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55 页/共 437 页

(梓材谨案:《学案》刘氏名炎者二,其一字潜夫,邵武人,晦翁门人。见《沧洲诸儒学案》。)   承旨陈公齐先生均   陈均,字子公,一字公齐,平阳人,(云濠案:一作永嘉人。)资政殿学士昉兄子。受学于西山。官江东提刑,改广东。猺寇犯边,漕臣方摄帅邀功,囚平民数十,先生曰:「治兵帅职,治刑吾职。」审核而纵之。被中伤去。起为江西提刑,兼知赣州,以慈祥介洁着。咸淳初,除检正。贾似道在西湖,欲以堂印自随,先生争之曰:「堂印无出城之理。」复坐免。寻以枢密都承旨、秘阁修撰致仕。(修。)   周敬齐先生天骏   周天骏,字子美,永丰人也。从西山游,称其质性浑厚,若在璞之玉。其学以持敬为主,西山字之曰敬斋。   忠愍徐先生元杰   徐元杰,字仁伯,上饶人。陈文蔚讲书铅山,为朱子门人,先生往师之。后师事西山。绍定五年,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淳佑四年,史嵩之丁父忧,诏起复。先生适轮对,言:「大臣读圣贤书,畏天命,畏人言。士论所以凛凛者,实以陛下为四海纲常之主,大臣尤当身任道揆,扶翼纲常者也。自闻起复之命,凡有父母之心者莫不失声。兴言及此,非可使闻于邻国者也。」疏出,朝野传诵。帝亦察其孤忠,起复之命遂寝。明年,以暴疾卒。或以为嵩之毒之,太学生相继讼冤,台谏交疏论奏。诏付临安府逮医者及常所给使鞫治。狱迄无成,谥忠愍。   文定刘后村先生克庄(别见《艾轩学案》。)   朝请王臞轩先生迈   王迈,字实之,仙游人,号臞轩。从西山游。嘉定丁丑进士甲科。端平中,为秘书省正字,史嵩之将复相,极言嵩之奸憸刻薄,不可用。轮对,论:「君不可欺天,臣不可欺君,厚权臣而薄同气,此欺天之大者。」理宗为动容。出通判漳州。禋祀雷雨,应诏上言:「蘗致疾,妖冶伐性,道路忧疑,纲沦法斁,此天与宁考之所以怒也。陛下方册免三公,乃遥相崔与之,恐与之不至,政柄必他有所属。」于是言官李大同、蒋岘希意论之,补外。徙知邵武军。亢旱,应诏驿奏七事,以撤龙翔宫、立济王后为先。终朝请郎,赠司农少卿。(补。)   教授程先生掌(别见《鹤山学案》。)   熊竹谷先生庆冑   熊庆冑,字竹谷,建阳人。少受业于蔡节斋,后游西山之门,兼师刘垕。所著有《三礼通议》。(补。)   通判徐进斋先生几   徐几,字子与,号进斋,崇安人。通经,尤精于《易》。自朱、真后,理学之传,先生称得其妙。景定间,臣僚交荐,与何北山基同以布衣召,诏补迪功郎,添差建宁府教授,兼建安书院山长。有经义行世。(补。)   (梓材谨案:谢山修补稿又为先生一传云:「建安人,节斋蔡氏弟子也。崇政殿说书,通判建宁府。着有《易辑》。」是先生兼受真、蔡之学者。又案:谢山作《同谷三先生书院记》引或说云:「深宁之学,得之王氏埜、徐氏凤,王、徐得之西山真氏。」考《清容居士集》《陈教授墓志》云:「方宋文治时,立博学宏辞科。至吕成公、真文忠公阐正,学弥贵重。真传诸徐凤,徐凤传诸尚书王公应麟。」是或说所本。然秘书少监徐凤以嘉定十七年卒,深宁以前一年生,无师传之理,岂谓先生邪﹖   通直汤存斋先生千   郡守汤晦静先生巾   侍郎汤息庵先生中(并为《存斋晦静息庵学案》。)   ◆忠愍同调   忠公刘先生汉弼   刘汉弼,字正甫,上虞人。成嘉定九年进士,累官侍御史。首论濮斗南、叶贲为时相史嵩之腹心,且言嵩之久擅国柄,愿听其终丧,亟选贤臣,早定相位。至论:「马光祖夺情,总赋淮南,乃嵩之预为引例之地,乞勒令追服,以补名教。」已感疾,遂卒,谥曰忠。先生之殁也,太学生蔡德润等上书讼冤,程公许着先生墓志,与徐元杰并称,其旨微矣。史称先生学明义利,律身严正,故不容于小人倾轧之世,至以微疾暴亡,是则可哀也已。弟子知名者曰陈策。(参史传。)   ◆王徐门人(刘、朱四传。)   尚书王厚斋先生应麟(别为《深宁学案》。)   ◆刘氏家学   司农刘先生汉传(别见《九峰学案》。)   ◆刘氏门人   帅幕陈南墅先生策   陈策,字次贾,上虞人也。受业于刘忠公汉弼。累官帅幕。欲以经世自任而不遂。晚年自号南墅。陈本堂铭其墓。(补。)   ◆西山续传   教授王梅浦先生天与(附子振。)   王天与,字立大,别号梅浦,吉安人。初习举子业,诸生从游者甚众。后乃研精覃思,着《尚书纂传》四十六卷,先引汉、唐二孔氏之说,次收诸家传注,而一以晦庵朱子、西山真氏为归,虽其说之散在文集语录者,靡不会萃于中,反复考证十五年而后成。其心似薄蔡氏而不攻其非,间亦釆摭其说。成宗大德三年,宪使臧梦解上书于朝,诏授临江路儒学教授。武宗至大中,其子振板行之。(从黄氏补本录入。)   《尚书纂传》自序   晦庵先生于《易》于《诗》皆有训传,独于《书》,晚年属之蔡氏九峰,《二典》、《禹谟》,亲所订定。其贡举私议,则曰诸经皆以注疏为本,《书》则兼取刘、王、苏、程、杨、晁、叶、吴、薛、吕;其与门人答问,则如林、如史、如曾、如李、如陈各取其长。西山先生《读书记纂》三十余篇、《大学衍义》讲数十余条。愚窃叹曰:「古今传《书》者之是非,至晦庵而遂定。晦庵折衷传《书》者之是非,至西山而愈明。学者不于二先生据,将焉据﹖」积日累月而编始就。乙亥冬,求是正于集斋彭先生,增广校定凡若干条。   (梓材谨案:《梅浦传》及《尚书纂传序》,并黄氏补本增之。) 卷八十二 北山四先生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   北山四先生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修定)   北山四先生学案表   何基       子钦   (父伯。)   (从子)凤  (子)宗诚   (勉斋门人。)         (子)宗映   (晦翁、清江再         (子)宗瑞(并见《白云门人》。)   传。)      王柏     (弟)相   (族子)侃(见上《北山门人》。)   (族子)佖   (从孙)瑊  (子)绍孙  (孙)闲   (孙)闰   (孙)誾   (孙)闶   (子)云龙   金履祥(见上北山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