书鄯善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爲行旅之患风之将至惟老驼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爲候亦即拥蔽口鼻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顔师古曰流沙在敦煌西八十里明一统志流沙碛在玉门闗外有三断石极大世谓之三陇山   高梧谷 十六国春秋吕光自龟兹还至宜禾凉州刺史梁熙谋闭境拒之高昌太守杨翰白熙以高梧谷口险阻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如以其远不守伊吾之闗亦可拒也光初闻翰谋大惧既而闻熙不听乃进   羊膊山 沙州城南多岩石无草木山北有一岩曰羊膊   北塞山 沙州境汉武帝时天马朝发京师夕至敦煌北塞山下即此   雷石碛 按唐志西州之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一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雷口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   黒水 禹贡导黒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括地志黒水出伊吾县北百二十里东南絶流三危山二千余里至鄯州又东南四百余里至河州入黄河   黄河 汉书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爲中国河云郭璞山海经注河出昆仑潜行地下至葱岭出于阗国复分流岐出合而东注泑泽水经注河水一源西出身毒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余里异物志曰葱岭之水分流东西西入大海东爲河源河水自此分源东迳岐沙谷分爲二水又一源出于阗国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自置北流迳于阗国西又西北流注葱岭河谓之南河屈东北流又东迳扞弥且末诸国合且末河通爲注滨河又东迳鄯善国又东注泑泽又一水自岐沙东分爲北河屈东南流迳龟兹焉耆诸国又东迳注滨城至楼兰注于泑泽后魏书于阗国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抜树水即黄河也一名计式水又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逹利水与抜树水合俱北流   氐置水 汉志龙勒县有氐置水出南羗中东北入泽溉民田元和志寿昌县有龙勒水在县南一百八十里龙勒山上汉李陵发兵至遮虏障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视虏即此水也五代史沙州西渡都乡河葢即此   悬泉水 在敦煌县东一百三十里出悬泉山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还士众渴乏引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即此水也其水有灵车马大至即多出少至即出少   蒲昌海 汉书西域传于阗河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闗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増减皆以爲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爲中国河云括地志盐泽一名辅日海一名穿兰一名临海在沙州西北   蒲海 汉遣窦固耿秉等出敦煌昆仑塞击破白山虏于蒲海上即此俗名婆悉厥海旧志蒲类海在今土鲁番西南汉赵充国屯田于蒲海   交河水 汉西域传车师前国交河城以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名元和志交河出交河县北山上分流于城下因名又迳前庭县西又有大沙海在柳中县东南九十里   渥洼水 沙州境内汉元鼎四年秋天马生渥洼水中武帝得之作天马之歌   柳谷水 元和志柔远县柳谷水有东西二源出县东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流   白玉河 在于阗国城东国人夜视月光盛处必得美玉   绿玉河 在于阗城西   乌玉河 城西三河皆源出昆仑山去于阗国西一千三百里每岁秋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   盐池 元和志在敦煌县东四十七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又盐池海在伊吾县南三百里周廻百余里又纳职县有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廻十余里无鱼水自生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党河 源自南山北流绕城东西借以溉田   色尔腾海 在卫西南雪山之阴爲青海要道月牙泉 在卫南十里   药泉 在卫东南石包城味畧如酒相传饮之愈疾靖逆卫   南山 卫南一百二十里南山之阳又有雪山即古祁连绵亘东西   昌马河 卫西南一百二十里由南山口流出东北迳卫城又西北入柳沟卫界   赤金所   独登山 元和志在废玉门县北十里其山出盐鲜白甘美有异常盐又玉门县有神雨山   寛台山 在赤金峡之东嘉峪闗西山寛如台故名金山 元和志在玉门县东六十里出金寰宇记引十三州志云金山在延寿县东有玉石障   齐勤山 在卫西三十里即  防古之山硖也当北来西去之通道明叅将崔麒追贼至此大防又游击和准自鉢和寺追败贼于嘉峪闗又追败之于齐勤山葢袭贼之径道也   石脂水 后汉书博物记曰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筥处注池爲沟其水有肥如煑肉羕羕永永如不凝膏然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元和志在玉门县东一百八十里泉中有苔如肥肉然之极明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然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頼以获济明一统志石油出肃州南山肃镇志嘉峪闗西有石漆今按赤金东南一百五十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以然灯即石脂水也   金河 五代晋高居诲使于阗记云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又西百里出玉门闗是也   甘肃通志巻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甘肃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七   城池   城郭沟池职在掌固倚山临水控扼险要崇墉深池以固封守甘处西陲城池所闗尤重经始何代増缮何人广隘崇卑往牒具在可考而知志城池   兰州   城自隋开皇初徙西古城筑臯兰山北少西滨河眀洪武十年指挥同知王得増筑东西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南北长一里八十二步周六里二百步髙三丈五尺濶二丈六尺东西南池深三丈城北因河为池门四东曰承恩南曰崇文西曰永宁北曰广源上各建层楼宣徳间佥事卜谦指挥戴旺自城西北起至东筑外郭城凡一十四里二百三十一步正统十二年又増筑承恩门外郭自东至北七百九十七丈有奇名曰新闗郭门九东曰迎恩东北曰天堑又东北曰广武南曰拱兰东南曰通逺西南曰永康又西南曰靖安西曰神川北曰天水治十年都指挥梁瑄又筑东郭外墙三百六十丈为逰兵营使居守之万厯八年甃以砖石   皇清康熙五年甘肃巡抚移驻六年都御史刘斗补修重   建城楼   临洮府【狄道县附郭】   府城自宋熙宁五年王韶大破羌人城武胜军金元因之増修洮河上故曰洮城眀洪武三年指挥孙徳増筑周围九里三分髙三丈池深一丈门四东曰大通西曰永宁南曰建安北曰镇逺俱甃以甎上建重楼戍楼九角楼四二年増筑北郭景泰四年知府刘昭重修辟东西北三门隆庆三年知府申维岱知县何常春重修   渭源县   县城创建于宋土筑周围三里三分髙二丈五尺池   深一丈建门二南曰渭川北曰清源上各有楼铺敌台北郭一治十七年知县党茂増修筑月城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斌重修   金县   县城即宋龛谷寨城周三里三分髙二丈三尺池深二丈门二南曰安阜北曰清安各建层楼戍铺外郭眀万厯四年知县刘去僻修筑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魏煜重修   河州   州城秦苻坚建元时逼近北塬眀洪武十二年指挥使徐景改筑周九里三分髙五丈厚三丈池深三丈门四东曰平秩南曰安逺西曰定羌北曰镇边上各有敌楼嘉靖时知州聂守中因防边警创南郭周三里有奇郭门一仍建重楼康熙四十四年知州王全臣同守备张祖淳重修   归徳所   所城眀洪武七年因其地处番夷建筑土城以资防御今仍其旧   巩昌府【陇西县附郭】   元中统二年都总帅汪世显即通逺军拓其故址甃以石眀洪武十二年指挥刘显重修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髙三丈一尺池深三丈七尺门四东曰阜安西曰静安南曰武安北曰靖安皆建楼其上角楼四戍楼四砖堞六尺正徳初増筑东西北三郭嘉靖十二年总制唐龙増葺隆庆二年陇右道李维桢又増筑北郭开东西北三门建楼其上   安定县   县城宋绍圣二年经畧使章楶始筑周三里三分眀正统中知县杜让城南郭増拓六里三分城髙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镇楼五座四角有飞楼门三有月城天顺六年知县赵通重修嘉靖十三年知县张永茂重修   通渭县   旧城周三里髙三丈东西南三门眀成化九年同知张洪定重修三门建楼万厯初知县张二南甃以砖康熙五十七年地震城圮雍正八年移治安定监去旧治六十里监系眀初创建旧平凉苑马寺城踞北山麓并东西闗为三城中城周一里有奇辟东西门郭城与门亦如之   漳县   旧城在古城峪圮于水眀正统间移置三台山麓城周一里髙一丈八尺池深一丈辟三门东曰东晖西曰西成南曰眀逺各覆以楼角楼四敌台五以砖甃万厯十八年濬重濠一周比前加深   防宁县   县城眀洪武六年千户傅履知县郁斌营建成化四年同知罗谕拓之周五里髙三丈池深二丈辟南北二门嘉靖十三年总制刘天和増南北西三闗万厯元年知县史天祐辟东门营东郭甃以砖门四东曰东胜西曰西津南曰通宁北曰静安皆有楼四郭门东曰宾阳西曰延晖南曰来薰北曰拱极   伏羌县   县在古冀城北百步许创于宋眀景泰元年知县王珣増筑成化十二年重葺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李灌増筑周四里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门四建楼其上东曰凝曦西曰阜城南曰宣和北曰拱辰   宁逺县   县城即古貆道旧址眀洪武三年知县刘冕重建周三里髙一丈九尺池深一丈东西二门濒渭善崩正徳十二年知县江万里以避水患改修辟东西南三门皆覆以楼东曰景眀西曰景桥南曰景仰北曰景濶嘉靖间知县仪世麟増修崇祯初城圮复修康熙十一年知县厐守谦四十四年知县冯同宪重修   西和县   旧城宋绍兴间安抚使李永珙筑于县西南山之上眀洪武四年知县于通政建于南山下周四里髙一丈五尺池深一丈辟东西北三门嘉靖间辟南门一皆覆以楼眀末防再陷城乃迁上城康熙四十三年知县董正仍迁山下旧城内南北门二   靖逺县   即古防州城旧址眀正统二年指挥房贵増筑成化十三年拓东城嘉靖二十年守备黄恩修筑南郭万厯六年少卿梁许重修城周六里三分高三丈门三东曰通化西曰治平南曰安逺城北有镇北楼池深三丈   岷州   旧城筑于西魏眀洪武十一年指挥马华始筑新城周九里三分髙三丈六尺池深二丈门四东曰春熙西曰安逺南曰政和北曰宸宿上建层楼四箭楼一角楼五治十一年副使张泰重修万厯九年罗维垣増筑西营小城隆庆二年副使刘侃拓北隅六年副使吕鸣珂増修   洮州衞   衞城眀洪武二年曹国公李景隆建周九里髙三丈池深一丈五尺四门各覆以楼东曰武定西曰懐逺南曰镇南北曰仁和成化五年指挥李隆重修治十一年副使张泰重修万厯十年副总兵李煦改筑北城十二年副总兵李芳増修新城   西固城   古武都郡地宋绍兴二十年福津令张俊良筑眀洪武十四年千户姚富展筑以旧城为西闗周三里高三丈池深八尺辟四门东曰望阳西曰戎服南曰镇静北曰永泰南北西三门俱覆以楼东门在驼岭上无楼万厯三年増筑   平凉府【平凉县附郭】   府城自唐徳宗令刘昌増筑元末李思齐部将袁亨分为南北二城眀洪武六年总兵官平凉侯费聚修复如旧周九里三十步髙四丈池深四丈门四东曰和阳南曰万安西曰来逺北曰定北康熙八年知府程宪知县李焕然重修   崇信县   县城自唐建中元年武康郡王元谅建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东西二门眀末知县髙斗垣裁锦屏山麓展筑顺治六年知县武全文建敌台濬池濠   华亭县   县城金大定中建周五里一百八十步髙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有东西南三门顺治初知县杨荣印截旧城北阜筑新城十二年复増修雉堞旧城如故康熙五十五年知县陈珣补修   镇原县   县城元至正二十年平章李思齐遣佥院张徳钦筑眀成化末知县徐镛重修嘉靖二十二年増修周一里二百七十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七尺开南门小东门并旧西门共门三   固原州   州城土筑宋咸平三年曹玮所筑镇戎军城也金兴定三年地震城圮四年重筑元末废眀景泰三年修复成化五年増修周九里三分髙三丈五尺有东南二门曰安边曰镇夷治十五年总制秦竑更开西门曰威逺又筑外城为闗门四南曰镇秦北曰靖朔东曰安边西曰威逺万厯三年始甃以砖康熙四十九年镇绥将军潘育龙重修大小楼二十四外城周一十三里七分髙三丈六尺池濶深各二丈遂为雄镇   泾州   州城土筑古建泾阳元至正十九年院判张庸筑眀洪武三年同知李彦恭改筑周三里计三百八十六步髙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南北二门成化十三年重修隆庆二年知州范冈増筑西靣万厯三年知州赵行可増筑南北东三靣六年砖砌女墙修南北二楼门三曰东盛曰承熙曰永宁雍正三年知州杨文灿补修七年知州卢愈奇接修   灵台县   县城隋大业初土筑在台山之麓周二里二百六十五步髙一丈五尺濶深各八尺元至正末平章李思齐令万户丁处守修筑眀嘉靖间知县郄中式景管杨尚义万厯间知县姚继先俱重修东北二门崇祯七年知县敖浤贞依昔山城之半筑堡其上顺治十年知县黄居中修城濬濠   静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