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志初稿 - 第 19 页/共 43 页
一、泉州屋水田年纳小租榖五十五石。
一、浸水庄水田年纳小租榖九十三石。
一、北门米市街瓦屋三座,年纳税银六十圆。
一、旧港老开成年纳银二圆。
名宦、乡贤、昭忠、节孝、孝友五祠在学宫左畔。总竖一「崇祀」门楼,前后围墙高九尺六寸、长八十丈。名宦、乡贤、昭忠合一祠,计三间;高一丈六尺、深二丈五尺、宽四丈二尺。道光九年,李慎彝建。名宦祠,前拟祀曹谨、曹士桂,经绅士郑用锡等迭次禀请,均未准行。至光绪年间,奏准同知曹谨入祠。乡贤祠,祀郑崇和;道光十三年,奏准入祀。昭忠祠,中龛祀北路副将卢植、知县衔寿同春、竹堑巡检张之馨、镇标中营把总尹仰舟、蓬山汛把总尹贵各牌位,左龛祀镇标左营千总郭云秀、竹堑息庄把总吴洪、霄里汛把总高茂、白沙墩汛外委虞文光各牌位,右龛祀艋舺营游击李天华、都司陈庭梅、千总陈必升、沪尾营把总刘高山各牌位,东廊祀艋舺营兵丁邱安、阮觐照、陈国祥、李得胜、竹堑北路右营兵丁王学政、范文英、范朝龙、陈连高、陈得华、黄金宝、王国祥、于定国、郑天华、叶得魁、严得标、郑国清、辜鹏飞、叶先荣、许连标、林朝安等二十名牌位,西廊祀义勇张德、邓常德、谢超彰、徐赓扬、赖启亮、徐大义、薛察、吴决、陈阿贤、刘土、谢佳沐、郑红、吴抽成、刘昌盛、李汉生、谢大英、黄南、徐来伯、许雅、陈胜、廖斋公、徐观泰、徐兴隆、黄任速、李四、番勇加朥已乌踏、六观嘎务、加匏九骨、商船水手吴兰、吴赛、蔡兰、蔡川等三十二名牌位;俱李慎彝照奏恤案设牌入祀。九年十一月,李慎彝筹捐城隍庙口充公店屋一所二进、又北畔一间,以给香灯、祭祀诸费。节孝祠,祀林门杨氏、余门林氏、郑门江氏、郑门张氏、吴门苏氏各牌位。光绪十七年,另建节孝祠于旁;将原建节孝祠改为孝友祠,祀李联起、张首芳、张辉耀、林文兰、陈紫垣、陈清准、陈大器、潘荣光、潘清溪。
德政祠在县城内明志书院左。旧为敬业堂,今祀同知袁秉义、薛志亮、娄云、曹谨、曹士桂、李慎彝,凡六公。后增祀知府林达泉、知县李郁阶、方祖荫。两旁配祀献充院租贡生胡焯猷、监生郭宗嘏两生牌位。
地藏庵在县城东门内。道光八年,同知李慎彝、守备洪志高等捐建。庙宇十五坪、地基五十坪。
天公坛在县治东门内。同治六年,绅民捐建。
土地庙一在县署内左畔。一在文庙边,道光九年曾清华建。一在县治东城内暗街仔。一在县治南门外。一在县治北门外水田街。
南坛庙在县治南门外巡司埔,距县治南里许;俗呼大众庙。旁有义冢。嘉庆二十一年建。庙宇三十八坪、地基一百二十八坪。年征香灯榖十石。
千家祠在县治南门外大众庙西廊。祀孤魂。
东坛庙在县治东城内。咸丰元年建。庙宇十三坪、地基三十六坪。
天后宫在县城内武营头。庙宇十二坪。
妈祖庙在县城内武营头。庙宇十三坪、地基三十六坪。
证善堂在县城南门外竹篙屋。光绪十九年建。庙宇四十坪。
竹莲寺(即观音亭)在南门外巡司埔,距县治里许。乾隆四十六年,庄德建。同治十二年,绅民由故址重新改建一座二进,左右建两廊;计费银六千五百六十二圆二角。庙宇一百坪、地基二百坪。
历年租项
一、蜈蚣窝坑年纳大、小租榖七十六石一斗九升五合。
一、土地公坑年纳大、小租榖四十六石二斗。
一、南势坑年纳大、小租榖十九石二斗五升。
一、出粟湖年纳大、小租榖二十石二斗二升。
一、陈和兴年给油四矺。
一、大众庙年纳租榖十石。
印月堂在县城东门内。同治二年建。庙宇三十五坪、地基四十六坪。
证原堂在县城南门内公馆庭。咸丰八年建。庙宇五十六坪。年征香灯榖二十五石。
良善堂在县城南门外。庙宇三十六坪。年征香灯榖十五石。
慎修堂在县城北门内前布埔。咸丰三年建。庙宇四十九坪。年征香灯榖三十石。
敬德堂在树林头庄,距县治西北二里。同治七年建。庙宇六十四坪、地基二百三十坪。
福林堂在树林头庄。乾隆二十二年建。庙宇四十八坪、地基七十五坪。
境主公宫在树林头庄。光绪三年建。庙宇三十八坪、地基四十五坪。年征香灯榖三石。
金阙殿在县城南门外隙仔庄,距县治西里许。乾隆年闻建,光绪年间重修。庙宇四十八坪、地基八十坪。园一所,年征银十二圆。
北极殿在县城南门外隙仔庄。光绪年间建。庙宇八坪、地基二十九坪。
花桥公宫在香山塘,距县治西八里。同治年间建。庙宇十三坪、地基二十四坪。
大众庙在香山顶寮庄,距县治西八里许。道光年间建。庙宇二十五坪、地基四十坪。
福德庙在香山顶寮庄。同治年间建。庙宇八坪、地基十五坪。
夫人妈庙在香山大庄。光绪十五年建。庙宇十九坪、地基三十六坪。
一善堂在香山庄。光绪十一年建。庙宇八十九坪、地基百九十二坪。
天后宫在香山庄。道光五年建。庙宇三十三坪、地基七十九坪。
灵兴宫在香山庄。道光十三年建。庙宇三十二坪、地基四十坪。
长佑宫在香山顶寮,距县治西十里。
王爷宫在十块寮庄,距县西北七里。道光十四年建。庙宇三十八坪、地基百七十六坪。年征香灯榖十八石。
真福地在东门外田心仔庄,距县治东二里许。咸丰九年建。庙宇八坪、地基十五坪。
灵泉寺(旧名香莲庵)在金山面冷水坑,距县南八里。郭家献充地基;咸丰三年,编茅为庙宇。同治年间,绅民改建。有泉,清冷沁人心脾;骚客到此品茶,谓之「灵泉试茗」。光绪十五年,职员林汝梅捐款重新改建。庙宇百坪、地基百五十坪。
福安宫在新社庄,距县东北八里。光绪八年建。庙宇十四坪、地基二十坪。
观音寺在犁头水山,距县东十一里。光绪三年,例贡陈朝纲等捐建。一座二进,东西建两廊;计费银五千余圆。
新埔堡庙宇
褒忠庙在枋寮庄,距县治东二十二里。乾隆五十三年,林先昆等捐建。庙宇七十六坪二合五勺、地基一百一十五坪二合五勺。祀粤民阵亡义民,巡抚徐宗干赏给「同心报国」匾额、巡抚刘铭传赏给「赴义捐躯」匾额。祠田三十六町五反六亩二十四步,年征榖一千三百四十八石。
土地公祠在枋寮庄。同治十一年建。庙宇二坪三合、地基四坪六合。年征榖一百三十石。
三元宫在内立庄,距县治东二十里。同治八年建。庙宇七坪三合、地基一十五坪七合一勺。年征榖三石。
三元宫在波罗粉,距县治北十六里。咸丰元年建。庙宇一十一坪五合、地基九十二坪五合七勺。年征银一十四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