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206 页/共 731 页

繁昌县原额人丁六千丁 节年审増四百一十六丁 实在人丁六千四百一十六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丁当差人丁六千一十九丁每丁科银二钱滋生人丁九十七丁】   庐州府   国朝顺治初年原额人丁三十六万八千二百二十七丁内除逃故无征一十三万四千二百四十二丁十四年审増八千六十五丁   康熙元年审増并节年招徕共九千七百五十五丁   六年审増一万二千二百一十二丁   十一年审増六千二百九十丁   十六年审増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三丁   二十一年审増八千四百四十一丁   二十五年审増八千七百六十七丁   三十年审増一万三百七十三丁   三十五年审増二千八百二十三丁   四十年审増二千五百六十七丁   四十五年审増三千九百四丁   五十年审増一千八百二十五丁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二千八百八十四丁六十年审増二千九百七十九丁   雍正二年陞六安州为直隷州以英山霍山二县属州管辖开除人丁四万三千九百六十五丁四年审増九百九十六丁   九年审増一千一百七十三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二十八万四千二百七丁【内优免人丁一千二百七十九丁当差人丁二十七万五千七百五十七丁滋生人丁七千一百七十一丁】   归并省外衞原额黄快窜丁并三则闲丁共四千四百三十三丁五分   节年审増八丁 康熙四十三年钦奉   上谕事案内豁免二千一百六十二丁   雍正二年陞六安州为直州开除三则丁六百八十七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黄快窜丁并三则闲丁一千五百九十二丁五分【俱系当差屯丁】   合肥县原额人丁一十三万七千一百丁 顺治五年审除二万八十六丁 节年审増三万七千一百三十八丁 实在人丁一十五万四千一百五十二丁【内优免人丁五百一十二丁当差人丁一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一丁每丁科银五分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九丁】   归并外衞原额三则丁一百五十七丁内豁免一十一丁 实在三则丁一百四十六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   庐江县原额人丁二万五千一百八十三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三千七百四十四丁节年审増一万八千二百一丁 实在人丁二万九千六百四十丁【内优免人丁一百八十丁当差人丁二万三千一百五十八丁每丁科银五分滋生人丁六千三百二丁】   舒城县原额人丁四万八千一百三十丁 顺治五年审除三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丁 节年审増四千三百八十七丁 实在人丁一万六千五百五十九丁【内优免人丁一百四十八丁当差人丁一万五千八百四十六丁每丁科银一钱滋生人丁五百六十五丁】   无为州原额人丁四万六千四百七十四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三千一十四丁 节年审増二万一千九百六十四丁 实在人丁五万五千四百二十四丁【内优免人丁二百四十九丁当差人丁五万五千丁每丁科银一钱滋生人丁一百七十五丁】   归并省衞原额黄快丁二千九百八十六丁内除豁免二千一百二十七丁 实在黄快丁八百五十九丁【每黄丁一丁科银三钱协济银五分快丁同】   巢县原额人丁二万七千三百八十一丁 节年审増一千五十一丁 实在人丁二万八千四百三十二丁【内优免人丁一百九十丁当差人丁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二丁每丁科银八分】归并省衞原额黄快窜丁六百三丁五分内除豁免一十六丁 实在黄快窜丁五百八十七丁五分【每黄快丁科银与无为州同窜丁每丁科银三钱】   凤阳府   国朝顺治初年原额人丁五十二万二千三百一十八丁五分内除逃故无征二十二万一千一百三十九丁五分   十四年审増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七丁   康熙元年审増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五丁五分六年审増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五丁   十一年审増一万一千三百八十六丁   十六年审増并招徕一万二千五百七丁   二十一年审増五千三百三十九丁五分   二十五年审増一万六千八百三十八丁五分三十年审増一万三千九丁又灵璧县审除二千三百八十四丁   三十五年审増六千三百三十六丁   四十年审増六千九百二十二丁五分   四十五年审増五千九百三十九丁   五十年审増四千二百九十四丁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一千七百一十四丁六十年审増一千九百五十七丁   雍正二年泗州颍州亳州陞为直州以盱眙天长五河颍上霍丘太和防城七县分属三州管辖共开除人丁二十五万六千四百七十一丁五分四年审増四百八十八丁   九年审増六百四十五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一十七万三千八百五十六丁五分【内优免人丁二千五十五丁当差人丁一十六万九千九百八十一丁五分滋生人丁一千八百二十丁】   归并省外衞原额黄快窜丁并三则闲丁三万五千三十丁五分 节年审増六百八十八丁 内除领田驾运例不纳银并逃故无征屯丁二万三千九百二丁五分 又于康熙四十三年钦奉   上谕事案内豁免一千三百六十七丁   雍正二年分直州三州属共开除屯丁四千三百一十八丁   四年审増一十五丁 九年审増一十丁雍正十三年实在三则丁六千一百五十六丁【内当差屯丁六千九十九丁滋生屯丁五十七丁】   凤阳县原额人丁一万三千八百九十四丁五分顺治五年审除四千七十三丁五分节年审   増三百五丁实在人丁一万一百二十六丁【内当】   【差人丁一万七十三丁每丁科银三钱七分三厘三毫有竒滋生人丁五十三丁】   归并外衞原额三则丁一千四十五丁内除领田驾运例不纳银并逃故无征七百四十六丁 实在三则丁二百九十九丁【内当差屯丁二百六十九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滋生屯丁三十丁】   临淮县原额人丁一万五千三百七十九丁 顺治五年审除二千九百八十八丁 节年审増二千八十九丁 实在人丁一万四千四百八十丁【内优免人丁二百三丁当差人丁一万三千九百四十九丁每丁科银二钱八分三厘有竒滋生人丁三百二十八丁】   归并外衞原额三则丁二百一十一丁内除领田驾运例不纳银并老废逃故无征一百六十一丁节年审増一十八丁 实在三则丁六十八丁   【毎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   怀逺县原额人丁二万四千一百四十七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四百四十八丁 节年审増三百三十九丁 实在人丁一万四千三十八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一十九丁当差人丁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九丁每丁科银四钱四分二厘九毫有竒】归并外衞实在三则丁四百二十三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   定逺县原额人丁四万四千六百九十三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二千五十一丁 节年审増四千二百五十五丁 实在人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七丁【内优免人丁二百三十八丁当差人丁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七丁每丁科银一钱二分滋生人口一百三十二丁】   归并省外衞原额三则人丁一万一千八百五十六丁除领田纳粮并节年审除外实在四千二十九丁【内当差四千一十二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人丁科银二钱六分滋生一十七丁】   虹县原额人丁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二丁 顺治五年并十一年审除一万九千五百二十一丁节年审増七百四十九丁 实在人丁四千四百二十丁【内优免人丁一百八十八丁当差人丁四千一百七十八丁每丁科银四钱六分二厘五毫有竒滋生人丁五十四丁】   夀州原额人丁三万六千二百八十二丁 顺治五年审除四千六百七十三丁五分 节年审増七千七百一十七丁 分凤台县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三丁五分 实在人丁二万八千九十二丁【其分隶凤台县欵目尚未分划清楚合共优免人丁四百五十八丁当差人丁三万八千七百六十四丁五分每丁科银二钱滋生人丁一百三丁】   归并外衞原额三则丁九百四十三丁 节年审増三百八十四丁 实在三则丁一千三百三十七丁【内当差屯丁一千三百二十七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滋生屯丁一十丁】   凤台县雍正十一年分县人丁一万一千二百三十三丁五分【内优免当差滋生数目尚未分划清楚仍合载夀州欵内】   宿州原额人丁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丁 顺治五年审除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一丁 节年审増一万一千九十三丁 实在人丁三万二千三百五十七丁【内优免人丁四百三十四丁当差人丁三万九百八十四丁每丁科银二钱七厘二毫有竒滋生人丁九百三十九丁】   灵璧县原额人丁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七丁 顺治五年审除二万六百七十六丁 康熙三十年审除二千三百八十四丁 节年审増二千一百六丁 实在人丁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三丁【内优免人丁二百一十五丁当差人丁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七丁每丁科银三钱三分三厘一毫有竒滋生人丁二百一十一丁】   颍州府   国朝雍正十三年并亳州于颍州陞为府自二年陞直隷州分管人丁一十九万二千三百二十一丁四年审増九百四十九丁 九年审増二千六百三十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一十九万五千九百丁【内优免人丁一千六百七十五丁当差人丁一十八万七千七百六十八丁滋生人丁六千四百五十七丁】   归并外衞三则丁三百五丁 节年审増八丁雍正十三年实在三百一十三丁【内当差二百九十二丁滋生一十六丁】   阜阳县原额人丁五万八千二百五十二丁 节年审除三万三千一百一十八丁 节年审増四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丁 实在人丁六万六千五百二十二丁【内优免人丁六百一十一丁当差人丁六万三千八百三十一丁每上则丁科银六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一钱滋生人丁二千八十丁】   归并颍州衞原额七则人丁八百九十丁 节年审増五千一百七十八丁 实在人丁六千六十八丁【内当差人丁五千八百九丁每上丁科银二钱一分中丁科银一钱八分中则中丁科银一钱五分中则下丁科银一钱二分下则上丁科银九分下则中丁科银六分下则下丁科银三分滋生人丁二百五十九丁】   颍上县原额人丁一万七百四十九丁 顺治五年审除八千三百一十三丁 节年审増二千四十丁 实在人丁四千四百七十六丁【内当差人丁四千一百六十四丁每丁科银二钱八分一厘三毫有竒滋生人丁三百一十二丁】   归并颍上所原额人丁四百七十二丁 节年审増一千二百五十一丁 实在人丁一千七百二十三丁【内当差人丁一千六百三十三丁每中中丁科银五钱四分中下丁科银四钱四分下上丁科银三钱四分下中丁科银二钱四分下丁科银一钱四分滋生人丁九十丁】霍邱县原额人丁三万六千三十二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八千五百九十二丁 节年审増七千三百二十七丁 实在人丁二万四千七百六十七丁【内优免人丁二百七十一丁当差人丁二万三千七百三十七丁每丁科银五分滋生人丁七百五十九丁】   归并外衞原额审増三则丁除豁免外实在一百三十六丁【内当差屯丁一百二十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滋生屯丁一十六丁】   亳州原额人丁二万九千七百九十四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八千六十一丁 节年审増二万一百五十七丁 实在人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五十三丁当差人丁三万一千四百五十二丁每丁科银一钱四分四厘四毫有竒滋生人丁八十五丁】   归并武平衞原额三则丁三千三百四十一丁内除领田驾运例不纳银一千七十丁 又审除逃故老废二千一百三丁 实在三则丁一百六十八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   太和县原额人丁二万七千七百八十六丁 顺治五年审除一万三千四百二十丁 节年审増九千六十七丁 实在人丁二万三千四百三十三丁【内优免人丁一百九十九丁当差人丁二万一千一百五十四丁每丁科银九分五厘有竒滋生人丁二千八十丁】   防城县原额人丁三万六千二百八丁 顺治五年审除二万二十八丁 节年审増二万八百四十一丁 实在人丁三万七千二十一丁【内优免人丁二百四十一丁当差人丁三万五千九百八十八丁每丁科银一钱一分滋生人丁七百九十二丁】归并怀逺衞原额三则丁六十七丁内除领田驾运例不纳银并逃故无征五十八丁 实在屯丁九丁【每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   滁州并属   国朝顺治初年原额人丁四万七千七百一十二丁内除原有逃故无征外实在人丁四万一千九百七十三丁五分   康熙元年审増三十一丁   十一年审増二十丁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一百二十六丁   六十年审増一百二十二丁   雍正四年审増二百六十丁   九年审増七百七十一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四万三千三百三丁五分【内优免人丁九百五十七丁当差人丁四万一千六十七丁五分滋生人丁一千二百七十九丁】归并省衞原额黄快听继三则闲窜人丁二万九千三百八十二丁内除领佃纳粮例不纳银屯丁一万三千一百六十八丁 又豁免逃故无征八十七丁 康熙四十三年钦奉   上谕事案内豁免一千七百一十四丁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六十四丁   六十年审増六十四丁   雍正四年审増一百二十九丁   九年审増三百一十二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各屯丁一万四千九百八十二丁【内当差屯丁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三丁滋生屯丁五百六十九丁】   滁州原额人丁一万二千二百九十二丁五分节年审増滋生九百三十七丁 实在人丁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九丁五分【内优免人丁四百一丁当差人丁一万一千八百九十一丁五分每丁科银四钱九分二厘有竒滋生人丁九百三十七丁】   归并省衞原额黄快闲窜人丁一万二千二十丁内除领佃纳粮例不纳银屯丁四千二百六丁   节次豁免逃故无征七百四十一丁五分 节年审増滋生三百七十一丁 实在黄快闲窜人丁七千四百四十三丁五分【内当差各丁七千七十二丁五分每黄丁科银三钱协济银五分快丁同一则窜丁同上则官舎闲丁科银五钱中则官舎闲丁科银三钱下则官舎闲丁科银二钱人丁每丁科银二钱六分滋生各丁三百七十一丁】   全椒县原额人丁二万二百三十九丁 节年编审除以増抵减外仍増二百六十丁 实在人丁二万四百九十九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七十二丁当差人丁一万九千九百一十八丁每丁科银二钱七分滋生人丁二百九丁】   归并省衞原额黄快听继三则窜丁九千四百八十三丁内除领佃纳粮例不纳银屯丁五千八十五丁 节次豁免逃故无征五百四十六丁五分节年审増滋生八十六丁 实在黄快听继三   则窜丁三千九百三十七丁五分【内当差各丁三千八百五十一丁五分每黄快丁科银与滁州同听继丁科银与黄丁同一则窜丁科银与黄丁同二则窜丁科银三钱上中下三则官舎门丁科银俱与滁州同滋生黄快丁八十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