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09 页/共 437 页
黄溍,字晋卿,义乌人。先生生而俊异,比成童,授以书诗,不一月成诵。迨长,以文名于四方。登延佑进士第,累转国子博士,视弟子如朋交,未始以师道自尊,轻纳人拜,而来学者滋益恭,业成而仕,皆有闻于世。出为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先生年始六十七,不俟引年。亟上纳禄侍亲之请,绝江径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未几,除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执经进讲者三十有二,帝嘉其忠,数出金织纹段赐之。升转至中奉大夫。旋上章求归,不俟报而行,帝闻之,遣使追还京师,复为前官。久之,始得谢南还。卒,年八十一。累赠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曰文献。先生天资介特,在外唯以清白为治。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足不登巨公势人之门,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三尺,纤尘弗污。然刚中少容,触物或弦急霆震,若未易涯涘,一旋踵间,煦如阳春。先生之学,博极天下之书,而约之于至精,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训,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文辞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光,不可犯。所著书,有《日损斋禀》二十五卷、《义乌志》七卷、《笔记》一卷。(参史传。)
(梓材谨案:《儒林宗派》以先生为石氏门人。宋潜溪状先生行实,言其「常着《吊诸葛武侯辞》,太学内舍刘应龟见而叹之,因留受业。又从仙华山隐者方凤游」。是先生又为刘氏、方氏门人也。杨铁崖志其墓云:「与其徒私谥曰文贞先生。」
◆舣翁同调
隐君李复庵先生直方
李直方,字德方,东阳人。少以世业治《尚书》,举进士不第,退治伊洛之学。宋末,隐居教授。其受业弟子陈樵与胡、陈士允皆以文学知名。晚岁家益贫,与其弟子耦耕南山之麓,人皆以庞德公拟之。(参《金华先民传》。)
(云濠谨案:隆庆《东阳志》载「先生一名幼直,字良佐。为人沈毅方介」。又言「其所著书百余篇,皆未竟,惟《易象数解》为全书。至元中,录故上书言宋丞相者,至其家,则焚且久矣」。《金华府志》云:「学者称《复庵先生》。」)
◆元道门人
隐君汪东山先生华(别见《双峰学案》。)
右丞燕先生公楠
燕公楠,字国材,建昌人。十岁能属文、居父丧,庐墓三年。再贡于乡,不第,后以连帅辟,五迁至通判赣州事。元世祖既平江南,帅臣板授同知赣州事。后召至上都,奏对称旨,赐名赛因襄加带,命参大政,辞、乞补外。累拜江浙,湖广行省右丞。召还朝以卒。(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为宋礼部侍郎肃七世孙,与汪东山为同门友,亦赵氏弟子也。着有《五峰集》十五卷。见程雪楼所作神道碑。)
◆草窗门人
乡举陈定宇先生栎
陈栎,字寿翁,一字定宇,晚称东阜老人,徽之休宁人。学以朱子为宗。所著有《百一易略》、《四书发明》、《书传纂疏》、《礼记集义》等书。时双湖、东阜最称宿儒。延佑初,诏以科举取士,有司强之乡闱,中选,竟不复赴礼部。先生性孝友刚介,日用之间,动中礼法,善诱学者,江东士人就学草庐者,尽遣而归。先生年八十三卒。(修。)
(梓材谨案:汪氏为《定宇行状》云:「其为学得于家庭之讲贯为多,最后始从乡先生黄常甫游。」
定宇文集
《书》载帝王之治,而治本于道,道本于心。道安在﹖曰在中。心安在﹖曰在敬。揖让放伐、制度详略等事虽不同,而同于中,钦、恭、寅、祗、慎、畏等字虽不同,而同于敬,求道于心之敬,求道于治之中,详说反约,《书》之大旨,不外是矣。况诸经全体上下千数百年之治,二帝三王之渊懿,皆在于《书》,稽古者,舍是经奚先哉!孔子所定,半已遗逸,厥今所存,出汉儒口授,孔宅壁藏,错简断编,当阙疑者何限。自有批注以来,三四百家,朱子晚年始命门人集传之,惜所订正,三篇而止。本朝科举兴行,诸经《四书》,壹是以朱子为宗,《书》宗蔡《传》,固亦宜然。栎不揆晚学,三十年前,尝编《书解折衷》,以羽翼蔡《传》,亡友胡庭芳见而许可,又勉以即蔡《传》而纂疏之,遂加博釆精究,方克成编,期与四方学者共之。(《书传纂疏序》。)
程松谷先生显道
程显道,号松谷,婺源人也。有《孝经衍义》。尝刲股救亲,水浆不入口三日,哭哀于墓,书「衔恤」二字于扇,蔬食终三年。定宇以为「不言躬行之士」,亦草窗弟子也。(补。)
◆复斋家学
乡举陈定宇先生栎(见上《草窗门人》。)
◆翠屏门人
知事张先生复
张复,字伯阳,建安人。仕元为建宁路知事。师事郑翠屏,学《易》得丘氏之传,尝辑诸儒论议,编《性理遗书》十四卷。
◆舣翁家学(刘、李六传。)
隐君陈鹿皮先生樵
陈樵,字君釆,取青之子。好以鹿皮为衣,自号鹿皮子。先生学于家庭,又从李直方受《五经》大义。性沈敏嗜学,独取遗经精思,逾四十年,心领神会,自以圣贤大指可识,乃入东白山大霞洞中著书。其微词奥义,多前儒未经道。虞伯生、黄晋卿、欧阳圭斋辈皆向慕,以为不可及。宋潜溪志其墓,称为「东阳隐君子」。(百家记。)
◆文贞门人
文宪宋潜溪先生濂(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忠文王华川先生祎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秀爽奇敏,师事黄晋卿。元政乱,先生为书数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明洪武初,授江西儒学提举司校理,迁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召修《元史》,为总裁官。书成,擢翰林侍制,兼国史编修。奉使云南,为梁王把都所害。其遗文有《华川集》、《玉堂杂着》诸书。正统间,追赠翰林学士,谥忠文。(参《人物考》。)
提举戴九灵先生良(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陈夷白先生基
陈基,字敬初,临海人也。黄晋卿高弟,学者称夷白先生。(补。)
隐君刘青村先生涓(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学正蒋先生允升
蒋允升,字季高,东阳人,贞节先生元之子也。幼颖异,长益自力于学。贞节性严毅,教训甚笃,延方先生麟、李先生亦于家为之师,凡天人性命之奥,礼乐名物度数之详,悉得于耳提面命,而会其指归。贞节与两先生继殁,先生束书入怀归山中,博考而精思之。所有既富,发为文章,动合法度。会黄侍讲致政家居,先生爰登其门。尝试有司不合,遂弃其业弗为。部使者举其茂材,当得官,未报而卒,年二十九。所著有《时敏斋■》。(参《王忠文集》。)
(梓材谨案:宋潜溪志贞节墓言:「先生尝从黄文献公游,有文,用荐者授庆元路儒学正。」)
都事高则诚先生明(附弟诚。)
高明,字则诚,永嘉人。自少以博学称。一日叹曰:「人不专一经取第,虽博奚为﹖」乃自奋读《春秋》,识圣人大义,属文操笔立就。登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数忤权贵,谢病去。除福建行省都事,道经庆元,方氏窃据强留幕下,力辞不从,卧病卒。所著有《柔克斋集》二十卷。弟诚,字则明,亦有文名。时号「高氏两难」。(参《姓谱》。)
(云濠谨案:《温州旧志》载东海赵汸尝称其学博而深,才高而赡。隆庆《东阳志》则称其从义乌黄文献,盖亦黄氏门人也。)
◆复庵门人
隐君陈鹿皮先生樵(见上《舣翁家学》。)
征君胡蔗庵先生(附门人李思齐、徐黼、胡太和。)
胡,字景云,号蔗庵,东阳人。与陈樵、陈士允从李直方游,耽嗜《六经》,兼通子史,学问深邃,文章典雅,长于诗赋,尤善表启。其诗似李长吉,有元一代作者,鹿皮子外,惟景云氏。家居授徒,李思齐、徐黼、胡太和皆从之游。生平笃于实行,动必以礼,言论风釆,师表一时。朱编修廉称为隐君子。洪武初,以荐授史馆,命已下,卒。所著有《伧鸣集》。(参《东阳县志》。)
陈先生士允
陈士允,东阳人。从李直方游。为人古朴迂远,不趋势利,闭户读书,深明《易》旨。尤虑学者未易读程、朱传义,乃辑诸家所著为《集注》。(同上。)
◆定宇门人
隐君倪道川先生士毅
倪士毅,字仲宏,隐居徽州祁门山,定宇陈氏弟子也,学者称为道川先生。生平事亲至孝,接物以诚,非仁义道德之说、素论定于郡先师朱子者,不以教人,故黟人信其言而尊其行。与赵东山、汪环谷朝夕讲学,时称「新安三有道」。尝言:「朱子《四书集注》既行,当时儒者惧后学诵习之难,因各为诠解。」于是勉斋有《通释》,而釆《语录》附于《大学章句》之下,始自西山真氏,名曰「集义」;祝氏宗道《四书附录》,放而成之;格斋赵氏有《纂疏》;克斋吴氏有《集成》;定宇陈氏有《发明》;云峰胡氏有《四书通》;仁山金氏有《指义》。由宋迄元,不下数十家,而义理未为明备,着《四书辑释》三十六卷,环谷为之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