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10 页/共 437 页
朱子纲目凡例序
《朱子纲目》之作,权度精切,而笔削谨严,先辈论之详矣,赞不待赘。惟《凡例》世尚罕传,学者于书法有未窥其要者。至元后戊寅冬,友人朱平仲晏归自泗滨。明年春,出其所录之本,谓得于赵公继清篔翁之子嘉绩凝。始获披阅,遂节录之。暇日详观,因转相传录,而不能无小误,惜未有他本以参校,乃随所可知,正其错简二条,漏误衍文共三十余字,以寄建安刘叔简锦文刊之坊中,与四方学者共之。又记昔受学于先师陈定宇先生时,得李氏《纲目论》一篇,实能发朱子此书之大旨,而见者亦少,今并录以附于后。盖《凡例》当与《纲目》并行,而李氏《纲目论》当与尹氏《纲目发明》并行。若《纲目》及尹氏之书,皆盛行矣,故愿以是二书备传之,苟能相与讲习,则朱子继《春秋》之笔,焕然以明,其于世教,岂曰小补。
学士朱枫林先生升
程先生存(合传。)
朱升,字允升,号枫林,休宁人。从定宇学,又师黄楚望。《五经》皆有旁注,而《易》尤详,别有《前图》二卷。元末举乡荐,为池州学正。盗起,隐石门。(云濠案:先生明征为侍讲学士。)又同邑程存,亦定宇弟子,着《太极图说》。(修。)
易前图说
案:邵子此诗,取先天八卦圆图,指其缄要景象,而示人以履运处身之道也。邵子平日所以为教,妙在一动一静之间,诗之天根、月窟正指此也。所谓天地者,指《坤》、《震》二卦之间而言。《坤》、《震》之间,阴既极矣,微阳将生。将生之微阳,天所生之根也。所谓月窟者,指《干》、《巽》二卦之间而言。《干》、《巽》之间,阳既极矣,微阴将生。将生之微阴,月所出之窟也。阴阳一元气,非有二也。动而阳,静而阴,更相禅代,无有穷已。天之寒暑,时之昼夜,人之呼吸,物之荣枯,其著者也。方其动而阳也,非全无阴,阳渐盛则阴渐微。及其静而阴也,非全无阳,阴渐盛则阳渐微。盛之极者消,则微之极者息矣,知此则知《坤》、《震》之间,乃《干》之静专既极而动直之初也,故曰天根,《干》、《巽》之间,乃《坤》之静翕既极而动辟之初也,故曰月窟。凡草木之甲坼,必先根而后萌。《坤》、《震》之间,在图之下方,其象厚地之下。天包地外,地下有天,札根之所著愈深,则萌之所发者愈畅,天根之名所以立也。月之魄,受日之光,其无光处,月之本体也。《干》、《巽》之间,在图之上方,其象中天之上。月望而午,盈极而亏,而月之本体无光者,始微出于此,月窟之名所以立也。气机阖辟,流行不息,而人物生焉。气之流行,其阴阳消长固不齐,人物囿乎其中,其纯驳美恶,岂能齐乎!以吾身而处乎人物之中,必也下极乎动静之间,如足之蹑天根,上极乎动静之间,如手之探月窟,真有见乎气机之消息流行者,而后人物之生所以不齐者,可得而喻矣。见之明,体之熟,则其所以抚世酬物者,必有其道矣。所谓三十六宫,指八卦之画为言。刚画奇一为一宫,柔画耦一为二宫,八卦二十四画,共三十六宫。阳宫十二,阴宫二十四,三十六宫不皆春也。以耳目聪明之身,而探月窟,蹑天根,知物识人,而灼见其不齐也。而以无所系累之间,心来往乎其间,翫对待之象,以施泛应之用,画之对则皆一奇一耦也,卦之对则皆三阳三阴也,如是则泛而应,曲而当。三十六宫,阳宫不暑,阴宫不寒,无适而非春也。天根、月窟、三十六宫,《易》之象也。知物识人间来往都是春,则其占也。此邵子胸中之全《易》,而凡学者所当以为己《易》者也。昔人于此诗遇字逢字,翫而未审,误以六十四卦图《复》、《姤》二卦言之,或又有偏泥于归根内丹之说者,是以本指未彻,愚故详之,以附于《易》旁注前图之后云。(《三十六宫图说》。)
按:自甲至癸者,十日之名也。日有十,而卦以八,以八纳十,故《干》、《坤》二卦,始终包罗之,而纳甲、乙、壬、癸之四日。甲、壬阳日,《干》纳之,乙、癸阴日,《坤》纳之也。其间六日,三男纳其阳,三女纳其阴,六子之卦,各得《干》、《坤》之一昼者也。又《艮》纳丙、《兑》纳丁者,气之方行者也,少男女纳之,犹日之未午,岁之方夏时也。《震》纳庚、《巽》纳辛者,质之已凝者也,长男女纳之,犹日之过午,岁之既秋时也。《坎》、《离》中男女纳戊、己于正中,有不待言者矣。《易》家纳甲意本如此。其见于经,则蛊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与《革》之「己曰乃孚」而已。世言《易》卦纳甲,本于《参同契》,今以其书考之,则以月之明魄多少,取象于卦画,而以所见方位为所纳之甲,二者皆非也。夫既以《干》三画纯阳为望,以《坤》三画纯阴为晦,则其明魄消长,当以五夜当一画,若是则震当为初五夜之月,而非生明,《兑》当为初十夜之月,而非上弦也。望后《巽》、《艮》准此。此月之明魄,既与所言卦画不类矣。又地之方位,甲庚相对,既以望夕之月为《干》而出甲,则初生之月,不见于庚矣。上下弦之昏旦,同见于南方之中,亦初无上弦见丁、下弦见丙之异也。大抵月之行天,一岁十二月间,其昏胐出见之地,夜夜推移,不龚其位,惟有春秋二分,黄道与赤道相踏,又须气朔分齐,则其朔望昏胐出见,乃有定位可指,而不可以言纳甲之理也。《参同契》乃是整齐一岁一月一日之造化,以明吾心之造化,姑借《易》以言之,大概概约略取象云尔,而非以说《易》也。(《八卦纳甲图说》。)
叶先生大有
叶大有,字谦甫,定宇之甥。尝称「其入有悟门,其进有实地」。(补。)
吴先生彬
吴彬,字仲文,定宇之甥。其问答见《定宇集》。(补。)
◆则诚门人(刘、李七传。)
处士李先生孝谦(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卷七十一 岳麓诸儒学案(黄氏原本、全氏补定)
岳麓诸儒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补定)
岳麓诸儒学案表
胡大时
彭龟年 (子)钦 (孙)汯(别见《二江诸儒学案》。)
(子)铉
吴猎
游九言 刘宰 黄复
王遂 黄震(别为《东发学案》。)
窦从周(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郑节夫
游九功
周奭
赵善佐
简克己
吴伦
蒋复
陈琦
锺如愚
张巽
(父寓。)
王居仁
赵方 (子)范
(子)葵(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梁子强
锺照之
蒋元夫
沈有开
曾撙
(父信道。)
宋文仲
宋刚仲
吴儆
曹集
苏权 (子)国台(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周去非 (从子)端朝
谢用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