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言行录 - 第 5 页/共 30 页

君子性其气小人气其性   韩魏公范文正公诸公皆一片忠诚为国之心故其事业显著而名望孚动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意小智自持其身而欲事业名誉比拟前贤难矣哉   心如镜敬如磨镜镜才磨则尘垢去而光彩发心才敬则人欲消而天理明   人只于身内求道殊不知身外皆道浑合无间初无内外也   圣人之心应物即休元不少动   圣人治人不是将自己道理分散与人只是物各付物薛子宴坐水亭忽欝然而云兴滃然而雨集冷然而风生锵然而虫急羽者飞秀者植童者侍鳞者适羣物杂然而声其声形其色薛子然深思独得其所以为是声与色者而中心恱   敬则卓然   敬则光明   惟敬足以神明其徳   天何言哉即无极之妙   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   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   凡有形者皆气无形者皆理   内外合一无纎毫之间   敬以持巳谦以接物可以寡过矣   愈收敛愈充拓愈细宻愈广大愈深妙愈髙明   虚明广大气象到人欲浄尽处自见匪言所能喻也顺理都无一事   顺理则泰然行之无所窒碍不顺理则凿矣   丙吉深厚不伐张安世谨慎周宻皆可为人臣之法清而有容乃不自见其清清而不能容是自有其清而心反为其所累矣   道理浩浩无穷惟心足以管之   程子论恭敬曰聪明睿智皆由此出葢人能恭敬则心肃容庄视明听聪乃可以穷众理之妙不敬则志气昏逸四体放肆虽粗浅之事尚茫然而不能察况精微之事乎以是知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而居敬又穷理之本也   天地间至大者莫过于三纲五常之道帝王之为治圣贤之为学皆不外乎是   理明后见天地万物截然各安其分   学道固自圣贤之书而入茍徒翫心章句之间而不求实理之所在则亦无以有诸已矣   意才有向便失其正不可不察   自治之要寜过于刚   古人衣冠伟博皆所以庄其外而肃其内后人服一切简便短窄之衣起居动静惟务安逸外无所严内无所肃鲜不习而为轻佻浮薄者   学至于约则有得矣   有我之私极难克贵乎明与刚而已   万起万灭而本体湛然有常者其心之谓与   心本寛大无边一有己私则不胜其小矣   程子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知窃意顔子之乐亦如此   凡所为当下即求合理勿曰今日姑如此明日改之一事茍其余无不茍矣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吾心诚志于学天其遂吾愿乎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诚量过人者能之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寛以待下敬以处事居官之七要也   尝过一独木桥一步不敢慢惟恐蹉跌坠失人之处世每事能畏慎如此安有失者   戯谑甚则气荡而心亦为所移不戯谑亦存心养气之一端恭而和处众之道   有鳯凰翔于千仞之气象则不为区区声利所动矣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寛能制缓能制急   先儒谓天包地外窃谓不但包乎地外实行乎地中是则上下内外皆天也   大学之至善论语之一贯孟子之性善中庸之诚周子之太极言虽殊而其义一也   圣贤垂世立教之意大要欲人复其性而已而后之学者读圣贤之书但资以为词章之用利禄之阶而不知一言之切于身心圣贤垂世立教之意果何在哉所处之地虽静而心飞飏于外亦不得静也惟身在是而心亦在是则不择地而静矣   一切外事与已本无干涉而与之扰扰俱驰是所以为心病也惟知止则心自定矣心有毫髪所系即不得其平   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此涵养之至要   人于动处难得恰好才动便有差所以发而中节为难也   天不以隆冬大寒而息其生物之机缄人不以熟寝大寐而息其虚灵之知觉   虽上知不能无人心圣人所谓无欲者非若释氏尽去根尘但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以其不流于人欲之私所谓无欲也   皆实理也知者鲜矣   慎言谨行是修已第一事   目之逐物最能丧徳故四勿以视居先   学须有觉方得总会处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程子所谓形容道体之言此是也   先儒月映万川之喻最好喻太极葢万川总是一月光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川川各具一月光物物各具一太极也其统体之太极即各具之一本其各具之太极即全体之万殊非有二太极也   人誉之使无可誉之实不可为之加喜人毁之使无可毁之实不可为之加戚惟笃于自信而已   人之自立当断于心若实见得是当决意为之不可因人言以前却而易其守   分外之事一毫不可与   心有开时开时见是理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塞时则不见矣故为学要时时提醒此心勿令昏塞   一念之善景星庆云一念之恶烈风疾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进将有为退必自修君子出处惟此二事   春秋最重民力凡有兴作小大必书圣人仁民之意深矣   程子易质慤精深广大微妙朱子本义亦有不能出其外者   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事随处省察于言动居处应事接物之间必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徳之地   隂阳变易自人身以至天地万物无时不然知此则知易矣   只是循天理便有序而和故仁者礼乐之本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者理一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者分殊也为学第一功夫立心为本心存则读书穷理躬行践皆自此进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皆此意也   人为学至要当于妄念起处即遏絶之予每尝用力于此故书以自励   先儒曰欲心一萌便思理义以胜之即窒欲之要也程子曰敬义夹持直上逹天徳此自为学之要也   学易只在语黙动静之间须时时学之   易不外动静   鸢飞鱼跃是道理无一毫之空缺处逝者如斯不舎昼夜是道理无一息间断处   夜气如泉源淆之数亦不能清矣君子所以贵乎存息也   知道则言自简   絶谋利计功之念其心超然无系   黙而存之有得于心非所谓徳乎立得脚定却须寛和以处之   时时皆道处处皆道事事皆道不可离如此存养省察之功不可须臾或间也   略有与人计较短长意即渣滓消融未尽   惟寛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挺持刚介之志常存则有以起偷惰而胜人欲一有頺靡不立之志则甘为小人流于卑汚之中而不能振防矣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之语宜深体玩葢庄敬则志以帅气卓然有立为善亹亹不倦而不知老之将至安肆则志气昏惰柔懦无力玩愒嵗月悠悠无成矣   识量大则毁誉欣戚不足以动其心   诚意孚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之   定见明自信笃可以处大事   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士之气节全在上之人奬激则气节盛茍乐软熟之士而恶刚正之人则人务容身而气节消矣   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观人之法只观含蓄则浅深可见   至诚以感人犹有不服者况设诈以行之乎   人之一呼者太极动而阳也一吸者太极静而隂也吸为呼之根呼为吸之根即隂阳之一动一静而互为其根也以至一语一黙无不皆然则太极隂阳之妙又岂外于人之一身哉   太极动而生阳虽自动处说起而其根却自静中来如天之四时贞下起元是也然静又根于动动又根于静所谓动静无端隂阳无始也   四方上下往来古今实理实气无丝毫之空隙无一息之间断   人皆知求鬼神于茫昧不测之间殊不知天地四时日月星辰雨露风霆霜雪山川草木人物鸟兽皆鬼神之著者   民咸用之谓之神但人由之而不知也   一息之运与古今之运同一尘之土与大地之土同一夫之心与亿兆之心同   继之者善化育之始流行而未已阳也成之者性人物禀受一定而不易隂也   太极本只是天地万物自然之理不外乎人伦日用之间学者因其立名之髙欲以逺求之误矣   易言艮止书言安止钦止诗言敬止大学言知止止之为义最精乃天理当然之极也须臾失其止即人欲之私矣   人之一身四肢百体皆有当止之则得其止则安失其止则危平旦虚明气象最可观使一日之间常如平旦之时则心无不存矣   轻言戯谑最害事葢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茍轻言戯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以壊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