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83 页/共 437 页
(附师胡师夔。) (附族子淀。) 陈廷玉
王偁 张以忠
郑四表
赵谦
(详见《明儒学案》。)
曹泾 (子)希文
(并晦翁续传。) 马端临
----
介轩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勉斋之传,尚有自鄱阳流入新安者,董介轩一派也。鄱阳之学,始于程蒙斋、董盘涧、王拙斋,而多卒业于董氏。然自许山屋外,渐流为训诂之学矣。述《介轩学案》。(梓材案:梨洲原本称《新安学案》,谢山始易为《介轩》。)
◆黄程门人(朱、江再传。)
州判董介轩先生梦程
董梦程,字万里,号介轩,鄱阳人,盘涧先生铢之从子也。初学于盘涧与程正思,其后学于勉斋。开禧进士、朝散郎、钦州判。所著《诗》、《书》二经、《大尔雅通释》。(修。)
(云濠谨案:梨洲原传云:「官朝奉大夫,知钦州,着《尚书》、《毛诗训释》。」谢山云:「按诸书皆云介轩学于勉斋,兼得盘涧之传。」)
◆盘涧门人(晦翁再传。)
董复斋先生琮
董琮,字玉振,德兴人也。盘涧弟子。学者称为复斋先生。有《书传疏义》、《复斋集》。(补。)
程古山先生正则
程正则,号古山,盘涧徒也。程时登师之。(补。)
◆介轩同调
司法余桃谷先生季芳
余季芳,字子初,德兴人也。少孤力学,淳佑丁未进士。言于吏部曰:「受训慈帏,愿明家学。徼荣干禄,实非初心。即窃收名,志求归养。」部臣以闻。敕报曰:「谢名乞养,臣子良心。欲励孝廉,宜从所愿。特授九江司法以荣之。」先生归,讲道授徒,与董介轩昌明朱子之绪,弟子称为桃谷先生。所著有《桃谷尚书义》、《桃谷集》。(补。)
◆晦翁续传
朱小翁先生洪范(附师胡师夔。)
朱洪范,号小翁,朱子从孙。胡孝善之父易简居士师夔,实授《易》学于先生。(参《戴剡源集》。)
主簿曹宏斋先生泾(附子希文。)
曹泾,字清甫,休宁人。八岁能通诵五经。咸淳戊辰丙科,授昌化簿。博学知名,马端临尝师事之。入元,为紫阳书院山长。卒年八十有二。所著有《讲议》四卷、《书■》、《文■》、《韵■》、《俪■》各五卷,余如《服膺录》、《读书记》、《管见》、《泣血录》、《过庭录》、《课余杂记》、《曹氏家录》、《古文选》等书藏于家。子希文,(梓材案:《安徽通志》作仲埜,当是其字。)能著书,有《诗文讲义》二卷、《通鉴日纂》二十四卷。(参《姓谱》。)
◆介轩家学(朱、江三传。)
董深山先生鼎
董鼎,字季亨,鄱阳人,介轩之族弟也。(云濠案:一作介轩徒。)其自序曰:「鼎生也晚,于道未闻,赖族兄介轩亲受学于勉斋、盘涧,故再传而鼎获私淑焉。」别号深山。所著《尚书辑录纂注》六卷,草庐极称之。其釆拾诸家极博,不守一师之说,有功于《尚书》者也。(云濠案:一本云:「有《四书疏义》、《书诗二经训释》、《孝经大义》。深山书院崇祀之。」)子真卿。
◆介轩门人
沈毅斋先生贵■
沈贵■,字诚叔,德兴人也。介轩高弟。有《正蒙疑解》、《四书》及诸经说。学者称为毅斋先生。
胡玉斋先生方平
胡方平,号玉斋,婺源人。早受《易》于董介轩,继师沈贵■,精研《易》旨,沈潜反复二十余年,而后著书发明朱子之意。其言曰:「朱子言《易》,开卷之初,先有一重象数,而后《易》可读。《启蒙》四篇,其殆明象数,以为读《本义》而设者与!象出于《图》、《书》而形于卦画,则上足以该太极之理,而《易》非沦于无体;数衍于蓍策,而达于变占,则下足以济生人之事,而《易》非荒于无用,于是《本义》一书,如指诸掌也。」子一桂。
提举许山屋先生月卿
许月卿,字太空,婺源人。初从董介轩游,已受学于魏鹤山。登淳佑甲辰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岛教授、临安府学教授、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召试馆职,罢归。未几,复召,而元军已下钱塘。先生深居一室,但书「范粲寝所乘车」数字,五年不言而卒,盖至元二十三年也,年七十。谢迭山尝书其门云:「要看今日谢枋得,便是当年许月卿。」先生在朝,当事有戒以和平勿过刚者,先生曰:「大臣宰相以此取士,特未之思耳。夫和平以从我,岂不能和平以从人;勿过刚以顺我,岂不能勿过刚以顺人。靖康士大夫率由此道,许某只是一许某,决不能枉道以事人也。」时人称之曰山屋先生。
宗羲案:新安之学,自山屋一变而为风节,盖朱子平日刚毅之气凛不可犯,则知斯之为嫡传也。彼以为风节者,意气之未融,而以屈曲随俗为得,真邪说之诬民者也!先师尝言,东汉之风节,一变至道,其有见于此乎!
◆山屋讲友
县令齐先生鲁瞻
齐鲁瞻,字兴龙,徽州人也。成宝佑进士。不知其官爵。(云濠案:饶州德兴有齐兴隆,字昕翁。景定进士,蒲圻令。元兵南下,佩印以归。)尝与许山屋说《易》,陈定宇称之。
◆古山门人(晦翁三传。)
太学程先生时登
程时登,字登庸,乐平人也。德兴程正则从学董盘涧,以私淑朱子,先生从之游。(云濠案:《谢山札记》云,时登与马端临善。)着《周易启蒙辑录》、《大学本末图说》、《中庸中和说》、《太极通书》、《西铭互解》、《诸葛八陈图通释》、《律吕新书赘述》、《臣鉴图》、《孔子世系图》、《深衣翼》、《感兴诗讲义》、《古诗订义》、《闰法赘语》、《文章原委》。咸淳中入太学。宋亡不仕。(补。)
◆余氏家学
余息斋先生舒
余舒,号息斋,桃谷子也。深山董氏父子与新安胡玉斋父子为朱子之学,先生和之。(云濠案:梨洲原传云:「息斋亦介轩、深山之学侣也,时称宿儒四家,曰双湖胡一桂,定宇陈栎、其一即先生、其一为王葵初希旦。」)每日读书暇,则整襟端坐,谓弟子曰:「读书须虚心熟读,其味无穷。及早了悟身心间事,自有受用。」其诗曰:「何人解管身中事,今我纔知学有源。养得心原身事毕,春花秋月共忘言。」辟补学录,不就。临卒,口吟东坡「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之句,以告后人。所著有《读蔡氏书传疑》、《书传解》、《易解》、《读孝经刊误》、《息斋集》。(修。)
余谷云先生济
余济,字心渊,息斋子也。少承家学。元初,累辟不就。尝有诗曰:「白首黄尘送隙驹,那知静处有工夫。幽人世念如秋叶,万树西风一点无。」可以知其所存矣。所著有《谷云集》。(补。)
征君余静学先生仲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