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136 页/共 731 页

宝光寺在府城东北隅本郁林太守陆绩宅吴赤乌间赐今额寺内有郁林石今迁至府学万寿寺在府治东北晋义熙中建唐僧贯休尝居此休号禅月大师故寺有禅月阁寺前周广顺中所立尊胜石幢犹存嘉靖辛丑巡按舒汀改为长洲学僧证果移佛像就寺之东结茨覆之仍称万寿庵   天宫寺在府城东北剏自晋末后废为民居唐景福五年光禄大夫许台舍宅重建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钦赐御书金刚经一卷   广化寺在府城东北隅后梁乾元三年诸葛氏舍宅建名崇吴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景定间改为长洲学今为文忠烈公天祥祠禅兴寺在乘鲤坊梁天监二年刺史孙文剏建或云孙玚故宅孙玚尚主内有妙严公主墓积庆寺在府善教桥北宋开宝八年建   宝积寺在府黄土塔桥东梁天监中建相传寺基为要离宅今为寺中伽蓝   灵鹫寺在府东北隅梁天监中建   大智寺在府城东北隅宋端平元年万户姚八郎   舍宅为寺景定二年赐今额   祥符寺在府城东北隅宋祥符元年建赐额东禅寺在府万寿寺东南吴赤乌二年陈丞相宅池中生瑞莲遂舍为寺宋异僧遇贤号林酒仙尝居之今有祠   双塔寺在府城东南隅唐咸通中建名般若院宋雍熙间王文罕建两砖塔对峙遂名双塔至道初改夀宁万寿禅院   定慧寺在双塔寺西本双塔之子院也天禧中赐今额宋僧卓契顺尝居此即访东坡于恵州者正觉寺在府城东南隅即竹堂寺其先为宋杨和王别墅元为陆志宁寓舘多植美竹寻舍为大林庵明洪武中废永乐中滇南僧宗再建奏赐今额寺壁有唐寅画达摩像幷书赞   天王寺在府城东南隅唐大厯元年建   南禅寺在府城南唐开成间建有千佛堂转轮经藏白居易在郡尝书长庆集畱千佛堂吴郡志云南禅寺唐有之今失所在按今寺在郡学东本名集云明洪武中宝昙和尚奏改为南禅集云寺虎丘云岩寺在府阊门西七里晋王珣及弟珉别业也咸和二年舍建即剑池分为东西二寺今合为一宋至道中重建后燬于兵元至元四年又建明永乐初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南巡至苏州登虎丘山越三载丁卯蠲江苏所属未   完钱粮及明年应征钱粮因建   万嵗楼于兹山之阳勒石以昭   恩德四十六年   巡视河工有司敬建   行宫于山顶三月   翠华临幸   钦赐御书扁额一十有五曰虎阜禅寺曰路接天阊曰青云境曰天光云影曰仙境澄潭曰旷宜楼曰静观斋曰香界连云曰云光台曰连云曰澹香楼曰静远曰晴峦飞翠曰含辉山馆曰水云深处又   钦赐对联六曰波长先得月山秀自生云曰径转披云近窓明挹翠深曰花棹浑疑浮碧汉绮窓常似俯清流曰烟霞长防林峦胜台榭高临水石佳曰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牀曰山光茂苑来书几栁色金阊入画图又建   御书亭二一亭勒   圣祖御制忆苏州风俗诗一亭二碑俱勒   御制题虎丘诗【恭纪首卷】   普福寺在府山塘宋淳熙间建   寿圣寺在府九都防云里半塘中有稚儿塔晋道生诵法华经童子死葬此义熙十一年商人谢本夜闻诵经声旦见坟生青莲花事闻诏建塔名法华院宋治平间赐今额   无量寿寺在府齐门外唐时建宋勅重新   杨安寺在府阊门外杨安浜元至正间建   接待寺在府娄门外宋嘉定间建   国朝康熙间进士蒋德埈捐资重修   大慈寺在府阳山之右元大德二年建   大觉寺在阳山南黄村宋宝庆元年建   莲花寺在阳山西太湖濵一名青莲寺唐神龙二年居民刘氏井中生青莲花因舍宅建寺   甑山教寺在阳山北竹青塘五代天德间建澄照寺在阳山东麓唐会昌间丁某移白马磵宅建吴越钱氏时有泉出寺中改仙泉院宋大中祥符初赐今额   陆香寺在府三都梁天监间建   迎湖寺在府六都晋永宁间建   白莲寺在府十五都陆塘吴赤乌间建   法华寺在府葑门外斜塘宋建   灵淀寺在府蠡塘梁天监二年建   兴国寺在府十一都黄埭唐大中二年郡人叶氏梦僧求一锥地遂舍宅为寺   觉林寺在府十三都冶长泾唐广明间陈坦舍宅建名义安寺宋大观四年改赐今额明少师道衍曽居兹寺   崇福寺在府三十一都尹山故又称尹山寺梁天监二年建寺有澹台灭明书院尹和靖慕其胜曽侨寓焉   国朝康熙五十九年绅士重建澹台书院   大觉寺在府大姚山梁天监间建寺有东明子院颇为幽胜   全福寺在府周庄宋元祐间建中有古柏二株极竒胜   永寿寺在席墟陈湖濵唐大中间居民管洪舍宅建   保圣教寺在府甫里唐大中间剏建【附】明归有光记畧【长洲东南五十里地名甫里天随先生之故居在焉今为保圣教寺而郡志又有白莲讲寺然甫里无二寺盖白莲即保圣之别院也志云寺剏于唐大中间熙宁六年僧惟吉重修白莲者仅在西庑其后即为天随先生祠区宇非广不当别称为寺也寺之西北有安隠堂安隠者僧住持寺事已谢而退故称安隠云寺之盛时僧每房皆以堂为别凡为堂如安隠比者无虑数十房主僧法慧惧且尽废故时安隠之房分为二派乃与同堂之徒复为合一誓与共守之请为堂记镵之石】白莲寺在甫里即陆防别业祠堂在焉宋熙宁六年建   积砂寺在府陈湖之北宋乾道间建寺因濵湖嵗久頽废   景德寺在昆山县西南通德坊俗称西寺晋王珉舍宅建初名宝马寺宋景德二年赐今额   资福寺在昆山县东南隅俗称东寺唐天祐二年吴越镇遏使刘璠舍宅建宋大中祥符元年勅改慧严禅院寻赐今额以奉成穆皇后香火   华藏寺在昆山县马鞍山顶后有凌霄塔旧在山之北麓明洪武十三年移建于此为上方贤首讲寺改今名凌霄塔梁天监中剏建旧止五级万厯间重修増级七   慧聚寺在马鞍山下梁天监十年沙门慧向建相传夜中喑呜之声闻数里外迟明殿基成延袤一十七丈高丈有二尺巨石矗然其直如矢事闻武帝因命建寺赐今额勅张僧繇绘龙于四柱明洪武初移建城隍殿于此二十二年僧昙倕重建佛殿于东偏   报国寺在昆山县西南隅元泰定甲子建勅赐额报德寺在昆山县治西南宋建炎间建   新安尼寺在昆山县城东梁天监二年建   能仁寺在昆山县东南二十五里车塘唐天祐二年魏长者舍宅建名罗汉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圣像寺在昆山县东南三十里沪渎晋建兴二年有迦叶维卫二石佛泛海逆水而来止此数百人不能举众迎像置郡城开元寺里人赵罕舍所居建寺于此迎像奉之事闻勅赐今额梁贞明四年重修宋宝庆中寺焚石佛仍徙开元寺明洪武十七年重建   延福寺在昆山县千墩浦秦柱山之阳梁天监二年建名般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勅改今额有浮图七级   无相寺在昆山县石浦镇梁天监十年建名宝乘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   延祥寺在昆山县东南四十里鸡鸣堂北梁天监中建名绍法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兴福寺在昆山县西南四十里赵灵山唐大中十年建   东灵寺在常熟县治西北隅梁大同间建旧在吴县界神龙元年移置于此赐今额有子院曰延福教院即今城隍庙也   慧日寺在常熟县治西北隅梁天监间僧慧向开山今为祝厘道塲   清凉禅寺旧名三峯寺在常熟县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御书清凉禅寺四字匾额   东塔寺一名方塔在常熟县东北隅宋建炎四年建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   御题般若相三字匾额   破山寺在常熟县虞山北岭下齐始兴五年建名大慈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附】元段天祐空心亭记【海虞山循常熟州治西北十里而近曰破山直破山之麓有寺曰兴福涧流絶山而下潴为深潭潭之上有空心亭山以崖防石裂得破山之名亭以唐少府常建诗得空心之名孱岩峙其前冷冽停其下设置既宜而称谓也当亭之始不知为谁嵗滋久风雨弗支至正五年寺僧澂上人谋撤其故而更剏焉落成宏敞雅防十倍其旧以天祐佐是州而山若亭实所游厯致书】   【属为记】   维摩寺在常熟县虞山上宋隆兴元年建名石屋维摩庵有石井名涌泉明洪武中重建改今额宝严寺在常熟县虞山西麓梁天监间建名延福禅院宋天禧间改今额内有浮屠七级极庄严相传泗州僧伽塔第一此为第二仁宗朝赐铜铸东岳圣像为伽蓝   永庆寺在常熟县河阳山梁大同二年侍御陆孝本舍宅建宋赐名大福寺寻改今额山顶有石井水清而甘大旱不竭乡人目为圣井   妙清寺在常熟县莫城剏自陈贞明二年名妙清院明洪武中重建改为寺   大慈寺在常熟县福山镇梁太清元年建名法水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   胜法寺在常熟县梅李镇唐元和中阎将军舍宅建乾元间置为离火宅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额阎将军今为寺伽蓝颇着灵异寺东即将军墓也   智林寺在常熟县李墓村唐乾元元年建名永安寺宋大观四年避宣祖陵名改赐今额   练塘寺在常熟县练塘市初名仁王院宋开宝中邹知邈施地建明洪武初重建改今额   明因寺在常熟县支塘市北唐乾元中废咸通中复建明永乐元年重修   无碍寺在吴江县常乐坊西故称西寺梁开平三年建晋天福七年改额华严贤首教寺吴越忠献王改今名   华严寺在吴江县东门外东晋明帝时卫尉卿陆僧瓒舍地建宋元祐四年邑人姚得瑄建方塔七级今为祝厘道塲   接待寺在东门外南津口俗称南寺宋绍兴十二年建   海云寺在吴江县简村元至元年间建天厯中赐额   永福寺在八斥宋绍兴二十一年建   崇吴寺在吴江县充浦村梁开平二年建   永定寺在充浦村宋淳熙五年建   双林寺在吴江县倪林里宋咸淳中建   妙智寺在吴江县半浲村宋开成中建   宝觉寺在吴江县曹村宋绍兴十一年建   普济寺在震泽县震泽镇宋元丰元年建   慈云寺在震泽县宋咸淳中建明天顺中赐额中有浮图五级   奉先寺在吴江县双杨泾唐咸亨中建   永乐寺在双杨泾东宋淳祐七年建   应天寺在吴江县蠡泽村唐大中七年建   崇义寺在吴江县十九都掘城河南宋乾道中建显忠寺在吴江县梅堰元大德元年建   圆明寺在吴江县车溪傍宋干德中建明正统初移建盛泽镇俗呼白马寺   积庆寺在吴江县塘泾宋建炎元年建   罗汉寺在吴江县黎里西晋永熙元年建   殊胜寺在平望镇莺脰湖濵宋治平四年僧如信开山时蔡京趋朝过寺适信徒法升书华严经僧以寺额为请京问书经至何品云至殊胜功德品京笑曰当以殊胜为额遂奏赐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