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11 页/共 700 页
漳河漂城漂地卒无寜歳深为州害
和顺县
水井沟在东北三里即古玉津泉也源虽涓细亦资灌漑
旧志竒泉在合山懿济圣母显泽侯坊石桥下泉流涌出足供十余村汲饮歳四月四日四方云集泉涸不流众呼佛拜祷山中声如大风泉复涌出县志和顺地寒土薄襍以硗砾水注其中旋为泥淖且坚实矣故虽两漳环抱无所用之其他山溪野泉所在多有但遇暴雨霪霖峻山陡涧湍激奔流禾苖且被冲没矣何利之足云
榆社县
仪川河二源一出县东武乡岭下一出县东北狼儿岭下胥经王景村合流入漳河两岸胥石涧无可开濬榆社田胥在叠岗间
旧志东滙泉在东五里水甚盛旧有大谷民佃种治为稻田后废
蓝玉泉在东四十里蓝玉寺下形颇高可以漑田漳河每遇霪雨洪涛怒浪漂塌民田地址尽为河伯乡
仪川河泛滥为灾任性漂塌
津梁
辽州
翻辕岭桥在翻辕岭
黄漳桥在黄漳村
突堤桥在北五十里
东五指桥在东八十里
羊角桥在东九十里
粟城桥在东四十里粟城村
通济桥在阳和门外一名阳和县
永济桥在南火神庙岭
通晋桥在西门外
七里桥在七里店
梁峪桥在州南
小石桥在西四里
和顺县
东河桥在邢村
南河桥在防村
通济桥在北二里漳河清浅可揭无容以石砌桥三桥胥架木也
榆社县
云簇桥在西三十里
峡口桥在西八里
北马浍桥西南二十里西南二十里有南马浍桥南村桥在西南三十里
桃阳桥在西二十五里
韩村桥在南三十里
东周村桥在北十里
沁州【直】
沁州民田多在山坡旧无渠道
旧志甲水在山水里居民引以漑田
东泉在州东南八里味甚甘民利之
湛泉在州西半里旁多园林周围数泉环绕圃人利之
崔铣沁州水田记歳丙申御史赵子下知州王良辅襄事导漳泉自柯山南至于张仙祠沟断之横木乗沟空其中引水又南至于交口灌田四千畆导甲水自溪亭东南至石陀遂凿石渠至甲里灌田三千六百畆道清源自亦山灌田三千畆葢达于官邮围水环流往沁止播菽谷新田皆种秔畆收二钟有竒刘光蔚石堤记城西北隅沁水南来日夜啮其下旧有石堤捍蔽歳久冲激程侯筑石堤长六十二丈髙一丈二尺
沁源县
沁河渠发源河底村距县一百二十里诸村设渠水散渠中顺水流上下引漑
龙头村渠漑地四十五畆
闫寨村渠漑地三十七畆
王勇村渠漑地四十二畆
小章村渠漑地二十五畆
罗家庄渠漑地四十七畆
河西村渠漑地七十五畆
石□村渠漑地七十五畆
安乐舗渠漑地三十畆
红林村渠漑地五十畆
下栁村渠漑地六十三畆
长乐村渠漑地五十畆
李家庄渠漑地四十一畆
有义村渠漑地三十九畆
麻卷村渠漑地七十二畆
贾家庄渠漑地八十三畆
琴峪村渠漑地三十二畆
侯璧村渠漑地二十四畆
官军镇渠漑地五十七畆
张璧村渠漑地三十畆
白狐窰渠漑地四十畆
化峪村渠漑地四十五畆
交口村渠漑地九十一畆
作平村渠漑地二十畆
秦家庄渠漑地四十畆
阳城村渠漑地三十七畆
石台村渠漑地四十七畆
琴泉村渠漑地三十三畆
小里底渠漑地三十二畆
姚璧村渠漑地二十四畆
东村渠漑地七十畆
大道村渠漑地五十畆
行村渠漑地二十三畆
李元村渠漑地三十一畆
下庄村渠漑地一十七畆
李成村渠漑地三十七畆
中峪村渠漑地四十畆
南石村渠漑地三十五畆
北石村渠漑地一十九畆
霍登村渠漑地一十七畆
冯村渠漑地四十六畆
江庄村渠漑地三十畆
董家村渠漑地三十一畆
柏子村渠漑地三十三畆
以上共渠四十三道漑地一十八顷
旧志沁河史称隋大业四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入御河漑田二千余顷乃沁源当隂涝山水泛涨冲没民田沿川一望沙石遍野非水之利于河南而不利于沁也良由势险难隄耳
汉志注谷逺县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东南至怀州武陟入河过郡三行九百七十里
武乡县
武乡民田多在山坡旧无渠道
旧志长乐里在东二十里内监张村有石牛深不可测其水可漑田
河西村桑麻鬰茂
沤麻沟卽古沤麻池石勒所争地
漳川乡在县西内西沟曲迳回溪有莲池鱼沼武乡广袤且三百里山什之七水什之三山则陊陷靡常水则迁徙靡定当暴雨骤发平陆胥为巨浸而常时又不可灌溉
赵天麒筑城堤碑南城一面漳水经流其下而西南隅首当其冲明万厯间邑侯南皮刘公联芳筑堤百余丈以防之歳久倾圯过半州守程公宪摄事曰河水瀑涨载胥及溺城垣何以自立乃命修堤并禁粪厠防水道无使蚁穴不塞浸成滔天焉
津梁
沁州
环翠桥在北郭外元丁巳宣抚杨惟忠建明正徳十一年知州马图修万厯七年知州刘沐千户杨令名同修
南门吊桥明正徳九年知州张应魁建
红渠桥在西南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