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204 页/共 700 页
君子津在东胜州界汉桓帝时有大贾赍金行至此死津长埋之其子防父丧至悉以还之帝闻之曰君子也遂名
得马水西北四十里相传尉迟敬德得马于此有歌曰皇唐圣帝生姓李殿头元帅无可比胡汉敬德尉迟恭鐡鞭到处烟尘起龙池捕马至河曲方得回头心内喜妪婆担水送琼浆地名唤做得马水
阿跌屯步落稽部后唐命屯河曲赐姓李氏光进光顔皆生于此
金重修天庆观碑大定间州守梁銶撰文在南城东岗上
解州
解梁故城西六十里左传晋惠公赂秦以河外五城内及解梁杜注解梁今河东解县地水经注涑水又西南迳解县故城
臼城左传晋文公入取臼衰杜预注解县东南有臼城后汉书解有臼城博物记曰臼季邑
苦城在盐池东北王符曰郤犨采于苦曰苦城
张城 西张城王符曰河东解县有张城西张城安定故县魏太和元年析解县置
解县故治在治北泰康坊
盐运旧司在城西崇宁坊元以前盐司治此址存后徙路村又镇山坊有盐场址
紫泉监唐志解有紫泉监乾元元年置
盐院五代汉置
风后故里黄帝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解始名渤澥后去水为解相传海隅即今解池西南隅
闗圣故里东十八里常平下冯村今建庙相传庙即圣旧居有塔屹立
潺湲亭在州治廨宇后宋有史氏父子相继刺州建亭引水
迎薫阁在南城上宋元祐间张杲之张砚俱有诗唐重修池神祠颂碑贞元十三年四月知解县池陆位安邑池韦縦勒碑崔敖撰文
元颍川忠襄王庙碑在州南隅至正中孙着撰文云王名察罕特穆尔字廷瑞歴官中书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宻院事陕西诸道行御史中丞至正十四年破汝南妖贼于安邑南原又明年破贼于闻喜解人立庙树碑
元重修盐池庙碑延祐元年春三月重修盐池神庙翰林学士王纬承诏撰文
安邑县
蚩尤城盐池东南二里黄帝经序黄帝杀蚩尤其血化为卤今之解池是也
相城咎繇之后为理氏商末理证孙仲师遭难去王姓里至晋里克被戮克妻司城氏携其少子季友居安邑相城因为相里氏今相镇犹相里亦曰相城
虞城北二十里大坊村
古城县西一里魏文侯筑东西两垒对峙韩信擒魏豹于此亦名魏豹城
韩信城南五里信驻兵处又有韩信沟在城北
张良城东南十三里今名张良村东为牧马又东为饮马川
北安邑故郡北魏志二汉晋曰安邑属河东后太和十一年置为郡隋开皇初废
娄室城东十八里金将娄室所筑址存
故虞州旧唐志安邑隋为虞州郭下置安邑县贞观十七年州废
昆吾亭帝王世纪汤伐桀战昆吾亭
虞坂南二十里中条山晋荀息请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俗名青石槽水经注虞城北对长坂二十里谓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相重战国防昔骐骥驾盐车上于虞坂迁延负辕而不能进喻时青石槽诗秋风虞坂小蓬莱又王思诚诗骥负盐车逢伯乐
根仓 泾仓汉志在河东郡
段干木隐处在段村有元运使段禧碑记墓存
陶朱公故里相传陶村即陶朱公所居村西有墓龙池宫唐志开元八年建
曲环故里在报国寺北唐陈许节度使晋昌郡王曲环居此其里曰寺北曲至今后人别居者曰大曲小曲
盐风亭在盐池北岸峩睂坡上
弹琴台在海光楼南
静明洞明曹真子栖此
王右军碑在运城察院西刻于宋天圣十年碑久剥蚀明万厯中重竖
夏县
夏城县西十五里鸣条冈一名夏故城大禹所都周三十里西南址存今名禹王城括地志故安邑城在夏县东北十五里东坡禹迹图云禹都平阳或云在安邑今安邑又名禹都城盖禹避舜子于此非都也
南安邑城后魏神防元年置在禹都旧城西四十里夏王朝殿在青台北一里辛庄村有遗址土人名金殿世室黄图义明堂夏后益之为世室堂之大百四十有四尺坤之防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干之防礼传周堂九尺商三尺夏一尺杜佑曰禹卑宫室为一尺此即墨子所谓土阶三等也世室九阶周礼注南三东西北各二贾公彦马融以为九等非也世室名元堂世室夏尚黑也由周尚赤而曰明堂
夏禹宫北十五里十道志县有夏禹宫夏静与洛下书云安邑禹旧宫有石殿隂戸丹庭紫房俗名骊姬故房是晋献公崇饰禹旧宫也
望川宫东南五十五里十三州志夏离宫
夏禹台西北十五里十三州志涂山氏思本国筑以望之基犹在俗传思禹者非
涂山台十三州志在夏城南安邑俗名青台上有禹祠夏台史记桀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瑶台桀为琼宫瑶台山以是名距禹城二十里邑人因巫咸所居易为巫咸山
放桀台西三十里髙丈余相传汤放桀地邑人建庙祀汤并尧舜禹号四圣庙
酒池西北三十里下王村
鸣条陌帝王世纪安邑县有鸣条陌
巫咸故里旧号巫咸里后更名商相坊今名南商坊阳城故居南十五里中条山内地名栁谷昌黎文集可考集览以为张掖郡栁谷者谬
温公宅在县西司马里其精舎在城洪迈六合斋随笔所载有乔木参天独乐园至今犹是温公宅之句盖南渡后犹存
独乐园西三十里按名臣録温公居洛兄旦居夏县胥有园池胜槩光嵗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又按司马康寒食上至澜洄庄有诗刻石盖司马氏别墅也
文会堂在明伦堂后温公读书处东为养防斋西为达德斋
榜亭在坡防村温公作相时饬其家人不得怙势挠法揭榜于此有司为之立亭
秦楼在城内通志谓秦时建按王翰诗萧萧栋宇自明昌则是建于金章宗时者相传后土庙即其遗址
元太师托克托宅今广为县署
温公书院在县学东元至正间重建明天顺二年修唐仆射薛嵩神道碑西四十里尚书礼部郎中程浩撰文按碑公歴官尚书右仆射昭义节度使平阳郡王赠太保大将军仁贵孙太傅楚玊子也忠勇有谋有大功于唐
禹庙题名石刻八分大书其文曰旦光乙丑四年三月七日来谒禹王祠凡十六字后小楷书先太中河内公太师温国公顷嵗同谒夏禹祠太师公因留题于殿之西壁元祐己巳乡人李权刻诸石凡四十字石嵌青台禹庙壁
栁氏训言石刻宋司马侍郎书唐栁氏自公绰以来至仅比他人耳一百二十六字石嵌温公墓旁诚一堂壁间
知足斋石刻温公手笔旁刻温公并文潞公小像嵌祠堂壁间
布衾铭石刻亦温公手书嵌城中祠堂壁间
澜洄庄题名石刻其文云舜民与希道约之自余庆禅院游石□山寺回过万石庄观太师温国公题诫元祐三年孟冬月中浣文江与行凡四十三字嵌青台禹庙壁
忠清粹德碑在司马温公墓前宋哲宗御篆学士苏轼撰文绍圣初章惇蔡卞谋发公冢哲宗以许将言不从止令仆所立碑碑仆之顷大风走石郡吏莫敢近独一匠氏奋斤前撃俄仆碑下死金皇统中忽生杏树一株于碑座趺之侧蟉枝蟠屏周映交防邑令王廷直谒墓下惊叹因得断碑于深土分为四石并其额趺共成六石摹刻嵌壁间而未及镌石至明侍御朱实昌选石立碑字则非苏笔矣
宋驾部员外郎司马宣墓志铭在下川乡先茔之西南熈宁九年二月壬寅立石温公撰文
宋赠尚书都官郎中司马沂墓表在涑水南原王安石撰嘉祐五年十一月壬寅立石
宋赠尚书比部郎中司马谘墓表在涑水先茔温公撰文熈宁三年十月辛酉
宋太常少卿司马里墓志铭在涑水南原之先茔治平二年温公撰文
宋谏议大夫司马康墓志铭范祖禹撰文
元御制碑文庙内两阶有二碑西碑刻加封孔子制词东碑刻封先圣父母并宋贤周程朱制词各有碑亭
元禹庙诗石碣翰林直学士归撰至正庚子邑人刘大有刻石
平陆县
虞城东北六十里即虞公故城史记武王封周章弟虞仲于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古呉虞二字多通用虞城之书为呉城犹呉仲之书为虞仲也太原地记谓之北虞城东有山世谓之五家冢上有虞公庙汉书郡国志大阳有呉山上有虞城亦谓呉城秦昭王五十三年伐魏取呉城是也一名毕轸城王翰诗毕轸城荒蔓草迷
下阳城县治西南二里条山之麓东即金鸡堡故城址存按杜预左传注虢公都上阳在农陕县东南则平陆不得有上阳城也又虞师晋师灭下阳杜预注下阳虢邑在河东大阳县盖晋时平陆为大阳也旧志作上阳今改正
将军城北三十里即汉古城中有周仓庙址存
河北故郡后魏置隋开皇初废
大阳故县北魏志二汉晋属河东魏属河北郡
金鸡堡南二里店头镇之西即下阳城也遗址延袤七里城内西北隅积石如丘俗传为十二连城盖春秋时岩城在崇冈之上南临大河北望中条所谓金鸡夜月即其景也元王思诚诗金鸡堡峻压崇墉襟带闗山防万里
傅岩东二十五里即说版筑处今名圣人涧有祠史记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防比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也尸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
闲田西五十里东西七里南北十里乃虞芮相让地也俗名让畔城又名兴让里
古焦国左传宣公二年秦伯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杜预注焦晋河外邑东北五里地理志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以焦水得名今有神农庙一统志故城在河南府陕州东北三十里
共池西四十五里距闲田百武左传桓公十年虞叔有玊虞公求旃献之既又求其寳剑叔曰是无厌也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杜预注共池地名阙按平陆共池或即此旧志谓晋灭虞虞公奔共池者谬
茅亭左传秦伯伐晋遂自茅津济杜预注在大阳县西南有茅亭即茅城
琴瑟穴唐志有琴瑟穴有银穴二十四铜穴四十八在覆釡三堆五岗
鐡牛碛东一里许黄河中俗传禹铸以镇水患
将军东北六十里相传宫之竒以其族行避此石壁千仞岩下石洞遗像存焉
埜马圪塔东四十五里地近清涧沟沟防有石寨山壁刋将军黄嵓四字相传马岱少孤寄居黄姓因名黄嵓后投马超更本名
常平仓隋开皇二年置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
集津仓唐贞元二年李泌开运道自集津至三门凿山开道十八里以避砥柱之险益开集津仓山西径为运道属于三门仓治上路以回空车费钱五万缗下路减半
盐仓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请于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
说法台西北十里竹林寺西山之上相传唐僧智兴説法于此有焚舌化金之异
唐傅岩庙碑在圣人涧唐大厯中侍御史杨辚撰文不载修建本末庙前大石金大定年立刻傅岩二字
元重修傅岩庙记石刻皇庆中续执中撰
芮城县
芮伯城西二十里郑村即古芮国姬姓伯爵水经注晋武公七年芮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奔魏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郏斯城或其故封也后魏志河北县有芮城
魏侯城北五里古魏国晋献公灭之封毕万于此刘良臣曰魏侯城即芮地也芮伯万为其母所逐秦人纳之居于魏相去裁一舎遂不称芮而称魏犹魏侯莹迁梁而称梁也汉置河北县属河东郡俗名河北城
立城后魏志河北县有立城
项羽城东四十里沙窝村一名霸王城
魏豹城东二十五里牛髙村
故芮州旧唐志武德二年置领芮城河北二县贞观元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