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291 页/共 437 页
《周礼》一书,周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之书也。后世之君臣,每病于难行也,何居?叶水心谓《周礼》晚出,而刘歆遽行之,大坏矣,苏绰又坏矣,王安石又坏矣。千四百年更三大坏,此后君臣病于难行。然则其终不可行乎?善乎真西山之言曰:「有周公之心,然后能行《周礼》。无周公之心而行之,则悖矣。」周公之心,何心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心也。以是为书,故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也。歆也,绰也、安石也,无周公之心,而欲行之,适所以坏之也。郑、贾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为无功,而圣人微旨,终莫之。惟洛之程氏,关中之张氏,新安之朱氏,其所论说,不过数条,独得圣经精微之蕴。盖程、张、朱氏之学,周公之学也,故能得周公之心,而是书实赖以明矣。今制以《六经》取士,乃置《周官》于不用,使天下之士习《周礼》者,皆弃而习他经,毋乃以《冬官》之缺为不全书邪?夫《冬官》未尝缺也,杂出于五官之属,汉儒考古不深,遂以《考工记》补之。至宋淳熙闲,临川俞廷椿始着《复古编》,新安朱氏一见,以为《冬官》不亡,考索甚当,郑、贾以来,皆当敛衽退三舍也。嘉熙闲,东嘉王次点又作《周官补遗》,由是《周礼》之六官始得为全书矣。葵承二先生讨论之后,加之参订,的知《冬官》错见于五官中,实未尝亡,而太平大典浑然无失。欲刊梓木,以广其传,是亦吾夫子存羊爱礼之意。万一此经得入取士之科,而周公之心得暴白于天下后世,则是区区之愿也。
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而《周官》至于三百六十。今观成王时,周公以公兼太宰,召公以公兼宗伯,苏忿生以公兼司寇。成王将崩,有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则是六卿中召公、毕公、毛公亦上兼三公矣。由是推之,先王之制,其职虽不废,其官未必一一皆有。举其大略,如掌葛征絺绤,掌染草征染草,掌茶征茶,掌炭征炭,角入征齿角,羽人征毛羽,每官掌一事,无是事,未必有是官也。军司马,行司马、戎朴、戎右,有军旅则用之。甸祝、田仆有田猎则用之。有丧纪则用夏釆、丧祝。有盟会则用诅祝。建邦国则用土方氏。来远方之民则用怀方氏。先王岂能以禄食养无用之官,待有事然后用哉!亦临事兼摄耳。故《周官》虽曰三百六十者,亦举大数而言,不必皆六十也。今《天官》六十有三,《地官》七十有九,《春官》七十,《夏官》六十有九,《秋官》六十有六,《冬官》全无,汉儒以《考工记》补《冬官》。今据每官其属六十,而《天官》羡三,《地官》羡十九,《春官》羡十,《夏官》羡九,《秋官》羡六,计其所羡者四十七官,此岂非司空之属官杂在五官乎?秦火后,不无缺残,《冬官》岂得全无:五官岂得有羡?夫自伯、禹作司空平水土以来,至周官之书,皆曰司空掌邦土,岂得以任土地之职归之司徒?职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邍师之属,岂得归之司马?大、小行人之职,岂得归之《春官》:似此之类颇多,俞廷椿、王次点皆以为《冬官》未尝亡,错见于五官中,余细考之,果未尝亡也。真西山、赵庸斋皆以为次点之订义,有先儒之所未发,谓《冬官》未尝亡,诸儒不能辩,自汉以来,强以《考工记》补之,未有言其非者。予今以五官之属,其本文列于前,以俞、王二先生所删补者参订,定为六官之属,书于后,则《周官》三百六十粲然在目,而《冬官》未尝亡,信然矣。(并黄氏补本录入。)
◆丘氏门人(刘、李六传。)
吕先生椿
吕椿,字之寿,晋江人。从丘吉甫学。着《尚书直解》、《春秋精义》。(从黄氏补本录入。)
卷六十九 沧洲诸儒学案(上)
沧洲诸儒学案(上)(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补定)
沧洲诸儒学案表
李燔 (子)举 (孙)镳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赵范
赵葵 (子)溍
方暹(别见《勉斋学案》。)
宋斌(见上《晦翁门人》。)
许应庚(别见《双峰学案》。)
张洽 (子)■
(子)柽
廖德明 邹应博
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李方子 牟子才(别见《鹤山学案》。)
叶釆 陈天泽
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李文子
徐侨 王世杰 石一鳌 (子)定子
陈取青(子)樵
黄溍 宋濂(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王祎
戴良(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陈基
刘涓(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蒋允升
高明
(附弟诚。)
李孝谦(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李直方 陈樵(见上《舣翁家学》。)
(舣翁同调。)胡
李思齐
徐黼
胡太和
陈士允
朱元龙
叶由庚
朱中
刘爚 (子)垕 (孙)钦(别见《九峰学案》。)
(从孙)应季
熊庆冑
熊禾
胡一桂
(并希泌讲友。)
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刘炳