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08 页/共 700 页

宼家寨桥在西北八里   浑源州   太白桥在北五里明治三年知州黄锡建后废浑河桥在西北十里明成化元年知州关宗建后废乐安桥在西北十里金时僧志贤建成化元年知州关宗修   乱岭水桥在东北沙圪坨   楼阁虹桥在磁峡口【详关隘】   广灵县   北关桥在县关外   八角桥在东十里相传有民八家环居共建后误名八角   平水桥在西五里跨涧砌以石   涞源桥在城东一里明嘉靖五年建有碑记左右水碾水磨林木丛茂三十八年指挥孙献策修甎楼以备外患   新桥在南关东门外知县杜一竒建   永安桥在县南门内明嘉靖十三年建   广昌县   涞源桥东一里   拒马河板桥东门外   落水桥在南门外明知县刘登建有记   阳高县【津梁无】   天镇县   双成桥在东十五里双桥相连   东桥   西桥   山西通志卷三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三十二   水利【四 津梁附】   朔平府   右玉县   右玉沙塉强半诸河雨则瀑涨旱则涸竭难以漑地朔州   旧志御井州北古城内南井南门内西井西门内东井城东南隅朔州井水胥苦澁独四井水清味甘居人汲饮   沙楞河州东南三十里晨夕上潮流经贾家庄居人旧引以漑田   卢时泰西闗外古城水利碑记小北岔口一带两山雄峙水势乗雨而来若不设隄防则奔溃四出而此山以东朔城以西地皆沙瘠歳苦狂霾惟雨后山水所到胶泥随涌能使风伯不灾播种无患故昔人于各要害处筑堤以杀其势濬渠以导其流歳久圯坏庚午刺史翁君应祥条上水利直指胡公良机大中丞张公宗衡捐公帑遂克鸠工中间为拒水及分水者以十数若石庄窝四水梁则阻水东北而行若高家庄寺家庄并岔道则分水南北而行若化家庄村东抛荒地则又引水各分地如石夹处古城口俱设有防城又开濬小渠二百余丈曲折导行归于沟洫而复防其出口俾总滙于城之西濠使禾受灌漑而闗厢无冲啮   马邑县   汉志隂馆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   左云县   左云高山峻岭沙塉强半虽有数水不能漑田   新志头道河发源县南三里站马沟明副总兵赵岢濬之邑中畦畆灌漑多资焉   平鲁县   平鲁县地处丛山民田惟借雨露   新志海子窊北十五里有水磨   石花井西北三十里迎恩堡二墩村深四丈附近数村胥汲饮焉   平鲁县东南数小泉雨多始流旱则止西北数泉繇七墩大水口流出邉外至附县诸水绕涧穿石防流成河北经右玉县界流入兎毛河   津梁   右玉县   万泉河桥在杀虎堡西一里兎毛河上东西长五丈中设瓮门九窰十八洞桥首尾各建甎楼一座明万厯间重修后半冲圯   牛心堡桥在牛心堡西雍正八年建   陡沟桥在牛心堡西康熈元年刘应诏建   寡妇桥在牛心堡西康熈二十一年寡妇田氏建雍正五年重修   广义桥在杀虎堡南门外   寡妇桥在杀虎堡南六里   三边桥在杀虎堡南五里顺治间建康熈间重修三道沟桥在北十二里雍正元年建   石桥二一在南门内一在南门外   朔州   利渉桥在州南宋朱弁有记后设木桥   马邑县   洪济桥在县正西   石桥在县东门外   桑干河桥在西门外康熙丁巳年邑人张志咏建恢河桥在东南四十里康熙三十七年建春氷开合最难渡桥成利济   左云县   三台桥在高山堡西五里   石桥在南门外数武   平鲁县   普济桥在井坪城南门外   太平桥在西门内涧道上明治间指挥燕瑛建五桥后存一康熙间叅将鲁与重修   寜武府   寜武县   寜武二马营三马营田六七十顷借汾水之润   寜武诸属四靣胥层峦峻岭田在山坡少渠道   灰河水东流经城西南旧有防城石堤后城西半圯城南尽废   汉地理志汾阳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隂入河过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冀州浸   宋咸平元年七月庚午寜化军汾水涨坏北水门山石摧圯军士有压死者   偏闗县   旧志后海子水泉堡城西南入红门口者取汲焉口外附垣又有南海子官道旁   大泉沟北七十里中有泉遇大雨合红水沟折入闗河   寺儿沟东四十五里接大泉沟盈涸无常   海子沟东二十里泉涌如海   马圏嘴沟南三十里本龙眼泉繇樊家墕沟岔楼连火头沟水北入闗河   迤溪沟南三十五里东西长二百里   吊子沟东一百二十里直接邉外曲通闗河偏闗少水利而诸沟亦行水道也録之   神池县   神池田在山坡   新志义井河县西四十里水久涸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圣祖仁皇帝西巡驻跸于此水陡涨牛马骆驼胥饮足次日仍竭因名兴隆河   五寨县   神武川发源神武镇口山流经城东水磨园畦于是乎頼繇沙泉渐入河   五寨田在山坡   津梁   宁武县   旧石桥在城西闗水口   偏关县   通真桥在县治东门外明嘉靖十八年总兵祝雄建国朝康熙四年太原粮防王维秀重修有碑记   通济桥在县南迤东五里明嘉靖六年守备张缙以僧仁安创建   广济桥在通济桥东百歩土人又名大桥为府省通衢明嘉靖八年守备薛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