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14 页/共 437 页

先生志夫人墓曰:「予继室梁氏,家故奉佛,其来犹私以像设自随,时若有所讽诵。予既与论释、老之害道,及鬼神之实理,恍若有悟,自是遂绝。」   蒙斋袁正肃公铭墓,谓其「德虑周密,才力精谨,坐之庙堂,可以跻世三代,任之方面,可以折冲千里,拔乎流俗,铢视轩冤」。   正肃王实斋先生遂   王遂,字去非,号实斋,金坛人。嘉泰初进士,为监察御史,疏奏极论进君子退小人,迁右正言。后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召还,特权工部尚书。先生与刘漫塘宰素同志,漫塘尝称先生为文雄健,无世俗浮靡之气云。卒谥正肃。(参《姓谱》。)   祖望谨案:实斋本字颖叔,西山改为去非。其云勉斋弟子,亦非也。   附录   刘漫塘《送王颖叔官富阳》曰:「颖叔尚论古人,今且亲至坡仙眠后之地,予欲以坡仙生平高节劲气,宁甘心困踬,不一首肯奸谀,为颖叔法,以风流放逸,不屑就绳墨,未免小异于程门,为颖叔戒。」   窦先生从周(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郑先生节夫   郑节夫,尝往从游默斋游,刘漫塘送之曰:「予尉江宁时,建安游夫子实在帅幕。将别,夫子蹙然曰:『世惟作好人难,作凡人易。』予问其故。夫子曰:『凡人世不之重,亦不之责,苟有一言一行,则亟称之曰:「是人乃能是。」故易。好人则一言一动皆常中节,曰:「是固应耳。」万一涉于疑似之闲,则责备至矣。故难。』如节夫者,信为好人,而不为游夫子之所忧者乎!」(补。)   附录   陈北溪与书曰:「知为四明之行,彼持敬苦行一节,诚可钦羡。然所持者只是一个死敬,所苦者只是一个死行,只是禅家宗派已。《易》数千言,无一句是严陵。詹郎中乃其明侪,九峰寺僧惠觉者,詹郎中悟道时,尝造请证印,得朝闻夕死一言,不胜欣荣。其平日从游趋向如此,愿三思焉。」   又《答赵季仁书》曰:「载伯话别道及节夫已求书为四明之行,可谓狂妄。载伯又说,袁侍郎欲著书尊其师,全是禅宗,假如推尊之极,亦不过《传灯录》上添一位耳。若说去圣千五百年,得其传者惟象山,但见其无忌惮之甚,一大笑也。」   ◆赵氏家学   忠敏赵先生范   忠靖赵庸斋先生葵(并见《沧洲诸儒学案》。)   ◆苏氏家学   苏先生国台(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周氏家学   忠文周先生端朝   周端朝,字子静,永嘉人。嘉定进士。其学本出于仲父去非,得南轩之传。已而学于蔡行之,于百氏无不通,尤熟于典故。又学于叶水心。又尝学于刘后溪、赵昌甫。或以为晦翁弟子者,非也。赵忠定公去国,天为雨血,京师人以盆盎贮之殷然。先生为太学生,帅其侪叩丽正门。侂冑欲斩其为首者,宁宗不可,但使听读而已。是时为首者六人,而先生受祸尤酷。初大理令听读于衢州,已次半道,侂冑矫旨再入大理,先生自分必死,果百辈拷掠欲毙之,然卒不死。复听读于信州,从章泉游。已而押归本贯,寻有诏听自便,侂冑终忌之,先生避之入蜀,从后溪游。盖自上书后,转徙者十七年,授徒自给。侂冑诛,有诏录,免解策进士,为国录。先生性介,以女妻富阳令之子,亲迎之夕,有持诸生刺以入者,先生曰:「暮矣!来朝于崇化堂当相见。」诸生曰:「我来为国录事,非私也。有书在此。」书入,则述令为史氏私人,恐先生官职骎骎天下,以为出于姻亚之力。先生愕然,则已奏乐行酒,亟告女以其故。女素娴礼教,遽称疾,请展日行礼,令子登车惘然。已而先生以女废疾请停昏,令诉于台,罢先生所居官,于是终弥远之世二十三年,浮沈下吏。复入为国博,不十年至侍从。端平开边,力争之,于是丐去。论者谓「先生一不合于侂冑,再不合于弥远,三不合于清之,虽官至九列,萧然孤榻,不营一椽」。有负郭田五十亩,捐以与兄。其卒也,谥忠文。(修。)   ◆李氏门人   知州高先生崇(别见《鹤山学案》。)   ◆刘氏门人(胡、刘四传。)   教授黄先生复   黄复,官高邮教授。尝请学于漫塘,漫塘答其书曰:「今人患在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口诵尧、舜,行如市人,得丧分于目前而惑,取舍定于俄顷而乱,甚至夺攘而不忌,相倾相诈而不知耻,则虽日从先生长者游,不过如先朝邢恕辈,是亦小人而已。执事有志斯道,而例及于衰孱,归而求之,有余师,仆方将观焉。」(补。)   ◆王氏门人   文洁黄于越先生震(别为《东发学案》。) 卷七十二 二江诸儒学案(全氏补本)   二江诸儒学案 (全祖望补本)   二江诸儒学案表   宇文绍节      程公说   程公硕   程公许   陈概   (附兄栗)   杨知章      (子)子谟   李修己      (子)义山    澎汯   张仕佺      范仲黼       苏在镕   张钧   师遇   范子长       高载   范子该       魏了翁(别为《鹤山学案》。)   (范氏所传。)   范大冶   (范氏续传。)   宋德之       高崇(别见《鹤山学案》。)   (并南轩门人。)   (五峰、刘氏、王氏、紫岩再传。)   (龟山、和靖、谯氏、武夷、得全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