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295 页/共 437 页

曾祖道   吴昶   陈文蔚      徐元杰(别见《西山真氏学案》。)   方谊   张显父   孙自修   孙自新   孙自任   叶湜      (子)釆(见上《果斋门人》。)   黄义勇   黄义刚   万人杰   曹建   詹渊   符叙   童伯羽   袭盖卿   李宗思   黄学   黄干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李鉴(别见《勉斋学案》。)   廖晋卿   李伯诚   李周翰   刘定夫   贺善   (并晦翁门人。)   (延平、白水、籍   溪、屏山再传。)   (元城、龟山、谯   氏、武夷、豫章   三传。)   (涑水、二程四   传。)      丘富国    张谅   郑仪孙   张复   ----   沧洲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朱门授受,于南方,李敬子、张元德、廖槎溪、李果斋皆宿老也,其余亦多下中之士,存之以附青云耳。李、张诸子之书,吾不得而见之矣。述《沧洲诸儒学案》。(梓材案:晦翁学派自《西山蔡氏》、《勉斋》、《潜庵》、《木钟》、《南湖》、《九峰》、《北溪》诸《学案》而外,谢山《序录》并归《沧洲诸儒学案》两卷。今则门人入是卷,再传以下入下卷。     晦翁门人(刘、李再传。)   文定李宏斋先生燔(附子举、孙镳。)   李燔,字敬子,建昌人。绍熙元年第进士,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文公学。文公告以曾子宏毅之语,退而名其斋,以自儆焉。既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改襄阳。文公没,率同门会葬。时学禁方严,不为少怵。九江守以遗逸荐,召赴都堂审察,力辞。守请为白鹿书院堂长。除大理司直,又辞。寻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会洞寇乱,漕、帅各持其说。先生谓:「寇独非民邪﹖」请自驰往,分兵守险,谕顺逆祸福,寇皆帖服,修赣江堤,旱涝有备,洪州皆为沃壤。时十四界会子新行,价日损。漕司欲视民税产物力,各令藏之,官为封识,则价可增。先生与国子学录李诚之力争,不能止。又札争之,漕司即弛禁。荐改通判潭州。真文忠德秀为长沙帅,一府之事,咸谘先生。不数月,归。适史弥远当国,废皇子竑。叹曰:「三纲绝矣!」遂不复出。以直秘阁主管庆元至道宫。先生尝曰:「凡人不必待仕宦方有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矣。」又尝曰:「仁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史臣李心传论当时高士累召不起者,以先生为海内第一。九江蔡念成称先生心事如秋月。年七十卒,赠直华文阁,谥文定。录其子举,补下州文学。孙镳亦登第。方明父暹、饶伯舆鲁、赵忠靖葵其门人也。   (梓材谨案:《宋史》先生传云:「居家讲道,学者宗之,与黄干并称曰黄、李。」)   文宪张主一先生洽(附子■、柽。)   张洽,字符德,清江人。少颖异,从文公学,博极群书。尝取《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之语,要为穷理之要。时行社仓法,请于县,贷常平米,建仓里中,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弊甚,先生请行推排法,吏奸无所匿。改袁州司理参军。寻知永新县。湖南酃寇作乱,(云濠案:酃寇,史传作隽寇。)与县接壤,民大恐。先生单车往,延见隅宫,询利害,犒之,寇竟不至。荐通判池州,数请祠。时袁甫提刑江东,以白鹿书院废弛,招先生为长,曰:「是先师之也,其可辞!已,复谢病去。端平初,用荐召都堂审察,不赴,除秘书郎,寻迁著作佐郎。帝数问度正、叶味道曰:「张洽何时可到﹖」将处以说书,固辞,遂除直秘阁,主管建康崇禧观。以疾乞致仕,卒,年七十七。卒后有旨除宝章阁。先生自少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所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读通鉴长编事略》、子■。柽,赐同进士出身。   (梓材谨案:先生谥文宪,见金仁山告王鲁斋先生谥文。先生曾孙庭坚序先生《春秋》三书亦云。)   吏部廖槎溪先生德明   廖德明,字子晦,顺昌人。少学释氏,及得杨龟山书,读之大悟,遂受业文公之门。干道五年进士。历知莆田县,通判潮州,知浔州,除广西提点刑狱,移江西、广东。复以直秘阁知广州兼广东经略,进直焕章阁,除吏部左选郎官。寻奉祠卒。先生初除浔州教授,为学者讲明心学之要。在南粤立师悟堂,刻朱子《家礼》及程氏诸书。公余,延僚属及诸生亲为讲说,远近化之。尝语人以仕学之要曰:「德明自入仕至为郡,惟用『三代直道而行』一句而已。」学禁方严,先生确守师说,不为时论所变。所著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行世。(修。)   通判李果斋先生方子   知州李耘叟先生文子(合传。)   李方子,字公晦,邵武人。性端谨纯笃,文公谓之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遂以「果」名斋。居家竟日危坐,未尝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尝游太学,学官李道传屈官位辈行具刺就谒之。嘉定七年,廷对擢第三,调泉州观察推官。适真西山守泉,以师友礼之,郡政咸咨焉。暇则辩论经训,每至夜分。故事,秩满必先通书庙堂,先生独不肯。史丞相弥远闻之,怒,踰年,始除国子录。无何,将选宫僚。或曰:「此真德秀党也。」讽台臣劾罢之。既归,学者毕集。尝曰:「吾于学问,虽未能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起家通判辰州卒。其卒也,天子悯之,与一子恩泽。礼部尚书牟子才,其门人也。(云濠案:一本云「先生所著,有《传道精语》等书行世。真西山、袁蒙斋尝进其《禹贡解》,授朝奉郎。」)弟文子,字公谨,绍熙中进士,历知、阆、潼州。亦从文公学,为学者宗仰。(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