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204 页/共 731 页

国朝顺治初年原额人丁二十万九千五百二十九丁五分内除逃故无征九万二千八百六十七丁五分   十一十二十四等年审増二万一千五百六十丁十五年审増六千四百八十七丁   康熙元年审増八千一百三十六丁   三年审増二千一百二十丁   十一年审増一万八百五十二丁   十五年审増四千九百六十六丁   二十年审増一千三百四十四丁   二十五年审増二百五十三丁   三十年审増一百三丁审减一万四千七十丁三十五年审増五十五丁   四十年审増一万四千一百二十二丁审减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三丁   五十年审増一万七百一十二丁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一百七十九丁   六十年审増一百一十五丁审减六千六百二十丁   雍正四年审増一百七十丁   九年审増二百三十三丁   十一年陞州为府归并邳州及宿迁睢宁二县人丁六万八千六百五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二十三万四千一百六十一丁【内逃故无征优免人丁共三万一十八丁当差人丁一十七万五千三百一丁滋生人丁二万八千八百四十二丁】   归并邳州衞屯丁一千五百一十二丁   雍正四年审増二十丁   九年审増一千四百六十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屯丁二千九百九十二丁【内领种屯田驾运例无丁银屯丁一千一百五十丁当差屯丁三百三十七丁滋生屯丁一千五百五丁】铜山县原额人丁七万三千九百六十一丁 节年审増三千七百一十八丁 实在人丁七万七千六百七十九丁【内逃故无征优免人丁共二万八千四百四十三丁当差人丁四万八千八百六十五丁每上上则丁科银一两一钱七分上中则丁科银一两四分上下则丁科银九钱一分中上则丁科银七钱八分中中则丁科银六钱五分中下则丁科银五钱二分下上则丁科银三钱九分下中则丁科银二钱六分下下则丁科银一钱三分滋生人丁三百七十一丁】丰县原额人丁二万八千七百丁 节年编审除以増补减外仍缺额四千二百六十丁 实在人丁二万四千四百四十丁【内优免人丁四百二十六丁当差人丁二万三千八百一十六丁每上上则丁科银九钱上中则丁科银八钱上下则丁科银七钱中上则丁科银六钱中中则丁科银五钱中下则丁科银四钱下上则丁科银三钱下中则丁科银二钱下下则丁科银一钱滋生人丁一百九十八丁】   沛县原额人丁三万五千四百六十一丁五分节年编审除以増补减外仍缺额三千七百六十六丁五分 实在人丁三万一千六百九十五丁【内优免人丁二百四十四丁当差人丁三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丁毎丁科银与丰县同滋生人丁二十六丁】   萧县原额人丁一万七千七百三丁 节年编审除以増补减外仍缺额七千四百九十六丁 实在人丁一万二百七丁【俱系当差人丁每丁科银与铜山县同】砀山县原额人丁二万三千六百七十丁 节年编审除以増补减外仍缺额二千一百三十五丁实在人丁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五丁【内优免人丁一百七】   【十五丁当差人丁二万一千二百五十八丁每丁科银与丰县同滋生人丁一百二丁】邳州原额人丁三万四百六十六丁 节年编审除以増抵减外仍増一万九千一十二丁 实在人丁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八丁【内优免人丁二百七十六丁当差人丁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九丁每上中下一则丁科银三两五钱上中下二则丁科银三两三钱下上下一则丁科银一两六钱下上下二则丁科银一两五钱下上下三则丁科银一两四钱下中上一则丁科银一两三钱下中上二则丁科银一两二钱五分下中上三则丁科银一两二钱下中中一则丁科银一两一钱下中中二则丁科银一两下中中三则丁科银九钱五分下中下一则丁科银九钱下中下二则丁科银八钱五分下中下三则丁科银八钱下中下四则丁科银七钱五分下下上一则丁科银七钱下下上二则丁科银六钱五分下下上三则丁科银六钱下下上四则丁科银五钱下下中一则丁科银四钱五分下下中二则丁科银四钱下下中三则丁科银三钱五分下下中四则丁科银三钱下下下一则丁科银二钱五分下下下二则丁科银二钱下下下三则丁科银一钱五分下下下三则丁科银一钱四分五厘下下下四则丁科银一钱遇闰之年每徭银一两带征银三厘五毫有竒滋生人丁二万七千二百八十三丁】   归并邳州衞原额屯丁一千四百七十七丁 节年审増一千五百一十五丁 实在屯丁二千九百九十二丁【内领种屯田驾运例无丁银屯丁一千一百五十丁当差屯丁三百三十七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滋生屯丁一千五百五丁】   宿迁县原额人丁二万六百五十一丁内除逃故一万二千丁 节年编审除以増抵减外仍増七百四十九丁 实在人丁九千四百丁【内优免人丁二百八十丁当差人丁八千三百三丁每中下三则丁科银一两四钱中下二则丁科银一两二钱中下一则丁科银一两下上三则丁科银九钱下上二则丁科银八钱下上一则丁科银七钱下中三则丁科银六钱下中二则丁科银五钱下中一则丁科银四钱下下三则丁科银三钱下下二则丁科银二钱下下一则丁科银一钱滋生人丁八百一十七丁】   睢宁县原额人丁一万六千九百五十四丁内除逃故八千三百五十五丁 节年审増一千一百二十八丁 实在人丁九千七百二十七丁【内优免人丁一百七十四丁当差人丁九千五百八丁每中下一则丁科银三两五钱下上一则丁科银二两四钱下中一则丁科银一两三钱下下一则丁科银九钱又下上一则丁科银五钱一分又下中一则丁科银三钱五分又下下一则丁科银二钱三分滋生人丁四十五丁】   太仓州并属   国朝雍正二年陞直州分管人丁一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四丁 四年审増一千四百二十六丁九年审増八千一百八十七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一十七万三千三十七丁【内优免人丁一千八百九丁当差人丁一十五万八千一百八十七丁滋生人丁一万三千四十一丁】   太仓州原额人丁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三丁 节年审増五千六百二十八丁 分镇洋县二万八十二丁 实在人丁二万二百九十九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九十九丁当差人丁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丁每丁科银二分九厘九毫有竒滋生人丁一百四十丁】   镇洋县雍正二年分县人丁二万八十二丁 九年审増一百三十五丁 实在人丁二万二百一十七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九十七丁当差人丁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五丁每丁科银与太仓州同滋生人丁一百三十五丁】   嘉定县原额人丁七万三千三百四十三丁 节年审増八千五百四十五丁 分寳山县三万六千八百六丁 实在人丁四万五千八十二丁【内优免人丁四百一十三丁当差人丁四万四千三百五丁每丁科银一分六厘五毫有竒滋生人丁三百六十四丁】   寳山县雍正二年分县人丁三万六千八百六丁又审増一百七十七丁 实在人丁三万六千   九百八十三丁【内优免人丁三百六十七丁当差人丁三万六千二百五十一丁每丁科银与嘉定县同滋生人丁三百六十五丁】   崇明县原额人丁二万四千二百六十八丁 节年审増二万六千一百八十八丁 实在人丁五万四百五十六丁【内优免人丁二百三十三丁当差人丁三万八千一百八十六丁每丁科银九厘三毫有竒滋生人丁一万二千三十七丁】   海州并属   国朝雍正二年陞直州分管人丁三万五千八百八十八丁五分 四年审増五百五十丁   九年审増五百三十九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三万六千九百七十七丁五分【内优免人丁五百一十四丁五分当差人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八丁滋生人丁二千六十五丁】   归并东西二海所实在屯丁六十三丁   海州原额人丁四万六千三百九十八丁内除逃故四万二千三百五十一丁 节年审増二千四百五十六丁 实在人丁六千五百三丁【内当差人丁五千六百二十一丁每下中中一则丁科银八钱下中中二则丁科银七钱下中下一则丁科银六钱五分下中下二则丁科银六钱下中下三则丁科银五钱五分下下上一则丁科银五钱下下上二则丁科银四钱五分下下上三则丁科银四钱下下中一则丁科银三钱五分下下中二则丁科银三钱下下中三则丁科银二钱五分下下下一则丁科银二钱下下下二则丁科银一钱五分下下下三则丁科银一钱滋生人丁八百八十二丁】   归并东西二海所原额屯丁六十三丁 实在同【东海所额征丁银一十二两六钱西海所额征军需银六十两照丁均派】   沭阳县原额人丁三万九千六丁内除逃故二万四千一百八十四丁 康熙二十九年逃溺三千九百四十九丁 节年审増二千七百五丁 实在人丁一万三千五百七十八丁【内优免人丁一百九十七丁当差人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三丁每上上则丁科银一两八钱上中则丁科银一两六钱上下则丁科银一两四钱中上则丁科银一两二钱中中则丁科银一两中下则丁科银八钱下上则丁科银六钱下中则丁科银四钱下下则丁科银二钱遇闰之年每徭银一两带征银六厘九毫有竒滛生人丁六十八丁】   赣榆县原额人丁并异戸共二万五千四百九十五丁内除逃故九千九百五十六丁五分 节年审増一千三百五十八丁 实在人丁一万六千八百九十六丁五分【内优免人丁三百一十七丁五分当差人丁一万五千四百六十四丁每丁科银二钱滋生人丁一千一百一十五丁】   通州并属   国朝雍正二年陞直州分管人丁一十七万三千三百五十八丁 四年审増一千五百五十三丁九年审増一千六百六十六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一十七万六千五百七十一丁【内优免人丁一千五十六丁当差人丁一十六万九千五百九十一丁滋生人丁五千九百二十四丁】   归并通州所实在屯丁九百九十七丁【内领驾漕船屯丁六百一十五丁当差屯丁三百八十二丁】   通州原额人丁三万九千一百五十五丁 节年审増并归并海门乡人丁共三万二千五十三丁实在人丁七万一千二百八丁【内优免人丁三百二十六丁当差人丁六万八千九百五十一丁每丁科银五分海门乡每下中丁科银三钱七分四厘四毫下下丁科银一钱八分七厘二毫滋生人丁一千九百三十一丁】   归并通州所实在屯丁九百九十七丁【内领驾漕船屯丁六百一十五丁当差屯丁三百八十二丁每上则丁科银五钱中则丁科银三钱下则丁科银二钱】如臯县原额人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四丁 节年审増二万三千一百九十八丁 实在人丁五万九百九十二丁【内优免人丁三百四十五丁当差人丁四万九千八百六十三丁每丁科银五分八毫有竒滋生人丁七百八十四丁】   泰兴县原额人丁四万四千六十一丁 节年审増一万三百一十丁 实在人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一丁【内优免人丁三百八十五丁当差人丁五万七百七十七丁每丁科银四分三厘八毫有竒滋生人丁三千二百九丁】   江南通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七十五   食货志   户口【二】屯丁附   安徽布政使司   国朝顺治初年原额人丁一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二丁内除编审开除逃故无征人丁三十八万三千六百七十六丁七分四厘   十四年审増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五丁五分康熙元年审増三万九千一百八十八丁七分五厘   六年审増三万一千六百二十五丁七分五厘十一年审増二万二千六百三十五丁七分五厘十六年审増二万七千五十三丁   二十一年审増一万九千七百三十三丁三分二十五年审増二万七千五百六十丁三分三十年审増二万五千四百七十一丁九分 又凤阳府属灵璧县审除二千三百八十四丁三十五年审増一万七十六丁五分   四十年审増一万九百六十三丁八分   四十五年审増一万六百七十一丁一分   五十年审増六千六百八十七丁一分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一万二百丁   六十年审増六千四百八十五丁   雍正四年审増四千四百七十一丁   九年审増七千一百二十五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人丁一百四十万七千二百八十五丁一厘 又徽州府婺源县内江西乐平徳兴二县寄庄人丁八十七丁【内大小乡绅举贡生员优免人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一丁办粮当差人丁一百三十五万七千六百六十丁一厘滋生人丁二万八千二百八十一丁】   额外归并省外衞所原额黄快窜丁并三则闲丁七万六千一百八丁内除驾运漕船领佃纳粮例不纳银屯丁并豁免逃故无征各丁三万七千一百五十七丁五分 又于康熙四十三年钦奉   上谕事案内豁免黄快屯丁七千三百四十一丁五分   节年审増各丁一千三百一丁   雍正十三年实在黄快窜丁并三则闲丁三万二千九百一十丁 又池州府建徳县归并江西抚饶二所屯丁一百六十九丁【内当差屯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八丁滋生屯丁六百五十一丁】   安庆府   国朝顺治初年原额人丁四万九千六百一十七丁五分内除逃故无征二万二千五百五十六丁七分四厘   十四年审増六千三百一十三丁五分   康熙元年审増六千七百八十八丁七分五厘六年审増一千二百四十一丁七分五厘   十一年审増七百三十丁七分五厘   十六年审増七百四十九丁   二十一年审増六百六十一丁八分   二十五年审増一千三十四丁三分   三十年审増七百七十四丁九分   三十五年审増三百六十二丁五分   四十年审増九百六十八丁三分   四十五年审増四百九十丁一分   五十年审増二百三十八丁一分   五十五年起审増滋生二百九丁   六十年审増三百一十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