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06 页/共 700 页
汾河北繇汾阳县北小堡村界起南流经新荘村小堡村大堡村崔家荘张家荘桥头村卢家荘至东十里五楼荘胥引水溉田分定水程又东至霍家堡村入介休界
永安渠引汾河经辛荘村盐锅头村南盘头村小堡村福溪渠引汾河经大堡村程家荘李家荘
济民渠引汾河经桥头村张家荘
芦桥渠引汾河经芦家荘
仁徳渠引汾河经新家荘
孝河在县南发源西狐岐山东流经上村元杶村贾家荘六璧头张家荘大村小村长兴村卢家荘引水溉田分定水程至五楼荘入汾河 润民渠引孝河经城东大村小村长兴村长黄村马荘屯青义村仁智村南辛安村卢家荘东盘粮村 兴隆渠引孝河经城东桥子上长黄村马荘屯青义村仁智村苏家营
义河在县北发源县西□颉山东流经大虢城村中辛安村司马镇闫家荘引水溉田分定水程至新荘村入汾河
义河渠引义河经中辛安村司马镇闫家荘南辛安村东荘村仁智村青义村新荘村
南曹河以县南南曹里名南曹里南姚里乃县南八里至十五里境也河发源县西南玉泉山东流经曹村梧桐村长魏村引水溉田分定水程至西盘粮村入孝河普济民渠引南曹河经曹村梧桐村长魏村西盘粮
村
孝河流经县西南隅穿渠筑堰引水繇柳巷而东溉田三十顷有竒
以上诸渠水程渠长司之
旧志汾河五渠繇县东北逹东南明万厯二十九年知县周佑请分四县水利三十七日歳十月起至次嵗二月终止平遥县十月一日至十一月七日止介休县十一月八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止汾阳县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二十一日止孝义县正月二十二日至二月终止县境共堰四道于三十七日内永安渠分九日福溪渠分十一日济民渠分九日芦桥渠分八日
仁徳渠东二十里辛荘村繇平遥县王政村引汾水溉田详知县张日升碑
孝河在西二十里一名胜水源出狐岐山合左水诸溪经县南一里又东入汾
润民渠在县南厢马补桥下自县西张村疏胜水溉附郭及东北诸村田知县王儒水程碑曰十月一日始尚义坊城东十六日大孝里大村五日五楼里长兴村五日小村五日长黄村四日马荘屯四日辛安里青义村四日仁智村四日南辛安村四日东盘粮村四日卢家荘四日共五十九日二月一周
义河渠北十五里源亦出狐岐山民引溉田分三堰水程以次分用详知县刘令誉碑曰上堰正月一日起中堰三月二十一日起下堰五月十九日起至八月三日止余水上堰八月四日起中堰十月四日起下堰十一月十四日起至十二月晦止闰月两堰照日重用
普济渠在南五里引玉泉山水自道相村入南曹五楼等村溉田水程以一月计郭尚义碑曰南曹村六日一日至六日止呉屯村十四日七日至二十日止张魏村四日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止西盘粮村六日二十五日至三十日止
三泉西北二十八里东流入板峪民引以溉田海眼西北七里水深不可测旧资灌溉今废
白龙渠西二十里白璧关民决以溉田
兴隆渠县东南隅
国朝康熈十三年间浑水清水筑堰溉地知县陈之文水程碑曰桥子上一分半四月一日起三日止城东一分四日起五日止长黄村一分六日起七日止马荘屯一分八日起九日止青义村一分十日起十一日止苏家营一分十二日起十三日止仁智村半分十四日即止周而复始
利导渠东十五里旧渠歳乆淤塞桥头张家荘等地叠被水患
国朝雍正三年挑濬使水归汾河
洪露渠大村南明万厯三十二年署县赵评有碑仁和渠芦家荘北街
元署县事朱守谦开渠堰之利
金正隆中张元祐济民渠记孝子河救旱功为最郊之西南层巅崇丘属谿骈壑经积雨支流吞并汹涌之势洪波怒涛不止三二丈邑东卑下之田舄卤之地变为膏腴民实赖之自正隆二载雨不时降邑苏仲礼世习儒业宋湛精通算术以积水窥管知地形髙下慨然曰孝子河岸髙百丈开崖穿洞流渠行水可以救旱乃集工七十五买渠地十余里就药家里河口三处导及邑之东北司马里上下二十里中间地之出者削而平坎者积而坦堆阜者凿而深之缺洼者补而完之断岸则刳木为槽以通焉至落成牛车并人力总二万五千
明王广济渠记髙唐之山有孝子河源出县西北山骈于白璧之左右旁分二水合流一开渠东注环流城郭赐额曰广济渠歳乆淤淀洪武庚戌春三月乆旱判簿濠梁成公器之访于耆宿成执中验形势故道不旬月而渠复成
明武徳新润民渠记洪武九年亚尹成公器之治是邑曰润民渠废未乆当起导水乃卜于髙崖底壅筑堤堰疏通水道繇县南厢逹县东北隅次则文瑞中义等乡首末轮流循环不已
明知县张日升普济民渠记孝义西有胜水河旧疏润民渠广济渠新开上原村渠贾家荘芦家荘渠北有行春渠旧开虢城渠柳陂渠东有汾河旧疏王政村渠文峪河渠歳乆多淤塞治二年予合疏通之维五里有渠曰普济民源出西南七十里玉泉山下经流南曹村入胜水河东道于汾其势悍急堤防易壊先永乐间知县刘祥创修以大水坍塌予于三年春急成渠二载大水防复崩六年寻旧迹而仍增筑堤堰髙厚倍于昔傍栽柳树仍立分水日期歴数载无冲决之患
明洪露渠碑大孝里南有胜水河自洪武初开渠城西四里九村轮溉今旧渠废别开新渠地二十亩出夫一
城濠浅陿又经填淤旧有溪濠堤岸
临县
入湫河十六河
郝马坡河 小马坊河 乔子川河 榆林河 甘泉河 安业河 大峪河 小峪河 钟底河 故县河窰头河 太平河 万安河 麻峪河 善卷河
青堂河
以上十六河胥山中沟道冲徙不常间遇山水可溉田内麻峪溉蔬圃
入黄河五河
孝子河 青凉河 曲峪河 杏林荘河 第八舗河以上五河亦间可溉田内孝子防溉蔬圃
临县四境皆山惟湫河起兴县自北而南经县境白文镇过县治至三交镇折而西南共袤二百三十里入黄河附近地亦可少资灌溉但无渠道
旧志甘泉县南三里许万厯间知县葛升教民开渠筑堤引水溉田
万厯三十五年张惟学甘泉沟水利记湫川北自兴县来至县南三交又西南折而出大同碛口其间千沟万壑之水防归于此而入黄河古无人治之诸葛侯升创疏渠筑引水滋田之制渠道深与寛相等堤堰髙与厚相等度地以分区区以分畦塍植以粳稻乃以堤堰逆其水以渠道分其流引而注之南亩曲尽水利
尹同臯诸葛侯兴水利记临邑东甘泉西麻峪北榆林防于湫河四时皆泛注非乏水乡也诸葛侯升路经佛堂峪见水虽奔流直去然近村地势颇卑可引以灌南亩遂令筑堤不日告成
明治中知县髙峻筑堤御水患
嘉靖中知县脱镐修堤却水患
明雷应志陈侯石砌城堤记临县编杶挑濠凿渠引流无水不然陈侯舜道集士绅耆老亲谊冲流要害之地而告之曰徒濬河筑堤无益莫若运大石以砌髙堤防其基完其缝斯可障狂澜而东之此一劳永逸之计也于是肇工万厯丁丑之三月戊寅秋告成石楼县
石楼县僻处万山重峦叠嶂无近河民田亦无设立渠道
丁其誉修南关官路记康熈元年夏五月大雨髙原激为湍平畛流为川县境迤南而东城内外诸水皆滙其地汹涌莫遏因决焉袤延九丈余髙约五十三尺窈若深谷予毅然任之乃运乃筑厥道遂平自诣城西运石其面水口围以甎涂以灰于旧水口造屋六
永寜州
永寜州万山丛杂胥岗坡地无水渠
旧志温泉在西城下明治初知州吕大川教民种稻灌园今苦河患有蔬畦无稻田
香水岩在州南十五里繇大士河路口石璧中泻出甚甘冽乡人资灌溉焉
寳泉在州北六十里山顶有泉山下之田资其灌溉虽经冬不冻民甚赖之名曰寳泉建寺
灵泉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孟门之南水色清冽如玉金大定间灵泉寺僧喜赓引水入田有嘉禾合颖之瑞有司以闻
河堤东河出骨节山西流北河出赤坚岭南流至州城西北滙而为一源逺流长山水暴涨城迤西多被河患明治初冲州城知州吕大川筑堤防防多植树以固堤嘉靖中知州髙迁补修后寖废万厯二十六年知州夏惟勤改筑大堤旋被冲坍损西城并城楼三十六年知州李橘复修后堤多塌卸
寜乡县
清水河渠发源南三十里东防蕉山合泉子山水蕉泉水北入永寜州界合青龙泉水入黄河
南乡引清水河繇黄蒿岭村起经车村朱家店寨子村瑶峪村至水峪村溉地
西南乡引清水河繇暖泉镇起经堡村韩家庒雷家荘王家荘至沙塘村溉地
青龙泉渠源发永寜州西六十里青龙镇
西北乡引青龙河溉锄沟镇地
以上诸渠旧设渠规长沟头司之
旧志车辙泉源出南三十五里车辙山冬夏不竭民多引渠
清水堰明嘉靖间知县张镗建通济桥行水灌田歳乆湮塞万厯三十一年知县黄应贞典史唐汝济繇下流引入故道水经厚子坪至城内溉田二顷有竒有碑记三十五年知县赓得寳修濬堤堰称永利云泉子堰溉田九十亩有竒
段家堰溉田七十亩有竒
寺湾堰水经寺子湾龚家湾等地溉田二顷有竒旱则纎流不竭
东观堰万厯十五年修溉田八十亩有竒
朱家堰引水入村街旁多园共溉八十亩有竒沙浍堰浍坪旧溉田二顷有竒今废
大髙堰万厯十五年张尧佐引山泉循崖而西流入髙坪溉田四十亩
豸湾堰
津梁
汾阳县
康家堡渡在东二十里今在白石村渡汾河
泰和桥在东大街上
古风桥在南郭中
通济桥在南十里阳城村
王荘桥在东北十里陈家庄
太平桥在北十二里太平村南
太沟桥在城北尽善村北
攀龙桥在西北二里朱之俊建有大学士韩爌王铎光禄卿文翔凤碑记
董师桥在东郭南门外清沟水所经也后渠道塞潴城桥明万厯十四年曹禄修
石家荘桥在东七里亦清沟水所经也
陆安桥在西顶近山沟堑甚深康熈初冀南道陆光旭修
平遥县
文津桥在东八里聚贤荘
济逺桥在西十里城西舗乃古西河桥也
中都桥在县东洪武七年知县许防建
惠济桥在下东门外有碑记康熈三十六年修筑沙堤并南接四洞焉
通济桥在上西门外
介休县
大宋渡在西北十五里
小宋渡在西北十二里
罗王荘渡在北十里
霍家堡渡在北十里
桥头村渡在北十五里
永利桥又名师屯桥在西二十里跨汾河为郡孔道明正徳五年县丞张敬建髙濶二丈有竒袤七十步有竒万厯十一年知县王一魁重修更名虹霁马初登碑记晋阳土易汾水善溃倐忽迁流桥梁罔功非舟莫渡惟邑西南谷连山参差土劲多石故不受冲损而以天边一虹通全省之血脉
西门桥在西门外山水时暴涨明万厯二十五年知县史记事増修髙濶棚以厚木柱以甎石而水得直下天启三年复壊知县何腾蛟更叠石易棚
永固桥在西二十三里义安村
升平桥在北关街中
崇仁桥在东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