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37 页/共 1860 页

○辛亥。谕、朕前经降旨。世袭官员。在恩诏前承袭者。均令世袭罔替。恩诏后承袭者。各有承袭代数。但恐阅年既久。承袭渐尽。只余恩诏前所袭数员。不特与国家体制未符。且有关系伊等生计。是以降旨。著王大臣、查明伊等先世功绩大小。定议具奏。复思历年已久。实迹恐亦难查。即伊等敕书。或已行交部。或甚至遗失。均难稽考。万一查办不确。不应削而削。不当袭而袭。反不无徼幸屈抑之处。转非朕旌扬勋旧、怜念旗人之至意。著将查办之处。暂行停止。仍照旧例办理。   ○大学士等奏、纂修会典义例。一、各衙门事例。时有损益。数年必当变通。若一概登载。恐刊行未遍。更制已多。应请总括纲领载入。或有疑似阙略。尚须斟酌者。恭请睿裁。至吏兵二部。各有则例。礼部现纂通礼。刑部旧有律例。皆可随时修改。其余各衙门。未有则例者。即交纂修分门编辑。每修成会典一卷。即副以则例一卷。先发该衙门校勘。实无遗漏错误。然后进呈。一、旧本每遇大典礼。必胪序列朝事实。连篇并载。反掩正文。应请裒集旧典所载。并现在各衙门册籍。一应旧章新制。皆荟萃源流。斟酌详备。于朝庙典礼。各定为一仪。于官司事例。各定为一则。书成后。间有损益。如畸零节目。止于则例内增改。即有关体制者。亦止刊补一二条。无须全书更动。一、八旗都统。经理兵马钱粮户口土田世爵佐领等事。虽与户兵二部关会。实多本职专行。又领侍卫衙门。及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步军统领。皆职任重大。应请移取各该衙门册籍。将职掌事宜。另立一门。以补旧书之阙。得旨、所议好。俱已周到。依议。   ○壬子。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谕、朕览宗人府所奏、本月二十六日致祭地坛。陪祀宗室章京一摺。其到者才十余人。余皆推病未到。祭祀大典。不比寻常齐集。岂有尽行推病不到之理。此皆由宗人府王公等、平素未经留心详察。视为泛常所致。著将此次推病未到之宗室章京等、交宗人府察议。宗人府王公等、亦著交该衙门察议。   ○又谕、朕览吏部等语门所奏、本月二十六日致祭地坛。陪祀之文武大臣官员各摺。其中不到者甚多。前因静安庄、王公大臣未经齐集。曾降旨晓谕。凡遇齐集之所。不得托故不到。令各衙门稽查。今有事方泽。较之静安庄、更为重大。乃诸臣狃于便安。视为泛常。仍多称病托故。本应严加议处。但前此静安庄、查议诸臣。朕以为发令之始。免其处分。此次亦姑从宽免。嗣后凡遇一应朝祀大典。应行齐集之处。如有仍蹈前辙者。朕断不为之姑容。至查斋戒之大臣。既有稽查之责。尤宜敬谨从事。岂有转不陪祀之礼。此后宜一体斋宿。著通行传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两广总督策楞等覆奏、广西<山更>汉卡番目、黑夜追逐匪徒。误杀守卡兵勇一案。内称定限两月。将凶徒送出。如再迁延抵饰。亦惟督率镇将。统兵勒令献凶等语。策楞从前办理此案。已属错误。当黄芳瑞等进口告状之时。即应留于内地。究诘实情。而策楞等竟将原犯交发该国。是纵之使得逞其狡狯。今奏内又欲迫以限期。慑以兵威。是前此既失之宽。而今此复过于严矣。安南素称恭顺。且地处极边之外。若因此等小节。遽兴问罪之师。将来衅隙一开。必至遇事生端。煽构无已。岂有以天朝之大。与荒徼小国为难之理。且此案在该国番目原系误伤内地兵勇。论情稍有可原。而该国王咨覆之词。尚属逊顺。未可任意轻举。可传谕策楞等令其详度事势。慎重筹办。务于国体无亏。而又能绥靖边疆。不至因此肇衅。庶为两全。又不可因朕此旨。矫枉过正。示弱远夷。   ○大学士等会议、孝贤皇后升祔典礼。谨按礼、虞而立主。祭于几筵。练而迁祔。主即入庙。故有祔于祖姑之文。唐宋旧制。帝在位而后崩。祔于别庙。明代先祔奉先殿。亦有先入太庙者。国朝则奉安奉先殿。窃惟升祔大典。当并祔太庙。奉先殿。以合古制。今孝贤皇后。奉安地宫。在三年后择吉。所谓虞而立主。正练而迁祔之时也。如明会典所云。祔太庙后。仍奉安于几筵殿。至二十五月、始安奉于太庙及奉先殿者。皆毋庸议及。又恭查孝诚仁皇后时。因山陵未定。奉移沙河。即已成隧道。与陵寝地宫无异。是以行点主之礼。奉入奉先殿。至孝敬宪皇后。奉移田村。安奉殿内。未入地宫。遂未行点主入奉先殿。臣等谨议、孝贤皇后安奉地宫之日。工部于陵寝西配殿。敬谨成造神牌二分。届期恭点神牌。以一分供奉陵寝。一分敬捧升舆。仪仗全设。迎至太庙。升祔圣祖仁皇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东次一室。仍照升祔奉先殿例。于洁净殿内。敬谨制造神牌一分。奉安奉先殿。一切仪注。交礼部敬谨详悉定议。得旨、是。依议。   ○蠲免山西永济、应州、浑源、大同、襄陵、太平、襄垣、高平、陵川、怀仁、天镇、繁峙、等十二州、县。十二年分水灾雹灾额赋有差。   ○癸丑。定大学士陪祀礼。谕、向来郊坛大礼。凡遇遣官恭代之日。大学士等、俱不斋戒陪祀。盖因会典开载斋戒定例。有武官公以下、轻车都尉以上。文官尚书以下、员外郎品级以上之语。是以亲王、及内大臣、大学士等俱不陪祀。朕思王等、天潢近派。原与臣寮不同。自当随驾前往。内大臣等、职司环卫。若专顾陪祀。则禁值必致旷误。惟亲行扈从。亦为合宜。若大学士、乃政府之臣。为百寮表率。允当敬谨斋宿。以为众倡。何以转不陪祀。揆厥由来。当缘明代大学士、仅列五品。在尚书之下。文官以尚书为冠。则大学士已在其中。至我朝雍正年间。大学士既定为一品。在尚书之上。则年称尚书以下。应改为大学士以下。且如大学士史贻直、陈世倌等。有何紧要无暇政务。而顾于陪祀大典。尚且养高自怡。而不敬谨将事。则百官之懈弛。未必非若辈教之也。嗣后一切祭祀。大学士等、一体斋戒陪祀。将此载入会典。   ○谕军机大臣等、阿里衮奏、山西咨拏邪教案内之刘恪、刘二、长儿、遵奉谕旨。录取原供。解送山西、归案办理。正在咨解。适刘二、长儿、先在历城县监患病。医治不痊。于四月十二日病故等语。此案收元邪教各犯。前据河南巡抚硕色奏报、王之卿于四月十五日病故。其王之卿供出之徐文美、吕大训、籍在直隶者。又经那苏图奏称、于四月十五六日病故。一案之犯。地分三省。而所称病故日期。止在数日之内。其中不无情弊。或因邪教处分。较失察监毙人犯处分更重。地方官恐干严例。因而回护前非。以致瘐毙灭口。更或该犯等、知事已败露。罪恶难逭。暗通音信自尽。以免追究。种种弊窦。均未可定。著传谕阿里衮、令其详加查究。勿令属员朦混。并将有无情弊之处。查明具奏。寻奏、臣遵即密饬严查。刘二、长儿、实系因病身故。并无别情。得旨、此案要犯。皆已监毙。必有情弊也。   ○又谕、朕前因山东赈务紧要。命高斌、刘统勋、带同科道四员前往。会同阿里衮查办。今据高斌等奏称、该省雨泽沾足。麦收尚丰。灾黎渐归本业。高斌、刘统勋、俟审明监生刘用霖一案。即起程进京复命。至秋成后。候旨来东。会办河道水利事宜。朕思目今已届季夏。去秋成不远。高斌等若俟审毕刘用霖一案。再行来京。为日无几。旋又东行。仆仆道途。徒劳往返。不如仍留彼处。于诸事办妥后。即将河道水利事宜。会同查勘。既于地方要务。彼此兼济。又可以省跋涉之劳。且该省灾地情形。朕时切轸念。日前因高斌等、久未奏报。曾有旨询问。今阅所奏、虽稍得其梗概。但本年二麦。不过薄有收成。而赈务虽甫经告竣。然所以命伊等前往。非祗令同有司散赈而已。如此、则阿里衮一人亦足矣。况尚有望雨之处。恐将来正须筹画。前此被灾既重。地广人稠。阿里衮、以一人之耳目亦难周到。必得高斌等、巡历各州县查察。有司之散赈者实力妥协否。灾黎之被恩者、遍及苏息否。拊循弹压。庶地方有司。加意办理。于赈务更为有益也。迨至巡历既周。已值查勘河道之时。正可就便办理。似为妥协。著传谕高斌等知之。并将何时可以会办。何时可以竣事之处。具摺奏闻。寻奏、现在麦秋已过。米价渐平。各处陆续得雨。不但有益早稼。且可随时种植晚禾。第恐通省情形不齐。仍令科道四员分查。随时知会臣等、即酌量抚恤。如有偏枯处所。臣等即先事筹画。运米储银。以为补救之计。臣高斌、臣刘统勋、身到之处。凡所闻见。亦即知会抚臣酌办。臣等既经周巡。则河道水利。即可随时相度。访问讲求。以便秋成后、确勘丈估。再将何日兴修。何时告竣。会同具奏。报闻。   ○旌表守正捐躯之山东淄川县民张选妻张氏。   ○是月。安徽巡抚纳敏覆奏、米价致贵之由。不在商贩之囤积。而在州县之采买。米谷在官者多。在民者少。宜暂缓采买。以平谷价。得旨、俟交议。   ○浙江巡抚方观承奏、浙省各属。自五月初旬。晴日稍多。田中无水。顷值梅雨之后。连得甘澍。高下沾足。惟米价大势昂贵。现在酌办牙栈贮米。劝谕富户出粜。并派弁兵、严密稽查海口。以防偷漏。得旨、海禁尚属不实力。颇有论及此者。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议覆、福州将军新柱奏、请兴台湾水利一摺。查台湾全邑。及凤山县治北境。诸罗县治南境。地皆高亢。无泉可引。水田甚少。间有一二处。可开圳引流者。俱已修筑完固。又凤山县治南境。悉从内山开圳筑坝。引流灌溉。凡可兴之水利。无不尽开。今勘得诸罗县北境。果毅后庄一处。由东势湖、山麓枋、仔林坑、地方。开引水源十余里。可灌田千余亩。又于中坑仔溪。开引水源三十余里。可灌田二千余亩。又勘得彰化南大肚社旱园一片。就猫雾拺溪头。开凿水圳。引流灌溉。登台庄旱埔一所。就万年斗六溪之源。引流倒注。大排栅一派旱园。就东螺溪。疏浚通流。均可改水田。又淡防厅属、猫里、新港、二社园地。自猫雾溪头。筑石坝循山开圳。分绕园间。可灌水田万余亩。竹堑保旱地一区。逼近麻豆溪。自溪头筑埤一道。分开南北小圳。亦可改旱地为水田。以上各水利。业户自愿出资。佃出工力。官为经理兴修。应如所奏试行。第内山溪水。多从生番地界流出。其筑坝截流开圳引水之处。必须相度地势。与番地无碍。更须仿照凤山南界佃民向番买水之例。令番目通事晓谕该处番众。每年令承荫业佃。给与番众盐布烟糖等物。使不致滋衅。应责成道府确勘。如未便、即停。得旨、如所议。实力妥行之。   ○钦差兵部尚书班第、川陕总督张广泗、四川巡抚纪山、会奏、各路现安台站。计自出口抵各路军营。均约十余站。至二十余站。核算一切运费。每米一石。需银十二三两、至十五六两不等。口外气候不齐。夫役疾病逃亡。势所不免。既难额外多养空夫。又不能临时购觅。请无论官绅商民人等、愿包运者。取具印结。准于内地领米长运。一面领价。一面领米。分限勒期。迳运军营。西路由成都等处领米。运至美诺、占固、党坝、粮务官交收。三处程站相等。每米一石。应给脚价银十五两。南路自成都等处。运至吉地。十五两。自雅州运至吉地。十三两。自成都运至子龙。十二两。自雅州运至子龙。十两。再现在各土司境内。青稞及麦。将次收成。饬员多买。又前赴松潘口外采办牛羊。搭配兵食。报闻。   ○总兵衔岳钟琪、以特恩起用奏谢。并陈驰赴军营情节。得旨、览奏俱悉。今已授卿为四川提督。若能努力成功。早慰朕望。斯桑榆之收。荣宠正未可量也。勉之。   ○四川川北等处总兵官陈其瑛奏、蒙恩赏给官庄变价。并动存租银。买米济兵。伏思与其青黄不接时借给。以苏一时之困。莫若按月接济。每兵散市斗三斗。其价于下季饷内扣收。仍将所收银。陆续乘贱买米贮仓。报闻。   ○署理广西巡抚鄂昌覆奏、广西米贵。由于广东搬运太繁。然西省田多。东省人聚。商贩流通亦足相济。惟在劝民留有余之粮。不可尽粜。并禁囤户。得旨、俟汇议。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五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六月。甲寅朔。谕、御史冯钤奏、东省办赈大臣官员。查看经由之处。该地方因豫备牲口。牌头里长人等、需索滋扰等语。山左被灾之后。民食艰难。朕深为轸念。亟于拯救。特命高斌等、办理赈务。遍历巡行。以查有司奉行之善与否。此诚期有利益民生之举也。但冯钤所奏情节。亦事之所必有。所谓有一利即有一弊。向来此等陈奏。朕恐有累于民。不容稍缓。往往即降旨申饬该大吏。或更加以处分。此言官所以不问虚实。有所闻即入告。而民风之渐习骄悍。不畏官长。亦率由于此。现在高斌、刘统勋、即至四御史。朕可保其本人、必无需索之事。而家人等则不可知。冯钤既有所闻。应有确据。山东被灾之州县。可以指数。查赈之钦差亦不过此数人。或系伊等家人勒索。或地方官有意逢迎应付。或巡抚授意整备。以及吏役之借端苛派。著冯钤、将何地何人。一一指出。据实具奏。朕将降旨究问。以为扰累地方者戒。嗣后科道等、凡有陈奏。俱遵照此例。使事事俱归确实。则言官既得各尽其职。昌言不讳。而纠察皆有炳据。亦不得借风闻言事之名。架空诬捏。而朕行政用中。亦不致因噎废食。该衙门知道。   ○又谕、侍读学士齐召南、著在阿哥书房行走。   ○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傅恒、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陈大受、充经筵讲官。   ○以锦州副都统保德、为江宁将军。   ○乙卯。上奉皇太后至观德殿临奠孝贤皇后。   ○诣皇太后宫问安。   ○予故贵州巡抚孙绍武、祭葬如例。   ○丙辰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满洲旧习朴诚肫然有尊君亲上之意。凡遇差使。均能奋勉。今渐染汉人习气。惟图安逸。竟失我满洲旧规。昨因祭祀齐集人少。朕特降旨训诫。如镶蓝旗汉军伯李坦、凡遇祭祀齐集。总未前往。皇后大事以来。称疾不到。及令御前大臣传验。并非有病之人。不过针炙数处。希图朦混。朕惩一警百。已将李坦革去伯爵。此等人并未查办。该都统所司何事。不宁惟是。皇后大事竟有薙发之人。亦未可定。本朝丧礼。薙发之罪最重。康熙年间。公讷亲族中穿孝。有人薙发。皇祖闻之甚怒。即行正法。今若详查。必有拏获。即将此等人正法。亦何不可。但朕不为已甚。姑不深究。我满洲过于汉人者。惟在风俗淳厚。失此又何以称为满洲。教导旗人。系都统专责。流风至此。皆伊等平日不能留心训诫所致。嗣后若再不改悔。不惟将犯法之人。从重治罪。并将该管大臣官员等严处。将此通谕八旗。咸使效法前人。遵循旧制。   ○转工部右侍郎何国宗、为左侍郎。以副都御史嵇璜为工部右侍郎。   ○丁巳。上幸静宜园。驻跸。翼日如之。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准大学士讷亲劄开、老官斋一案。闻该地方官。先因布客遇贼夺布。逃至府署禀报。知府不信。布客出具如虚甘罪认状。方会同护镇搜捕。臣查当日布客禀报。知府徐士俊、以为平常抢夺之案。令开被抢地名。失去布疋。以凭缉挐。并未讯及奸徒谋为不轨情形。亦未勒令出具认状。嗣塘兵赴护镇刘启宗衙门禀知、刘启宗即亲赴知府衙门密商。徐士俊犹狐疑未定。刘启宗即派兵往御。徐士俊亦委员带领民壮同往。情形实是如此。报闻。   ○戊午。吏部议叙、垦治营田实心任事之直隶平山令郭殿正、阜平令罗仰镳、各予纪录二次。从之。   ○己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圆明园。   ○谕、京师自入夏以来雨泽尚属调匀。此数日内稍觉炎亢秋禾待泽方殷。著礼部照例虔诚祈祷。   ○庚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昨于乾清宫考试翰林詹事等官。朕亲加详阅。按其文字优劣。分为四等。一等、齐召南、李因培、王际华、三员。二等、程恂、周长发、程景伊、张若澄、宋弼、国柱、欧阳正焕、钱琦、张九镒、金德瑛、十员三等、积善、章恺、林蒲封、张甄陶、邱柱、宗室达麟图、金甡、沉志祖、郭肇璜、周焘、陈兆仑、蔡扬宗、周正思、蒋元益、阮学浩、沈慰祖、吴履泰、陆嘉颖、顾汝修、罗源汉、二十员。四等、朱佩莲、杨述曾、谢溶生、史贻谟、邵齐焘、秦鐄、刘元熙、周玉章、阮学浚、李友棠、孙廷槐、徐开厚、肇敏、窦光鼐、赖翰容、钱维城、李金台、郑虎文、孙汉、王检、刘炳、出科联、张馨、周资陈、佟保、万松龄、储麟趾、张绍渠、顾<氵联>、朱若东、周世紫、徐光文、诸锦、梦麟、李清时、王楷、王锦、黄叔显、程岩、徐炜、温敏、何德新、觉罗奉宽、戈岱、王世仕、杨维震、丛中芷、陆树本、杨演时、王居正、陈桂洲、刘锡龄、惠元士、汤萼联、五十四员。内侍读学士齐召南、著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编修李因培、升授侍讲学士。编修王际华、升授侍读学士。检讨程恂、升授左中允。侍讲程景伊、升授侍读学士。编修张若澄、升授右赞善。编修国柱、升授洗马。其二等未经升用之周长发、宋弼、欧阳正焕、钱琦、张九镒、金德瑛、六员。于伊等应升缺出、具名题奏。侍读学士林蒲封、侍讲学士吴履泰、中允陆嘉颖、侍读周玉章、洗马佟保、俱著降补编修。赞善王世仕、降补检讨。编修张甄陶、邱柱、徐开厚、孙汉、黄叔显、检讨周世紫、俱著以知县用。编修肇敏、著以八品笔帖式用。编修阮学浚、赖翰容、徐玮、戈岱、陆树本、汤演时、王居正、刘锡龄、检讨李金台、万松龄、杨维震、丛中芷、惠元士、俱著休致。其余四等未经降调者。罚俸一年。编修汤萼联、本应休致。但念伊清书散馆、考列一等。著罚俸一年。仍留编修之任。   ○又谕、昨考试满洲由别衙门升用翰詹诸臣。既阅其文理。又验其人才。分别等次。一等、世贵、永世、共二员。二等、文保、塞尔登、官保、共三员。三等、法亮、仙保、武极理、觉罗苏岱、吴尔泰、朱兰泰、色臣、共七员。内庶子永世、著升授侍读学士。侍读学士朱兰泰、著降补庶子。庶子仙保、降补赞善、侍读吴尔泰、降补中允。中允觉罗苏岱、赞善色臣、俱著以旗员对品用、中允法亮、赞善武极理、俱著罚俸一年。少詹事世贵、于伊应升缺出、具名题奏。   ○户部议准、署长芦盐政丽柱疏称、山东永利等八场海丰等三县、上年被水灶地。其额赋除按分蠲免外。应徵银九百九十三两零。请分年带徵。从之。   ○以内阁学士朱定元、为左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